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96)
- 2023(4020)
- 2022(3380)
- 2021(3215)
- 2020(2720)
- 2019(6172)
- 2018(5966)
- 2017(10863)
- 2016(6140)
- 2015(6777)
- 2014(6762)
- 2013(6640)
- 2012(6198)
- 2011(5694)
- 2010(5614)
- 2009(5391)
- 2008(5216)
- 2007(4817)
- 2006(4417)
- 2005(3985)
- 学科
- 济(23337)
- 经济(23303)
- 管理(18261)
- 业(16317)
- 企(14797)
- 企业(14797)
- 方法(11190)
- 数学(9311)
- 数学方法(9115)
- 学(7385)
- 中国(6119)
- 财(5864)
- 业经(5507)
- 农(5388)
- 理论(4966)
- 和(4537)
- 地方(4311)
- 技术(4296)
- 制(4247)
- 教育(3883)
- 环境(3870)
- 划(3764)
- 策(3743)
- 农业(3714)
- 务(3467)
- 财务(3460)
- 财务管理(3444)
- 贸(3305)
- 贸易(3303)
- 企业财务(3281)
- 机构
- 大学(91908)
- 学院(88954)
- 研究(34621)
- 管理(32957)
- 济(31537)
- 经济(30712)
- 理学(28584)
- 理学院(28109)
- 管理学(27314)
- 管理学院(27182)
- 中国(24888)
- 科学(24850)
- 京(21288)
- 农(20767)
- 所(19163)
- 研究所(17708)
- 业大(16938)
- 农业(16759)
- 中心(15041)
- 江(14298)
- 财(14129)
- 北京(13597)
- 范(13241)
- 师范(12999)
- 院(12860)
- 省(11937)
- 州(11066)
- 技术(10919)
- 财经(10918)
- 农业大学(10696)
- 基金
- 项目(62839)
- 科学(48851)
- 基金(44741)
- 家(41419)
- 研究(41162)
- 国家(41051)
- 科学基金(34048)
- 省(25396)
- 社会(25087)
- 自然(24303)
- 自然科(23759)
- 自然科学(23745)
- 社会科(23565)
- 社会科学(23554)
- 基金项目(23327)
- 自然科学基金(23312)
- 划(22509)
- 教育(19742)
- 资助(18948)
- 编号(15419)
- 重点(14920)
- 计划(13843)
- 部(13540)
- 发(13379)
- 创(12899)
- 成果(12735)
- 科技(12732)
- 科研(12463)
- 课题(12208)
- 创新(12063)
共检索到136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邦林 黄瑾
采用问卷法对河南省、山西省和福建省3所初中863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探究了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欺凌和留守儿童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同时也考察留守儿童意向性自我调节对直接路径和中介路径前半段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留守类别后,同伴欺凌正向预测留守儿童自杀意念;(2)核心自我评价在同伴欺凌与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意向性自我调节在同伴欺凌与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和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且均属于"雪中送炭"调节模式。本研究揭示了同伴欺凌影响自杀意念的作用机制,为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实证支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贾金玲 卢林鑫 班永飞 孙霁 蔺秀云
留守听障学生作为留守儿童中的特殊亚群体,是同伴欺凌与抑郁的高发人群。为探讨同伴欺凌与抑郁的关系以及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交焦虑的作用,采用问卷法对596名留守听障学生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1)留守听障学生同伴欺凌、社交焦虑以及抑郁均处于较低水平,核心自我评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留守听障学生同伴欺凌与抑郁、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核心自我评价呈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与核心自我评价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3)留守听障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社交焦虑在同伴欺凌与抑郁的关系之间存在三条中介路径,分别是核心自我评价、社交焦虑的简单中介路径、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交焦虑的链式中介路径。基于此,社会各界应为留守听障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保护他们免遭同伴欺凌,同时完善社会支持网络保障体系,为留守听障学生提供系统服务。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常淑敏 宋育珊 魏亦峰
为探讨内部发展资源和意向性自我调节在外部发展资源和青少年早期幸福感之间的作用,采用外部发展资源量表、内部发展资源量表、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问卷和牛津幸福感问卷测量了1656名7-8年级的青少年。结果发现:外部发展资源、内部发展资源、意向性自我调节和青少年早期幸福感两两相关显著;外部发展资源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个体的幸福感,还会通过内部发展资源和意向性自我调节间接预测个体的幸福感;内部发展资源和意向性自我调节在外部发展资源和幸福感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子华
留守初中生是初中生中的特殊群体,本研究运用问卷法调查了306名留守初中生,考察他们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对孤独感影响以及自我意识在同伴关系与孤独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留守初中生的同伴关系、自我意识对孤独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并且自我意识在同伴关系与孤独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所以提高留守初中生自我意识不仅可以减弱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还可以减少同伴关系降低对孤独感的消极影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曹慕贤 杨莹
为考察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核心自我评价、未来取向、学习自主的关系,本研究对1544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模型中的家庭功能对学习自主的直接效应不显著,核心自我评价和未来取向在家庭功能对留守儿童学习自主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这一结果说明,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能通过影响其建立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来影响其未来取向,进而提升其学习自主性。未来研究和实践在激发留守儿童学习自主性时可考虑通过网络提高亲子间的沟通水平,从而强化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或是通过干预研究提升留守儿童的未来取向与核心自我评价水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田宪华 张绍波 付伟
为考察听障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生命意义感与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关系,采用意向性自我调节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问题性网络使用问卷对454名听障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意向性自我调节对听障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存在意义感在意向性自我调节对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间存在中介效应,寻求意义感在意向性自我调节对问题性网络使用影响间存在遮掩效应;(3)对意向性自我调节和生命意义感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听障青少年分为两种类型:低调节能力-低意义感组和中等调节能力-中等意义感组,且中等调节能力-中等意义感组的问题性网络使用得分显著低于低调节能力-低意义感组。为减少问题性网络使用行为,建议特殊教育工作者注重培养听障青少年的意向性自我调节能力,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听障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积极追寻生活品质,实现高水平的生命意义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韩黎 袁纪玮 赵琴琴
