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71)
- 2023(2729)
- 2022(2386)
- 2021(2231)
- 2020(2076)
- 2019(4834)
- 2018(4664)
- 2017(8826)
- 2016(4787)
- 2015(5106)
- 2014(4819)
- 2013(4897)
- 2012(4817)
- 2011(4390)
- 2010(4544)
- 2009(4237)
- 2008(4493)
- 2007(3921)
- 2006(3620)
- 2005(3468)
- 学科
- 济(20191)
- 经济(20168)
- 管理(10197)
- 业(8706)
- 方法(7292)
- 企(7185)
- 企业(7185)
- 学(6825)
- 数学(5958)
- 数学方法(5797)
- 中国(5002)
- 财(4147)
- 农(3908)
- 关系(3729)
- 贸(3638)
- 融(3637)
- 金融(3637)
- 贸易(3635)
- 易(3523)
- 理论(3521)
- 地方(3463)
- 制(3370)
- 银(3140)
- 银行(3119)
- 教育(3052)
- 行(3035)
- 业经(3012)
- 经济关系(2715)
- 对外(2667)
- 策(2569)
- 机构
- 大学(68997)
- 学院(65789)
- 研究(28482)
- 济(26140)
- 经济(25593)
- 管理(20529)
- 中国(20195)
- 科学(18358)
- 理学(17352)
- 理学院(17089)
- 管理学(16528)
- 管理学院(16400)
- 所(15812)
- 京(15748)
- 农(15468)
- 研究所(14470)
- 财(12786)
- 农业(12389)
- 业大(11859)
- 中心(11843)
- 江(10472)
- 北京(10387)
- 院(10117)
- 财经(9712)
- 范(9519)
- 师范(9370)
- 经(8862)
- 省(8732)
- 科学院(8579)
- 经济学(8521)
- 基金
- 项目(44169)
- 科学(33403)
- 基金(31720)
- 家(29832)
- 国家(29619)
- 研究(29095)
- 科学基金(23543)
- 社会(17728)
- 社会科(16688)
- 社会科学(16682)
- 省(16458)
- 自然(16174)
- 基金项目(15879)
- 自然科(15833)
- 自然科学(15828)
- 自然科学基金(15533)
- 划(14845)
- 资助(14051)
- 教育(13666)
- 重点(10683)
- 编号(10425)
- 部(9719)
- 成果(9627)
- 发(9418)
- 计划(9308)
- 科研(8790)
- 创(8655)
- 科技(8460)
- 课题(8302)
- 创新(8154)
共检索到107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婷 杨清珍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大量西方著作通过翻译进入中国。但是,无论是译介的材料还是具体的译介方式以及使用何种语言作为译介的媒介,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想法。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派,在翻译中,鲁迅一直主张直译,除了坚持用白话文翻译外,还积极引进欧化的句式和词汇,意图"别求新声于异邦"以及通过翻译改造中国语言,进而实现中国国民性的改造。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保守派,吴宓主张意译,不仅力求文章顺达,更注重"新材料入旧格律",以实现"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关键词:
直译 意译 鲁迅 吴宓 文学观 翻译观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风华 胡冬梅
鲁迅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不朽的学术地位,然而当前学界对鲁迅小说修辞规律的研究窠臼于文本视角。本文基于《范曾插图鲁迅小说集》的文图语料,从多模态符际修辞视角出发,考察鲁迅小说的翻译修辞特征。研究认为:首先,转喻修辞产生于《插图》图像复制文本信息的过程;其次,隐喻修辞建立于《插图》文本强调图像的过程;再次,赞助元素黏附于《插图》图像顺应文化的过程;最后,鲁迅小说文图之间的多模态翻译修辞特征充分体现了鲁迅"立妇女"、"立儿童"及"立知识分子"的"立人"启蒙思想。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体秀
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在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中,无论从事教育工作,还是从事文学工作,都是为了“立人”而后“事举”,以实现“兴国”的目地。为了造就大批新战士,他特别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儿童教育观,不仅把儿童的成才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发展规律并创造了特点鲜明的儿童教育艺术,它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儿童教育和儿童教育研究,有着重大的启迪价值。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武德运
鲁迅著作的版本武德运(摘自《中华读书报》1997年2月19日)著作等身的鲁迅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他的著作,是留给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鲁迅写作的小说共33篇,分别收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集子里。从1923年《呐喊》出版开始,三个集...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西艳
在少年鲁迅的眼里,《山海经》是其"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使鲁迅开始了解中国神话传说,并为其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成年之后的鲁迅,不仅熟知《山海经》内容,对《山海经》深有研究,且在其文学创作中,能灵活地运用《山海经》的相关素材。鲁迅有关《山海经》作者、成书、性质、神话等的论述,也对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鲁迅 山海经 神话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许欢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阅读作为一种研究对象,正如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在读与被读.看与被看之间,就汇入了过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建刚
鲁迅终生奉行“拿来主义”。他很早就着手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随着文学革命运动向革命文学运动转变,他的翻译重心逐渐转向苏俄文论及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并对苏俄文艺政策与无产阶级文学、“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等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除了“硬译”相关著作之外,鲁迅还撰写了大量的“译序”或“译后记”。这些文字及其对译著的“挑选”展现了鲁迅逐步走向马克思主义并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成玮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包含三大演进节点:唐、宋两处众所周知,明代中期一处,留意者殊少。在他笔下,唐代至明中叶小说以娱乐为主,此后改以摹写世态为主。环顾清季民国各家论述,这点堪称鲁迅最独特的看法。他描绘这一转型,参照了18世纪至19世纪后期西方文学的嬗变轨迹。但从其知识结构看,对西方文学史的理解,本不应如此简化。由是观之,他有其一贯的思考框架,参考西学资源时,不无选择、重塑。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西学观念与小说史迹的凑泊,情形颇为复杂,非“以西律中”一语所能尽括。
关键词:
《中国小说史略》 娱乐 观世 西方文学史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万宇翔 吴雨平
鲁迅早年的留日生活不仅促使他走上文学道路,也使他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作家的影响。《伤逝》作为鲁迅反思“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解放与爱情自由”主题的作品,与森鸥外的《舞姬》在情节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同时又深入探究了森鸥外所忽视的女性意识、妇女思想解放等问题,使得作品显示出对前人的超越以及与中国社会现实的结合。在比较视域的鉴照下,两部作品共同描绘了不同时代的青年男女在个性与爱情自由受到压迫时所作出的必然反抗,以及这种反抗在各种因素掣肘下所走向的必然投降,从而揭示了青年男女在追求个性解放与爱情自由道路上“由必然的反抗走向必然的投降”的规律。这一规律既解释了两场爱情何以走向悲剧,又给予了读者重新审视这两部作品及其所描绘的时代的崭新角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亓同惠
一鲁迅先生曾在日本仙台留学,当时入读的学校是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后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成立,仙台医专并入东北大学。鲁迅在仙台生活、学习的时间不长,从1904年9月到1906年3月,大约一年半。鲁迅有《藤野先生》一文,其中有对仙台的回忆和描述,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名为《在仙台》的一篇课文,是对鲁迅仙台岁月的最初了解。
关键词:
周树人 《藤野先生》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惠茹
头饰,作为女性的独特装饰,早已告别了单调的塑料发夹、蝴蝶结的年代。现在的头饰品种,材料的多样,造型的别致,色彩的繁华,足以令人眼花缭乱。材料时下发饰不让常规材料专美,一些新奇材料全面出击,令人眼前一亮。纯洁天然的贝壳发饰,匹配轻盈的夏装,沙滩休闲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