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24)
- 2023(4271)
- 2022(3625)
- 2021(3391)
- 2020(2879)
- 2019(6625)
- 2018(6191)
- 2017(11083)
- 2016(6136)
- 2015(6634)
- 2014(5994)
- 2013(6190)
- 2012(5830)
- 2011(5347)
- 2010(5579)
- 2009(4979)
- 2008(4979)
- 2007(4384)
- 2006(4097)
- 2005(3764)
- 学科
- 济(18651)
- 经济(18631)
- 业(11001)
- 管理(10980)
- 税(9096)
- 企(8541)
- 企业(8541)
- 税收(8509)
- 收(8463)
- 学(7660)
- 方法(6134)
- 教育(5917)
- 农(5901)
- 中国(5736)
- 财(5613)
- 制(5254)
- 数学(5139)
- 数学方法(4998)
- 研究(4482)
- 贸(4156)
- 贸易(4153)
- 生(4151)
- 易(4033)
- 农业(3858)
- 关系(3742)
- 业经(3668)
- 理论(3665)
- 地方(3641)
- 研究生(3562)
- 度(3482)
- 机构
- 大学(84646)
- 学院(81795)
- 研究(38366)
- 济(26812)
- 科学(26525)
- 经济(25920)
- 中国(25422)
- 管理(23810)
- 农(22964)
- 所(21440)
- 理学(19854)
- 研究所(19795)
- 京(19645)
- 理学院(19511)
- 管理学(18764)
- 管理学院(18619)
- 农业(18201)
- 业大(17182)
- 中心(15797)
- 财(15270)
- 省(15250)
- 院(14915)
- 江(14361)
- 北京(12774)
- 室(12386)
- 范(11942)
- 师范(11742)
- 农业大学(11541)
- 科学院(11435)
- 研究院(11401)
- 基金
- 项目(58669)
- 科学(43349)
- 基金(40633)
- 家(39810)
- 国家(39535)
- 研究(37578)
- 科学基金(30507)
- 省(23514)
- 自然(21945)
- 自然科(21420)
- 自然科学(21406)
- 基金项目(21014)
- 自然科学基金(21012)
- 社会(20954)
- 划(20868)
- 社会科(19715)
- 社会科学(19709)
- 教育(17799)
- 资助(16740)
- 重点(14909)
- 编号(14440)
- 计划(13748)
- 科技(13332)
- 发(12746)
- 成果(12398)
- 科研(12023)
- 部(11996)
- 创(11912)
- 课题(11727)
- 创新(11214)
共检索到134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宇 刘声传 梁远发 王家伦 刘红梅 魏杰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在相同氟(F)背景值下对F的吸收积累特征,为选育低F茶树品种提供参考,选取同一茶园测定了黔湄502等13个茶树品种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以及各品种的侧根、老叶、嫩叶(一芽2叶)的F含量及其转移系数,并进行了老嫩叶的F含量与其叶长、叶宽、叶面积的相关性以及茶树品种嫩叶的F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生境下13个茶树品种体内的F含量分布次序为老叶(2142.26~5090.83 mg/kg)>嫩叶(64.44~193.10 mg/kg)>侧根(29.77~145.56 mg/kg);老叶、嫩叶的F转移系数分别为24.00~96.83、0.86~3.53,品种间差异显著;嫩叶对F的吸收...
关键词:
氟 茶树品种 吸收累积 低氟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声传 罗显扬 赵志清 喻云春 赵华富 魏杰 吕军
为了解茶树对Pb、Cd、Cu的吸收累积规律,在具有不同土壤铅(Pb)、镉(Cd)、铜(Cu)背景值的5个茶园,分析了同一茶园5个茶树品种和5个不同生境茶园福鼎大白茶(Camellia sinensis cv.Fuding-dabaicha)种群的土壤和侧根Pb、Cd、Cu的含量,以及相应5个品种及5个种群的老嫩叶Pb、Cd、Cu的含量、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结果表明:①同一生境下5个茶树品种体内Pb、Cd、Cu含量分布次序为侧根>老叶>嫩叶,品种间Pb、Cd、Cu含量存在一定差异。②同一生境下5个茶树品种老叶、嫩叶Pb、Cd、Cu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差异显著,Pb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12~0.18...
