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83)
- 2023(5317)
- 2022(4658)
- 2021(4671)
- 2020(4122)
- 2019(9893)
- 2018(9877)
- 2017(18472)
- 2016(10443)
- 2015(11969)
- 2014(11947)
- 2013(11550)
- 2012(10519)
- 2011(9514)
- 2010(9809)
- 2009(9089)
- 2008(8933)
- 2007(7837)
- 2006(6929)
- 2005(6192)
- 学科
- 济(38151)
- 经济(38082)
- 管理(26137)
- 业(24135)
- 企(20362)
- 企业(20362)
- 方法(20326)
- 数学(18450)
- 数学方法(17949)
- 学(11231)
- 农(9891)
- 中国(9072)
- 制(8139)
- 财(8044)
- 理论(7499)
- 业经(7375)
- 贸(6715)
- 贸易(6709)
- 易(6557)
- 地方(6291)
- 农业(5940)
- 体(5484)
- 技术(5429)
- 和(5400)
- 银(5347)
- 银行(5306)
- 融(5163)
- 金融(5162)
- 行(5083)
- 环境(5018)
- 机构
- 学院(145815)
- 大学(145083)
- 管理(52819)
- 研究(52310)
- 济(51620)
- 经济(50446)
- 理学(45501)
- 理学院(44989)
- 管理学(43546)
- 管理学院(43312)
- 中国(37770)
- 科学(37288)
- 农(32919)
- 京(31784)
- 所(28987)
- 业大(28536)
- 研究所(26870)
- 农业(25786)
- 财(23645)
- 中心(23149)
- 江(22478)
- 北京(20477)
- 院(19831)
- 省(19328)
- 财经(18480)
- 技术(18231)
- 范(17935)
- 州(17704)
- 师范(17621)
- 农业大学(16789)
- 基金
- 项目(103262)
- 科学(78067)
- 基金(72275)
- 研究(67911)
- 家(67231)
- 国家(66782)
- 科学基金(54443)
- 省(42459)
- 社会(39335)
- 自然(39111)
- 自然科(38170)
- 自然科学(38160)
- 基金项目(37554)
- 自然科学基金(37439)
- 社会科(37098)
- 社会科学(37085)
- 划(36073)
- 教育(32234)
- 资助(31786)
- 编号(26651)
- 重点(24474)
- 计划(22480)
- 发(21411)
- 部(21255)
- 创(21173)
- 成果(21081)
- 科技(21056)
- 科研(20665)
- 创新(19887)
- 课题(19878)
共检索到212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季蕾 亢新刚 张青 郭韦韦 周梦丽
为了研究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林下灌木的生物量,以该林场3种不同郁闭度(0.6,0.8,1.0)的天然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和冷杉abies nePhrolePis林为研究对象,以灌木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用r软件拟合了灌木层出现频率较高的13个物种单一物种生物量最优模型和各物种不同器官的最优模型,挑选判定系数r~2和方差分析F值较大,剩余标准差e_(see)和平均相对误差e值较小的作为生物量最优模型,以及探索了不同主林层密度下各物种生物量的差异与分配。结果表明:各物种不同器官最优模型除了青楷槭acer tegmentosum叶和根,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泽宇 符利勇 张晓红 张会儒 雷相东
【目的】对比不同冠幅预测方法对云冷杉幼树不同方向冠幅(东、西、南、北、东西、南北、平均冠幅)的预测精度的差异,为天然云冷杉林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3年金沟岭云冷杉3块1 hm~2固定样地中云冷杉幼树各向冠幅实测数据,以逻辑斯蒂模型为基础模型,以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为基础方法进行模型初步拟合。以1/D、1/D~(0.5)、1/D~2作为模型的权函数进行模型异方差的消除。以不加权非线性似乎不相关法、加权非线性似乎不相关法、分位数回归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分别构建了云冷杉幼树冠幅各组分预测模型。【结果】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分位数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在云冷杉幼树冠幅预测模型中拟合精度最低;相较于分位数回归而言,加权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与加权最小二乘模型拟合效果相当。模型拟合效果排序为:加权NSUR≈加权OLS> OLS> QR。以1/D~2作为模型的权函数时,模型残差图的异方差趋势被消除最明显,该权函数为最优权函数。【结论】本文中非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不一定比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更好。加权NSUR模型(权函数为1/D~2)可以为金沟岭林场云冷杉幼树冠幅的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梦弢 亢新刚 蔡烁
