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0)
- 2023(10028)
- 2022(8807)
- 2021(8070)
- 2020(6766)
- 2019(15093)
- 2018(15199)
- 2017(28556)
- 2016(15556)
- 2015(17224)
- 2014(17158)
- 2013(16490)
- 2012(14896)
- 2011(13319)
- 2010(13986)
- 2009(13306)
- 2008(13322)
- 2007(12189)
- 2006(11048)
- 2005(10543)
- 学科
- 济(54213)
- 经济(54099)
- 管理(51901)
- 业(44361)
- 企(39067)
- 企业(39067)
- 财(20678)
- 制(18773)
- 方法(17567)
- 农(16866)
- 中国(16752)
- 业经(14792)
- 数学(13721)
- 数学方法(13391)
- 务(13111)
- 财务(13060)
- 财务管理(13013)
- 体(12372)
- 企业财务(12227)
- 银(11992)
- 银行(11982)
- 理论(11571)
- 行(11377)
- 贸(11026)
- 贸易(11015)
- 学(10993)
- 易(10719)
- 融(10427)
- 金融(10423)
- 农业(10362)
- 机构
- 学院(211807)
- 大学(208327)
- 济(82475)
- 经济(80363)
- 管理(76665)
- 研究(69012)
- 理学(63417)
- 理学院(62738)
- 管理学(61501)
- 管理学院(61094)
- 中国(56581)
- 财(46584)
- 京(44630)
- 科学(39062)
- 江(36043)
- 所(34699)
- 财经(34283)
- 中心(32581)
- 经(30600)
- 农(30072)
- 研究所(29995)
- 州(28838)
- 北京(28651)
- 范(28208)
- 师范(27963)
- 业大(26377)
- 院(25039)
- 经济学(24920)
- 财经大学(24895)
- 省(24038)
- 基金
- 项目(126584)
- 研究(99665)
- 科学(99139)
- 基金(89134)
- 家(75726)
- 国家(75023)
- 科学基金(64552)
- 社会(61834)
- 社会科(58331)
- 社会科学(58318)
- 省(50823)
- 教育(47391)
- 基金项目(45742)
- 编号(43086)
- 划(41660)
- 自然(39292)
- 自然科(38350)
- 自然科学(38341)
- 自然科学基金(37618)
- 成果(37457)
- 资助(36423)
- 课题(31021)
- 制(29880)
- 重点(28813)
- 部(27769)
- 发(27047)
- 性(26992)
- 创(26717)
- 项目编号(26498)
- 年(26469)
共检索到349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黄申
对于同一控制下对被合并方合并日前留存收益的恢复,相关准则和讲解中有多种方法介绍但无原因说明。本文以是否恢复为契机,通过对无法全额恢复时比例恢复法与全额恢复法的对比分析,认为只有全额恢复才能从本质上反映"权益的重新整合"的同一控制合并本质,且该方法能有效避免比例恢复法不适用的情况。
关键词:
留存收益恢复 比例恢复法 全额恢复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祥碧
在权益结合法下,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的合并报表编制应尽可能完全恢复子公司的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专项储备)和其他综合收益性质的资本公积,以便体现因将被合并方合并日之前各年度(期间)的利润表纳入合并利润表而相应带入的留存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滚存影响。
关键词:
合并报表 留存收益 资本公积 恢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傅兴 张珏敏 刘方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是新会计准则中的一大亮点,其不仅借鉴了国外相关准则,还从本质上对会计准则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更增强了其会计核算的实用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中,笔者结合相关案例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相关的一系列会计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方便相关人员使用准则更好地指导会计实践。
关键词:
非同一控制 企业合并 会计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训超
一、净资产账面价值计量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第三条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准则第六条规定:"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宝贤 唐建荣
递延所得税的存在会导致应税合并、免税合并投资抵销账务处理存在诸多不同。因此,以A股市场主要并购模式控股合并为研究对象,逐项分析非同一控制下投资抵销业务的基本思路。研究表明,递延所得税影响了资本公积、商誉、少数股东权益、未分配利润、投资收益和少数股东损益,基于此,提出用成本法抵销长期股权投资和取消确认合并报表递延所得税的建议。
关键词:
应税合并 免税合并 递延所得税 投资抵销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宝贤 唐建荣
递延所得税的存在会导致应税合并、免税合并投资抵销账务处理存在诸多不同。因此,以A股市场主要并购模式控股合并为研究对象,逐项分析非同一控制下投资抵销业务的基本思路。研究表明,递延所得税影响了资本公积、商誉、少数股东权益、未分配利润、投资收益和少数股东损益,基于此,提出用成本法抵销长期股权投资和取消确认合并报表递延所得税的建议。
关键词:
应税合并 免税合并 递延所得税 投资抵销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潘晓姿
针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务中或有对价会计处理存在诸多不统一和不规范情形的现状,本文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购买方角度,梳理和解读相关准则规定,对或有对价确认与计量的总体原则、或有对价与合并后职工薪酬的区分、计量期间调整与非计量期间调整的判断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估值理论,研讨不同类型或有对价公允价值估计的方法和思路,以期对或有对价会计审计实务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吴小蕾
一、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要点首先,确定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实质是一项"交易"。作为购买交易中取得的资产、承担的负债或取得的股权,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不应该用账面价值计量。取得可辨认净资产或股权的具体方法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潘晓姿
针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务中或有对价会计处理存在诸多不统一和不规范情形的现状,本文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购买方角度,梳理和解读相关准则规定,对或有对价确认与计量的总体原则、或有对价与合并后职工薪酬的区分、计量期间调整与非计量期间调整的判断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估值理论,研讨不同类型或有对价公允价值估计的方法和思路,以期对或有对价会计审计实务提供参考。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董明怀 宋慧娟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将企业合并区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并分别对其确认、计量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规范。笔者拟结合自己在实务中接触的企业合并案例,对一些会计处理存在争议或准则中未明确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原商誉的处理[例1]甲公司通过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乙公司100%的股权,取得时产生商誉,丙公司系甲公司的子公司。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刚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两个准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创新提出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概念,并明确了相应的会计处理。这些创新的内容在实际交易中运用如何,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郭雨鑫
本文从企业会计准则的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总结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运用权益法存在的三方面问题,并分析指出:最终控制人与合并报表编制主体的错位,是我国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应用权益结合法产生一系列会计问题的根本原因。本文还就如何改进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 权益结合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郭雨鑫
本文从企业会计准则的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总结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运用权益法存在的三方面问题,并分析指出:最终控制人与合并报表编制主体的错位,是我国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应用权益结合法产生一系列会计问题的根本原因。本文还就如何改进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 权益结合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钱娟萍
一、非同一控制下间接控制合并报表编制例析非同一控制下间接控制指母公司P控制子公司S,子公司S控制孙公司LS的情况。下面举例说明非同一控制且间接控制下合并报表的编制,以工作底稿法编制合并报表。假定母公司P在2009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鑫奇 徐洪波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控股合并,合并方在合并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只需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但是合并方对被合并方在进行企业合并之前所产生的留存收益中,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应仅以合并方在合并过程中产生的"资本公积"科目贷方发生额为限,将其从"资本公积"项目转入"留存收益"项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