关键词:
茶树 铅 镉 铜 吸收累积 生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腾腾 赵强 郜红建 宛晓春 张正竹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Fe2+质量浓度、Fe2+诱导时间、pH值、外源有机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对根表铁膜形成及茶树吸收、富集氟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根表铁膜主要集中在离根尖0.2~0.5 cm区域;茶树根表铁膜含量随Fe2+诱导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Fe2+质量浓度的增加显著升高,与溶液pH、有机酸浓度呈负相关。当铁膜含量为2.40~13.60 mg.g-1,根表铁膜含量与茶树吸收、富集氟的能力呈正相关。与根表无铁膜的茶树单加氟处理的对照(CK1)相比,加Fe2+诱导形成铁膜后,茶树体内氟的含量增加了42.3%~103.7%;有机酸与Fe2+共同作用时,茶树体内氟含量显著增...
关键词:
根表铁膜 有机酸 茶树 氟吸收 富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茹淑华 张国印 耿暖 孙世友 王凌 陈贵今 祁耀正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积累镉能力白菜吸收累积镉的特征。分别对4种不同积累Cd能力白菜地上部Cd含量与土壤全Cd含量之间的关系分别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发现二者均分别符合线性或二次曲线模型。结果表明,4种不同积累Cd能力的白菜地上部Cd含量与土壤全Cd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白菜为叶菜类蔬菜,按GB2762-2005规定的叶菜类蔬菜中Cd最高允许限量标准,由拟合方程可以推算出,白菜地上部Cd含量为0.2 mg/kg时,种植白菜新北京3号、北京小杂60、多抗3号和早心白所允许的最大土壤Cd含量分别为1.74,2.25,0.603和0.842 mg/kg。可见土壤Cd含量低于1.0 ...
关键词:
白菜 镉 吸收 累积 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友勇 王家金 梁名志 刘本英 田易萍 孙雪梅 包云秀 徐丕忠 蒋会兵 周萌
以云南省勐海县、昌宁县和思茅区茶树品种园的7个茶树品种1芽4叶为试材,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弄清云南不同茶树品种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大叶茶树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上述地区7个茶树品种中氟含量均值为62.07~113.50 mg/kg,除思茅区外均以云抗10号氟平均含量最低,均值差异为最不显著。LSD多重比较表明,在地区内品种间和品种内地区间氟的含量均值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品种内尤以勐海县茶树品种中氟的含量均值差异为最不显著居多。因此,云抗10号可作为云南大叶种茶树对氟富集特征研究和大叶种茶树低氟选育工作的模式材料。
关键词:
云南 茶树品种 氟 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文诗 李银水 赵曼利 张珊珊 顾炽明 代晶 李小勇 杨璐 秦璐 廖星
