- 年份
- 2024(11709)
- 2023(16983)
- 2022(14546)
- 2021(13864)
- 2020(11531)
- 2019(26605)
- 2018(26186)
- 2017(50399)
- 2016(27159)
- 2015(30606)
- 2014(30343)
- 2013(29849)
- 2012(27361)
- 2011(24200)
- 2010(24367)
- 2009(22076)
- 2008(21524)
- 2007(18685)
- 2006(16260)
- 2005(13754)
- 学科
- 济(111283)
- 经济(111158)
- 业(83299)
- 管理(77948)
- 企(61689)
- 企业(61689)
- 农(51726)
- 方法(51592)
- 数学(45739)
- 数学方法(45052)
- 财(36534)
- 农业(34291)
- 中国(28612)
- 业经(28253)
- 地方(23592)
- 学(22462)
- 制(21872)
- 务(19968)
- 财务(19892)
- 财务管理(19831)
- 企业财务(18881)
- 贸(17917)
- 贸易(17909)
- 易(17445)
- 理论(17324)
- 技术(17014)
- 策(16403)
- 体(16114)
- 环境(15902)
- 和(15523)
- 机构
- 学院(378606)
- 大学(375995)
- 管理(153003)
- 济(151434)
- 经济(148353)
- 理学(134285)
- 理学院(132867)
- 管理学(130231)
- 管理学院(129557)
- 研究(122533)
- 中国(91626)
- 京(78066)
- 科学(77250)
- 农(75623)
- 财(72705)
- 业大(62108)
- 所(60536)
- 农业(57993)
- 中心(57173)
- 财经(55733)
- 研究所(55166)
- 江(54145)
- 经(50996)
- 范(48685)
- 北京(48254)
- 师范(48205)
- 经济学(44739)
- 院(44120)
- 州(43654)
- 经济管理(41510)
- 基金
- 项目(266964)
- 科学(210698)
- 研究(195112)
- 基金(194725)
- 家(169838)
- 国家(168190)
- 科学基金(145334)
- 社会(123219)
- 社会科(116516)
- 社会科学(116482)
- 省(105381)
- 基金项目(103585)
- 自然(94999)
- 自然科(92810)
- 自然科学(92789)
- 自然科学基金(91095)
- 教育(89054)
- 划(87224)
- 资助(80058)
- 编号(79978)
- 成果(63524)
- 重点(59250)
- 部(58805)
- 发(56874)
- 创(55390)
- 课题(53879)
- 创新(51638)
- 科研(51261)
- 国家社会(50720)
- 教育部(50357)
- 期刊
- 济(164096)
- 经济(164096)
- 研究(106823)
- 农(75766)
- 中国(70071)
- 学报(61630)
- 财(57857)
- 科学(56120)
- 管理(51993)
- 农业(51866)
- 大学(48004)
- 学学(45753)
- 教育(37733)
- 技术(33266)
- 业经(32071)
- 融(30683)
- 金融(30683)
- 财经(26405)
- 经济研究(24715)
- 业(24319)
- 问题(22465)
- 经(22448)
- 版(20512)
- 科技(18583)
- 技术经济(18419)
- 图书(17707)
- 统计(17218)
- 理论(17210)
- 业大(17125)
- 资源(16700)
共检索到542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辉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相关研究表明:当代中国农村出现了三代家庭共同生活的趋势,不同地区“新三代家庭”形同而实异。调研发现,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存在嵌套型家庭结构,其基本特征是同居不共财、分家不分灶、大家里面有小家、年轻夫妻经济相对独立。作为一种父代和子代共同认可并普遍实践的生活模式,嵌套型家庭既缘于子代生活独立性弱、需要老人提供多元支持,亦与父代经济独立性强和大家庭生活理想驱动有关,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当地农民家庭发展压力偏低,弱化了家庭经济积累动力,降低了家庭整合力度,从而形成了一种分而不离、联而不合、家中有家的三代家庭生活样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锦华 吴方卫
本文基于嵌套LOGIT模型考察了梯度二元融资结构下中国农村家庭的教育选择问题,研究表明:在影响农村家庭教育选择的因素中,家庭的收入状况、家长的职业技能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等对每个阶段的教育选择都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其他一些因素,如教育支出增加、财政支持的不足则降低了农村家庭选择更高教育水平的意愿,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着与城市相比整体差距加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机会不均等等诸多难题,从微观的角度看,只有发挥影响家庭教育选择的积极因素的作用,降低消极因素的作用,才能激励农村家庭提高教育的意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坚 黄晓红
解决农村公共物品效率问题应以多边治理思想代替简单的供给思想。农村公共物品治理不是一个孤立的博弈,而是嵌套在社会关系博弈之中。改变农村基层权力结构,建立以农户需求为导向、自下而上的公共物品决策体系,将形成有利于多边治理的博弈结构。在这种嵌套博弈中,农户、企业及非盈利组织都有参与农村公共物品治理的积极性,他们与村委会及各级政府共同建立起分工协调的多边治理机制,从而提高农村公共物品的治理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易健
本文以经济转型时期河南省农村家庭消费作为研究对象,从消费结构来入手,以ELES(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为研究工具,得出河南省农村家庭消费倾向,对经济转型时期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消费质量和消费热点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得出:河南省整体消费结构有待优化,农村居民消费整体水平较低,消费质量较低,主要以生活保障型消费为主;从培养消费热点、发展享乐型消费市场、加强收入分配制度创新以及加强社会保障系统建设方面,提出了优化河南省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家庭消费 ELES模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辉 张素美
厘清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设计逻辑有助于完善政策内容、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设计的多层次嵌套模型为相关政策的系统分析提供了理论视角。借助该模型,选取23份国家级和30份省级相关政策文本,将其政策目标和政策方法置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内进行嵌套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政策设计遵循“宏观治理安排—中观政策制度设计—微观操作性计划”这一多层次嵌套逻辑,即政策目标和政策方法两个维度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中相互支撑,共同构成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政策体系。未来需要从出台农村养老服务专项政策、完善多层次政策目标、组合应用多种政策工具、宏观调配养老服务资源等方面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供给。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维 王静
