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2)
- 2023(7279)
- 2022(6307)
- 2021(5518)
- 2020(4834)
- 2019(11405)
- 2018(11291)
- 2017(22193)
- 2016(12325)
- 2015(14111)
- 2014(14480)
- 2013(14716)
- 2012(14037)
- 2011(12713)
- 2010(12631)
- 2009(11461)
- 2008(11335)
- 2007(10429)
- 2006(8863)
- 2005(7767)
- 学科
- 济(55899)
- 经济(55856)
- 管理(34271)
- 业(31001)
- 方法(27395)
- 数学(24948)
- 数学方法(24755)
- 企(22586)
- 企业(22586)
- 农(16887)
- 学(13799)
- 环境(13484)
- 地方(13474)
- 中国(12846)
- 财(12442)
- 农业(11526)
- 贸(10506)
- 贸易(10505)
- 业经(10370)
- 易(10142)
- 和(9090)
- 制(8430)
- 划(7997)
- 资源(7266)
- 融(7188)
- 金融(7186)
- 银(7109)
- 银行(7082)
- 务(6977)
- 财务(6950)
- 机构
- 学院(182703)
- 大学(182112)
- 济(77385)
- 经济(75749)
- 管理(70387)
- 研究(62822)
- 理学(60822)
- 理学院(60160)
- 管理学(59156)
- 管理学院(58839)
- 中国(46437)
- 科学(41009)
- 京(38451)
- 农(36815)
- 所(33166)
- 财(32912)
- 业大(32078)
- 研究所(30515)
- 中心(29674)
- 农业(28782)
- 江(28385)
- 财经(26614)
- 北京(24124)
- 经(23986)
- 经济学(23613)
- 范(23593)
- 师范(23349)
- 院(22939)
- 州(21790)
- 省(21710)
- 基金
- 项目(124684)
- 科学(96811)
- 基金(89242)
- 研究(88088)
- 家(78657)
- 国家(78036)
- 科学基金(65697)
- 社会(54922)
- 社会科(52013)
- 社会科学(51991)
- 省(51859)
- 基金项目(48230)
- 自然(43558)
- 自然科(42446)
- 自然科学(42433)
- 划(42252)
- 自然科学基金(41625)
- 教育(39587)
- 资助(36435)
- 编号(35604)
- 重点(28452)
- 发(28169)
- 部(27253)
- 成果(27191)
- 创(25279)
- 科研(24951)
- 课题(24590)
- 计划(24468)
- 创新(23827)
- 教育部(22701)
共检索到261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标 许清涛 李玉波 何欢
基于吉林省1999—2011年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运用碳排放量估算模型,测算了吉林省1999—2011年的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对碳排放量的动态变化与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由1999年的99.3750×104t增加到2011年的331.8255×104t,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平稳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减速增长阶段,大量柴油能源的耗用是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碳排放量的库兹涅茨曲线(EKC)大致呈现"倒U"形状,2011年达到转折点,之后碳排放量随经济的增长将减小;基于STIRPAT模型,揭示了人口总数、人均GDP、单位GDP能耗、交通运输投资额、城市化率、私家车数量等驱动因子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2344、0.2202、-0.2247、0.1657、0.2864、0.2163。吉林省必须实施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现有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改变能源利用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早日实现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负增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标 房骄 许清涛 李玉波
基于农业物质投入的五个方面:化肥、农膜、农药、农用柴油及农村用电,利用农业碳排放量估算模型,计算吉林省1999-2011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分析农业碳排放总量、组成结构以及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化分为二个阶段,即波动增长阶段和稳步增长阶段。碳排放总量由1999年的205.3632万t增加到2011年的371.7199万t;农业碳排放总量的组成结构保持不变,依次是化肥、农村用电、农膜、柴油、农药碳排放量;农业碳排放强度从1999年的505.2855kg/hm2升高到2011年的711.7935kg/hm2,其与人均GDP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呈三次函数曲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良杰 吴威 苏勤 杜志鹏 蒋晓威
通过自上而下的计算方法,测算了江苏省1995~2010年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并结合行业自身发展特点,扩展了Kaya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法进行分解分析。同时,在上述基础上采用Tapio模型对江苏省交通碳排放与交通运输业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江苏省交通碳排放量与人均碳排量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石油制品类能源消费碳排放表现突出;(2)正向驱动交通碳排放量增加的因素为经济产出、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负向驱动因素为交通能源结构和交通能源强度。其中,拉动碳排放量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产出规模的扩大,而促使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是交通能源强度的降低,相对于正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倩 高俊莲
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3年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运用自上而下交通运输碳排放测算方法,计算京津冀地区2000—2013年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基于STIRPAT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碳排放驱动因素模型。结果表明:人均GDP、能源强度、第三产业占比和公共交通是碳排放重要驱动因素,驱动因素模型能很好拟合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量,京津冀地区人均GDP和能源强度分析表明该地区已处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阶段,能源强度逐年下降,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随着第三产业占比的上升不断下降,预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倩 高俊莲
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3年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运用自上而下交通运输碳排放测算方法,计算京津冀地区2000—2013年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基于STIRPAT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碳排放驱动因素模型。结果表明:人均GDP、能源强度、第三产业占比和公共交通是碳排放重要驱动因素,驱动因素模型能很好拟合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量,京津冀地区人均GDP和能源强度分析表明该地区已处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阶段,能源强度逐年下降,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随着第三产业占比的上升不断下降,预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乐勤 李荣富 陈素平 祝亚雯 许信旺
