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5)
- 2023(11372)
- 2022(9740)
- 2021(8639)
- 2020(7553)
- 2019(17058)
- 2018(16482)
- 2017(31416)
- 2016(17606)
- 2015(19507)
- 2014(19471)
- 2013(19283)
- 2012(18091)
- 2011(16327)
- 2010(16166)
- 2009(15001)
- 2008(14994)
- 2007(13686)
- 2006(11830)
- 2005(10257)
- 学科
- 济(73266)
- 经济(73196)
- 业(50634)
- 管理(50099)
- 企(39603)
- 企业(39603)
- 方法(36002)
- 数学(32427)
- 数学方法(32160)
- 农(21921)
- 财(18413)
- 学(17487)
- 中国(17182)
- 技术(16393)
- 业经(15714)
- 地方(15653)
- 贸(15141)
- 贸易(15140)
- 农业(14985)
- 易(14716)
- 环境(12116)
- 制(11794)
- 务(11470)
- 财务(11449)
- 财务管理(11423)
- 企业财务(10824)
- 和(10050)
- 银(9767)
- 银行(9695)
- 融(9649)
- 机构
- 大学(259937)
- 学院(259744)
- 济(106127)
- 经济(104028)
- 管理(97950)
- 研究(90954)
- 理学(85588)
- 理学院(84587)
- 管理学(83082)
- 管理学院(82615)
- 中国(64937)
- 科学(61980)
- 农(60024)
- 京(54697)
- 业大(50272)
- 所(49085)
- 农业(47913)
- 研究所(45500)
- 财(43945)
- 中心(41876)
- 江(39693)
- 财经(36118)
- 北京(33626)
- 经(32871)
- 经济学(32533)
- 范(32493)
- 院(32458)
- 农业大学(32074)
- 省(32060)
- 师范(31990)
- 基金
- 项目(183820)
- 科学(142283)
- 基金(132210)
- 研究(123978)
- 家(120009)
- 国家(119067)
- 科学基金(99260)
- 社会(78437)
- 省(75781)
- 社会科(74426)
- 社会科学(74393)
- 基金项目(71446)
- 自然(67431)
- 自然科(65854)
- 自然科学(65829)
- 自然科学基金(64678)
- 划(62950)
- 教育(56399)
- 资助(53288)
- 编号(47731)
- 重点(42416)
- 发(40246)
- 部(39626)
- 创(39004)
- 计划(38079)
- 创新(36707)
- 科研(36517)
- 成果(36441)
- 科技(34888)
- 业(33808)
- 期刊
- 济(109349)
- 经济(109349)
- 研究(66535)
- 学报(54526)
- 农(52961)
- 中国(47683)
- 科学(46136)
- 大学(39119)
- 学学(37629)
- 农业(35825)
- 财(33895)
- 管理(31938)
- 技术(23283)
- 教育(21724)
- 业(19841)
- 业经(19421)
- 融(18437)
- 金融(18437)
- 经济研究(17703)
- 财经(17628)
- 科技(15501)
- 问题(15395)
- 业大(15298)
- 经(15132)
- 技术经济(15043)
- 版(14872)
- 林业(13239)
- 农业大学(12511)
- 资源(12402)
- 统计(11979)
共检索到366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兴龙 丛之华 滕奎秀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Tobit"两步法"对1998—2005年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的技术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较低,而且各子行业的技术效率值差距较大;从Tobit模型回归结果来看,产业集聚、资本密集度、产权结构和企业规模都不同程度地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技术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滕奎秀 杨兴龙
本文综合运用区位商和国内市场占有率指标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8~2006年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总体的竞争力呈波动上升趋势;按照本文设定优势产业的选择标准,淀粉及其制品业和酒精制造业是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优势子行业,并且他们的优势都很强,而饲料加工业和白酒制造业在吉林省缺乏优势;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子刚 郭庆海
本文以对吉林省45家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县级以上)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供应链中玉米加工企业选择合作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性质、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为农户提供的服务、收购玉米的途径、收购玉米的物流成本变化情况和玉米加工量的变化情况对玉米加工企业选择高层次合作模式(包括契约型合作模式、合作型合作模式和一体化型合作模式)有正向影响;企业成立的年限、企业总资产、对供应链协作的满意程度、与上游供应商传递信息的方式、所了解的关于上游供应商的信息、收购玉米所选择的运输方式对玉米加工企业选择高层次合作模式有负向影响;企业对玉米的加工程度则没有通过显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程叶青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的辨证关系。认为玉米加工业发展引起粮食供求关系的新变化,改变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但是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具有积极影响。由于玉米加工业自身特点和粮食消费结构的限制,以及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流通体制改革与物流体系建设等,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对国家中长期粮食安全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构建合理的玉米加工业体系和加强粮食安全基地建设是保证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与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玉米加工业 粮食安全 宏观调控 吉林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顾莉丽 张瑞雪 郭庆海
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探讨其玉米生产波动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吉林省1990-2010年玉米生产的波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生产是在不稳定的波动中增长的,其波动周期频度较高,长度不规则,波动幅度剧烈。并从自然因素、农业政策、玉米市场、科学技术等角度,剖析了吉林省玉米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而从加强玉米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和玉米市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防御和平抑吉林省玉米生产超常波动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那伟 赵新颖 黄枭
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选择玉米秸秆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吉林省玉米秸秆可利用资源量为2 639.76万t,空间分布呈现"两高一低"的特征,即中西部高和东部低。依据玉米秸秆空间分布特点,该文将吉林省分为秸秆资源富集区、一般区、较少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
吉林省 玉米秸秆 可利用资源量 资源评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兴龙 张越杰 王琳