本文基于2013、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面板数据,检验信贷约束对农村家庭消费结构产生的影响,并从户主年龄、家庭收入、家庭所处区域三个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其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信贷约束阻碍了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家庭收入、家庭预防性储蓄在信贷约束作用消费结构的路径中充当中介变量,二者效果量分别为15.26%、-2.61%,收入是核心中介变量。因此,建议从金融机构和农户自身两个角度,缓解农村家庭信贷约束;鼓励农户自主创业,拓展农户收入渠道;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消费信心;考虑区域间协调发展,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差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右文 张艳
本文基于辽宁省1000个农户家庭教育消费的实地调研数据,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建立农村家庭教育消费满意度的概念模型,旨在揭示农村家庭教育消费满意度的影响机理,从而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教育消费期望对教育消费质量感知、价值感知和满意度具有负向影响;教育消费质量感知和价值感知对教育消费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教育消费满意度正向影响教育再消费意愿;家长文化程度对教育消费满意度影响教育再消费意愿的调节作用得到验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燕舞
利用一项回顾性质性调查数据分析了1980年至2009年间187例农村妇女自杀状况的基本分布和趋势演变,通过引入出生队列分析,发现了1920年至1939年间出生的"传统代"农村妇女在2000年至2009年间的"老年时期"自杀,而1960—1979年间出生的"现代代"农村妇女则在1980年至1999年间的"青年时期"自杀。由此建构了理解出生队列、家庭结构转型与农村妇女自杀的转型象限理论。通过这一理论分析,家庭结构的权力轴与观念轴的转型不同步是导致两代女性自杀的主要原因,当两者转型同步完成时,农村妇女自杀可能会退潮。最后援引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主要数据对之进行了简要的支撑论证。后两次的数据所揭示的妇女地位提升的增量,实质上都是由新出生队列的妇女进入调查样本序列而贡献的,而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所构建的理论框架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慧玲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带来的就医行为变化,给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的疾病和健康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引起就医趋势的各种变化,探讨出促进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措施,为各医疗卫生部门和机构的管理、决策、服务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昊源 崔琪琪
当前,个体性、顽固性贫困已经成为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形式。因此,从微观层面揭示农户贫困的特征和原因对于有效扶贫至关重要。该文采用农村居民家庭的调研数据,基于五种不同的贫困识别标准,运用Logestic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基本状况、家庭资产状况和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四个方面研究了农户的贫困特征,剖析了农户贫困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 贫困特征 贫困原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云云 王灵恩 刘晓洁 成升魁
食物消费是居民消费的最基本内容。论文基于分层抽样,通过近1个月实地入户3 d跟踪调研称重获得粮食主产区山东省207户农村家庭食物消费的一手数据,定量分析现阶段我国典型区域农村家庭的食物消费结构与特征,并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及不同家庭规模下居民食物消费的特征。结果表明:1)蔬菜在山东农村居民家庭食物消费中占据最高比重(41.0%),粮食消费中以面粉及制品为主(59.0%),肉类消费以猪肉为主(71.9%)。2)三个案例地中,济南地区较德州和潍坊地区在酒水、食用油和调味品等非粮食食物上的消费量较高,而对粮食的消费量较低;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在蔬菜、面粉等粮食、调味品和食用油上的消费比经济水平低的家庭要少,而在肉类、水果、水产类和奶类上较多;人口规模较小的家庭比规模较大的家庭的人均食物消费量大。3)通过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食物摄入量数据比较发现,山东农村地区居民油和盐的消费量略高,对奶及奶制品、水产品、蛋类和水果的消费明显不足。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改善农村地区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提高营养水平是改善农村地区生活水平最基本而迫切的工作。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食物消费需求基础数据的准确获取提供了参考,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圣民 常延龙
基于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4省600多个农村家庭的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3种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政府网络、市场网络和宴请网络——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网络、市场网络和宴请网络可以显著地提高家庭的人均财富水平,其中政府网络对农村家庭人均财富的影响程度大于市场网络。具体而言,家庭每增加1个在市场中工作的亲戚或朋友,可以使其人均财富水平提高3.73%;而家庭每增加1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成员则可使人均财富水平提高10.26%。另外,研究还发现,家庭社会资本的回报高于人力资本,对于1个平均只完成小学教育的家庭来说,市场网络和政府网络的作用分别是该家庭多接受1年教育的回报的1.64倍和...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成杰 杨燕飞
以"媒人"在整个婚配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即搜集信息—传递信息—见证婚姻的过程为切入点,考察了豫北农村打工青年的婚配模式及其特征。研究发现,打工青年的婚配模式具有传统的"形式",即"无媒不婚"的特征,但这种婚配模式却拥有新的"内容",即它是在男性打工青年遭遇择偶困境的情况下,作为行动主体的农民家庭动员多方面资源做出的策略性反应的结果,其逻辑无关乎个人自主性增减的问题,而在于村庄社会结构变迁与家庭及其成员策略性应对之间的交互影响。由此回应了青年婚姻研究中的"浪漫革命"命题,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人家庭性质的理解。
关键词:
婚配模式 打工青年 家庭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