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5)
2023(9460)
2022(8224)
2021(7486)
2020(6544)
2019(14781)
2018(14481)
2017(27508)
2016(15120)
2015(17102)
2014(16765)
2013(16557)
2012(15521)
2011(14113)
2010(14208)
2009(13349)
2008(13338)
2007(12461)
2006(10588)
2005(9292)
作者
(44192)
(37178)
(36959)
(35190)
(23424)
(17856)
(16887)
(14542)
(13767)
(13056)
(12632)
(12494)
(11871)
(11790)
(11631)
(11537)
(11479)
(10961)
(10756)
(10629)
(9250)
(9150)
(8907)
(8396)
(8392)
(8363)
(8250)
(8075)
(7587)
(7398)
学科
(64364)
经济(64316)
管理(45857)
(45780)
(38437)
企业(38437)
方法(28715)
数学(25037)
数学方法(24796)
技术(17110)
(16917)
地方(16753)
中国(16520)
(14893)
(14121)
业经(13702)
技术管理(12295)
农业(11453)
(11124)
贸易(11119)
(11074)
(10724)
理论(10164)
(10052)
地方经济(9942)
(9659)
银行(9629)
环境(9382)
(9351)
金融(9349)
机构
学院(216762)
大学(216278)
(89138)
经济(87253)
管理(84828)
研究(73325)
理学(73200)
理学院(72350)
管理学(71162)
管理学院(70731)
中国(54739)
科学(46565)
(45830)
(38914)
(37527)
(37182)
研究所(34366)
中心(34189)
(33928)
业大(33772)
财经(31045)
北京(29016)
(28933)
农业(28897)
师范(28661)
(28047)
(27132)
经济学(27067)
(26737)
经济学院(24564)
基金
项目(146925)
科学(116094)
研究(107762)
基金(104618)
(91965)
国家(91212)
科学基金(77665)
社会(67652)
社会科(64093)
社会科学(64073)
(60124)
基金项目(56285)
(50280)
自然(49906)
教育(49902)
自然科(48715)
自然科学(48701)
自然科学基金(47858)
编号(43696)
资助(41201)
(35931)
成果(34830)
重点(33824)
(33182)
创新(32698)
(31960)
课题(31055)
科研(28313)
国家社会(27556)
计划(27272)
期刊
(97059)
经济(97059)
研究(60653)
中国(43396)
学报(34364)
科学(32703)
(32226)
管理(30601)
(30489)
教育(25824)
大学(25815)
学学(24319)
农业(21383)
技术(20552)
(18007)
金融(18007)
业经(17200)
经济研究(15332)
财经(15091)
科技(13446)
问题(13052)
(13024)
技术经济(12673)
(12504)
商业(10665)
(10605)
(10441)
统计(10108)
资源(9904)
图书(9794)
共检索到317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浩  王继红  
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区域的创新能力已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在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形势下,吉林省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区域创新能力应遵从区域创新体系、区域技术创新的链条建设、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以及兼顾地区发展存量、相对水平和增长率等原则。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弱,因此,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这是增强吉林省区域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名升  孙虎  韩良  佟连军  
考虑到测算吉林省区域差异的必要性,在分析有关区域差异内涵和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方面,提出一种有关区域差异形成机制的假设,在实证研究方面,运用Theil指数的空间分解和基尼系数的产业分解两种方法,分析了吉林省1993—2003年这段时间内其区域差异的变化情况,最后简要分析了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迎春  佟连军  
基于空间重心的地图演示方法,以吉林省为例,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对比区域功能空间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转移变化轨迹,从空间效率差异视角认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结果显示:①吉林省区域功能空间差异明显,形成了东部生态、中部社会经济、中西(偏西)部农业的功能空间格局;②1995-2007年,吉林省区域空间结构整体稳定,局部优化调整,耕地保护和城市扩张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初步缓解,社会经济功能空间重心向中部城市优势区位地带转移;③1995-2007年,吉林省经济重心趋向第二三产业重心,社会经济功能空间重心和经济重心从相反方向分别向中部城市收敛,东西部空间效率趋向平衡;④空间组织应当更加重视对区域发展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姚舜  衣保中  
伴随着国家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实施进程,吉林省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工作全面展开,迄今为止吉林省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具备强大集聚功能和规模经济的现代物流园区。运用移动平均法科学预测吉林省未来物流需求量,采用参数法构建物流节点建设规模模型,确定建设总规模。计算结果和结论将为吉林省即将进行的区域物流节点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建娟  李建华  朱闻捷  
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区位经济要素成为构造本区域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应用因子分析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来系统评价吉林省九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区域政策制订者提供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培养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冲   刘鹏飞   孙磊  
文章通过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和CRITIC法并基于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等五个维度对吉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和研究与发展(R&D)项目当年投入人员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两个重要基础条件,持续增加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经费投入可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同时,通过增加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投入、提升专利成果转化运用效益和增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员等方式,实现高校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秋影  徐效坡  
以吉林省9个地(市)州为研究的地域单元,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3个侧面,定量分析了1990年以来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特征,描述了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的现状,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平  
一、资源优势问题优势有潜在与现实、全局与局部、个体与群体(组合)之分。在吉林省自然资源中,森林资源、水力资源、石油、矿产资源中的金、镍是现实优势资源,而浮石、火山渣、油页岩属于潜在优势资源。局部优势和全局优势是资源评价的空间尺度标准。资源优势的空间尺度和产销区域范围直接挂钩,空间尺度大,产销区域范围随之加大,要求开发规模加大,有可能形成跨省区的专业化部门。空间尺度范围因资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肃  诺敏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对于城乡经济发展的统筹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制约吉林省农村金融创新的障碍因素,针性地提出完善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放宽农村金融创新准入政策,建立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完善农村金融创新配套工作等方面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谷国锋  张晶  
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何解释经济增长及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差距,一直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以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为基础,以萨拉—伊—马丁趋同检验模型为依据,对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5—1992年和2001—2008年吉林省经济增长存在δ—趋同现象;2000年后出现较弱的绝对β—趋同现象;1985—2008年存在条件β—趋同现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春光  程钧谟  谭晓宇  
为实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促进山东省经济区域均衡发展,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深入把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和空间差异特征。首先从科技创新发起能力、科技创新实现能力、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能力4个维度构建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全局熵权法、改进的灰色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对2013—2016年各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和可视化分析,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间协同创新、优化区域内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提高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康宁  梁樑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评价区域创新能力不仅是区域创新系统也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关键。本文以安徽省为实例 ,用TOPSIS模型对其创新能力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文辉  
文章首先基于创新指标设计原则以及专家意见建立了评价地区科技自主创新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3个主因子,通过构建原始因子载荷矩阵与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命名主因子,构造评价综合指数模型,对28个样本地区进行因子综合得分、排序,最后评价陕西省科技自主创新综合能力以及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陕西省发展为科技强省提供政府决策参考和依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杜莉  张云  
创新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吉林省业已实施的金融创新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金融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表明,金融创新应立足于实体经济,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匹配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与及时有效的监管制度。为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功能,吉林省应加强不同性质银行协作,推动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推动证券创新,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创新保险产品,增强保险功能;设立新型金融业态,推动多元化发展;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