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85)
2023(13166)
2022(11042)
2021(9966)
2020(8738)
2019(19734)
2018(19250)
2017(36780)
2016(19704)
2015(21960)
2014(21504)
2013(21565)
2012(19840)
2011(17843)
2010(17992)
2009(17231)
2008(17528)
2007(15707)
2006(13855)
2005(12895)
作者
(54312)
(45599)
(45471)
(43390)
(29380)
(21531)
(20545)
(17510)
(17323)
(16431)
(15663)
(15473)
(14906)
(14480)
(14248)
(13767)
(13418)
(13161)
(13132)
(13053)
(11362)
(11066)
(10998)
(10550)
(10271)
(10258)
(10239)
(9932)
(8984)
(8857)
学科
(93299)
经济(93161)
(88816)
(80595)
企业(80595)
管理(78247)
方法(44251)
数学(35695)
数学方法(35482)
(33605)
业经(29584)
(28133)
(23471)
财务(23452)
财务管理(23416)
(23303)
中国(22820)
企业财务(22276)
农业(20086)
技术(18245)
(16760)
(16455)
贸易(16445)
(15964)
(15942)
(15573)
(15523)
银行(15506)
(15325)
(15016)
机构
学院(286170)
大学(285211)
(130294)
经济(128124)
管理(118930)
理学(102566)
理学院(101597)
管理学(100413)
管理学院(99849)
研究(89905)
中国(74870)
(65903)
(58731)
财经(51472)
科学(48529)
(46938)
(43675)
(43659)
(43307)
中心(42374)
经济学(40929)
财经大学(38189)
研究所(38180)
业大(37652)
经济学院(37164)
北京(36614)
商学(34622)
商学院(34311)
农业(33842)
(33815)
基金
项目(184686)
科学(149733)
基金(139931)
研究(137666)
(119131)
国家(118094)
科学基金(104994)
社会(93252)
社会科(88744)
社会科学(88729)
基金项目(73794)
(69881)
自然(65841)
自然科(64453)
自然科学(64439)
自然科学基金(63427)
教育(62319)
(57632)
资助(56713)
编号(53831)
成果(43414)
(42846)
(41598)
(40838)
重点(40570)
国家社会(39988)
(38965)
(38245)
教育部(38168)
创新(38069)
期刊
(145156)
经济(145156)
研究(88512)
中国(56712)
(55983)
管理(49585)
(40579)
科学(37187)
学报(36825)
(32240)
金融(32240)
大学(30255)
学学(28576)
农业(27246)
财经(27203)
技术(25117)
业经(24479)
经济研究(23585)
(23375)
教育(22317)
问题(19061)
(16878)
(16796)
技术经济(16732)
世界(15140)
财会(15053)
国际(14589)
会计(14530)
商业(14443)
现代(14442)
共检索到441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泳宏  谭蓉娟  
行业内正向和负向外溢效应影响城市工业布局中技术扩散的有效性。目前关于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没有隔离出同时存在的正向和负向外溢效应,并且缺乏针对城市聚集的分析。鉴于此,使用中国2000-2007年制造业市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目前正向的技术扩散和负向的"挤占"效应同时存在,而城市范围内的产业聚集并没有促进正向外溢效应的发挥。为此,政府应适时结合人力资本、基础设施、竞争环境等进行政策调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彬  孙孟  
本文首先选用相关指数对中国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解和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分别对其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相同,都与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外资影响和要素禀赋呈显著正相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要素禀赋呈显著负相关,与产品差异程度、规模经济、外资影响和研发费用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文章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春雨  程浩  
本文基于环渤海44个城市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二者间的关系受经济发展水平、运输成本和空间集聚影响和制约。在中等经济发展水平、中等运输成本条件下空间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极的形成,突破一定临界值后集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制造业适度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制造业过度集聚引发拥挤效应会抑制经济增长。环渤海地区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政策,并通过区域产业整合和空间布局优化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春梅  
基于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并实证检验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相关度和显著度。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水平较低,表现出"W"型波动变化趋势,其8个维度的发展质量均不太乐观。制造业内部因素中,行业发展基础是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先决条件;技术水平是发展质量的核心推动要素;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是制造业高发展质量的有利因素;外商直接投资是发展质量的显著因素。外部因素中,政策制度阻碍制造业发展质量的提升;经济水平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技术环境是发展质量的重要装备保证。最后提出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婷  赵伟  
基于已有调研观察及案例分析文献,文章按照空间经济学规范范式理出了两个关于KIS集聚影响制造业创新的重要实证命题,并根据命题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实证模型,进而引入2005-2007年间中国283个城市KIS产业及工业企业数据,在考虑空间互动的基础上,对相关命题予以检验。研究显示:KIS空间集聚能够显著地改善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创新效率,以两类代表性KIS产业数据为例的回归分析表明,KIS产业集聚不仅对所在地区本土制造企业的创新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通过空间关联性,KIS集聚还能产生跨区域创新效应。进一步基于企业分组比对的检验揭示,KIS集聚-创新效应因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所在行业技术水平不同而异。其...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军  从振楠  
通过引入服务业集聚指标,拓展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并基于中国2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和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制造业工资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工资空间分布的极化效应越来越明显;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工资水平提高,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不显著;地区分异的回归结果显示,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东部地区对制造业工资水平有正向作用,在中部地区未呈现出明显作用,在西部地区却抑制了制造业工资上涨;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各地区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始终不显著。研究结论对降低地区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春华  刘力  
