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8)
2023(2473)
2022(2135)
2021(1911)
2020(1666)
2019(3785)
2018(3683)
2017(6193)
2016(3876)
2015(4370)
2014(4134)
2013(4200)
2012(4193)
2011(3919)
2010(3906)
2009(3575)
2008(3514)
2007(3248)
2006(2928)
2005(2685)
作者
(17065)
(14309)
(14296)
(13358)
(9309)
(7291)
(6437)
(5721)
(5630)
(5176)
(5023)
(5021)
(4994)
(4814)
(4791)
(4698)
(4509)
(4466)
(4222)
(4220)
(4038)
(3842)
(3584)
(3372)
(3310)
(3278)
(3270)
(3229)
(3152)
(3110)
学科
(10950)
经济(10931)
(8097)
管理(6800)
(6342)
(4964)
企业(4964)
方法(4744)
数学(4019)
数学方法(3941)
(3154)
中国(3122)
水产(2871)
(2653)
及其(2595)
(2574)
(2533)
动物(2387)
(2325)
(2308)
业经(2236)
虫害(2172)
农业(2123)
地方(2061)
(2016)
贸易(2015)
生物(1992)
动物学(1991)
(1962)
病虫(1928)
机构
大学(59850)
学院(58005)
研究(30025)
(26783)
科学(25399)
农业(22139)
中国(19542)
(19410)
研究所(18299)
业大(18221)
(16187)
经济(15740)
(14432)
(14149)
农业大学(13978)
实验(13388)
(13349)
管理(13296)
实验室(12952)
(12837)
重点(12327)
中心(11995)
理学(11258)
理学院(10970)
科学院(10859)
(10824)
管理学(10356)
管理学院(10308)
(10098)
技术(10057)
基金
项目(44356)
(32139)
国家(31909)
科学(31193)
基金(30508)
科学基金(23643)
研究(21372)
自然(20035)
自然科(19513)
自然科学(19491)
自然科学基金(19159)
(18780)
(17170)
基金项目(15579)
科技(14060)
计划(13850)
资助(13701)
重点(11439)
专项(10725)
(10665)
社会(10275)
(9934)
(9852)
科研(9807)
教育(9676)
社会科(9521)
社会科学(9515)
(8974)
创新(8601)
(8323)
期刊
学报(26185)
(24183)
科学(18856)
(18387)
经济(18387)
大学(17255)
学学(16819)
农业(16422)
中国(14373)
研究(14042)
(9471)
业大(9064)
农业大学(7591)
林业(6199)
(5893)
管理(5862)
自然(5227)
中国农业(5079)
(5064)
自然科(4768)
自然科学(4768)
教育(4747)
科技(4302)
农林(3895)
(3895)
(3661)
金融(3661)
(3537)
科技大(3518)
科技大学(3518)
共检索到90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傅本重  赵文丽  周勇  史红安  王立华  李国元  张志林  
吉祥草是一种常用的园林绿化植物和中药材。为了明确吉祥草叶斑病的病原物,为病害的防治奠定基础。调查了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吉祥草叶斑病的发生情况,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并完成了科赫氏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学和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吉祥草叶斑病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ire))。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傅本重  赵文丽  王立华  李国元  邹礼平  张志林  
为吉祥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测定了吉祥草叶斑病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的生物学特性及筛选适合的防治药剂。结果表明,PDA为最适培养基,病原菌生长适温为28℃,致死温度为45℃;在p H值为4~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 H值为5;碳源和氮源以葡萄糖和硝酸铵较适宜;光照条件以12/12 h(光/暗)为佳。在供试的5种药剂中,10%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抑菌效果最好,在推荐使用浓度1.00 mg/L下,相对抑菌率达到100%,而45%的石硫合剂抑菌效果最差,在推荐使用浓度6.67 mg/L下,其抑菌率仅为49.7%。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能萍   何鹏搏   刘迎龙   何鹏飞   吴毅歆   唐萍   王再强   Shahzad Munir   孔宝华   何月秋  
2022年,于昆明市松华坝蔬菜基地发现大片地毯草上发生1种由未知病原菌引起的地毯草叶部病害,其病斑呈褐色近圆形或长条形。为明确其致病菌,并对该病原菌进行寄主范围研究和杀菌剂毒力测定。通过分离培养、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地毯草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玉米平脐蠕孢(Bipolaris zeae)。孢子液离体叶片接种21种经济作物及常见杂草,发现B. zeae还可侵染水稻、玉米、高粱、小麦、薏苡、棕叶狗尾草、狗尾草、野燕麦、黑麦草、稗草10种作物或杂草。7种杀菌剂对B. zeae毒力表现为,苯醚甲环唑EC_(50)最小(0.381 mg·L-1)其他依次为氟唑菌酰胺(0.988 mg·L~(-1))、异菌脲(1.864 mg·L~(-1))、代森锰锌(5.401 mg·L~(-1))、甲基硫菌灵(930.572 mg·L~(-1))、嘧菌酯(989.571 mg·L~(-1))、百菌清(1547.315 mg·L~(-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钟杰  尹秀娟  钟双玉  陈锦  朱俊子  李晓刚  
2019年5月,在湖南长沙地区富贵草上发生了一种不明原因的叶部病害,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形态学鉴定和科赫氏法则验证,并通过对核糖体转录间区r DNA(ITS)、肌动蛋白基因(ACT)、几丁质合成酶1基因(CHS1)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APDH)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确定病原菌为冬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钟杰  尹秀娟  钟双玉  陈锦  朱俊子  李晓刚  
2019年5月,在湖南长沙地区富贵草上发生了一种不明原因的叶部病害,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形态学鉴定和科赫氏法则验证,并通过对核糖体转录间区r DNA(ITS)、肌动蛋白基因(ACT)、几丁质合成酶1基因(CHS1)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APDH)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确定病原菌为冬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惠哲  邓强  曹明明  杨瑞环  李淑菊  
为了分析不同地区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种内分化,能够准确地鉴定该病菌,以服务于黄瓜抗病育种,对2007-2014年采集的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多主棒孢经单孢纯化获得34个菌株。利用公开发表的特异性引物CCF/CCR对其进行了PCR分子鉴定,结果表明:34个菌株均扩增得到了预期272 bp的特异片段,说明均为多主棒孢菌。应用真菌核糖体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分别扩增各个菌株的r 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经测序并比对分析,34个菌株均扩增得到了559 bp的特异片段,其中32个从黄瓜上分离的多主棒孢病菌菌株碱基序列完全一致,2个从番茄上分离的菌株碱基序列完全一致,二者的差异在于2个SNP位点T-...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汉珍  郭坚华  
