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81)
2023(5559)
2022(4628)
2021(4599)
2020(3741)
2019(8790)
2018(8601)
2017(15414)
2016(8540)
2015(10107)
2014(10129)
2013(9908)
2012(9459)
2011(8753)
2010(8660)
2009(7923)
2008(7988)
2007(7065)
2006(6261)
2005(5952)
作者
(23602)
(19510)
(19474)
(18840)
(12527)
(9405)
(8894)
(7721)
(7514)
(7162)
(6842)
(6541)
(6417)
(6405)
(6309)
(6055)
(5787)
(5619)
(5616)
(5534)
(5057)
(4701)
(4661)
(4522)
(4450)
(4316)
(4284)
(4259)
(3957)
(3941)
学科
(37626)
经济(37585)
管理(21317)
(18086)
方法(15305)
中国(14394)
数学(13607)
数学方法(13529)
(13493)
企业(13493)
(10068)
贸易(10060)
(9926)
(9808)
(8335)
(7877)
(7075)
银行(7071)
(7070)
(6863)
业经(6708)
(6314)
金融(6313)
农业(6187)
关系(5754)
教育(5753)
环境(5626)
(5554)
理论(5513)
(5391)
机构
大学(123311)
学院(122319)
(58204)
经济(57232)
研究(47462)
管理(40760)
中国(38981)
理学(33892)
理学院(33453)
管理学(32999)
管理学院(32767)
(27548)
(26428)
科学(25828)
(23989)
研究所(21502)
财经(20919)
中心(20857)
经济学(20082)
(19299)
北京(18483)
经济学院(18091)
(17828)
(17385)
(17048)
师范(16926)
(16809)
财经大学(15624)
科学院(14675)
(14150)
基金
项目(74161)
科学(58285)
研究(57586)
基金(54691)
(47723)
国家(47351)
科学基金(39424)
社会(37704)
社会科(35682)
社会科学(35676)
基金项目(27658)
教育(27105)
(25372)
资助(23440)
自然(22903)
编号(22788)
(22476)
自然科(22375)
自然科学(22369)
自然科学基金(22010)
成果(19663)
中国(18813)
(18291)
重点(17188)
国家社会(16764)
课题(16574)
(16357)
教育部(16007)
(15622)
大学(15301)
期刊
(66322)
经济(66322)
研究(43264)
中国(28759)
(20627)
教育(17323)
学报(17145)
科学(16741)
管理(16338)
(16108)
大学(13410)
(13035)
金融(13035)
学学(12241)
经济研究(11878)
农业(11261)
财经(11134)
技术(10769)
(10126)
(9810)
世界(9080)
国际(9028)
问题(8935)
业经(8484)
(7170)
图书(6219)
技术经济(6082)
(5941)
论坛(5941)
经济问题(5509)
共检索到197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高秀清  
吉田茂的当代中国观初探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高秀清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在外交政策上就是比较积极的,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但是,当时的日本古田政府不但没有任何与中共缔结两国间条约的意图,①而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欢科  
文章主要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政策执行效力,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着重论述了影响中国公共政策执行效力的诸多变量以及变量与效力之间的关系,并构建出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效力模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波  成英文  
本文对马克思有关自由时间的核心思想及观点进行了总结,包括自由时间的概念、自由时间的使用方式、自由时间对人类的价值,自由时间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基于该理论对中国当前国民休闲领域存在的矛盾和制约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现阶段中国国民公共假日总量事实上和生产力水平是相匹配的,短期内不应该有大的增加;但是中国国民闲暇时间在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应该适当对"休闲弱势群体"予以关注;在未来应该将闲暇时间作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目标之一,并加大对国民的休闲观念、休闲方式教育。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慰慈  张广钦  
本文以历史发展为主线,勾画出了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进展轮廓与分期,并各有侧重地论述了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重点、主要特征、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学科的贡献,并对每一阶段的发展情况给予了适当的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忠超  
消费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的必经阶段,有历史性进步意义。目前,我国正步入大规模消费时代,消费社会的形成一方面明显提升了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使我国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为此,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充分重视消费社会这一重要因素,从经济、法律、文化等多个层面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新型消费理念和模式,缓解消费社会对环境造成的负面效应。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广君  