【目的】比较不同含油量油菜品种养分吸收累积动态变化,明确高含油量油菜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及利用特征,为发挥油菜高产油潜能、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2021年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分析高含油量油菜品种(中油杂19,简称Z19)和普通含油量对照品种(华油杂12,简称H12和华油杂62,简称H62)不同生育时期生物量、氮磷钾积累量的动态变化以及成熟期产油量、养分利用率的差异,探讨高含油量油菜品种养分需求特征。【结果】两年试验结果均表明Z19的籽粒产量显著低于H62(8.5%—20.4%),但与H12差异不大,而含油量显著高于H12和H62(10.1%—26.7%)。监测2020—2021生长季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中植株生物量和养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Z19生物量均低于H62,在角果期前与H12没有显著差异,角果期和成熟期Z19生物量不同程度地高于H12。田间试验花期后和盆栽试验整个生育期Z19植株氮含量均低于H12和H62,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均不同程度高于H12和H62,磷含量没有一致性差异。不同生育时期Z19的氮积累量比H62低19.2%—29.0%,盆栽试验的Z19比H12低9.8%—13.1%;Z19的钾积累量与H62无显著差异,但除花期外比H12高7.4%—39.2%。Z19磷素积累量介于H62与H12之间,田间试验中显著高于H12,盆栽试验中显著低于H62。Z19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及产油效率高于H12和H62,钾素生理利用效率低于H12和H62,但钾素产油效率没有显著差异,3个品种的磷素生理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差异,而Z19的磷素产油效率显著高于H12。15N标记表明,花期前3个品种氮肥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差异,花期开始Z19氮肥利用率低于H12和H62。【结论】高含油量油菜品种Z19的钾需求量较高,氮素生理利用效率较高且需求量相对较少,磷需求量及利用率无明显差异。在农业生产中,相对普遍油菜品种,高含油量油菜品种更要重视钾肥的施用,但可以适当调减氮肥用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永庆 王开良 任华东 林萍 龙伟 姚小华
以5年生油茶为试材,研究了树体对中量矿质元素钙、镁、硫的年吸收和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中钙、镁元素的含量较高,硫元素在根系中的含量较高;油茶年发育周期中对钙、镁、硫元素的吸收量分别为3.98g株-1、6.01 g株-1和3.91 g株-1,吸收比例约为2︰3︰2。从休眠期(1月15日)至抽梢期(4月15日),油茶植株新梢生长所需的钙镁硫元素全部由枝干和根系中贮存的营养供给;抽梢期(4月15日)至果实发育期(7月15日)是吸收矿质元素的活跃时期,植株对钙元素的吸收几乎全部集中在该段时期内,对镁、硫元素的吸收量超过了年吸收量的50%,且吸收的钙、镁、硫元素中分别有8.83%、20.56%和50....
关键词:
油茶 钙 镁 硫 积累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永庆 任华东 林萍 王开良 姚小华 龙伟 汪开兴
以5年生油茶为试材,研究了树体对大量矿质元素氮、磷、钾元素的年吸收和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油茶年发育周期中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量分别为44.05、5.50、23.31 g.株-1,吸收比例约为8∶1∶4。抽梢期(4月)至果实发育期(7月)是油茶吸收氮、钾元素的活跃时期,该段时期内的积累量超过了年积累量的50.00%,其中的氮、钾元素分别有43.64%和26.97%被根系所利用;植株对磷元素的积累量在4月至10月没有明显的起伏,从果实发育期(7月)至成熟期(10月)这段时间内,植株磷元素的积累量达到2.63 g,其中35.36%保留在根系中。油茶叶片、枝干和根系中氮、磷、钾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氮>...
