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46)
- 2023(17146)
- 2022(14808)
- 2021(14136)
- 2020(11873)
- 2019(27532)
- 2018(26984)
- 2017(52277)
- 2016(27877)
- 2015(31769)
- 2014(31447)
- 2013(30954)
- 2012(28600)
- 2011(25658)
- 2010(25252)
- 2009(23475)
- 2008(23061)
- 2007(20133)
- 2006(17424)
- 2005(15422)
- 学科
- 济(112481)
- 经济(112358)
- 管理(79824)
- 业(76775)
- 企(62564)
- 企业(62564)
- 方法(56679)
- 数学(50110)
- 数学方法(49469)
- 中国(32540)
- 财(28746)
- 农(28354)
- 制(25860)
- 银(25630)
- 银行(25483)
- 行(23987)
- 业经(23776)
- 贸(22901)
- 贸易(22888)
- 学(22564)
- 易(22318)
- 融(20529)
- 金融(20526)
- 地方(19602)
- 农业(18730)
- 务(18609)
- 财务(18531)
- 财务管理(18487)
- 理论(18445)
- 企业财务(17521)
- 机构
- 大学(397728)
- 学院(392320)
- 济(161879)
- 经济(158575)
- 管理(158032)
- 理学(136740)
- 理学院(135315)
- 管理学(132880)
- 管理学院(132189)
- 研究(128823)
- 中国(106105)
- 京(84447)
- 科学(77798)
- 财(75267)
- 所(62835)
- 财经(61179)
- 农(60680)
- 中心(60419)
- 研究所(57411)
- 业大(56544)
- 经(55948)
- 江(55467)
- 北京(53458)
- 经济学(50328)
- 范(49815)
- 师范(49338)
- 农业(47780)
- 院(46824)
- 财经大学(46078)
- 州(45610)
- 基金
- 项目(269609)
- 科学(213165)
- 基金(199285)
- 研究(195762)
- 家(172901)
- 国家(171548)
- 科学基金(148689)
- 社会(125410)
- 社会科(118947)
- 社会科学(118918)
- 基金项目(104846)
- 省(101498)
- 自然(97004)
- 自然科(94837)
- 自然科学(94814)
- 自然科学基金(93128)
- 教育(90205)
- 划(86150)
- 资助(83887)
- 编号(78353)
- 成果(62848)
- 部(60732)
- 重点(59489)
- 发(55626)
- 创(55426)
- 课题(52998)
- 教育部(52731)
- 国家社会(52462)
- 科研(51900)
- 创新(51811)
- 期刊
- 济(166929)
- 经济(166929)
- 研究(118162)
- 中国(72936)
- 学报(60911)
- 管理(56465)
- 财(56430)
- 科学(56421)
- 农(53913)
- 大学(47236)
- 融(46771)
- 金融(46771)
- 学学(44430)
- 教育(39689)
- 农业(36377)
- 技术(33826)
- 财经(30067)
- 经济研究(27608)
- 经(25604)
- 业经(25348)
- 问题(21544)
- 图书(20302)
- 理论(20050)
- 业(19130)
- 技术经济(19000)
- 统计(18986)
- 贸(18867)
- 实践(18183)
- 践(18183)
- 版(17866)
共检索到576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廉永辉
文章采用最大熵方法估计了2007-2013年我国银行同业网络,在区分债权银行和债务银行的前提下,以网络联系强度为权重计算了各银行同业业务对手的总风险,进而考察了同业业务对手总风险对自身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银行风险对债权银行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债权银行风险对债务银行风险无显著影响,说明同业网络中存在由债务银行向债权银行的风险传染。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杠杆率高、同业资产占比高、同业资产集中度高的银行更容易受到传染。文章的研究提供了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引致风险传染的证据,而且对于增强银行抵御风险传染的能力、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同业网络 风险传染 银行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晓莉 成硕
本文以VAR-NETWORK模型为基础检验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间风险传染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中国银行间风险传染呈周期性波动,同业业务是银行间风险传染的重要渠道。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风险传染较低且对贷款价值比(LTV)政策更敏感;在周期上行阶段,央行需实施更紧缩的LTV政策才能有效控制银行间风险传染。这些结论为如何选择合适的政策时机、实施差别化宏观审慎政策及如何与货币政策协调等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现实依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群英
重点研究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股指对内地银行指数的风险传染程度及传染途径。首先运用内生变点检测将时间划分为三段,然后对不同阶段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分析。主要结论有:一是中国银行业与国际证券市场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有较强的外生性;二是国际证券市场的冲击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持续时间较短,但强度很大;三是中国银行业对美国和英国市场冲击最敏感,但风险通过中国香港市场和英国市场传递过来。
关键词:
中国银行业 国际证券市场 风险传染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利琴 胡蝶 彭红枫
