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6)
2023(11493)
2022(10362)
2021(9758)
2020(8313)
2019(19355)
2018(19113)
2017(37345)
2016(20518)
2015(22993)
2014(23235)
2013(22886)
2012(21031)
2011(18957)
2010(18720)
2009(17134)
2008(16458)
2007(14233)
2006(12452)
2005(10686)
作者
(59764)
(49696)
(49118)
(47117)
(31452)
(24065)
(22263)
(19674)
(18982)
(17551)
(17182)
(16841)
(15629)
(15605)
(15291)
(15211)
(15019)
(14579)
(14168)
(14086)
(12450)
(12121)
(11938)
(11334)
(11213)
(11030)
(10907)
(10837)
(10015)
(9810)
学科
(81558)
经济(81445)
管理(56099)
(52285)
(42869)
企业(42869)
方法(37802)
数学(33066)
数学方法(32620)
(22588)
(20886)
中国(19631)
地方(19162)
(19016)
业经(17130)
农业(15117)
(14594)
环境(13405)
(13073)
理论(12736)
(12407)
贸易(12400)
(11966)
技术(11947)
(11218)
财务(11152)
(11140)
财务管理(11130)
土地(10621)
企业财务(10538)
机构
大学(288532)
学院(285342)
管理(116331)
(108191)
经济(105582)
理学(101239)
理学院(100062)
管理学(98231)
管理学院(97735)
研究(96309)
中国(69387)
科学(63416)
(62421)
(49356)
(48630)
(48420)
业大(47291)
研究所(44818)
中心(43894)
(41532)
(39489)
北京(39190)
师范(39166)
财经(39123)
农业(38353)
(35981)
(35537)
(33573)
师范大学(31986)
经济学(31016)
基金
项目(204805)
科学(160149)
基金(147382)
研究(147222)
(129467)
国家(128442)
科学基金(109652)
社会(91029)
社会科(86114)
社会科学(86088)
(81688)
基金项目(79966)
自然(73387)
自然科(71557)
自然科学(71540)
自然科学基金(70199)
(68411)
教育(66708)
资助(60350)
编号(60143)
成果(47869)
重点(45828)
(44391)
(43200)
(41654)
课题(41483)
科研(39370)
创新(38924)
计划(37876)
教育部(37372)
期刊
(117814)
经济(117814)
研究(80602)
中国(54571)
学报(48056)
科学(45083)
(44034)
管理(39137)
大学(35784)
(34615)
学学(33620)
农业(30574)
教育(30466)
技术(23946)
业经(20126)
(19921)
金融(19921)
财经(17815)
经济研究(16940)
图书(15977)
资源(15845)
问题(15726)
(15386)
科技(15279)
(14991)
林业(14360)
理论(13952)
技术经济(13805)
(13330)
实践(13019)
共检索到407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卞凤鸣  刘彦彤  赵玲  
研究目的:评价吉林省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可以正确理解吉林省目前土地使用状态,为制定准确的土地利用制度与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极值标准化方法、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吉林省土地利用9市(州)中,长春市、辽源市、吉林市处于开发过度状态,四平市、松原市、白城市为相对均衡状态,通化市、白山市、延边州为发展不足状态。研究结论:区域土地空间均衡是区域开发规模和强度与空间实际供给能力的相对协调;吉林省区域土地供给能力为东南部最大,东北地区最低;开发的强度表现为中—西—东的区域开发递减;区域土地空间均衡度为中—西—东部地区呈现过度开发—相对均衡—开发不足的规律分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晓  高吉喜  王雪军  罗遵兰  
本文运用吉林省1999年与2004年两期遥感资料,在GIS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获取该省土地覆盖类型动态转移数据矩阵,通过构建生态状况动态变化评价模型,评价该省在1999年至2004年间生态状况的变化情况,并应用Markov链模型对未来该省土地覆盖格局和生态状况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吉林省1999年的综合生态贡献指数值为54.48;2004年为57.31,△E值为2.83,变化率R为5.19%,说明在1999年至2004年期间,吉林省综合生态状况指数在逐渐上升,生态状况质量明显好转;(2)吉林省未来土地覆盖类型分布的总体特征和生态状况的发展趋势是林地面积逐渐增加,而疏林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洁瑕  陈佑启  姚艳敏  石淑芹  
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内涵的土地利用分区方案,以综合区分区域的功能特点。在回顾以往土地利用区划的特点及问题的基础上,首先界定土地利用功能概念,即在区域土地资源背景调查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功能评价,分析其现状、趋势及分异规律,进而根据区域发展的要求,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分区;然后提出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方案,即采用"3S"技术和列联表互斥矩阵分类方法,依据土地利用功能内涵及分区原则,在土地资源利用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与土地生态环境3个方面进行区域的划分。最后,以吉林省为例,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结果表明,该方案实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湘南,许红梅,曹文  
由于各个自然要素及其空间组合的差异 ,不同自然地理单元的区域总体特征与主要的自然地理过程各不相同 ,导致了其内部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形式与过程也不相同。吉林省前郭县可划分为四个自然地理单元区 ,各区内土地利用的基本模式不同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各异。研究表明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过程和自然地理单元要素综合特征具有显著相关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淑杰  窦森  刘兆顺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及其技术方法,进行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5年吉林省生产型生态赤字逐年增加,规划期内的生态恢复与建设任务比较艰巨;2010年吉林省生态赤字与规划基期(2005年)相比,有了相大幅度的减少,但受人口总量影响,土地生态承载力持续降低;2020年受消费水平,尤其是能源消费影响,吉林省生态赤字反弹,但仍优于规划基期;综上所述,吉林省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结构和规模调整方案,有利于减轻土地生态压力,提高吉林省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和土地生态承载力,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文博  王冬艳  李红  姜珊  石璞  刘蜀涵  陆红  
掌握区域行业信息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与行业空间分布之间的联动关系,是指导行业用地供给和实现行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前提之一。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以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城市地类与行业单位的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布局进行梳理,得出结论:1通化市中心城区各地类与行业单位分布均呈空间正相关,Moran’s I系数均随权重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尺度条件下,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4种主要地类空间结构性较强;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其他商业与服务业空间结构性较弱;制造业,其他工业与采矿业,其他公共管理服务业基本呈随机分布;2依据行业单位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均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汤洁  毛子龙  王晨野  徐小明  韩维峥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着显著影响。基于实地采集的土样测试数据和1989年、2000年、2004年8月份的陆地卫星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生态系统类型法对吉林省通榆县旱田、水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用地、沙地、盐碱地、湿地等11种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并采用线性规划方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实现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下的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结果表明,在以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中,1989年~2000年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储量减少387.70×10~4t,2000年以后进行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生态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志强  于磊  张柏  杨桄  王宗明  
