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8)
- 2023(8359)
- 2022(7400)
- 2021(6994)
- 2020(6091)
- 2019(14052)
- 2018(13729)
- 2017(26783)
- 2016(15104)
- 2015(17043)
- 2014(17401)
- 2013(17352)
- 2012(16415)
- 2011(15028)
- 2010(15141)
- 2009(14130)
- 2008(14333)
- 2007(13204)
- 2006(11233)
- 2005(10314)
- 学科
- 济(61073)
- 经济(60985)
- 管理(39402)
- 业(39078)
- 企(30811)
- 企业(30811)
- 方法(30247)
- 数学(26925)
- 数学方法(26604)
- 农(17263)
- 学(17023)
- 财(16910)
- 中国(14839)
- 制(13529)
- 地方(12402)
- 业经(11473)
- 贸(11347)
- 贸易(11345)
- 农业(11184)
- 易(11009)
- 务(10115)
- 财务(10091)
- 财务管理(10062)
- 银(10013)
- 银行(9966)
- 融(9739)
- 金融(9736)
- 企业财务(9579)
- 行(9473)
- 和(9260)
- 机构
- 大学(225268)
- 学院(222546)
- 济(87974)
- 经济(86023)
- 研究(81008)
- 管理(79973)
- 理学(68759)
- 理学院(67840)
- 管理学(66426)
- 管理学院(66007)
- 中国(59831)
- 科学(54438)
- 京(48710)
- 农(46999)
- 所(44332)
- 财(41672)
- 研究所(40768)
- 业大(39678)
- 农业(36938)
- 中心(36601)
- 江(33935)
- 财经(32884)
- 北京(31095)
- 经(29727)
- 院(29674)
- 范(29623)
- 师范(29278)
- 经济学(27678)
- 州(27118)
- 省(26939)
- 基金
- 项目(150830)
- 科学(116025)
- 基金(108406)
- 研究(103233)
- 家(98219)
- 国家(97474)
- 科学基金(80197)
- 社会(63392)
- 社会科(59918)
- 社会科学(59894)
- 省(59273)
- 基金项目(57836)
- 自然(54400)
- 自然科(53067)
- 自然科学(53044)
- 自然科学基金(52103)
- 划(50633)
- 教育(47053)
- 资助(45279)
- 编号(40368)
- 重点(35175)
- 成果(33371)
- 部(33158)
- 发(32028)
- 计划(30285)
- 科研(30134)
- 创(30041)
- 课题(28959)
- 创新(28261)
- 性(27522)
共检索到325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春雨 元正龙 赵秀海
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是影响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的主要生态学过程,研究了物种多样性格局组建过程中不同生态学过程起作用的空间尺度。利用单物种-面积模型检验了其中40种木本植物对邻域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并且利用同质性泊松、异质性泊松、同质性托马斯和异质性托马斯过程分析了单物种-面积关系偏离中性状况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毛榛、鼠李、早花忍冬、茶条槭和花曲柳在0~50 m空间尺度上为生物多样性促进种;糠椴和千金榆分别在0~25 m和0~35 m尺度上为生物多样性抑制种;其他绝大多数树种表现为中性种。扩散限制对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影响较大,而生境过滤作用影响相对较小。异质性托马斯过程同时剔除了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卫 程明杰 林天喜 程艳霞
植物种在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生态学重点关注的问题。2010年在吉林蛟河建立面积为21.12 hm2的近熟林监测样地,样地中记录到DBH≥1 cm木本植物32 405株,共计50种木本植物。利用单物种-面积关系模型分析了样地内30种木本植物对局域群落多样性格局的影响,利用完全空间随机化模拟计算植物对局域多样性促进或抑制的显著性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ISAR模型没有考虑竞争的非对称性,在相同取样面积下,同一树种的m ISAR值普遍低于ISAR值。不同树种的m ISAR曲线更加分散、区分度更为明显,且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2)在0~50 m空间尺度上,簇毛槭、黑樱桃、翅卫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要伊桐 元正龙 魏彦波 赵秀海
从植物种群角度出发研究物种对局域群落多样性格局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揭示群落水平研究中易于被掩盖的种间互作等作用机制对群落组建过程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空间尺度上树种对局域多样性格局的影响,检验了促进种、中性种和抑制种在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中所起的作用。以长白山5.2 hm2次生杨桦林监测样地数据为基础,采用单物种-面积关系模型计算29个树种的ISAR和m ISAR曲线,并用完全空间随机化方法检验了单物种-面积关系偏离中性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局域多样性格局影响不同;样地中臭松、簇毛槭、色木槭、山杨、水榆和紫椴为多样性促进种,白桦和春榆为多样性抑制种;水曲柳、蒙古栎、山丁子...