本文运用2006—2010年吉林省食品加工业及内部8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吉林省食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0年吉林省食品加工业的生产率增长较快,其TFP年均增长率为17.5%,但其各子行业TFP增长速度、技术进步程度和技术效率变化差异较大;吉林省食品加工业技术效率增长缓慢,技术进步成为推进食品加工业TFP增长的主要因素,而食品加工业技术效率的增长主要依靠规模效率的增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兴龙 张越杰 张弛
利用密切值法,通过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吉林省的30户龙头企业的调查数据,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企业间的技术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普遍高于初级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不同行业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同,特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高于畜产品加工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政府财政补贴、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减免税政策,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水平,技术人员的素质、数量和积极性。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发力,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娟娟 沈淘淘
本文基于吉林省玉米种植小农户的调研问卷得到的相关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二元Logit计量模型,对玉米临储政策改革实施后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市场化收购后,玉米价格已经成为影响农户种植决策最为主要的因素,随着市场价格逐渐回归合理水平,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增强;由于补贴政策发布不及时、不明确,玉米生产者补贴对农户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家庭特征中,户主文化程度越高,种植结构调整意愿越强,而家庭从事玉米种植的劳动力人数越多,种植结构调整意愿越弱;生产特征中,玉米单产越多、植玉面积越大,农户越倾向于保持玉米种植,而随着玉米种植成本的增加,农户越倾向于改变种植结构。
关键词:
玉米市场化改革 农户种植决策 玉米价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梁 陶洪斌 周祥利 边少锋 赵洪祥 王璞
在吉林省的2个生态类型区布置种植密度试验,重点分析密度和生态因素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的增加,公主岭地区千粒重逐渐下降;而在桦甸地区,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下降;2个地区均以8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2 815和11 453kg/hm2。在同一个密度水平下,公主岭地区的产量和千粒重高于桦甸地区。2)生态因素对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大,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产量、千粒重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热量条件不足是限制玉米产量和千粒重的主要因子。尤其是灌浆中期至成熟期的积温,保证这个阶段的积温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最适日均温为24.98℃。3)在高...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生态因素 产量构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子刚 于海朋 郭庆海
【目的】寻找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中的问题以及影响供应链合作绩效的因素。【方法】本文通过对吉林省玉米供应链合作伙伴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县级以上)、物流企业和农户的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运用AMOS17.0运算分析玉米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对玉米供应链合作绩效的影响。【结果】供应链成员间的协作能力对供应链合作绩效的影响较大,综合影响达到0.825,而成员间的合作意愿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合作绩效的直接影响较强。【结论】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利于成员间合作的建立,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意愿与协作能力对整个供应链合作绩效有正的影响,且协作能力的影响更大;玉米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强度不直接影响供应...
关键词:
玉米供应链 合作伙伴 合作绩效 结构方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尹义坤 雷庆勇 李思
本文拟对吉林省玉米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首先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针对玉米产业结构调整是否需要调整、调整依据和主导部门选择问题,从理论与实证双重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为:吉林省需要进行玉米产业结构调整,而且该产业主导部门应该选择饲养业。
关键词:
吉林省 玉米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帅 郭庆海
吉林省欲借助其资源禀赋优势,进一步发展玉米加工业,必然要实现玉米的专用化,即大力推广专用玉米。而因专用玉米其特有的用途和生物学特性,其发展必然实现产业化经营。目前,吉林省种植的专用玉米品种主要有糯玉米、高淀粉玉米和高油玉米,大部分作为工业用途。但在种植的过程中,其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应当加强专用玉米种植基地的建设,实现专用玉米的规模化种植。同时,还应该完善专用玉米的定价机制,从而稳定玉米种植户的收入预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尹义坤 曲文春 娄高
吉林省是我国玉米黄金生产区,玉米产量在粮食产出结构中占据绝对比重,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形成能过剩的尴尬,本文依托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客观地梳理吉林省玉米产能过剩的成因,因地制宜地提出治理玉米产能过剩的路径和对策建议,为平稳启动和推进吉林省化解玉米产能过剩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
供给侧 吉林省玉米产能 治理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贵玉 王军 张越杰
本文以中国玉米主产区吉林省为例,基于非参数HMB指数方法和参数K-L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采用1991—2005年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PanelData),对玉米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主产区的玉米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具有周期性的变化特点,每一周期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混合效率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作用不同;分区综合结果显示,黄金边缘区玉米生产率的增长幅度最高,黄金玉米主产区玉米生产率的增长幅度次之,非主产区玉米生产率的增长幅度最低。今后为促进主产区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应采取促进技术进步、挖掘主产区潜力等措施。
关键词:
生产效率 玉米 HMB指数 K-L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