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子的定量分析能揭示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对安徽省1995年-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动态测度,结果表明:1995年-2009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4420.58万t增加到2009年的10919.11万t,呈持续增长态势,年平均增幅为10.48%,碳排放强度由1995年的2.44t/万元降至2009年的1.09t/万元,呈持续下降态势,平均年降幅9.69%,煤炭类碳排放量占绝对优势,年平均为93.77%。基于STIRPAT模型,揭示了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贡献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GDP能耗等驱动因子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洁 张晓明 王建伟 李琳娜
引入"重心"概念和分析模型,采用1996~2010年中国各省级区域的终端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数据,计算出全国碳排放重心和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的地理坐标,并通过15年间的重心演变轨迹分析全国碳排放和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15年来,全国碳排放重心和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移动轨迹均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和中西部衔接区域,东、西部区域差异均大于南、北方区域差异;两组重心移动轨迹都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在经、纬度方向上的相关性不显著;碳排放重心总体上往西南移动,与地理几何中心相比,东、西部区域差异在缩小,南、北方区域差异在扩大,交通运输碳排放重心无明显的方向性发展趋势,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雯 李玮
通过建立LMDI模型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效应并且进行省级比较。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降低能源强度有利于减少中部交通能耗,而能源结构变化影响很有限。
关键词:
碳排放 交通运输业 中部六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欧阳斌 凤振华 李忠奎 毕清华 周艾燕
基于IPCC推荐方法,结合我国交通能耗统计基础,提出省级交通运输能耗与碳排放测算方法和特征性评价指标,对2005~2012年江苏省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含港口)和城市客运领域的能耗与碳排放现状进行研究测算,分析能耗与碳排放总量、分能源品种与分运输方式的比例结构、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等方面的特点,最后提出低碳交通运输发展需以降低能耗与碳排放强度为核心、以公路货运为突破重点、以优化综合运输结构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战略导向、以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为重要途径等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妍慧 栗洋
在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背景下,交通运输业产生的碳排放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IPCC提供的“自上而下”的方法计算出2000—2019年湖北省交通运输业产生的碳排放总量,然后在Kaya等式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自身情况加入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使用LMDI分解法对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湖北省交通运输业2000—2019年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持续上升,碳排放总量由184.35万吨增长至1232.76万吨,经济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碳排放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交通能源强度的改善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湖北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对碳排放总量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同时交通能源结构的变化也会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影响。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碳排放 LMDI分解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德才 李萌萌 吴梅
本文以2000-2011年江苏省能源消耗数据及经济发展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碳排放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并基于STRIPAT模型对影响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江苏省整体还是各省辖市,碳排放均呈上升趋势,但碳排放强度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口数量、第二产业比重、碳排放强度和人均财富是影响江苏省碳排放的主要因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哲 马立平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吉林省2000~2012年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价格、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并利用GM(1,1)模型对吉林省2016~2018年人均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各相关影响因素在保持现状的情况下,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量未来将会以更高的年均增长速度持续增长。为此,文章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从能源消费价格、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强度几个碳排放相关影响因素入手,提出了降低吉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建平 张柏 张树清
吉林省西部草地退化严重,研究该区草地时空演变对其畜牧业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0、1995、2000年三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支持下,解译提取该区草地信息,分析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20年来,草地面积减少40.70%,尤其高覆盖度草地,净减少率达51.96%;②1980至1995年,从动态度可以看出高覆盖度草地对草地整体变化影响较大;1995至2000年,总动态度和高、中覆盖度草地动态度接近,这两种草地类型对草地整体变化影响较大;③草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和盐碱地,转移面积分别达475799.43hm2和303182.06hm2;④20年来,各类型草地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跃中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未来能源的需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对这些因素作合理的假定 ,可以对中国未来 2 0年该部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进行详细的预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庆琦 赵嵩正 肖伟
为了应对交通运输需求上涨和能源危机的挑战,有必要挖掘结构性节能潜力。文章选取1988~2008年GDP、各模式运输周转量和能耗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交通运输结构、能源强度和经济的交通运输依存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由此建立VEC模型。对VEC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交通运输结构优化不仅有利于降低能源强度和经济的交通运输依存度,也对自身进一步优化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这些影响具有长期持续性。鉴于此,提出了促进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包括:体制改革、模式协作、市场细分和需求管理等。
关键词:
交通运输 能耗 结构 量化分析 VEC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