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4)
- 2023(7854)
- 2022(6829)
- 2021(6216)
- 2020(5433)
- 2019(12616)
- 2018(12129)
- 2017(23816)
- 2016(13390)
- 2015(14752)
- 2014(14941)
- 2013(14959)
- 2012(14244)
- 2011(12977)
- 2010(13034)
- 2009(12272)
- 2008(12232)
- 2007(11384)
- 2006(9660)
- 2005(8668)
- 学科
- 济(62629)
- 经济(62589)
- 管理(32853)
- 业(31470)
- 方法(28444)
- 数学(25715)
- 数学方法(25503)
- 企(24103)
- 企业(24103)
- 地方(17189)
- 农(16082)
- 中国(14767)
- 学(14659)
- 财(13887)
- 业经(11061)
- 农业(10681)
- 贸(10401)
- 贸易(10399)
- 制(10372)
- 地方经济(10345)
- 易(9975)
- 环境(9317)
- 和(8869)
- 融(8403)
- 金融(8401)
- 务(8311)
- 财务(8298)
- 财务管理(8274)
- 银(8137)
- 银行(8107)
- 机构
- 大学(198517)
- 学院(197100)
- 济(81828)
- 经济(80061)
- 管理(72392)
- 研究(70928)
- 理学(62648)
- 理学院(61766)
- 管理学(60606)
- 管理学院(60234)
- 中国(51681)
- 科学(46809)
- 京(43063)
- 农(37522)
- 所(37356)
- 财(35215)
- 研究所(34445)
- 业大(32762)
- 中心(32380)
- 江(30177)
- 农业(29452)
- 财经(28605)
- 范(27783)
- 师范(27489)
- 北京(27141)
- 院(26223)
- 经济学(25943)
- 经(25891)
- 经济学院(23713)
- 州(23572)
- 基金
- 项目(134999)
- 科学(105874)
- 基金(97741)
- 研究(94807)
- 家(87053)
- 国家(86431)
- 科学基金(72450)
- 社会(59734)
- 社会科(56687)
- 社会科学(56666)
- 省(53211)
- 基金项目(52821)
- 自然(47775)
- 自然科(46569)
- 自然科学(46554)
- 自然科学基金(45711)
- 划(45509)
- 教育(43106)
- 资助(39542)
- 编号(37833)
- 重点(31609)
- 发(30563)
- 成果(30147)
- 部(29597)
- 创(27165)
- 课题(26623)
- 科研(26591)
- 计划(25940)
- 创新(25622)
- 国家社会(24741)
共检索到281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迎春 佟连军
基于空间重心的地图演示方法,以吉林省为例,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对比区域功能空间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转移变化轨迹,从空间效率差异视角认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结果显示:①吉林省区域功能空间差异明显,形成了东部生态、中部社会经济、中西(偏西)部农业的功能空间格局;②1995-2007年,吉林省区域空间结构整体稳定,局部优化调整,耕地保护和城市扩张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初步缓解,社会经济功能空间重心向中部城市优势区位地带转移;③1995-2007年,吉林省经济重心趋向第二三产业重心,社会经济功能空间重心和经济重心从相反方向分别向中部城市收敛,东西部空间效率趋向平衡;④空间组织应当更加重视对区域发展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名升 孙虎 韩良 佟连军
考虑到测算吉林省区域差异的必要性,在分析有关区域差异内涵和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方面,提出一种有关区域差异形成机制的假设,在实证研究方面,运用Theil指数的空间分解和基尼系数的产业分解两种方法,分析了吉林省1993—2003年这段时间内其区域差异的变化情况,最后简要分析了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基尼系数 Theil指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浩 王继红
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区域的创新能力已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在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形势下,吉林省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区域创新能力应遵从区域创新体系、区域技术创新的链条建设、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以及兼顾地区发展存量、相对水平和增长率等原则。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弱,因此,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这是增强吉林省区域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体系 能力 吉林省 分析 对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姚舜 衣保中
伴随着国家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实施进程,吉林省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工作全面展开,迄今为止吉林省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具备强大集聚功能和规模经济的现代物流园区。运用移动平均法科学预测吉林省未来物流需求量,采用参数法构建物流节点建设规模模型,确定建设总规模。计算结果和结论将为吉林省即将进行的区域物流节点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物流节点 移动平均法 参数法 规模预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秋影 徐效坡
以吉林省9个地(市)州为研究的地域单元,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3个侧面,定量分析了1990年以来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特征,描述了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的现状,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吉林省 区域经济 空间差异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赵新宇 郭欣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推动本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以农村工业化为主要方式的县域经济发展也导致了县域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作为一种较小尺度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有别于城市,以及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因此其产业结构变化具有独特的规律。以吉林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数据,具体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中各产业所发挥的作用,并揭示其产业结构演化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进而成为推动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吉林省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平
