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8)
2023(3883)
2022(3380)
2021(3277)
2020(2801)
2019(6553)
2018(6251)
2017(12785)
2016(7240)
2015(7990)
2014(7854)
2013(8000)
2012(7744)
2011(6854)
2010(6893)
2009(6450)
2008(6483)
2007(5875)
2006(5461)
2005(5110)
作者
(22076)
(18587)
(18172)
(17745)
(11536)
(8967)
(8193)
(7073)
(7048)
(6619)
(6512)
(6378)
(5973)
(5967)
(5850)
(5804)
(5428)
(5411)
(5318)
(5234)
(4809)
(4659)
(4565)
(4276)
(4108)
(4061)
(3933)
(3918)
(3753)
(3708)
学科
(32030)
经济(32002)
(19682)
管理(18140)
(13680)
(12890)
企业(12890)
方法(12073)
数学(10876)
数学方法(10716)
地方(10232)
农业(9024)
中国(8273)
(8183)
(7818)
业经(7332)
(7330)
结构(5404)
(5379)
(5072)
贸易(5068)
产业(5042)
环境(4981)
(4891)
地方经济(4878)
(4589)
银行(4579)
(4535)
财务(4521)
财务管理(4507)
机构
学院(103083)
大学(101579)
(45835)
经济(44878)
研究(39641)
管理(37967)
理学(32053)
理学院(31664)
中国(31217)
管理学(31076)
管理学院(30901)
科学(25459)
(25200)
(22639)
(21558)
(20161)
业大(19592)
研究所(19436)
农业(19009)
中心(18517)
(18311)
(16534)
财经(15404)
(14485)
北京(14393)
(14268)
师范(14129)
经济学(13849)
(13847)
(13714)
基金
项目(67949)
科学(53159)
研究(48886)
基金(48263)
(43230)
国家(42876)
科学基金(35615)
社会(30794)
(29880)
社会科(29170)
社会科学(29161)
基金项目(25659)
自然(23254)
(22881)
自然科(22615)
自然科学(22610)
自然科学基金(22187)
教育(21183)
资助(20280)
编号(19292)
(16130)
重点(16065)
成果(15012)
(14628)
课题(14116)
(13353)
科研(13061)
发展(12888)
计划(12774)
(12722)
期刊
(56061)
经济(56061)
研究(32179)
(23367)
中国(21384)
学报(18393)
科学(17105)
农业(15843)
(14825)
大学(14191)
学学(13584)
管理(12914)
业经(10900)
(10579)
金融(10579)
教育(9025)
技术(8886)
问题(8606)
(8175)
林业(7597)
经济研究(7595)
财经(7540)
(6645)
资源(6444)
经济问题(5979)
技术经济(5829)
世界(5412)
(5408)
(5295)
业大(5081)
共检索到164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蒙艳晶  
本文介绍了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的历史演变,以及“玉米型”粮食生产结构的成因。通过分析指出该生产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的难点,并就调整措施提出作者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莲英  王秀芬  
吉林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省与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充分了解其粮食种植结构变化对于指导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以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与GIS方法,对吉林省1980~2012年30多年来粮食生产及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生产集中度高;近30年来吉林省粮食生产总体形势向好,面积、总产、单产均表现为增加趋势;粮食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多元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形成了目前以玉米占绝对优势,水稻、大豆为辅的生产格局。在空间布局上,过去30多年来,玉米主要种植区以长春与四平...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孙乃民  屈校民  赵玉琳  李井双  邹积华  
本文通过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以及实证分析,对吉林省粮食生产作出了高产低效的客观评价,认为玉米主导型的粮食生产结构是造成高产低效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吉林省粮食生产应当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结构为目标,通过强化粮食经济运行的市场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全省粮食生产的结构优化和效益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婧  李诚固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地域存在的"产粮大省、经济穷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同时,受地方利益驱使的招商引资与城镇建设大量蚕食耕地的状况日益突出。以城乡用地空间统筹为视角,以吉林省为例,分析粮食生产地域城乡空间统筹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基于耕地保护、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与粮食主产区经济增长能力增强等目标的实现,系统分析粮食生产地域城乡空间统筹的实施路径。最后,提出我国北方经济落后的粮食主产区城乡空间统筹的地区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艳芬  张柏  马超群  
近50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吉林省耕地面积的数量变化在建国后先增加后不断下降,渐趋于平缓,从1993年开始,耕地面积开始稍有增加。重点根据1986年和2000年TM影像解译后得到的土地利用图,分析了吉林省近15年来耕地的变化、转移及其空间分布。分析表明,耕地面积变化表现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耕地的面积大于耕地转化为其它类型的面积。耕地的转移变化类型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变化发生的空间主要发生在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和松原两个地区。耕地在空间上的移动和转化也带来了质量的变化:耕地质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优质耕地被占用,新开垦的耕地主要为肥力较差的土壤,导致了全省土地质量下降;通过构建的空间分布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晓丽  许锐  郝玲  
自然灾害对吉林省粮食生产年均造成60亿元的损失,自然灾害已成为阻碍吉林省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农业自然灾害的预测水平,增强抵御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移明昊  闫庆武  张定祥  陈宇涵  李亚南  
