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56)
2023(10550)
2022(9556)
2021(9047)
2020(7788)
2019(18003)
2018(17941)
2017(34419)
2016(19118)
2015(21529)
2014(21653)
2013(21472)
2012(19673)
2011(17749)
2010(17475)
2009(15903)
2008(15343)
2007(13322)
2006(11545)
2005(9895)
作者
(57419)
(47581)
(47228)
(44945)
(30194)
(22977)
(21214)
(18909)
(18142)
(16872)
(16334)
(16067)
(15030)
(14993)
(14691)
(14638)
(14606)
(14092)
(13591)
(13454)
(12216)
(11610)
(11595)
(10829)
(10826)
(10642)
(10505)
(10387)
(9697)
(9511)
学科
(72058)
经济(71948)
管理(51828)
(48847)
(40015)
企业(40015)
方法(33672)
数学(29214)
数学方法(28857)
(20887)
(19042)
地方(18064)
中国(17634)
(17153)
业经(15882)
农业(13987)
(13610)
环境(12016)
(11951)
理论(11824)
(11621)
贸易(11614)
技术(11247)
(11237)
(10414)
财务(10352)
财务管理(10332)
(9992)
企业财务(9801)
教育(9744)
机构
大学(268986)
学院(266493)
管理(106213)
(98317)
经济(95974)
理学(92622)
理学院(91562)
研究(91084)
管理学(89855)
管理学院(89392)
中国(64475)
科学(61631)
(57845)
(50716)
(47155)
业大(47138)
(44009)
研究所(43636)
中心(40896)
农业(39447)
(38891)
北京(36487)
(35725)
财经(35505)
师范(35350)
(33792)
(32214)
(31666)
(30516)
师范大学(28672)
基金
项目(192669)
科学(148559)
基金(137256)
研究(136296)
(122212)
国家(121239)
科学基金(101993)
社会(82261)
(77751)
社会科(77606)
社会科学(77582)
基金项目(74525)
自然(69396)
自然科(67642)
自然科学(67621)
自然科学基金(66376)
(64962)
教育(61523)
资助(56264)
编号(55534)
成果(44559)
重点(43402)
(41118)
(40944)
(39497)
课题(38497)
科研(37592)
计划(37259)
创新(36868)
大学(34879)
期刊
(107358)
经济(107358)
研究(74167)
学报(50760)
中国(49071)
(45911)
科学(45155)
大学(37349)
管理(36603)
学学(35431)
(31380)
农业(31351)
教育(28706)
技术(21653)
(18852)
金融(18852)
业经(18675)
财经(16432)
林业(16271)
(15999)
经济研究(15311)
科技(15303)
问题(14396)
图书(14350)
(13787)
业大(13673)
(13600)
理论(13285)
资源(13233)
实践(12451)
共检索到378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爱国  张建秋  毕庆玲  张玉玲  王凤林  范鹏辉  
为了探讨吉林西部地区合理的杨树造林密度,采用径流仪对不同造林密度的"白城杨--2"人工试验林的耗水特性进行了观测,同时利用微型气象站同步记录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杨树液流在生长季晴天的日变化呈不规则单峰曲线,与太阳辐射、温度和风速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同步性;从单位面积蒸腾耗水量与单位面积降水量以及单位面积水分利用率的角度分析,可初步确定杨树人工林栽植密度在5m×5m与6m×6m之间比较合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鹏飞  陶洪斌  王存凯  孟祥盟  王璞  
以先玉335和农华101为材料,研究吉林省东部地区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物质积累和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影响玉米的产量、物质积累及灌浆特性,不同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反应存在差异。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穗数、空秆率增加,单株产量、物质积累量和穗粒数均显著下降;群体产量、总干物质和花后物质积累量跟品种有关,随着密度增大,农华101产量增高,总干物质差异不显著,花后物质积累先降低后增加,而先玉335产量降低,总干物质量和花后物质积累均增加。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单株茎秆和叶片干物质量降低,叶片达到最大干物质量的时间延后,物质转运量先增加后减小;种植密度对百粒质量影响主要是由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线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梁  陶洪斌  周祥利  边少锋  赵洪祥  王璞  
在吉林省的2个生态类型区布置种植密度试验,重点分析密度和生态因素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的增加,公主岭地区千粒重逐渐下降;而在桦甸地区,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下降;2个地区均以8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2 815和11 453kg/hm2。在同一个密度水平下,公主岭地区的产量和千粒重高于桦甸地区。2)生态因素对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大,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产量、千粒重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热量条件不足是限制玉米产量和千粒重的主要因子。尤其是灌浆中期至成熟期的积温,保证这个阶段的积温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最适日均温为24.98℃。3)在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平  李吉跃  招礼军  