一、资源优势问题优势有潜在与现实、全局与局部、个体与群体(组合)之分。在吉林省自然资源中,森林资源、水力资源、石油、矿产资源中的金、镍是现实优势资源,而浮石、火山渣、油页岩属于潜在优势资源。局部优势和全局优势是资源评价的空间尺度标准。资源优势的空间尺度和产销区域范围直接挂钩,空间尺度大,产销区域范围随之加大,要求开发规模加大,有可能形成跨省区的专业化部门。空间尺度范围因资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李平 王建军
本文在回顾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引进经过修正的重力模式和断裂点计算方法,对吉林省城市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吉林省9个地市(州)及2个样本市的人口经济规模排序及相互间的横向引力矩阵与纵向引力矩阵,分析了吉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现状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结构优化对策。
关键词:
吉林省 城镇体系 空间结构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中华 刘继斌
分析了影响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旅游资源及其空间组织、旅游城镇及其载体功能、旅游通道及其线路支撑;构建了"五地、两带、四轴"旅游空间结构,其中,"五地"指长(春)吉(林)城市人文旅游地系统、长白山旅游地系统、通(化)白(山)人文与森林生态旅游地系统、延边民俗文化与边境旅游地系统、西部草原湿地旅游地系统五个旅游地系统,"两带"指哈大旅游发展带、东部旅游发展带两条旅游经济发展带,"四轴"指长通轴、长长轴、长白轴、长延轴四条旅游发展轴;提出做大做强长春—吉林旅游区、全力塑造长白山旅游品牌、加快旅游城镇培育、建立快捷的旅游交通通道体系促进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措施。
关键词:
旅游 空间结构 构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艳波 惠刚盈 戚继忠 安慧君 郝广明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等三种结构参数,分析了红松阔叶天然林的空间结构。用平均混交度和混交度分布分析了林分的树种空间配置情况,得到该种林分主要以中、强度混交为主;用平均角尺度和角尺度分布分析了林木水平分布格局,得到该种林分以随机分布为主等结论。同时还应用大小比数和混交度分析了一些主要树种的空间属性,发现两种参数的结合可以清楚地描述树种的空间属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谷国锋 张晶
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何解释经济增长及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差距,一直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以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为基础,以萨拉—伊—马丁趋同检验模型为依据,对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5—1992年和2001—2008年吉林省经济增长存在δ—趋同现象;2000年后出现较弱的绝对β—趋同现象;1985—2008年存在条件β—趋同现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莲英 王秀芬
吉林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省与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充分了解其粮食种植结构变化对于指导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以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与GIS方法,对吉林省1980~2012年30多年来粮食生产及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生产集中度高;近30年来吉林省粮食生产总体形势向好,面积、总产、单产均表现为增加趋势;粮食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多元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形成了目前以玉米占绝对优势,水稻、大豆为辅的生产格局。在空间布局上,过去30多年来,玉米主要种植区以长春与四平...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粮食作物结构 吉林省 县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春雨 程浩 王伟强
吉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是传统工业的集中地,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如何应对"十五"规划对建设"两型社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吉林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吉林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出发,实证分析了吉林省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产业结构高级化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国政,王荣成
一般国际贸易理论对外贸结构的研究侧重于商品结构、外贸结构阶段研究。国际贸易地理学对外贸结构则侧重于地域空间结构的特征、规律及其关联的研究。本文仅对吉林省外贸地域结构现状及其调整战略与对策进行探讨。认为吉林省对外贸易应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巩固传统市场 ,开拓新兴市场 ,稳定发展辅助市场。
关键词:
吉林省 外贸地域结构 调整战略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徐明
培育区域劳务品牌是强化地方劳务竞争力、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地方劳务经济发展以及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区域劳务品牌的创建与培育受到区域环境各因素的综合影响。从吉林省目前区域劳务品牌的发展现状来看,其所处的区域环境既有传统的优势因素,也存在阻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吉林省地方政府应当明确其建设主体的地位,从文化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产业科技资源环境、制度环境等方面入手,调配多方力量,为培育区域劳务品牌创造适宜的条件,将创建和培育区域劳务品牌作为转移就业以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