教学功能的当代取向反映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追求。对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现实观照,离不开对教学功能取向的理性思考。作为教学结构的属性和效应,教学功能具有先导性、人为性和历史性。基于对促进人的文化生成的历史担当,当代教学需要坚持传承知识、培育能力、涵养品性、助长生命四项基本功能。如何有效地形成这些基本功能,应成为当代中国教学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与价值追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郝立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或哲学基础。"中国道路"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实践,而且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中的每一个发展理念都蕴含了三十多年来中国经验、中国实践、中国理论的成果。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解读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下的重要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进程中,发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郑毅  
从吉田内阁的对外政策看战后中日关系封冻的原因吉林师范学院历史系郑毅二战结束以后至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封冻长达20年。本文力图通过对前日本首相吉田茂的外交思想和其内阁对外政策的分析,探讨战后中日关系封冻的根源。一、“中国通”的经历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秀清  
战后日本吉田内阁在利用外资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它通过制定《外资法》,使外国的私人投资合理地流入;组建外资审议会,对外国私人投资的流入进行督察;采取多种形式利用私人投资等方法致使大量外资为其所用,从而加速了经济恢复的进程。它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利用外资亦不无借鉴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贤君  王愚  
行孝是几千年来人们推崇与奉行的事亲奉上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石。探讨中国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公民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  刘骏民  
本文指出了当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难题:一是内需不足,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足;二是我国为应对由外汇占款引致的流动性膨胀而实施的被动宏观调控政策,导致经济运行大幅度波动。文章分析了两个难题的成因,并指出了解决措施:建立福利社会解决内需难题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解决流动性膨胀难题。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建构当代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重大理论自觉和问题意识。只有对建构何种意义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如何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等前提性问题作出清晰的判断和解答,相关探索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总体判断,由于面对繁多而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停留于某一个微观的节点,而应从三方面着力建构一种整全意义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一是应避免规范性与事实性的分离;二是应实现理想性维度与现实性维度的互补与打通;三是应探索不同价值的创造性整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潇  
当代中国劳动关系转型是世界范围内资本修复和国家力量主导干预的共同结果。资本根据不同阶段积累的迫切需要,不断发挥其技术和组织的能动性,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产业结构特征和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先后主要采取"空间—技术"与"技术—产品"两种不同的资本修复策略,来推动劳动组织形式产生相应变革。资本修复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在特定时期的目标上存在交集,但在长远上又存在根本分歧,这决定了中国劳动关系的构成和调整必然会出现由个别到集体的转型趋势并延续下去。集体劳动关系的确立和发展是未来抑制资本通过创新修复方式对劳动进行控制和分化的重要力量,也是激发广大劳动者主动性和创造力、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曹亚斌  
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受到"现代化"、"民族—国家"以及"主体性"等思维的制约,导致研究出现诸多困境,需引入诸如全球治理之类的新视角。全球治理与当代边疆治理之间存在着三重关系:当代边疆治理可以成为实现全球治理目标的重要场所;全球治理可以为当代边疆治理提供新思路;全球治理与当代边疆治理间也存在着张力。从全球治理的视角来看,可以从"多元中心治理"、"国家认同重构"、"边界内涵变迁"三种研究路径切入,从而实现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的重构与转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凤仪  
整体上看,中国的意识形态为改革演进起到了新制度经济学所说的良好的社会动员、社会整合和激励作用,确保了改革的成功。但主流意识形态在理论和现实的挑战与冲突中趋于弱化,也是不争的事实。建构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把个人精神生活、一般思想理论与国家意识形态适当分离,在个人观念的竞争中实现接合;应提炼现实、接轨世界、转型话语,以社会公正与和谐为中心进行价值重组,积极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赢得接合中的主导权;应继续保证政治统治的"绩效合法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