采用Lico 640 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仪和BP340 0精密天平等仪器研究了 9个野外造林树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及实际蒸腾耗水状况 ,并对 9个树种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及实际的耗水速率进行了比较 .得出了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各树种的蒸腾耗水量及蒸腾耗水速率 .对不同天气情况下及昼夜不同时间段各树种的耗水特性进行了比较 .日蒸腾速率从小到大依次为油松、侧柏、黄栌、柠条、臭椿、火炬树、沙棘、毛白杨、枸杞 .5年生油松和侧柏晴天的日耗水量分别为 (61 7± 9 6)g和 (39 8± 6 8)g ;1年生毛白杨、臭椿、火炬树和黄栌的日耗水量分别为 (44 8± 8 1 )g ,(53 4± 8 8)g...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杜娟  邹超煜  白岗栓  池利刚  张俊  边利军  
为探究充分利用河套灌区水资源和提高玉米产值的有效途径,在河套灌区以‘陕单609’玉米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常规种植密度6.0×10~4株/hm~2为对照(CK),监测种植密度提高至7.5×10~4(D_1)、9.0×10~4(D_2)和10.5×10~4(D_3)株/hm~2对土壤水分、灌水量、田间耗水量、玉米产量及产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长期的土壤水分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D_1、D_2和D_3的灌水量较常规种植密度分别增加3.81%、9.72%和13.90%,田间耗水量分别增加5.23%、10.71%和15.42%;秸秆生物量分别增加21.97%、41.34%和39.40%,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2.54%、18.47%和-0.86%;水分生产率分别提高6.93%、7.01%和-14.1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00%、16.39%和1.74%;生产成本分别增加2.17%、4.35%和6.52%,总产值分别提高13.27%、20.47%和2.67%,净产值分别提高21.46%、32.12%和-0.12%。综上,河套灌区‘陕单609’种植密度提高至9.0×10~4株/hm~2时,可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玉米产量,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涂洁  
基于植被重建的生态恢复作为退化红壤治理的重要技术在南方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热扩散探针法(TDP)对以千烟洲为代表的南方退化红壤区湿地松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进行同步观测,建立湿地松潜在耗水量模型,并对目前湿地松的造林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湿地松边材面积与胸径、树龄的相关关系分别可用二次函数和幂函数很好地拟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潜在液流通量模型,潜在液流通量与冠层温度、冠层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相关性均显著。基于边材面积和潜在液流通量的潜在耗水量模型不仅可以预测林分耗水动态规律,还可以插补液流观测过程中的非正常值和缺失值。就林分耗水量方面而言,目前研究区湿地松林造林密度是比较合理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甄国红  刘海东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能源的消耗,因此研究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能够揭示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根据相关统计年鉴对吉林省各年的能源消耗总量、煤炭消耗量、石油消耗量、天然气消耗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表明,1980~2014年吉林省GDP、煤炭、石油、天然气及能源消耗总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1980~2014年,吉林省能源消耗总量、煤炭消耗量与GDP的弹性脱钩指数,大部分年份处于弱脱钩状态。这说明,一方面,吉林省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过高,直接影响吉林省能源消耗总量与GDP的弹性脱钩指数;另一方面,吉林省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较高的趋势短时间还无法改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从加强顶层设计,协调统筹推进,明确类型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育人模式改革等方面发力,为吉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职教力量。亮点2021年12月,教育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志明  晏明  何艳芬  
吉林省西部地区是我国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区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以1986年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TM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对吉林省西部的土地盐碱化现状、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研究表明,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15年间吉林省西部的土地盐碱化数量和程度明显加剧。盐碱化土地面积从123 25×104hm2增加到146 83×104hm2,平均每年增加1 68×104hm2,年增长率为1 26%;盐碱化程度加重,轻度盐碱化土地减少35 49%,中、重度盐碱化土地均有较大增幅,分别为79 50%和36 79%,中、重度盐碱化土地已占盐碱化土地面积的75 08%。土地盐碱...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炳南  朱凤文  杨威  
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在乾安和前郭县选用15hm2耕地采用滴灌灌溉、地膜覆盖、大垄双行、高产品种、合理施肥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变雨养农业为雨养农业和设施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达到了节水、高产、高效的目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宏远  陈章水  