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心理健康量表、同伴依恋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四川省5所农村中小学四至七年级的1368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单亲外出和高安全感水平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更好;(2)生活事件、同伴依恋、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两两相关;(3)同伴依恋、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4)安全感在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严秀英 金粉如
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影响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适应的关键,也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核心。本研究采用美国心理学家Timothy J.Cleary等人编制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自陈量表(SRSI-SR),对延边地区11所中小学的513名留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朝鲜族留守儿童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良好,管理环境行为和寻找获取信息两个维度在学段和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监管行为在民族和民族学校类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调查中发现,近24%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不明确,且不同的学习态度在管理环境行为、寻找获取信息、不良反应
关键词:
朝鲜族 留守儿童 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调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敏 陈志霞
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成人一般希望量表(ADHS)对348名大学生的有效样本进行调查,探讨生活事件、希望特质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希望特质呈显著负相关。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生活事件量表得分与希望特质的交互作用显著,低希望水平被试比高希望水平被试更容易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从而产生自杀意念,因此希望特质在生活事件与消极自杀意念之间起着显著调节作用。这一调节作用模型提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大学生自身心理保护机制的建设,从积极心理角度来减少和防御大学生自杀。
关键词:
自杀意念 生活事件 希望特质 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袁群明 范志光
为探讨残疾大学生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采用自我污名量表、自杀意念量表、知觉压力量表和成人素质希望量表,对686名残疾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327名非残疾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作为参照。结果发现:(1)在残疾大学生中共筛选出有自杀意念者76人,检出率为11.08%;(2)听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显著高于视力障碍大学生,视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显著高于非残疾大学生;(3)知觉压力在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希望在知觉压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了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改善残疾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焦小燕 盖笑松
发展心理学中许多关于性别差异的研究发现,女孩在学校适应的很多方面都优于男孩。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性别差异可能是女孩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关于儿童自我调节能力性别差异的总结尚不够充分。文章根据自我调节能力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中的典型表现形式,对儿童自我调节能力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结果表明,西方研究中普遍发现女孩在婴儿期的模仿和顺从、童年早期的努力控制和良心发展等指标上均优于男孩,但国内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结论。最后,对儿童自我调节能力性别差异的成因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儿童 自我调节能力 性别差异 学校适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倪士光 李虹
采用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等研究工具对1307名流动儿童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认同整合与自我效能感的主效应显著,共同解释26%的总变异,认同整合与自我效能感的交互作用显著,三者共同解释29%的总变异。自我效能感增强流动儿童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之间的正向关系,对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项明强 侯晓晖
目的:调查听力障碍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以及探讨核心自我评价、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412名听力障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有59.7%听力障碍中学生明显缺乏生命意义感;(2)在逃避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生命热诚、生活目标、逃避三个维度以及生命意义感总分上,城镇聋生显著高于农村;(3)核心自我评价在家庭支持与生命意义感,其他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朋友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调节作用。结论:听力障碍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应从环境-人格交互作用的视角来开展生命意义教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万鹏宇 林忠永 冯志远 陈露露 杨新国
为考察情感平衡、问题行为、心理韧性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情感平衡量表、问题行为量表和中学生心理韧性量表对529名初中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中留守儿童情感平衡、问题行为、心理韧性两两相关显著;情感平衡不仅可以直接预测个体的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心理韧性间接预测问题行为,性别在情感平衡与问题行为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核 李婷婷 段辉
基于中国高权利距离、高集体主义的文化特点,从双因素理论出发,运用SEM模型及层次回归法,探究辱虐管理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并以265名金融机构员工及高校MBA班学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辱虐管理对工作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在辱虐管理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负向调节了辱虐管理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作用,即核心自我评价越高,辱虐管理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负面影响越高。企业可以通过开展领导力培训,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制定奖惩制度降低辱虐管理行为的影响程度;管理者通过营造和谐、积极的工作氛围,对下属进行心理指导可以避免辱虐管理行为的产生;员工可以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家庭暴力暴露与儿童校园欺凌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检验
如何防治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校园欺凌?——基于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同伴接纳与流动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自尊和物质主义的链式中介作用
累积效应视角下家庭风险对流动、留守儿童受欺凌的影响
儿童期虐待对听力障碍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更易遭受校园欺凌吗?——基于1487份农村中小学生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早期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抑郁:自尊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网络匿名性和同伴网络偏差行为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
父母教育期望与留守儿童的学习投入:父母教育卷入和自我教育期望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