从企业规模、市场外向度两大视角对我国制造业20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行业市场外向度的提高能对其地区集聚形成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企业相对规模则与产业集聚呈现出"U"型特征;对高、低集聚行业分类考察发现,市场外向度的正向作用仅在低集聚行业中十分显著,而企业规模与产业集聚之间在低集聚行业中所呈现出"U"型特征而在高集聚行业中表现出倒"U"型关系的现象使得两者在整体上呈现倒"S"型关系。研究发现对制定和实施我国的产业集聚与空间布局政策均有相应的参考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公嵬  梁琦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并将出口、集聚与TFP放在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出口与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TFP年均增长4.3%,其中90%以上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行业之间的技术进步差距较小,技术效率变化差异较大,而后者是TFP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出口和集聚的相互作用削弱了对TFP增长的影响,即便如此,出口仍显著促进了TFP增长,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市场化程度是制造业TFP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苍峰  
本文采用1999~2003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说明制造业行业是否存在外资行业内横向溢出和行业间纵向溢出效应(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temGMM),克服了要素投入的内生性问题和前期的生产率冲击后,实证结果表明,对制造业的内资而言,外资的后向联系效应作用明显,说明后向联系确实是外资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而行业内溢出效应和前向联系效应表现为不明显的正向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子远  鞠芳辉  
一个产业自身的集聚水平可能会影响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异质集聚以及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也可能会影响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基于上述思路,本文从产业集聚水平、产业竞争程度、产业关联度、产业多样化等四个方面刻画样本产业的同质与异质集聚特征,利用中国15个制造行业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就上述四个变量对样本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水平越高、产业关联度越强,样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产业竞争越激烈、产业多样化程度越高,样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弱。这一研究结论对中国的产业政策导向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钊  张营营  高煜  
在分析经济集聚影响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双循环"战略的现实背景,基于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空间效应视角下研究了经济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与本地区制造业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呈"倒U"型关系;与邻近地区制造业生产率水平呈"倒U"型关系,与盈利能力呈"U"型关系。同时,经济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利用指数衰减空间权重矩阵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集聚对邻近地区制造业生产率和盈利能力的有效作用范围分别为450km和550km。本土市场效应、物质资本积累效应、劳动力成本效应是经济集聚影响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其中,本土市场效应存在负向作用,物质资本积累效应、劳动力成本效应存在正向作用。本文以空间效应视角为切入点,为理解"双循环"战略下经济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对城市发展和制造业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伟娜  徐勇  
采用2001~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全样本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技术效率呈倒U型关系,人均消费水平与环境技术效率也呈倒U型,科技投资和企业环境管理能力与环境技术效率显著正相关,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耗与环境技术效率显著负相关;东、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大差异性。政府应针对各区域制造业集聚发展阶段及特征制定相应政策,促进环境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胜  夏玉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雷平  
利用2002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省际面板数据,通过研究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区域集聚效应,探讨了我国省际水平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区域根植性。结果发现,在省际水平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内部规模经济效应与雅各布斯外部性,直觉上应当在高技术产业中表现较为显著的马歇尔外部性与相关产业集聚效应并不显著,表明从省际水平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还没有形成集群的协作优势,进一步的产业结构研究显示,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受国际产业布局影响大,产业价值链缺乏区域根植性是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当前集聚效应特征的重要原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滨  李卫兵  欧阳建新  
基于1999—2009年间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FDI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和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通过横向和前后向关联溢出效应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在统计上显著为正。进一步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发现FDI横向溢出效应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也显著为正,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则不显著;前向关联效应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更为明显;后向关联仅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效应,而横向溢出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