20 0 0~ 2 0 0 1年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发现一种桔梗病害 ,并从其病叶上分离得到了 2 6个菌株。菌株接种于桔梗叶片后 ,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 ,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菌。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 (G +C) %等鉴定 ,确定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的一个新的致病变种。该病菌能引起桔梗细菌性叶斑病 (又称斑点病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鄢洪海  
从60条随机引物中选择12对组合,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共扩增出128条遗传标记。根据这些标记使用Statistic统计软件对菌株之间相互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最高相似系数是为87%,最低为47%。22个供试菌株在连锁距离0.4范围内全部聚在一起,树状图上的菌株可分成5~6组。a组包括:98-36、98-25、98-17、98-07、98-01和98-28 6个菌株,是遗传基础最接近的一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显婷  陆训  庞茜丹  高必达  周倩  
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感染叶斑病的莴苣叶片上分离得到4株真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匍柄霉(STemphylIum Spp.)。科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时发现,菌株WS–01较其他菌株致病力减弱,且生长缓慢。用纤维素吸附法提取菌株WS–01的dSRNA,发现WS–01含有3条1~5 kb的dSRNA条带,提示WS–01菌株内含有dSRNA病毒。利用高温–利巴韦林–尖端脱毒结合的方法消除WS–01内的病毒,所得菌株WS–01–d与菌株WS–01相比,致病性增强且表型恢复正常,提示弱毒菌株WS–01的致病力减弱与其所含dSRNA有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洪亮  彭陈  王俊伟  袁艺  郭士伟  
【目的】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和有效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真菌分离方法分离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通过回接试验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对确认为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菌落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经回接试验确认分离的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单生,褐色,不分枝,顶端呈膝状弯曲,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梭形、倒棍棒状,正直或向一侧弯曲,褐色,两端渐狭,钝圆,种脐较平,有5~10个假隔膜。18SrDNA和ITS序列长度分别约为1.8kb和570bp,与待鉴定病原菌18SrDNA同源性最高的是狗牙根平脐蠕孢有性态(Cochliobolus cynodo...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学顺  付艳平  秦乐业  李勋远  向青锋  曾国柱  姜道宏  
首次报道在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上存在由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引致的叶斑病。从湖北省长阳县采集到栀子叶斑病病害标本,并利用柯赫氏法则证实该病由真菌GJ-1菌株所引致;根据GJ-1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的分析、比较,证实GJ-1菌株属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Steyaert)真菌;GJ-1菌株的ITS序列与P.gracilis的ITS同源性达100%,因此推定它属于P.gracili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明旗  赵利平  樊璐  
 对新月弯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孢子萌发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以pH6~8为最适pH值;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mi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古丽皮艳  韩青梅  王兰  穆沙·伊明  黄丽丽  
以分生孢子萌发法和生长速率抑制法比较了5种杀菌剂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lunata(Boed)Wakker)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同种杀菌剂不同系列浓度之间存在差异,且同种杀菌剂对分生孢子与菌丝毒力作用不同。分生孢子萌发试验中,百菌清、退菌特、多菌灵、粉锈宁和代森锰锌的EC50分别为0.171,0.064,0.241,0.193和0.591mg/mL;生长速率抑制试验中,百菌清、退菌特、多菌灵、粉锈宁和代森锰锌的EC50分别为0.094,0.039,0.026,0.284和0.159mg/m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梅丽艳  李志勇  
以8个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为鉴别寄主,对不同来源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菌株进行了致病力分化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差异,不同菌株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病斑大小、形状、边缘颜色、晕圈大小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菌株间有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娜  乔兴华  张嘉  周慧珍  王武  胡军华  
为明确脆红李叶斑病的病原菌及其抑菌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多基因联合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采用孢子喷洒法和针刺接种法测试其致病性,并进行24种杀菌剂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从脆红李叶斑病病叶分离得到4株形态一致的真菌菌株,代表菌株LY12的菌落呈圆形,菌丝白色至浅黄色;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分生孢子无色,单孢,多为椭圆形;采用ITS、TUB2和LSU 3段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LY12与荸荠茎点霉(Didymella bellidis)聚为一支。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LY12为荸荠茎点霉(Didymella bellidis)。致病力测试发现,该病原菌可以侵染川渝地区青脆李、半边红、青萘、金脆李和脆红李的叶片、枝条和果实,其中叶片受害最为严重;也可侵染尤力克柠檬、爱媛38杂柑、塔罗科血橙3个柑橘品种的叶片和果实。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24种杀菌剂中,50%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8% 唑醚·啶酰菌胺悬浮剂、25% 嘧菌酯悬浮剂、75% 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等11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病原菌对50%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最敏感,EC_(50)为0.153 1 μg/m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