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9)
2023(11577)
2022(10170)
2021(9563)
2020(7996)
2019(18699)
2018(18561)
2017(36225)
2016(19882)
2015(22258)
2014(22134)
2013(21960)
2012(20251)
2011(18284)
2010(18138)
2009(16423)
2008(15847)
2007(13783)
2006(12013)
2005(10306)
作者
(59441)
(49583)
(49222)
(46738)
(31400)
(23753)
(21957)
(19650)
(18835)
(17643)
(16957)
(16920)
(15813)
(15598)
(15393)
(15243)
(14853)
(14579)
(14194)
(14063)
(12504)
(12157)
(11928)
(11234)
(11129)
(10956)
(10826)
(10822)
(10063)
(9809)
学科
(79244)
经济(79158)
管理(53640)
(51325)
(41613)
企业(41613)
方法(38618)
数学(33734)
数学方法(33351)
(20888)
(20439)
中国(19129)
(18641)
业经(16571)
地方(16428)
农业(14440)
(13503)
贸易(13497)
理论(13064)
(13054)
环境(12687)
(12571)
技术(11989)
(11923)
(11514)
财务(11454)
财务管理(11435)
企业财务(10814)
(10596)
(10388)
机构
大学(285503)
学院(282413)
管理(112010)
(108726)
经济(106387)
理学(98083)
理学院(96928)
研究(96819)
管理学(95104)
管理学院(94626)
中国(68545)
科学(64356)
(61430)
(51878)
(50092)
(48116)
业大(47834)
研究所(46500)
中心(42473)
农业(40968)
(39880)
财经(39623)
北京(38684)
(37791)
师范(37414)
(36168)
(35302)
经济学(32424)
(32366)
师范大学(30476)
基金
项目(202820)
科学(158017)
基金(146943)
研究(143430)
(130898)
国家(129895)
科学基金(109554)
社会(88540)
社会科(83871)
社会科学(83847)
(79050)
基金项目(79039)
自然(73864)
自然科(72112)
自然科学(72093)
自然科学基金(70766)
(67770)
教育(65187)
资助(60408)
编号(57575)
成果(45995)
重点(45920)
(44197)
(43074)
(41818)
课题(39668)
科研(39462)
创新(39084)
计划(38653)
教育部(37112)
期刊
(113883)
经济(113883)
研究(79890)
学报(52441)
中国(48035)
科学(46784)
(46180)
管理(38732)
大学(38116)
学学(36102)
(34306)
农业(32505)
教育(29034)
技术(22775)
(19346)
金融(19346)
业经(18931)
财经(18410)
经济研究(18087)
(16733)
图书(15698)
(15631)
问题(15403)
科技(15001)
林业(14244)
业大(14133)
(13993)
资源(13875)
理论(13827)
技术经济(13449)
共检索到395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效朴  詹其厚  李伟波  
通过1996年和1998 年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吉林黑土上化肥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及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N肥是主导的增产因素,其最佳产量和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2738.6kg/hm 2 和291.6kg/hm 2,及11542.7kg/hm 2 和277.8kg/hm 2;不同N肥用量下肥料利用率分别变化在32.3% —64.3% 及35.5% —62.2% 之间。根据最佳产量找出“最佳”利用率分别在49% 和51% 左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寅  郭聃  高强  李翠兰  焉莉  冯国忠  刘振刚  房杰  
【目的】明确吉林省玉米施用磷肥的增产效应在生态区及县域尺度上的差异,为优化区域磷肥的施用与配置,实现粮食进一步增产和提高磷肥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5—2013年吉林省玉米"3414"田间试验中不施磷和推荐施磷处理数据,通过分析区域与县域尺度的作物产量反应、磷肥的农学利用率和肥料贡献率等指标,评估不同生态区玉米施用磷肥的增产效应及其差异。另外,通过建立不施磷处理玉米产量与施磷处理产量、磷肥贡献率的关系,分析不同生态区土壤基础供磷能力的差异对玉米施磷增产效应的影响。【结果】施用磷肥对保障吉林省玉米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娟  鲁剑巍  陈防  李银水  李小坤  
【目的】分析当前生产条件下长江流域冬油菜施氮增产效应及氮肥利用率,为冬油菜进一步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4—2006年在长江流域10个省的73个油菜肥效田间试验数据,通过增产量、增产率、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等指标分析长江流域冬油菜施氮增产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结果】长江流域油菜施氮增产效果显著,当氮肥用量为180 kg·hm-2时,平均增产油菜籽1 109 kg·hm-2,增产率为71.7%,地上部生物总量增加72.7%,但施氮对油菜收获指数无明显影响;施氮处理收获期地上部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比不施氮处理增加90.0%、55.4%和59.8%,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东辉  杨印生  郭鸿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阿璞  张喜文  宋殿珍  李萍  石跃进  李贞  
针对旱地玉米春季干旱难捉全苗和碳铵播前施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了碳铵秋施试验。结果表明,碳铵秋施可明显地改善上述情况,增加玉米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并就其增产机理进行了分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党翼  张建军  赵刚  王磊  周刚  樊廷录  李尚中  
为探索秸秆还田与减氮对旱地覆膜玉米(Zea mays)产量、土壤氮素形态及氮肥利用率(NUE)的影响,开展了连续5年的玉米连作定位试验,处理包括常规施氮(225 kg·hm-2, F)、秸秆还田(9 000 kg·hm-2, TS)、F+TS、80%F+TS、60%F+TS和不施肥+不还田(CK)。结果表明:与F+TS处理相比,80%F+TS处理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 0.05),但显著降低了深层(20-40 cm)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而且80%F+TS处理也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2019和2020年较F+TS处理分别提高了23.7%和22.1%(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国伟  李阳  王嘉欣  