实体经济的持续低迷促使更多资金流向虚拟经济,银行借助杠杆投资形成了大量的同业风险敞口,银行间金融网络不断演进和发展。本文利用VAR-NETWORK模型构建了我国银行间的有向网络关联图,发现银行资产的高同质性和创新关联交易等因素导致风险吸收效应较强,风险外溢效应明显,但是整体系统性风险溢出指数仅呈现出周期性波动态势。为了进一步明晰风险传染的诱发机制,识别政策干预的有效性,本文运用面板模型对风险传染在吸收和外溢两个方向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网络集中度会增加风险的辐射效应,央行的资产规模扩张会刺激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诱发系统性风险上升。为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应提高金融体系的连通度,同时针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溢出的方向和程度配以差异化的监管与政府干预政策。
关键词:
机构关联 网络效应 风险传染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沈沛龙 李志楠 王晓婷
本文分析当银行遭受不同类型初始冲击时,传染概率、传染范围、损失程度随资产多样化程度、初始冲击程度变化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两类传染途径共同作用下,资产多样化程度和初始冲击程度很低时风险传染概率与范围仍呈现较高水平,资产多样化程度较高时风险传染概率与范围呈现较低水平;不同网络结构中资产多样化对于初始冲击具有不同的吸收能力,且传染范围呈现出明显的由稳定转向非稳定的相变过程;在传染范围稳定的区域,损失程度仍随资产多样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宗怡 李玉海
本文使用矩阵法模型模拟我国银行同业风险头寸分布状况,估计了银行体系内的“传染”风险。结果表明:(1)银行同业资产和负债都与银行的类型和规模相关,国有银行的同业头寸占全部同业头寸的70%以上,但其同业资产占比有逐年下降趋势;(2)银行体系内风险传染的概率非常低,同时风险传染的概率及其导致的损失在逐年下降;(3)如果考虑银行预期和银行安全网对传染风险的降低作用,危机传染的风险甚至会降至零;(4)对“传染”风险的估计也存在低估的可能,同时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传染”风险正在从银行同业之间向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尤其是证券公司之间扩散。
关键词:
同业拆借市场 “传染”风险 压力测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晓枫 廖凯亮 徐金池
本文利用复杂网络方法构造了银行同业间市场的拆借网络,根据真实的统计数据模拟了银行同业业务的资产负债状况,通过破产银行因同业负债无法偿还使关联银行资产受损和因同业资产的索回而使关联银行流动性趋紧的双向风险传染方式,刻画了银行风险传染的基本路径,并采用随机模拟法分析了具有无标度特征的复杂网络结构对银行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银行同业间市场的风险具有扩散性特征,相对于大银行,小银行更容易因系统性冲击而发生倒闭风险,并将风险传染给大银行;银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弱化银行间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且在银行数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风险传染效应趋于稳定;小银行与大银行间的合作程度对银行同业问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崔婕 白婧 弓哲
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45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构建同业杠杆指标,剖析不同银行同业杠杆结构的异质性,采用系统GMM模型验证同业杠杆对个体流动性和系统流动性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整体同业杠杆与个体流动性风险呈现U型关系,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同业杠杆表现稳定,与流动性风险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反映出国有银行经营的稳健性;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的U型关系显著,验证了同业杠杆对个体流动性风险存在正负反馈效应。同时,同业杠杆增加也会带来系统流动性风险增加,过度依赖同业业务发展隐藏的风险不容小觑。因此,商业银行与监管当局需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同业杠杆要去,但也要依据各自结构稳步推进实施,且重点实施对象应当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再清 甘易 胡月
本文基于2008-2015年中国42家上市和非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两步法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及结构特性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业务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即同业资产扩张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在同业资产业务结构中,传统同业资产业务(存放同业与拆出资金)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负向效应,新兴同业资产业务(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正向效应大于负向效应,因而总效应为正。具有不同财务特征的商业银行在同业资产业务对风险承担的影响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资产规模较大和经营效率较低的银行,同业资产业务经营行为较为稳健,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较慢,而流动性较高的银行,同业资产业务经营行为较为激进,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较快。
关键词:
同业资产 风险承担 系统GMM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再清 甘易 胡月
本文基于2008-2015年中国42家上市和非上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两步法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及结构特性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业务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即同业资产扩张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承担。在同业资产业务结构中,传统同业资产业务(存放同业与拆出资金)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负向效应,新兴同业资产业务(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正向效应大于负向效应,因而总效应为正。具有不同财务特征的商业银行在同业资产业务对风险承担的
关键词:
同业资产 风险承担 系统GMM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念鲁 徐丽丽 苗海宾
2013年6月份的"钱荒"事件充分暴露了流动性风险在同业之间的传染之快、后果之严重。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分析视角,构建了基于机构的网络模拟模型(ABNS),研究不同冲击下我国银行同业之间流动性风险的传染机制和后果,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和农业银行节点度最高,属于中心节点。第二,中心节点违约的后果尤为严重。第三,市场流动性收紧到阈值时违约机构大规模爆发。第四,组合冲击加深了传染后果,同时为2013年6月"钱荒"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一些解释。第五,提出关注同业业务规模及其分布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同业业务 流动性风险传染 ABNS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念鲁 徐丽丽 苗海宾
2013年6月份的"钱荒"事件充分暴露了流动性风险在同业之间的传染之快、后果之严重。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分析视角,构建了基于机构的网络模拟模型(ABNS),研究不同冲击下我国银行同业之间流动性风险的传染机制和后果,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和农业银行节点度最高,属于中心节点。第二,中心节点违约的后果尤为严重。第三,市场流动性收紧到阈值时违约机构大规模爆发。第四,组合冲击加深了传染后果,同时为2013年6月"钱荒"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一些解释。第五,提出关注同业业务规模及其分布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同业业务 流动性风险传染 ABNS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志洋
基于KMV模型和PageRank算法,提出新的测算银行间双边风险敞口的具体方法,并从同业债务违约视角模拟分析了银行间传染风险。研究表明:在每一个年份,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引发传染风险可能性的排名都不相同,呈现出时变属性;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传染风险权重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并不突出,说明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倒闭引发传染风险的概率很低;中小商业银行既是传染风险的主要发起者,又是主要承受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几乎不受传染风险的影响,即使银行体系出现大规模传染危机也不会倒闭。此外,即使样本中其他23家商业银行全部倒闭,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资本均不会低于监管要求,说明这几家商业银行能够在传染风险中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基本不会出现倒闭风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琳 王宝东 廉永辉
在经济绿色转型和环保标准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发展绿色信贷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7—2019年我国47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绿色信贷占比能够降低银行未来的风险承担水平,且绿色信贷的风险降低效应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大。考察作用机制发现,绿色信贷的风险降低效应是由于绿色信贷降低了银行的杠杆风险和资产组合风险。进一步分解资产组合风险发现,绿色信贷一方面提升了银行资产收益率,另一方面降低了银行资产收益波动率。研究还发现,绿色信贷能够同时降低商业银行的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和被动风险承担水平。本文研究对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宿玉海 王韧
本文以Z值作为银行风险测度变量,通过事件标度法时间序列数据和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数据乘积标准化作为利率市场化水平测度变量,以我国2005—2013年间669只银行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回归,研究发现,地区利率市场化程度与该地区银行风险、地区银行资产收益率、地区银行资产收益率标准差呈显著正相关,与地区银行资本充足率呈显著负相关,并从平衡利率市场化程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减少地区政府对银行资本充足的干预和地区政府应提高行政效率和制度质量以促进该地区利率市场化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风险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