关键词:
促进种 中性种 空间尺度 局域多样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杰 张君 程艳霞 孙国文
物种空间分布如何影响群落多样性格局目前还不清楚。以长白山针阔混交林、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3个5.2 hm2样地为基础,采用Ripley’s K函数分析了树种的空间分布,在种群水平上检验了不同树种对局域多样性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针阔混交林、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样地中绝大多数树种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针阔混交林样地中簇毛槭、色木槭和蒙古栎在大尺度(>30 m)上呈现随机或均匀分布;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样地中树种空间分布受研究尺度影响较小,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树种空间格局基本一致。2)在物种组织水平上,同一树种对不同林分的多样性格局影响存在差异。但在群落组织水平,针阔混交林、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
关键词:
空间尺度 空间格局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组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润国 刘涛
该文根据极点排序和群落外貌及其所受到的干扰程度对吉林白石山林区的过伐林类型进行了初步的划分;计算了不同过伐林样地乔木树种的多样性指数,从生态优势度、均匀度和丰富度几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为简明的多样性指数公式.树种多样性指数与群落受到的干扰程度有关,多样性指数在受到中等干扰的过伐林中最大.计算了各树种的高度生态位宽度值,分析了各树种在高度上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各树种在以光为主导因子的生态资源轴上的竞争能力的大小与其耐荫性的相对大小基本上是一致的
关键词:
过伐林,物种多样性,生态位,种间竞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雯文 代莹 赵秀海 张春雨
【目的】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下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物种异步性、林分密度和环境因素对群落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作用路径,旨在解析生物量的稳定性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及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20年的样地群落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20 m×20 m和40 m×40 m两个空间尺度上生物因素(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物种异步性、林分密度)和非生物因素(地形因子、土壤理化性质)与群落生物量稳定性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在20 m×20 m空间尺度上,生物量稳定性与物种异步性、结构多样性、林分密度均有显著正向关系,非生物因素中地形因子(坡度、凹凸度)与生物量稳定性呈正相关关系;而在40 m×40 m空间尺度上,生物量稳定性与物种异步性呈现显著正相关,非生物因素中土壤理化性质(速效钾、全磷和速效氮)与生物量稳定性呈现负相关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在20 m×20 m空间尺度上,物种异步性对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高于林分密度和结构多样性,路径系数为0.40。土壤理化性质(全钾、全氮和速效氮)通过显著影响物种多样性间接作用于生物量稳定性,路径系数为0.10。在40 m×40 m空间尺度上,生物因素中只有物种异步性对生物量稳定性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64。地形因子(坡度、凹凸度)通过调整结构多样性间接作用于林分生物量稳定性,路径系数为0.35。【结论】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虽然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量稳定性的作用路径和影响力不尽相同,但物种异步性均为生物量稳定性的主要驱动因子。在20 m×20 m空间尺度上,物种异步性、林分密度、结构多样性等生物因素通过直接正向效应来影响生物量稳定性,非生物因素通过间接效应作用于生物量稳定性;在40 m×40 m空间尺度上,林分生物量稳定性主要影响因子则是物种异步性和土壤理化性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怀江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张春雨 左强 邳田辉 高海涛
研究生物量分配是了解植物结构与功能的有效手段,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天然次生混交林内12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各树种生物量器官(叶、枝、干、根)分配特征及其与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1)12个树种各器官的相对生长遵循异速生长理论,相对生长关系并不一致。枝与干(1.091~1.254)、枝与根(1.012~1.158)、根与干(1.015~1.202)以及地下与地上部分(0.991~1.070)近于等速生长,叶与枝(0.655~0.757)、叶与干(0.777~0.931)和叶与根(0.718~0.859)呈现为异速生长。2)12个树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艳宾 郭建斌 赵秀海 于诗卓
于2014年生长季(5-9月)对设置在天然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样地内的272个草本样方(1 m×1 m)进行物种及其植株高度、盖度以及土壤因子进行调查,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Gleason指数及相应的均匀度(Pielou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等指标分析天然阔叶红松林样地内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生长期动态,并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探讨了土壤因子对草本层多样性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地内草本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共有91种,隶属于34科80属,以毛茛科ranunculaceae和百合科liliaceae的物种数最多,物种单科单属、单属单种现象很...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艳波 惠刚盈 戚继忠 安慧君 郝广明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等三种结构参数,分析了红松阔叶天然林的空间结构。