[目的]本文探究了施肥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状况。[方法]通过野外大田试验,连续3年研究施肥模式对春玉米生长特性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随生长期的变化,施肥和CK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相同时期均表现为FP>OTP>CK;成熟期春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百粒重、穂粒数和穗粒重均表现为FP>OTP>CK。随着生长期的变化,施肥和CK处理下春玉米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施肥降低了春玉米叶片丙二醛含量,施肥与CK之间的差异随生长期的进行而逐渐拉大,也即施肥模式促进了春玉米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合成,其中在成熟期的促进作用表现的最为明显。施能处理下土壤硝态氮的累积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各处理0~10 cm土层中硝态氮的含量占土壤硝态氮含量(0~30 cm土层)的15.32%~35.64%,这说明土壤硝态氮具有表聚性;施肥处理下总氮吸入量表现为FP>OTP>CK,不同处理间差异均显著(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海星  李生秀  
在不同水、氮供应条件下 ,研究了玉米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 ,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吸收量 ,随生育期延长而持续增加 ,变化动态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对干物质和养分累积方程求导 ,得到了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速率。玉米生长期间干物质累积速率前期上升快 ,至高峰后缓慢下降。在氮、磷、钾三要素中 ,氮、钾吸收速率高 ,上升快 ,下降也快 ;磷吸收速率低 ,上升慢 ,下降亦慢。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 ,钾最早 ,氮次之 ,磷最晚 ,但均早于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出现时间。氮肥利用率与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速率有类似变化趋势 ;氮肥最高瞬时利用率与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熊艳  王平华  何晓滨  李庆龙  尹增松  孔令郁  
通过对云南省384组玉米试验结果分析,建立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并测算玉米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以极低、低、中、高、较高5级划分标准,玉米氮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250 mg/kg;磷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50 mg/kg;钾地力养分丰缺指标为300 mg/kg。与第2次土壤普查相比,玉米土壤碱解氮含量中高水平增加30~100 mg/kg;有效磷含量基本不变;速效钾含量中低水平下降10~20 mg/kg,高水平增加100 mg/kg。玉米氮肥利用率18.8%,...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丽杰  尚金城  常永智  
吉林省素有世界"黄金玉米带"之称,玉米资源优势明显。玉米秸秆作为玉米生产的副产品,年产生量约占吉林省农作物秸秆量的64%。燃料是吉林省玉米秸秆消耗量最大的一部分,其次是饲料,再次是肥料。除此之外,将玉米秸秆作为工业原料和燃料进行开发利用,可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政府应加以扶持和引导,对副产品加"环"组"链",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玉米秸秆生态工业园,实现玉米秸秆的循环经济,使污染物、废弃物达到"零排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那伟  赵新颖  黄枭  
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选择玉米秸秆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吉林省玉米秸秆可利用资源量为2 639.76万t,空间分布呈现"两高一低"的特征,即中西部高和东部低。依据玉米秸秆空间分布特点,该文将吉林省分为秸秆资源富集区、一般区、较少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侯长红  林光美  刘伟平  
研究土地利用率的核心意义,原于其能够缓解土地资源禀赋稀缺的现状;发展厚朴林和杜仲林间作玉米与大豆系统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林农集约经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尚中  王勇  樊廷录  王立明  赵刚  唐小明  党翼  王磊  张建军  
【目的】探求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农田土壤水温变化规律、降水高效利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高效利用和开发有限的自然降水资源。【方法】对6种覆膜方式下玉米关键生育期耕层土壤昼夜24h温度变化、0—2m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定位监测,结合作物产量分析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结果】玉米苗期,垄膜沟播(包括全膜双垄沟和半膜双垄沟)能防止白天耕层土壤温度过度上升和晚上温度过度下降;灌浆期,耕层平均温度最低;整个生育期,耕层平均地温比露地高2.4℃;垄膜沟播能把小于5mm的无效降水转化为有效水分贮存于土壤中,提高降水利用率。在平水年份,全膜双垄沟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露地分别提高91%和85%;干旱年份,半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焱波  杨丛梅  高强  韩宝文  贾良良  
针对玉米传统施肥中分次施用且氮利用率低的问题,2006年在吉林、河北研究了新型稳定性长效复合肥ENTEC一次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比较了农民习惯施肥与推荐施肥投入产出经济效益。研究表明:推荐施肥比农民习惯施肥降低了氮肥用量,玉米产量与习惯施肥相当或略有增加,增产幅度9%;含硝化抑制剂复合肥一次施用即可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需求,可减少施肥的劳动力投入,经济效率高,应用前景广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广春  孟维韧  全东兴  金成海  南钟浩  
分析了近年来吉林省水稻生产的现状,稻作科技不断进步,水稻产量逐年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总产56.9万t、单产4005kg·hm-2,到2011年总产623.5万t、单产9019kg·hm-2,但同时水稻生产面临现实单产不同程度的下降、自然灾害严重、技术集成度不高和互补性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水稻产量提高和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从单产、品种、区域优势等方面挖掘增产潜力的措施,并讨论提高水稻产量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