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0)
- 2023(12505)
- 2022(10146)
- 2021(8957)
- 2020(7651)
- 2019(17591)
- 2018(17199)
- 2017(32835)
- 2016(18521)
- 2015(20983)
- 2014(21376)
- 2013(21088)
- 2012(19866)
- 2011(18038)
- 2010(18238)
- 2009(17059)
- 2008(17238)
- 2007(15698)
- 2006(13902)
- 2005(12484)
- 学科
- 济(84880)
- 经济(84796)
- 管理(46540)
- 业(44223)
- 方法(34135)
- 企(32989)
- 企业(32989)
- 数学(29868)
- 数学方法(29523)
- 农(24713)
- 中国(24656)
- 地方(24029)
- 学(19767)
- 业经(18272)
- 财(17364)
- 农业(16883)
- 制(14043)
- 贸(13207)
- 贸易(13201)
- 环境(12956)
- 易(12662)
- 地方经济(12318)
- 理论(12177)
- 和(12167)
- 融(11793)
- 金融(11790)
- 发(11484)
- 银(11404)
- 银行(11363)
- 行(10838)
- 机构
- 大学(276521)
- 学院(274978)
- 济(110125)
- 经济(107493)
- 研究(100643)
- 管理(99494)
- 理学(85520)
- 理学院(84343)
- 管理学(82526)
- 管理学院(81997)
- 中国(73218)
- 科学(65965)
- 京(60840)
- 农(53870)
- 所(53117)
- 研究所(48805)
- 财(48623)
- 中心(45581)
- 业大(45369)
- 江(43935)
- 农业(42122)
- 范(39814)
- 师范(39429)
- 财经(38763)
- 北京(38145)
- 院(36852)
- 经(35040)
- 州(34388)
- 经济学(34301)
- 省(32513)
- 基金
- 项目(186141)
- 科学(145268)
- 基金(132958)
- 研究(132432)
- 家(117986)
- 国家(117055)
- 科学基金(98264)
- 社会(82937)
- 社会科(78386)
- 社会科学(78356)
- 省(75340)
- 基金项目(70982)
- 自然(63945)
- 划(63186)
- 自然科(62363)
- 自然科学(62342)
- 自然科学基金(61171)
- 教育(60171)
- 资助(53455)
- 编号(53338)
- 成果(43474)
- 重点(43272)
- 发(42418)
- 部(39906)
- 课题(38318)
- 创(37342)
- 科研(35980)
- 计划(35447)
- 创新(35163)
- 国家社会(34182)
- 期刊
- 济(124264)
- 经济(124264)
- 研究(79661)
- 中国(53444)
- 学报(49115)
- 农(48545)
- 科学(44682)
- 大学(36270)
- 财(36192)
- 学学(34271)
- 管理(33206)
- 农业(32619)
- 教育(29361)
- 技术(23314)
- 融(22733)
- 金融(22733)
- 业经(20978)
- 经济研究(18982)
- 问题(18640)
- 财经(18336)
- 业(17484)
- 经(15808)
- 资源(15028)
- 版(14978)
- 技术经济(13506)
- 统计(13395)
- 科技(13268)
- 图书(13100)
- 现代(12576)
- 林业(12484)
共检索到407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车晓翠 郭聃 张平宇
针对吉林省城市化水平"虚高"现象,从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4个方面构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使用均方差法和线性加权法,对2000—2010年吉林省综合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综合城市化水平不高,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基本格局保持稳定。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水平与综合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表现为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普遍高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具有低水平上的一致性;社会城市化水平东部地区较高,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地理环境差异、区位和基础设施、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城市化历史基础是吉林省城市化区域分异形成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针对吉林省城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彬 吴伟 刘勇
通过选择合适的统计数据筛选出与人居环境有关的29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不同区域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水平的分布及其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水平偏低,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得分大于0的城市只有119个,只占城市总量的41.6%。各城市之间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差别较大,最高综合得分与最低综合得分相差近5分,大部分城市综合得分集中在宽度为1的区间(-0.5,0.5)内。在地域差异方面,东部和西部城市优于中部城市,各省级行政区之间差异显著。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综合水平 评价 区域分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梅林 郭艳花 陈妍
本文基于地理信息软件ArcGIS 10.1,选取老年人口系数为人口老龄化指标,运用人口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半变异函数等分析方法,对吉林省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1990-2010年吉林省人口老龄化时空分异特征,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解释其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吉林省各县市人口老龄化差异明显,进程加快,重心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但移动速度减缓;(2)吉林省人口老龄化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的集聚呈现先弱后强的变化趋势;(3)人口老龄化高—高区向东部集聚,低—低区向西部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华坚 李菁
[目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因地制宜。吉林省作为规划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有必要对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并分析吉林省县域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方法]基于对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机理分析,构建县域层面农业供给保障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绿色发展现代化等4个维度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结合省内水土资源分异特点,运用泰尔指数和障碍度模型探究其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结果](1)2011-2020年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经历“稳定(2011—2014年)—下降(2015—2017年)—提高(2018—2020年)”演进过程。(2)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间差距显著,总体表现为由东向西梯度递增态势。(3)泰尔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1-2015年区域内差异是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2016-2020年区域间差异的贡献度最大。(4)影响吉林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来自农业供给保障现代化和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两个方面。[结论]吉林省各地应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全面布局弥合区域差异、统筹发展突破主要障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建波 段利鹏 史晓楠 马佐澎 李诚固
利用人口与经济变化组合关系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新时期吉林省城市发展的空间分异现象及成因。结果表明:(1)吉林省形成了绝对增长型、绝对收缩型、精明增长型和人口集聚中心4种城市发展类型。(2)绝对增长型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多样化,科技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精明增长型城市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绝对收缩型城市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城市竞争力不断丧失,存在持续收缩的发展趋势;人口集聚中心凭借发达的公共服务业抑制了主导产业衰退背景下的人口流失现象。(3)产业结构、企业组织、政府调控以及集聚-扩散效应是新时期吉林省城市增长与收缩分化的成因。顺应区域城市发展趋势,编制存量和减量规划,分类引导城市的精明增长与收缩,是未来吉林省空间重构的主要发展路径。
关键词:
增长与收缩 分异特征 成因 对策 吉林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辉 方天堃