为了对林下灌木草本生物量进行补充和完善,提供更为详实、丰富的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数据,将长白山云杉Picea jezoensis-冷杉Abies nephrolepis林(云冷杉林)样地按郁闭度0.6,0.8,1.0分类,以林下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进行模型拟合并估算了主要树种幼树生物量。结果表明,云冷杉林主要树种器官(干、枝、叶、根)生物量模型自变量与D2H和DH(D为地径,H为树高)关系最为紧密,最优函数以线性函数为主。其次,随着郁闭度的增加,幼树生物量(W)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再次,郁闭度为0.6,0.8和1.0时,冷杉对林下幼树生物量贡献率较大,分别达到了34.94%,40.79%和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学武 刘金山 张蓓 张万林
基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实测样地数据,研建了冷杉林生物量密度多元线性和非线性模型,探寻地理因子与林分因子对生物量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以胸径、郁闭度为自变量构建的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526,预估精度为93.63%;以林龄、海拔、郁闭度为自变量构建的模型,其决定系数为0.403,预估精度为92.28%。结合西藏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或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可用于全区尺度上冷杉林生物量的估算;利用林龄、海拔为自变量构建的模型,可用于掌握生物量、碳汇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某一时期内的碳汇量。
关键词:
冷杉 生物量 碳汇 林龄 海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玮 雷相东 刘刚 徐光 陈光法
为了预测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的生长和发展,该文建立了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中长白落叶松、红松、云冷杉、中阔和慢阔5个树种(组)的单木枯损模型。数据来自于20个长期固定观测样地,共得到12853个观测数据,其中80%的数据用于建模,20%的数据用于模型验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考虑多重共线性逐步筛选出对枯损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根据预测结果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最大和原则(MST原则)确定模型的概率阈值。结果表明:①起初胸径、竞争指数、林分密度、多样性指数、立地因子都是显著影响树木枯损的因子,但不同树种的影响因子各异。②起初胸径在所有模型中均极显著;竞争指数除在红松和慢阔模型中未进入模型外,在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岳 王海燕 杨小娟 刘玲 李旭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林分单位面积枯损株数与土壤因子、林分密度(SD)和立地指数(SI)的关系,以探索通过枯损模型表征土壤变量对立地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枯损树木与土壤因子和林分密度可以接受线性回归,全林分枯损模型为Y=838.375-47.810TK+0.343SD(调整R2=0.731),其中落叶松枯损模型为Y=2149.86-81.594TK-314.054TN(调整R2=0.739),而云冷杉枯损模型的拟合优度R2<0.6,说明复杂林分条件下优势树种与共优势树种对于土壤因子的响应与林分不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丹 夏朝宗 张国斌 刘晓东 康峰峰
【目的】本研究选择湖南、安徽、江西3省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构建乔灌层调查因子与其生物量之间的估算模型。试图获取更为可靠、精准的灌木层生物量估算模型,为提高估算杉木人工林灌木层生物量模型精度提供参考。【方法】在研究区域进行典型抽样调查,测定不同林龄杉木林上层乔木郁闭度Cs、林分密度Ds(株/hm2)、平均胸径Dm(cm),下层灌木平均高度H(m)、平均地径D(cm)、盖度C、灌木层枝、干、叶、根干鲜质量(kg),通过计算获得乔木层杉木蓄积量V(m3/hm2)、灌木层生物量数据(t/hm2)。通过Pears
关键词:
杉木 灌木层 生物量 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江平 项文化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样木收获法,研究西藏色季拉山原始冷杉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死亡木、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冷杉林生态系统总的生物量为424.5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高,为300.02t.hm-2,占总生物量的70.67%,其次是死亡木111.53t.hm-2,占总生物量的26.27%,灌木层与草本层生物量较低,分别为2.59和0.18t.hm-2,所占比例分别为0.61%和0.04%。乔木层中,树干、皮、枝、叶与根的生物量分别为194.59、33.96、20.22、12.39与38.48t.hm-2。随着树木生长,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大,而枝、叶比例减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光泽 刘志理 蔡慧颖 台秉洋 蒋小兰 刘妍妍
论文以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大面积固定样地(9.12 hm2)为对象,分析了粗木质残体(CWD)的物种组成、径级分布、存在形式、腐烂等级。主要结果如下:①CWD的密度为1 097株/hm2,胸高断面积为18.49 m2/hm2,材积为96.25 m3/hm2。②所有CWD个体的径级分布呈典型的倒"J"型,其中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兴安落叶松(Larix gm elini)呈双峰型,其他主要组成树种呈典型的倒"J"型;从材积上看除了兴安落叶松呈随着径级的增加材积也增加的"J"型分布外,其余主要树种均呈近正态分布,总体上材积呈近正态分布。③云冷杉林主要以干基折断、拔根倒、枯立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韩金 王新杰 段皓赟