[目的]通过分析吉林省县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碳排放结构、碳排放空间分布、脱钩效应以及碳排放驱动因素,以期从耕地低碳利用角度,为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制定减排政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系数法,计算吉林省47个县域单元2000—2020年间的耕地利用碳排放量;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耕地利用碳排放与粮食产量之间的脱钩特征;利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耕地利用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1)吉林省县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吉林省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在2000—2016年间增长,从2016—2020年开始缓慢下降;碳排放结构方面,碳排放量从大到小分别是化肥、翻耕、灌溉、农用柴油、农膜和农药;碳排放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的格局。(2)耕地利用碳排放与粮食生产脱钩特征:呈现强脱钩和弱脱钩特征的县域数量增多,呈现强负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特征的县域数量减少;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县域脱钩特征逐渐优于西部地区,吉林省整体县域的脱钩特征朝着理想状态发展。(3)耕地利用碳排放量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人均农业GDP、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化肥施用强度因素对耕地利用碳排放量为正向驱动,城镇化率对耕地利用碳排放量为负向驱动。[结论]重点关注吉林省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县域单元的碳减排路径,提高农用品投入效率,粮食生产端和保障端采取碳减排措施,推进农业节能减排,走耕地低碳利用和粮食安全生产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庆海  
吉林省作为我国商品粮第一输出大省,在80年代中期以后曾连续多年出现卖粮难问题。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粮食经营体制的改革,粮食流通基础没施的建设以及玉米出口量的加大,使吉林省卖粮难问题得到缓解。但在1995年粮食年度(截至1996年3月底),吉林省又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淼  
2010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达到54 641万吨,增产2.9%。[1]尽管如此,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大问题,全球的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很严重,粮价维稳已成为各国的头等大事,2010年全球玉米价格暴涨了52%,小麦上涨了49%,黄豆上涨了28%。[2]有些问题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有些问题是人为造成的,这使全球经济陷入一种十分不稳定的状态。当今全球社会十分害怕粮食价格上涨,有些人把这些问题摆在与金融危机同一个位置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印生  张凤龙  
通过水、耕地、农业技术等因素对粮食增产的影响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吉林省实现500亿斤阶段水平以后,再增产100亿斤粮食产量,实现600亿斤的阶段性目标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并从单产潜力、增产路径及对策建议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春燕  贾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越杰  王军  
本文利用1982—2005年吉林省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吉林省粮食产量波动规律,考察吉林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历史过程和数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粮食产量波动具有短周期的显著特征,产量波动主要是受农业政策变化、自然灾害等气候因素的影响。最后从稳住粮田面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建设、完善防灾减灾和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等方面提出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惠清  
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吉林西部粮食生产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化水害为水利,建立三元结构工程,农业的企业化,实施绿链工程”等对策,抑制劣势,发挥优势,力求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赋  张树淼  于培伟  
从当前来看,我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尤其是主产区问题更多,有些还比较严重,潜伏着粮食生产下滑的危险。如何保护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的经济利益,调动粮食主产区政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最近,我们赴吉林省调查了粮食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如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仇蕾  钟雨纯  崔韵文  
[目的]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水资源、能源及土地资源配置,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下实现区域粮食生产目标。[方法]文章选取吉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水足迹模型和能耗核算模型解析主要农作物的耗水及耗能特点,并以区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目标,构建以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农业政策作为约束条件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对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结果]不同农作物的水足迹、能耗结构以及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优化后的耕种总面积略有增加,玉米种植面积比例明显下降,小麦和烤烟种植面积比例基本稳定,其余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优化后各类效益均有明显提升,其中水足迹减少5.02%,能耗减少5.96%,生物质能增长26.14%,粮食产量增加5.27%,经济效益提高34.38%,生态效益提高18.69% 。[结论]充分考虑农业种植中水、能源和粮食的关联关系以及内外部的多种约束条件,在保障各类作物的最低产量前提下,优先发展低耗水、低耗能、低污染、高收益的作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改善区域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