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即1979-2009年期间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数据资料,重点采用DEA方法分析了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效率的变动特征,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分析了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无效率原因,最后从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类型的角度研究了吉林省现代农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特征。
关键词:
现代农业 DEA 生产要素 效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文峰 孟德友 贺振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构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决策TOPSIS法结合信息熵赋权法,对河南2001-2009年各地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继而采用ESDA-GIS方法,对河南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地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各地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虽然自2001年以来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地市间城市化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拉大趋势;城市化热点地区在空间上表现出由集中分布向随机分布的演变态势,但整体上仍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地区为核心的热点区和以外围地市为冷点区的核心—边缘型空间格局,由此认为着力推进边缘化传统农区的城市化进程是实现河南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雪岩 李红 尹婧博
当前我国正面临乡村主导产业退化、粮食生产功能弱化等乡村发展问题,而对于乡村地域系统农业结构改善与经济、社会保障、生态等功能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吉林省为例,选择县域为单元,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和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分析2005—2019年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利用主导因素法分析不同县域乡村脆弱性主导要素。结果表明,吉林省乡村地域敏感性呈波动上升趋势,暴露度和适应能力呈下降趋势,综合作用结果导致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整体脆弱性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表现为“中西部低,两边高”的空间格局。根据乡村地域系统脆弱程度的主导因素,将研究区划分为7种成因类型,极度和重度脆弱程度的14个县,主要以敏感性—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中度脆弱程度的23个县,主要以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轻度和轻微脆弱程度的23个县,主要以适应能力和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因此,提出应从强化水土保持、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加强政府支持引导等方面开展差异化调控措施,全面提升吉林省不同县域乡村地域系统抗风险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瑞鹏 冯晓华
文章从人口、社会、经济以及土地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新疆1990~2007年新疆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算,结果发现新疆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且主要表现为经济与土地城市化,而人口和社会城市化对城市化的贡献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新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依次为市场推动力、外资辅助力、政府拉动力以及产业机构后续力,其中市场推动力与政府拉动力是新疆城市化发展的理想动力。
关键词:
城市化 动力 熵值法 新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为 修春亮
以吉林省9个地级市市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集约度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SPSS 13.0的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所属9个地级市2000—2009年的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00—2009年吉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提高,在空间上呈现为较强的极核效应,同时存在明显的东、中、西差异,10 a间省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总体差异呈现波动性缩小趋势。并从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等方面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得出:影响吉林省各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是复杂的,区域自然条件和地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名豪 李武艳 刘向南 谌明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多维概念 ,而目前城市化水平常用的单一评价指标只能从某个方面反映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城市化的丰富内涵。以江苏省 1 3个地级市为例 ,通过经济、空间、人口以及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体现城市化内涵的四个方面构造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 1 3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大致分为 5个层次 ,南京、无锡和苏州城市化水平最高 ,常州和镇江居第二层次 ,扬州、南通和泰州属第三层次 ,徐州、盐城和连云港列第四层次 ,淮安和宿迁最低 ,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 ,从南向北...
关键词:
城市化 测度 模糊隶属度 江苏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南英子
吉林省九个市州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活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快;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问题依然存在。提高各地区经济发展实力,在认清本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和发展环境的前提下,各地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把提升工业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把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主线;把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带动本地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不断增强中心城市产业辐射功能,促进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
吉林省九市州 综合经济实力 农业 工业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大宇 高玉杰 刘勇
自2015年底开始的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为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吉林省农村金融开始进入战略性的调整、创新、发展时期。吉林省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激发农村金融市场活力,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城乡一体化的一个过程,更将成为一个新的区域性经济增长点,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一带一路"战略中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输出中心。通过综合改革发展,吉林省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丽杰 尚金城 常永智
吉林省素有世界"黄金玉米带"之称,玉米资源优势明显。玉米秸秆作为玉米生产的副产品,年产生量约占吉林省农作物秸秆量的64%。燃料是吉林省玉米秸秆消耗量最大的一部分,其次是饲料,再次是肥料。除此之外,将玉米秸秆作为工业原料和燃料进行开发利用,可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政府应加以扶持和引导,对副产品加"环"组"链",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玉米秸秆生态工业园,实现玉米秸秆的循环经济,使污染物、废弃物达到"零排放"。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综合利用 循环经济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大宇 高玉杰 刘勇
自2015年底开始的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为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吉林省农村金融开始进入战略性的调整、创新、发展时期。吉林省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激发农村金融市场活力,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城乡一体化的一个过程,更将成为一个新的区域性经济增长点,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一带一路"战略中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输出中心。通过综合改革发展,吉林省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