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29)
- 2023(5338)
- 2022(4322)
- 2021(4280)
- 2020(3592)
- 2019(8287)
- 2018(8130)
- 2017(15884)
- 2016(8873)
- 2015(9850)
- 2014(9951)
- 2013(9938)
- 2012(9048)
- 2011(8006)
- 2010(7901)
- 2009(7407)
- 2008(7921)
- 2007(7411)
- 2006(6639)
- 2005(6342)
- 学科
- 管理(33070)
- 业(28185)
- 济(27985)
- 经济(27944)
- 企(25884)
- 企业(25884)
- 银(17946)
- 银行(17801)
- 行(16452)
- 制(15652)
- 方法(15232)
- 数学(12775)
- 财(12694)
- 数学方法(12671)
- 度(10666)
- 制度(10659)
- 业务(10451)
- 融(10060)
- 金融(10060)
- 务(9426)
- 财务(9401)
- 财务管理(9375)
- 银行制(8996)
- 企业财务(8967)
- 中国(8557)
- 业经(6345)
- 学(6133)
- 策(5879)
- 体(5874)
- 理论(5869)
- 机构
- 大学(116769)
- 学院(114582)
- 管理(46459)
- 济(45459)
- 经济(44223)
- 中国(39102)
- 理学(37312)
- 理学院(36854)
- 研究(36747)
- 管理学(36334)
- 管理学院(36056)
- 财(27176)
- 京(25366)
- 银(21956)
- 科学(21817)
- 银行(21050)
- 农(20503)
- 财经(20277)
- 江(19720)
- 行(19642)
- 中心(19499)
- 所(19059)
- 经(18533)
- 研究所(17007)
- 农业(16323)
- 州(16228)
- 北京(15884)
- 业大(15757)
- 财经大学(15553)
- 经济学(14554)
- 基金
- 项目(70574)
- 科学(55049)
- 基金(52581)
- 研究(48987)
- 家(46116)
- 国家(45736)
- 科学基金(39316)
- 社会(30967)
- 社会科(29474)
- 社会科学(29462)
- 基金项目(27442)
- 自然(26659)
- 省(26105)
- 自然科(26093)
- 自然科学(26086)
- 自然科学基金(25643)
- 教育(23030)
- 资助(22876)
- 划(22529)
- 编号(18586)
- 部(16047)
- 成果(15711)
- 重点(15616)
- 性(14806)
- 创(14302)
- 科研(14026)
- 教育部(13913)
- 创新(13472)
- 大学(13403)
- 人文(13236)
共检索到196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彬 王去非 易振华
本文将同业业务特征及其对银行资产负债行为的影响纳入到流动性分析框架,探索传统存贷业务监管约束强度、同业规模与流动性水平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而构建基于银行间市场的动态系统模型,模拟分析同业业务对流动性波动的影响,同时考察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不同方式对平滑流动性波动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扩张传统信贷业务时受到的传统监管约束越大,发展同业的动机相应越强;在同业规模超过一定界限后,随着银行同业比重的提高,银行流动性风险会随之提高;银行同业行为导致资产与负债之间期限错配的扩大,加剧了其顺周期性特征,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波动幅度和频率升高,弱化了央行原有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执行效果;面对同业引致的货币市场流动性波动,中央银行采取以利率引导为主、非常规政策工具为辅的组合型流动性管理方式行之有效。
关键词:
监管约束 同业业务 流动性波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国峰 蔡春春
2013年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大幅波动时出现了明显的利率回滞现象,传统的流动性供求分析框架难以解释。本文基于冲击不确定性、银行多样性和不完全的中央银行融资可得性假设,从微观出发构建了涵盖货币市场利率、流动性供求和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分析框架,并基于我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当货币市场利率上升突破合理水平时,中央银行应投放大量流动性至阈值水平,改善融资可得性,使利率快速回落。中央银行的适宜工具是通过常备借贷便利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为此需要提高其透明度和适用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会清 王剑
当前社会上对我国资金运行状况的一个基本评价就是“流动性过剩”。然而,这种所谓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主观判断,缺乏严谨的理论依据和统一的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不利于央行实际的操作决策。为探求流动性的真实内涵,澄清国内的诸多误解,我们比较了国内外流动性概念,并对其供给和需求因素作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经验启示。
关键词:
流动性 基础货币 准备金 货币供应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贾彦龙 叶翔 梁珊珊
近期存款波动的主要表现一是存款新增跨季度波动幅度大。往往呈现季末最后一月存款突增,而季初第一月存款大幅减少的现象。二是存款新增的跨月度波动同样剧烈,月末存款大幅增加与下月初存款大幅减少往往如影随形。三是存款波动与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波动往往相伴而行。季末、月末,甚至旬末存款争夺激烈时,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往往大幅攀升,而到季初、月初等时点相应利率则回落。四是大银行存款波动较中小银行尤为剧烈。从今年一季度、二季度的跨季度波动来看,全国性中小银行季末和季初存款净波动分别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姚翔
本文总结了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框架、原则、工具和措施,以及金融危机后西方中央银行对流动性管理体系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流动性管理体系的弹性以及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结构性、平衡性、与利益相关方的协调等方面分析了西方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启示,并探讨了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中央银行 流动性管理 国际经验 金融危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金中夏
本文以20国集团框架下对全球流动性的政策讨论为背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对全球流动性的定义、度量和监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探讨了全球流动性管理的国际框架和面临的主要课题,讨论了货币供应量、流动性总量概念的动态演变以及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影响。最后简要讨论了围绕全球储蓄过剩和外汇储备投资的几个争议问题。
关键词:
