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27)
- 2023(7616)
- 2022(6592)
- 2021(6003)
- 2020(5121)
- 2019(12092)
- 2018(11583)
- 2017(21834)
- 2016(12121)
- 2015(13979)
- 2014(14273)
- 2013(14327)
- 2012(13381)
- 2011(12336)
- 2010(12297)
- 2009(11619)
- 2008(11632)
- 2007(10820)
- 2006(9288)
- 2005(8248)
- 学科
- 济(54877)
- 经济(54834)
- 业(31913)
- 管理(31556)
- 方法(26436)
- 企(23951)
- 企业(23951)
- 数学(23674)
- 数学方法(23410)
- 农(20496)
- 农业(13893)
- 财(13392)
- 中国(13366)
- 业经(13125)
- 学(12959)
- 地方(12525)
- 贸(9488)
- 贸易(9483)
- 易(9181)
- 制(9145)
- 和(7839)
- 理论(7674)
- 发(7670)
- 银(7603)
- 务(7586)
- 银行(7575)
- 财务(7557)
- 环境(7542)
- 财务管理(7534)
- 融(7221)
- 机构
- 学院(185067)
- 大学(184598)
- 济(73444)
- 经济(71752)
- 管理(69053)
- 研究(64364)
- 理学(59472)
- 理学院(58786)
- 管理学(57568)
- 管理学院(57231)
- 中国(48402)
- 科学(43044)
- 农(40452)
- 京(40307)
- 所(34233)
- 业大(33460)
- 财(32140)
- 农业(31593)
- 研究所(31453)
- 中心(30428)
- 江(28759)
- 财经(25658)
- 北京(25486)
- 范(24382)
- 师范(24074)
- 院(23273)
- 经(23148)
- 州(22507)
- 经济学(22243)
- 省(21082)
- 基金
- 项目(125352)
- 科学(96405)
- 基金(88744)
- 研究(88538)
- 家(79405)
- 国家(78747)
- 科学基金(65188)
- 社会(53999)
- 社会科(51067)
- 社会科学(51047)
- 省(50581)
- 基金项目(47436)
- 自然(42962)
- 划(42453)
- 自然科(41853)
- 自然科学(41839)
- 自然科学基金(41071)
- 教育(40341)
- 资助(36576)
- 编号(36315)
- 重点(29038)
- 成果(28987)
- 发(27753)
- 部(26974)
- 课题(25306)
- 创(25233)
- 科研(24841)
- 计划(24592)
- 创新(23618)
- 大学(22733)
共检索到267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叶青 邓吉祥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城乡系统耦合的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和模型,探讨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系统耦合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格局。研究表明:①城乡系统耦合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城市非农产业效益、城市就业与投资对乡村具有较强的作用;农村的居民生活水平、农业效益与城市子系统的关联性较强。②吉林省中部地区城乡耦合度总体上呈现东、中、西的空间分异特征。耦合度高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丘陵区和西部平原区;耦合度较低的县域集中成片分布在研究区中部的哈大沿线和5个地级市辖区。③依据城乡系统耦合度与人均GDP的关系,将吉林省中部24个县域划分为协调型、磨合型、拮抗型和低水平协调4种空间类型,其中拮抗型县域数占全部县域总量的54%,是今后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协调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约翰 张平宇
本研究采用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对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1989-2008年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变化态势,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发展农业经济提供支持。研究结果显示:1989-2000年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双重富余,经济发展不足;2001-2008年人口承载力富余,经济发展较好;水土资源对于相对承载力贡献较大,经济资源对相对承载力贡献逐渐上升;相对于山东、河南、两湖地区等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经济富余,相比黑龙江,粮食主产区人口承载力相对富余;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相对承载力呈现出波动变化。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粮食主产区 吉林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仇蕾 钟雨纯 崔韵文
[目的]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水资源、能源及土地资源配置,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下实现区域粮食生产目标。[方法]文章选取吉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水足迹模型和能耗核算模型解析主要农作物的耗水及耗能特点,并以区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目标,构建以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农业政策作为约束条件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对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结果]不同农作物的水足迹、能耗结构以及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优化后的耕种总面积略有增加,玉米种植面积比例明显下降,小麦和烤烟种植面积比例基本稳定,其余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优化后各类效益均有明显提升,其中水足迹减少5.02%,能耗减少5.96%,生物质能增长26.14%,粮食产量增加5.27%,经济效益提高34.38%,生态效益提高18.69% 。[结论]充分考虑农业种植中水、能源和粮食的关联关系以及内外部的多种约束条件,在保障各类作物的最低产量前提下,优先发展低耗水、低耗能、低污染、高收益的作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改善区域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国清 尹义坤
近年来,中央提出一系列关于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和措施,促进了"三农"状况的改善和进步。本文实证法分析了"三农新政"对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依托粮农收入和粮食产量增长现状与未来增长潜力构建六项指标:粮农收入增长、粮食价格变动、生产成本变动、粮食总产量增长、粮食增长速度指标、生产要素增长,采用回归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近几年来主要农业政策的绩效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大彬 王学明 邱恩义 孔祥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赋 张树淼 于培伟
从当前来看,我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尤其是主产区问题更多,有些还比较严重,潜伏着粮食生产下滑的危险。如何保护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的经济利益,调动粮食主产区政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最近,我们赴吉林省调查了粮食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如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选登 马路