关键词:
油茶 氮 磷 钾 累积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冠群 杨娇娇 陈晓燕 刘桂华 罗沐欣键 范成五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白菜对Cd的富集规律及栽培土壤中Cd的安全限量值,为筛选Cd低累积白菜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6个白菜品种(中青麻叶,麻叶火锅菜,高抗100,抗病大麻叶,鸡窝趴地白,厚叶早熟5号)在Cd浓度分别为0(CK)、0.3 mg/kg、0.6 mg/kg、1.2 mg/kg、2.4 mg/kg、4.8 mg/kg条件下,其生物量变化、可食部分Cd含量富集特征及不同品种白菜与土壤Cd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随着Cd浓度增加,白菜没有出现毒害现象;不同白菜可食部分Cd富集系数为中青麻叶(1.61)>抗病大麻叶(1.38)>厚叶早熟五号(1.30)>高抗100(1.02)>麻叶火锅菜(0.76)>鸡窝趴地白(0.64),富集系数小于1的品种有麻叶火锅菜、鸡窝趴地白;Logistic模型方程拟合表明白菜可食部分Cd含量和土壤Cd浓度间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为中青麻叶(0.9981)>麻叶火锅菜(0.9979)>高抗100(0.9976)>抗病大麻叶(0.9968)>鸡窝趴地白(0.9949)>厚叶早熟5号(0.9949);不同白菜对应土壤Cd安全限量值为鸡窝趴地白(0.30 mg/kg)>高抗100(0.24 mg/kg)>麻叶火锅菜(0.17 mg/kg)>厚叶早熟5号(0.12 mg/kg)>抗病大麻叶(0.09mg/kg)>中青麻叶(0.06 mg/kg)。【结论】依据白菜对土壤中Cd的耐受性、富集能力及对应土壤安全限量值,麻叶火锅菜、鸡窝趴地白、高抗100为Cd的低累积品种。
关键词:
白菜 重金属 富集特征 安全限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显晨 杨天元 王玉梅 陈曦 郜红建
[目的]茶叶富含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多糖、咖啡因、多酚和氨基酸等有益物质,但茶树能够在正常含氟(F)土壤中超积累F,导致过量饮茶易诱发氟斑牙和氟骨病的发生。因此,降低茶叶中的F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福鼎’大白茶茶籽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共聚焦和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Ca~(2+)信号在阴离子通道抑制剂4,4-二异硫氰-2,2-二磺酸(DIDS)抑制茶树吸收F过程中的作用。[结果]随着DIDS前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削弱了茶树对F的吸收富集。同时DIDS调控了茶树根尖成熟区区域a和B的Ca~(2+)荧光强度的反向变化,区域a从858.42降低至565.42 aU,区域B从499.28升至5...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显晨 杨天元 王玉梅 陈曦 郜红建
[目的]茶叶富含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多糖、咖啡因、多酚和氨基酸等有益物质,但茶树能够在正常含氟(F)土壤中超积累F,导致过量饮茶易诱发氟斑牙和氟骨病的发生。因此,降低茶叶中的F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福鼎’大白茶茶籽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共聚焦和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Ca~(2+)信号在阴离子通道抑制剂4,4-二异硫氰-2,2-二磺酸(DIDS)抑制茶树吸收F过程中的作用。[结果]随着DIDS前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削弱了茶树对F的吸收富集。同时DIDS调控了茶树根尖成熟区区域a和B的Ca~(2+)荧光强度的反向变化,区域a从858.42降低至565.42 aU,区域B从499.28升至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玉霞 王鑫 张庆昕 斯日古楞 郭园 杜晓艳 王月林
[目的]探究科尔沁沙地生境下不同饲用燕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对氮素水平的响应,为该地区饲用燕麦高产栽培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以燕王、牧王、甜燕1号和牧乐思4个饲用燕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300 kg/hm~2,依次用N_0、N_(100)、N_(200)、N_(300)表示)对其生物量、氮素吸收和分配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燕王和牧王茎、叶、穗及全株干物质积累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以N_(200)处理燕麦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甜燕1号和牧乐思茎、叶、穗及全株干物质积累则逐渐增加,均以N_(300)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氮肥处理。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4个饲用燕麦品种茎、叶、穗及全株的氮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N_(200)处理下氮素含量最高。3)燕王和牧王茎、叶、穗和全株及甜燕1号茎、叶、穗的氮素积累量均在N_(200)处理下最高。4)在N_(200)处理下,甜燕1号和牧乐思的氮素干物质生产率(NDMPE)高于燕王和牧王,但其干物质生产效率(DMPE)、氮素农艺效率(NAE)、氮素表观回收率(NRE)均低于燕王和牧王,在N_(300)处理下,甜燕1号和牧乐思的DMPE和NAE则高于燕王和牧王。[结论]燕王和牧王属于低氮高效型饲用燕麦品种,甜燕1号和牧乐思属于高氮高效型饲用燕麦品种。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燕王和牧王的氮肥适宜施用量为200 kg/hm~2,甜燕1号和牧乐思的氮肥适宜施用量为300 kg/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义凯 陈惠哲 张玉屏 向镜 朱德峰
旨在研究我国不同年代中籼水稻品种干物质的积累以及钾素吸收和分配规律,以期为水稻钾素高效利用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选取1940-2000年以来各时期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中熟籼稻品种共9个,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各中稻品种随着品种应用年代的演进叶面积指数以及生物产量获得大幅度提升。现代水稻品种在穗分化期后其生长速率显著增加,干物质积累速率也显著高于早期品种。齐穗期后各品种的干物质累积量与籽粒产量大致相当,且现代水稻品种干质量累积量显著高于早期品种,子粒产量显著增加。不同年代中籼水稻品种的钾素累积量随着品种演进显著增加。不同年代中籼水稻品种的钾素累积量随着品种演进显著增加。水稻对...