吉林省西部是吉林省耕地主要集中区和商品粮主产区之一,而该区长时序、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引起了农业生态安全水平的大幅下降。研究该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农业生态安全响应具有现实意义。以吉林省西部1930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以ARCGIS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该区域进行LUCC及农业生态安全研究,探讨该区的LUCC及农业生态安全的作用机制和响应方式。结果表明:草地和湿地的面积迅速减少,区域景观不断破碎化,景观异质性显著变化。LUCC的驱动力主要是政策鼓励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农业安全响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环境安全程度降低;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安全受...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秀霞  徐龙  江恩赐  
以四平市区为研究区域,2002—2010年数据为基础,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测算了四平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的效益,通过比较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平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出现"错位",今后应根据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优化产业结构,并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角度,运用地价杠杆及政策引导产业选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术魁  刘琦  李雅楠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时空分异格局和动态变化,为深入理解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发展规律,加强土地利用科学管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指数模型,马尔科夫链。研究结果:(1)中国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总体呈平稳波动,省份间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差异逐渐缩小,阶段性变化以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下降为主要特征;(2)中国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空间分布不平衡,且地区差异显著,具有东、中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特征,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在空间上整体表现出从集中到"分散化集中"的演变过程;(3)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的4种状态中,优质均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怡  韦仕川  王湃  
[目的]区域土地利用均衡度的时空差异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海南省土地利用均衡度的时空差异研究,为优化海南省土地空间配置提供借鉴。[方法]GIS空间分析法、极值标准化法、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结果]海南省土地利用均衡度指数由2010年的0.661逐渐增加到2014年的0.761,土地利用均衡度呈现从一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发展态势;从各市县的对比分析来看,6个市县处于均衡状态,12个市县处于失衡状态。[结论]土地利用处于均衡状态的市县位于海南省东南部和西北部,开发不足失衡的市县位于海南省中部和西部,过度开发失衡的市县位于海南省北部;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递增的态势,土地利用供给能力呈现中部-西部-东部递减的态势,各市县土地空间配置应结合其开发强度与供给能力以及各地经济状况及城市职能定位,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加强中西部的发展,促进全省土地利用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怡  韦仕川  王湃  
[目的]区域土地利用均衡度的时空差异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海南省土地利用均衡度的时空差异研究,为优化海南省土地空间配置提供借鉴。[方法]GIS空间分析法、极值标准化法、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结果]海南省土地利用均衡度指数由2010年的0.661逐渐增加到2014年的0.761,土地利用均衡度呈现从一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发展态势;从各市县的对比分析来看,6个市县处于均衡状态,12个市县处于失衡状态。[结论]土地利用处于均衡状态的市县位于海南省东南部和西北部,开发不足失衡的市县位于海南省中部和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邹亚锋  高雅  邓敏  荣耀  
运用极值标准化法、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聚类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对内蒙古土地利用均衡度进行评价。时间上,内蒙古地区2008—2017年均衡状态由一般失衡转为轻度失衡,大部分盟市逐年向相对均衡状态发展,盟市间差距呈现缩小趋势。空间上,内蒙古整体失衡状态严峻且空间分布不均衡,东南部开发不足,中部及东北部开发严重不足,西部地区除乌海市开发过度外,失衡度大致由东向西递减。土地利用均衡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除呼包鄂城市群相对均衡外,其余盟市均处于失衡状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晓添  濮励杰  
研究目的:探讨1989—2006年期间江苏省土地利用的非均衡性,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非均衡计量模型。研究结果:研究期内江苏省土地利用的非均衡度表明,建设用地是后期土地利用的主导方面,国家宏观政策对前期调控的效用要优于后期。研究结论:国家调控与地方落实相结合,以实现土地利用的相对均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兴雷  李淑杰  郭忠兴  
研究目的:通过对协调度、协调发展度进行理论辨析,提出基于土地利用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的协调度计算模型,使之成为满足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的定量工具。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延边朝鲜自治州的协调等级为初级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类型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土地利用损益型。研究结论:基于土地利用评价与生态环境评价的协调度计算模型,定量评价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系统间协调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可信度;有利于对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