[目的]分析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状况及时空演变,为提升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及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相关数据,构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二者的综合评价值、耦合协调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结果](1)2009—2018年,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从0.369增至0.433,呈“缓慢上升”态势,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跃升至濒临失调,空间布局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2)各省区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为3类:低度磨合土地生态滞后、高度磨合同步发展及低度磨和粮食安全滞后。[结论]针对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采取差异化措施,实现粮食安全与土地生态安全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慧爽 原雷雷
文章通过构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从时空维度对粮食主产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粮食主产区未来5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呈上升态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波动上升为主,从空间上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地域差异;未来5年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将持续改善,由良好协调向优质协调过度,但局部地区发展滞缓。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水—能源—粮食协调发展的预警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耦合协调 粮食主产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选登 马路
[目的]分析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状况及时空演变,为提升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及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相关数据,构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二者的综合评价值、耦合协调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结果](1)2009—2018年,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从0.369增至0.433,呈“缓慢上升”态势,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跃升至濒临失调,空间布局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2)各省区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为3类:低度磨合土地生态滞后、高度磨合同步发展及低度磨和粮食安全滞后。[结论]针对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采取差异化措施,实现粮食安全与土地生态安全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慧爽 原雷雷
文章通过构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从时空维度对粮食主产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粮食主产区未来5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呈上升态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波动上升为主,从空间上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地域差异;未来5年粮食主产区水—能源—粮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将持续改善,由良好协调向优质协调过度,但局部地区发展滞缓。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水—能源—粮食协调发展的预警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耦合协调 粮食主产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帅 余晓洋 吴迪
耕地是保证国家食物供给和粮食安全不可替代的资源。基于"农户—政府—第三方主体"耕地质量保护主体三维坐标,从地理区位差异、地块数量差异、耕地面积差异、生态认知差异等角度分析,粮食主产区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呈现如下特征:不同地理区位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显著;地块数量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呈倒"U"形关系;耕地规模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呈近似线性关系;生态认知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应推广"种养结合"的农户微观经营模式;健全土地流转市场,适时推出进城落户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完善服务组织载体,加快农户嵌入农业现代化进程;强化耕地保护相关主体的责任意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奇峰 张海林 刘武仁 边少锋 陈阜
【目的】为粮食主产区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提供参考,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方法】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东北粮食主产区榆树县245户农户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从农业新技术的接受途径,农户主要的技术需求以及影响农户接受新技术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96.3%的被调查农户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38.4%的农户获取农业新技术主要来源是农业技术推广,64.9%的农户通过向邻居学习来获得农业技术信息;48.2%和51.4%的农户需求新型肥料和新型农机等农业新技术;90.2%的农户认为栽培粗放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高;89.4%的农户对农技推广是很欢迎的,但有近50%的农户得不到推广服务。【结...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东辉 张郁 张颖
通过合作组织进入期货市场是美国中小农场主利用金融工具避险、增收的主要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蓬勃兴起,以及相关金融、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农民通过合作组织利用期货市场的条件正在逐步具备。对此,本文以吉林省梨树县为试点区域,对粮食主产区培育农民期货合作组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期货市场 合作组织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江晶 蒋和平
探索粮食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吉林省榆树的农业发展现状为实践基础,通过对其发展现代农业的结构进行分析,提出粮食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加强政府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引入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主产区和区外区域的流动;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完善支持粮食主产区的金融服务;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现代农业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