关键词:
中籼水稻 干物质累积 钾素吸收与分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桂华 吴科堰 秦松 柴冠群 吴正卓 范成五
【目的】在镉(Cd)胁迫下,比较不同钝化材料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吸收积累Cd的影响,为提高Cd污染土壤的白及种植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紫花三叉白及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源添加1.5 mg/kg Cd模拟重度Cd污染土壤,施用不同钝化材料(5%硅钙肥、5%牛粪有机肥、5%玉米秸秆生物炭、5%含磷物质、5%硅钙肥+5%玉米秸秆生物炭、5%含磷物质+5%玉米秸秆生物炭、5%牛粪有机肥+5%含磷物质和5%硅钙肥+5%牛粪有机肥)后分析测定土壤的pH和Cd有效性及紫花三叉白及各部位Cd的含量。【结果】不同钝化材料中,白及地下部块茎和整株生物量增加效果以5%牛粪有机肥和5%玉米秸秆生物炭较好,与对照相比,地下部块茎生物量分别增加62.87%和59.18%,整株生物量分别增加57.36%和46.07%;土壤pH以牛粪有机肥+硅钙肥、硅钙肥+玉米秸秆生物炭和硅钙肥的较高,较对照分别提升3.84、3.70和3.67个单位;土壤有效态Cd含量以硅钙肥、牛粪有机肥+硅钙肥、硅钙肥+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较低,分别较对照分别低92.86%、89.29%和87.50%;白及的根系、块茎和叶中Cd含量均以牛粪有机肥+硅钙肥含量最低,降幅分别为97.60%、88.80%和95.29%。白及各部位对Cd的富集迁移能力为根系>块茎>叶片,牛粪有机肥+硅钙肥处理白及各部位对Cd的富集系数最低。【结论】施加5%牛粪有机肥和5%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白及块茎的增产效果较好;5%牛粪有机肥+5%硅钙肥、5%玉米秸秆生物炭+5%硅钙肥和5%硅钙肥对重度Cd污染土壤钝化效果较佳;5%牛粪有机肥+5%硅钙肥对白及各部位阻Cd效果最好。
关键词:
镉 钝化材料 紫花三叉白及 富集系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萧力争 苏晓倩 李勤 刘仲华 肖文军 罗海辉 陈金华
通过测定茶树特异性紫芽品种芽叶的茶多酚、儿茶素及其各组分、黄酮类、花青素的含量,探讨紫芽品种芽叶中多酚类物质组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芽品种茶树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与芽叶紫色深浅关系密切,芽叶紫色程度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深紫品种的花青素含量约为浅紫品种的5倍,常规品种紫色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为其正常黄绿色芽叶的2.46倍.紫芽品种茶树芽叶中的茶多酚总量、黄酮类、儿茶素总量及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与芽叶紫色深浅均无直接关系.同一常规品种的紫色芽叶中的茶多酚总量、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均比正常黄绿色的芽叶高,而黄酮类、简单儿茶素总量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