用平均混交度和混交度分布分析了林分的树种空间配置情况,得到该种林分主要以中、强度混交为主;用平均角尺度和角尺度分布分析了林木水平分布格局,得到该种林分以随机分布为主等结论。同时还应用大小比数和混交度分析了一些主要树种的空间属性,发现两种参数的结合可以清楚地描述树种的空间属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卫军 李志辉 王佩兰 胡俊靖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丘陵区杉木人工林不同林龄结构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对其人工中龄林及近熟林地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采用辛普森(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了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龄对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人工近熟林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中龄林林分其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人工中龄林随年龄的逐渐增大其群落植物种类逐渐增多,林分进入近熟林后,其植物种类变化不很大;同时人工林物种丰富度普遍呈现出近熟林高于中龄林的趋势,较为明显的是灌木和草本;对于杉木人工林的经营应根据不同林龄合理调整种群结构,创造良好的林地生长条件,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俊 赵秀海
种间联结性是指不同物种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联性,是植物群落重要的数量和结构特征之一(邓贤兰等,2003),是群落形成、维持和演替的基础(王文进等,2007)。种间联结能有效量化群落中物种相互作用和物种在环境中的配置情况(周先叶等,2000),对于正确认识群落的结构组成、功能和群落演替动态具有重要意义,能为森林经营、森林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凌照 范春雨 张春雨 赵秀海
【目的】研究局域生态过程对群落构建的相对作用,对解释和预测植被对干扰的响应,理解群落多样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群落物种共存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3块大样地为研究对象,对样地中所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挂牌标记和长期监测,并根据地形将样地划分为不同生境类型。通过零模型构建生境间和生境内随机分布群落,分别计算实际群落和随机群落的相似度,比较实际群落相似度和随机群落相似度的差异,分析生境异质性和生境内空间隔离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具体验证以下4个假设:1)生境间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叶 董青松 陈亮 侯云龙 刘德泉 王跃强 张君 王新风 张玲 于维 邱红梅
为明确吉林省2003—2022年育成的大豆品种(系)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选取2003—2022年育成的299份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覆盖大豆基因组的SNP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3 240个SNP标记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出A/A、A/G、A/T等16种基因型,分子标记多态信息量(PIC)范围为0.009 9~0.556 1,平均值0.318 4;使用Powermarker vision 3.25软件,得到样本群体等位基因频率为0.688 3、平均PIC为0.318 5。2)参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在44.86%~95.46%,平均为63.40%;其中,遗传相似系数在60%~70%的材料最多,样本数为170份,占参试材料的56.86%。3)根据遗传距离将参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Ⅰ、Ⅱ、Ⅲ、Ⅳ类群分别含有8、3、115、173份品种(系);来源于同一育种单位的品种(系)一般划分到同一类群。4)进一步利用STRUCTURE进行遗传结构预测,结果显示K=4,表明参试的299份品种(系)可被划分成4组独立的遗传结构类群;第1、2、3、4遗传结构类群分别含有24、18、105、152份品种(系),第1遗传结构类群含祖先遗传物质最多,第2、3、4遗传结构类群中外引遗传物质占比逐渐增多,第4遗传结构类群中外引遗传物质占比为46.80%。综上,参试大豆品种群体总的遗传背景相对狭窄,但随着外引遗传物质的引入,第4遗传结构类群(152份)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总体水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田雨露 郭庆海
家庭农场适度经营规模是近年来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构建了收入尺度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吉林省253个样本的调查数据测算和验证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研究表明:在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户经营水平的条件下,吉林省旱田适度经营规模为9.8~12.5公顷,水田适度经营规模为3.6~4.6公顷,并通过吉林省不同地区规模经营的实践,验证了收入尺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推进收入尺度下适度规模经营,需避免片面追求大规模、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政策误区,应明确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界限,引导和规范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为建立收入尺度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发展的机制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林 邓晶晶 郭华 胥焘 王传华
【目的】研究神农架地区次生林主要原生树种与引进树种树干附生地衣多样性的差异,为该地区的地衣多样性保护和次生林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样线法调查神农架地区次生林7个原生树种和3个引进树种的树干附生地衣,运用Estimate S 9.1.0软件包计算各树种预期地衣丰富度,统计各树种地衣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长型组成,计算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E)并评估单株、树种和种组水平的群落多样性特征,最后采用系统聚类法对10个树种的地衣群落进行聚类。【结果】10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