以吉林汪清金沟岭林场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样地内树种组成、直径结构以及树种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势物种云杉Abies nephrole-pis、冷杉Picea koraiensis、枫桦Betula costata大径阶的单木占多数,云冷杉的峰度值小于0,直径分布较为分散,枫桦峰度值大于0,直径分布比较集中。在物种的胸径分布格局解释上,负指数模型的解释程度要优于Weibull模型。2)该群落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545,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3种优势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475~0.517,呈现随机分布特征。3)云杉、枫桦的平均混交度较高,而冷杉的平均混交度相对较低。4)样地所有物种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496,3种主要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排序为云杉<冷杉<枫桦,表明云杉竞争力最大,冷杉次之,而枫桦的竞争力最小。该林分结构较为复杂,群落内树种以聚集分布为主,所以应调整林分林木分布格局,促进林木向随机分布格局发展,同时伐除上层的"霸王树"以及病腐木、弯曲树等处于竞争劣势的林木,将混交度维持在中度混交,从而尽可能保留维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云云 闵志强 高延 冯启祥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对照样地,采伐后开始增加,4~6年后减小直至下次采伐;初始择伐后6年20%强度的林分蓄积年生长率与30%和40%差异不大,但40%强度择伐后的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率显著增加;30%强度以上择伐后的林分生长相对较快,胸径和蓄积年生长率最高分别达2.6%和8.7%;经过合理的2~4次择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仅1次择伐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沈林 杨华 亢新刚 岳刚
探讨不同强度的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O-ring统计,对天然云冷杉林在3种不同强度(弱度20%、中度30%、强度40%)择伐22年后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块样地林分整体和主要树种均表现为随机分布,强度择伐林木多呈聚集分布,而弱度、中度择伐树种大多处于随机和均匀分布;主要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弱度择伐的负相关现象多于其它择伐类型。弱度择伐更加有利于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方江平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样木收获法,研究西藏米林南伊沟成熟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死亡木、凋落物层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林芝云杉林生态系统总的生物量为367.49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高276.64 t·hm-2,占总生物量的75.28%,其次是凋落层的生物量40.65 t·hm-2,占总生物量的11.06%。在乔木层中,干材生物量201.23 t·hm-2(69.32%),皮25.53 t·hm-2(8.79%),枝17.80 t·hm-2(6.13%),叶3.33 t·hm-2(1.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景军 肖文发 罗菊春
本文综述了广布于欧亚大陆与北美的云冷杉林的以往研究成果 ,尤其是其更新与生境对不同采伐方式的反应 ,揭示了云冷杉林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云冷杉林 采伐 更新 生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向玮 雷相东 洪玲霞 孙建军 王培珍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落叶松云冷杉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块样地4次5年间隔的调查数据,建立多树种(组)非线性矩阵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进阶、枯损和进界概率的变量包括径阶中值、林分断面积、树种多样性、最小径阶株数和海拔。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似不相关回归对3个子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发现二者无显著差异。采用分树种组不同径阶的预测值和实际值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可以用于该林分的生长预测。选用木材产量、树种和大小多样性、树木地上碳贮量作为经营目标,按采伐周期和采伐强度设计13种经营方案,利用建立的矩阵生长模型模拟不同经营方案50年的经营效果,发现3个目标下的最优采伐方案并不一致,即相互冲突,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