全球流动性 中央银行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会清 王剑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市场的平台来进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流动性管理模式应当纳入中央银行的考察视野。为此,本文从宏观与微观流动性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中央银行宏观流动性管理与金融机构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内涵与联系,以及中央银行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就如何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宏观流动性管理 微观流动性管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玉睿
市场流动性紧张的背后是银行同业业务与理财产品相互对接交易,进行监管套利,同时利用期限错配赚取息差,引致同业、理财资金自我循环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之一是银行同业业务膨胀,高流动性安全资产缩减,陷入流动性不足困境,最终引爆危机。近年国内银行同业业务快速扩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原本管理流动性的同业资产运用中,类信贷资产急速增长,期限结构错配突出。银行同业与理财业务相互交织加剧流动性紧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程乐砚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金融机构存款增速波动较大,有些银行部分时间内甚至出现存款负增长,存贷比考核压力较大。存款是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存款波动对商业银行负债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剖析了存款波动的宏微观原因,并根据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现实,分析其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挑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存款 负债管理 流动性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建斌
加强流动性管理,维持流动性的合理适度充裕是中央银行肩负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的流动性问题日益凸显,有效管理流动性成为了持续困扰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流动性管理的能力与意愿两个层面对我国中央银行管理流动性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后得知,我国中央银行既拥有能够有效控制流动性的政策工具,又具有管理流动性的坚定意愿,是能够有效管理流动性的;但是,当前我国中央银行尚缺乏足够有效的日常平滑流动性供给的手段,难以维持一个持续稳定的适度宏观流动性环境,调控流动性客观上容易加大宏观经济波动。因此,我国中央银行还需进一步丰富流动性管理手段,改进流动性管理水平。
关键词:
中央银行 流动性管理 政策工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学军
本文从探究全球流动性原因的思路出发,描述了对流动性的理解;分析了目前全球流动性的特征;在寻求全球流动性的根源过程中,重点阐述全球流动性与世界几个主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因果关系。并且,结合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对市场的影响,表明了流动性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对中央银行的挑战。
关键词:
全球流动性 央行 不确定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宏瑾
利率操作一直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但中央银行如何引导市场利率与目标利率相符,并非理论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为此,在全面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指出,流动性效应是中央银行利率操作的理论基础。随着货币政策透明度和可靠性的提高,流动性效应有所减弱,预期效应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采取的零利率和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下,预期效应对最优货币决策更为重要,同时流动性效应仍发挥着明显的作用。正是基于流动性效应和预期效应,各国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走廊两种主要模式开展利率调控。
关键词:
利率操作 流动性效应 预期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辛兵海 刘雪薇 陶江
运用2006—2018年上市银行数据和非金融行业数据,以同业业务为主线对银行流动性创造指标进行结构划分,探究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银行流动性创造对经济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非同业流动性创造对经济产出的促进作用较强,而同业流动性创造对经济产出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第二,相较于大型国有银行,中小型银行同业依赖性强,流动性创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较低。第三,应用HP滤波方法所测度的过度同业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无显著影响。第四,2016年“一行三会”出台的规范同业业务政策有效控制了过度同业流动性创造问题,并提升了同业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流动性创造 实体经济 同业业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开市场操作部课题组 张启胜 王长元
再贴现曾是中央银行进行货币调控的三大工具之一。然而,随着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在日常流动性管理中,再贴现只是作为中央银行的一个常设融资便利,为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一个辅助性的融资手段。但在流动性危机管理中,由于再贴现机制具有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定价机制灵活以及创新能力强等比较优势,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独立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再贴现机制 流动性管理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琦
中央银行能否通过流动性管理工具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在实证上一直存在争议,其原因可能是以往研究只关注了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而忽视了其他流动性冲击因素,从而导致遗漏变量问题。采用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流动性水平的超储率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发现了显著的流动性效应,即超储率上升1个百分点,银行间市场利率平均下降45个基点。此外,常备借贷便利利率、货币政策基调、通货膨胀等变量对银行间市场利率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中央银行有效调控银行间利率提供了实证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