利用11种密度Ⅰ-69杨树人工林的胸径及树高生长材料,建立树高及胸径的生长模型。通过6种模型的比较,选出最适宜的Logistic树高生长模型及单分子胸径生长模型。探讨了树木的径、高生长规律。11种密度的胸径生长可划分成5个密度组(4m×6m,4m×7m);(5m×6m,6m×6m);(5m×8m,6m×8m,7m×7m);(5m×10m,7m×8m,8m×8m);(5m×15m)。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不大。通过对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分析,划分了不同密度组Ⅰ-69杨树生长的Ⅵ个阶段,为合理培育杨树人工林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鹏森  马李一  马履一  
在大面积林分调查的基础上 ,构建边材生长模型和分布模型 ,并通过潜在液流通量Qp 预测模型完成了林分水平耗水在时间上的尺度放大 ,即预测林分的潜在耗水量Ep.结果表明 ,现存油松林地 (2 1年生 )潜在耗水能力Ep 大于刺槐林地 (9年生 ) ,10a后 (油松 31年生 ,刺槐 19年生 )二者接近 .若按相近龄级比较 (刺槐 19年生 ,油松 2 1年生 ) ,刺槐林地耗水能力大于油松林 .对不同造林密度的油松、刺槐林中短期耗水预测表明 ,在试验区的水文条件下 ,如果造林密度高于 15 0 0株 hm2 ,油松林一般都会在 2 0~ 30a内遭受水分胁迫问题而延缓生长 ,刺槐林则在 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车豪   全小强   王立冬   李小玉   胥清利   梁海燕   王燕茹   马祥庆   闫小莉  
[目的]合理的造林密度和冠层结构可有效提高林木光合效率和生长发育,研究不同造林密度下的杉木幼林不同冠层、方向和枝条部位的叶片光合特征,可为杉木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中科学界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修枝高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杉木林为对象,于5个造林密度(M_1:833、M_2:1 667、M_3:2500、M_4:3 333、M_5:6 667株·hm~(-2))样地中选择3株标准木,分5个不同冠层(距离树体基部1、2、3、4、5m处)、枝条朝向(东西和南北)、枝条叶片部位(尖端和末梢),测量光合特性值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1)在冠层2 m处,P_n、WUE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冠层3~5 m处P_n、G_s、T_r、WUE随造林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 P_n、G_s、T_r、WUE均随冠层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树冠5 m处的枝叶光照条件充足,光合作用较强。3)除在M_4、M_5密度下树冠2~3 m处的杉木叶片P_n、G_s、T_r、WUE在不同枝条部位表现为末梢叶>尖端叶外,其余的不同冠层和不同密度下的杉木叶片P_n、G_s、T_r、WUE在不同枝条部位表现为尖端叶>末梢叶。[结论]5个造林密度中M_2密度(1667株·hm~(-2))的杉木叶片在不同冠层和枝条方向上的光合能力整体上更强,在4个冠层中各造林密度下均为树冠5 m处的杉木叶片表现出更大的光合潜力,尖端叶的光合能力强于末梢叶,东西向枝条叶片光合能力强于南北向枝条叶片。在M_5造林密度(6667株·hm~(-2))的冠层2和3 m处、M_4密度造林(3333株·hm~(-2))的冠层2 m处的枝条叶片净光合速率出现负值,即密度的增加会对林内光照资源产生影响,特别是位于低冠层的枝叶,且密度越大冠层光合能力受到的影响也越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仕军  朱振闯  陈志君  杨丹  张旭东  
【目的】探求不同颜色地膜和种植密度对东北雨养区春玉米田间地温、耗水量、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进一步挖掘旱作雨养玉米水分生产潜力。【方法】2016—2018年开展了3种覆盖处理(裸地、透明地膜覆盖和黑色地膜覆盖)和3种种植密度(60 000、75 000和90 000株/hm~2)的栽培试验,定位监测0—25 cm土壤耕层温度和0—120 cm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合作物产量分析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在生育前期,透明地膜覆盖处理土壤耕层积温显著高于黑色地膜覆盖处理,黑色地膜覆盖处理土壤耕层积温显著高于裸地处理;种植密度的增加使得玉米拔节期以后的土壤耕层积温下降;从全生育期耗水量看,黑色地膜和透明地膜覆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裸地处理;无论在平水年还是枯水年,玉米耗水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黑色地膜覆盖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平均较透明地膜分别高4.3%和4.6%,较裸地分别高9.2%和13.3%;在相同覆盖处理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高密度处理下,地膜覆盖明显提高经济效益,黑色地膜覆盖平均比透明地膜覆盖获得的利润多807.82元/hm~2。【结论】黑色地膜覆盖结合高密度(90 000株/hm~2)栽培模式,在保证玉米高产的基础上,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本研究可为东北雨养旱作玉米进一步挖掘降水生产潜力及增产增效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克勤  王百田  王斌瑞  高海平  
在黄土高原 ,集水造林与常规造林相比 ,林木的生长规律和林分的生产力水平有显著的差异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条件。通过对 4种密度 (84 0、1110、2 2 2 0和 3330株·hm- 2 )自然坡面集水造林的 15a生刺槐林及拍光坡面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 (密度同为 10 0 0株·hm- 2 )的 9a生刺槐林进行研究 ,表明林分密度越小 (集水面积越大 ) ,微型集水区产流率越高 ,则植树带汇流量越大。以密度为 84 0株·hm- 2 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为 10 0 %计 ,则从小到大其余 3种密度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分别占 93 6 0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