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1)
- 2023(11715)
- 2022(10305)
- 2021(9714)
- 2020(8052)
- 2019(18984)
- 2018(18935)
- 2017(36328)
- 2016(19905)
- 2015(22534)
- 2014(22669)
- 2013(22372)
- 2012(20393)
- 2011(18402)
- 2010(18271)
- 2009(16371)
- 2008(15788)
- 2007(14027)
- 2006(12251)
- 2005(10244)
- 学科
- 济(78089)
- 经济(78014)
- 管理(52909)
- 业(49314)
- 企(40307)
- 企业(40307)
- 方法(35107)
- 数学(30207)
- 数学方法(29871)
- 农(21961)
- 中国(21773)
- 地方(21185)
- 学(18787)
- 业经(17401)
- 财(17337)
- 农业(14836)
- 和(13145)
- 理论(12967)
- 环境(12879)
- 贸(12808)
- 贸易(12797)
- 易(12315)
- 制(12247)
- 技术(11438)
- 教育(11045)
- 发(10757)
- 划(10722)
- 务(10332)
- 地方经济(10287)
- 财务(10257)
- 机构
- 大学(276089)
- 学院(274222)
- 管理(109496)
- 济(102954)
- 经济(100480)
- 理学(95015)
- 研究(94244)
- 理学院(93807)
- 管理学(91983)
- 管理学院(91486)
- 中国(68065)
- 科学(61933)
- 京(60698)
- 所(47525)
- 农(46191)
- 财(45165)
- 业大(44149)
- 研究所(43664)
- 中心(42704)
- 江(40467)
- 范(38919)
- 师范(38578)
- 北京(38539)
- 财经(36438)
- 农业(35617)
- 院(35606)
- 经(33198)
- 州(33012)
- 师范大学(31321)
- 经济学(29557)
- 基金
- 项目(195951)
- 科学(152946)
- 研究(142086)
- 基金(140354)
- 家(123559)
- 国家(122577)
- 科学基金(104377)
- 社会(86815)
- 社会科(82123)
- 社会科学(82100)
- 省(77059)
- 基金项目(76213)
- 自然(69712)
- 自然科(68012)
- 自然科学(67998)
- 自然科学基金(66729)
- 划(65229)
- 教育(64750)
- 编号(58381)
- 资助(57208)
- 成果(46904)
- 重点(43951)
- 部(42099)
- 发(41892)
- 课题(40628)
- 创(39864)
- 科研(37761)
- 创新(37157)
- 大学(35875)
- 计划(35581)
- 期刊
- 济(114339)
- 经济(114339)
- 研究(79502)
- 中国(53250)
- 学报(46335)
- 科学(42985)
- 农(41433)
- 管理(38871)
- 大学(34656)
- 教育(33665)
- 学学(32270)
- 财(31776)
- 农业(28810)
- 技术(24063)
- 融(20134)
- 金融(20134)
- 业经(19602)
- 图书(17678)
- 经济研究(16759)
- 财经(16440)
- 问题(15559)
- 业(14759)
- 科技(14672)
- 资源(14215)
- 林业(14067)
- 经(13918)
- 理论(13370)
- 版(12739)
- 技术经济(12714)
- 现代(12563)
共检索到398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志威 王冬艳 李红 石勇
后备城镇建设用地潜力及空间分布研究是科学制定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和优化城镇发展格局的基础。以吉林省中部地区为例,主要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地形、土地利用类型、基本农田分布、土地利用规划、人口及城镇发展等因素,对区域后备城镇建设用地极限潜力和有效潜力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吉林省中部地区后备城镇建设用地极限潜力规模为14 913.32 km~2,丰富程度由北向南呈降低趋势,主要受行政区规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特征的影响;(2)极限潜力利用优势度指数为0.467 8,偏北区域利用优势度整体高于偏南区域,空间分布格局与地形和城镇密集程度密切相关;(3)有效潜力规模为2 214.91 km~2,丰富程度为中间区域高,西北和西南区域低,东部边缘区域为中等水平,空间分布格局与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密集程度联系紧密;(4)人均有效潜力规模为106.65 m~2/人,丰富程度整体为中间区域高,西部边缘区域低,北部、东部及南部3个地区的边缘区域为中等水平,空间分布格局除受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密集程度的影响外,与人口分布特征也有一定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党丽娟 徐勇 汤青 赵海英 杨波 孙贵艳
测算和评价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是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论文在建立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多要素分步式算法及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1∶5万DEM数据、1∶10万土地利用图、县级行政区划图和各类保护区分布图,测算和评价了广西西江沿岸20 km范围内及沿江主要城市周边后备适宜建设用地的数量、等级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西江沿岸20 km范围内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 962.6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4.82%;来宾和柳州接壤的柳江东岸存在一个后备适宜建设用地富集区域,具有成片集中开发利用的前景。南宁和柳州2市城区周边的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数量较...
关键词:
后备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 西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士君 王永超 冯章献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回旋半径法分别对吉林省中部地区4个级别的中心地进行分维测算和分析,得到不同级别中心地的不同结构特征:一级中心地长春市功能和地位明确、稳定,二级中心地等级模糊且功能缺失,三级中心地结构紧致合理,四级中心地量大但联系松散。进一步通过空间构图的方式,以城镇居民点矢量化数据为基础,构建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原始空间图景,通过对原始图景的修补和模型抽象化处理,得出结构相对完整的中心地六边形网络体系。进而将其与传统中心地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修补之后的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属于克里斯塔勒K=3体系。但是从现实发展来看,吉林省中部地区形成合理的中心地体系,需要加快部分三级中心地的发展,并促其部分升级为二级中心地,解决区内二级中心地空间缺失问题;同时,还须解决四级中心地结构松散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继斌 杨青山 张春丽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是吉林省解决城市化水平虚高和转移大量农村人口的重点地区。在对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进程现状特征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城镇群区域发展态势和格局,提出了促进城市化推进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空间战略,构建了"一主、一副、多心"的中心等级体系、"T型"轴带为主的三级轴带体系和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镇经济区体系城市化空间组织系统,以引导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
城镇群 城市化 空间组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转转 范胜龙 唐南奇 林晓丹
在构建后备宜建设用地分步式算法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利用1∶25万DEM数据、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1∶20万重要地质灾害点分布图等,测算和评价了福州市后备宜建设用地的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利用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后备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 983.80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8.20%,利用潜力总体较高;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高值区集中于周边4个县,低值区集中于中心5个区,因此周边邻县可作为未来建设用地拓展的主后备区,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拓展规模应适当控制;后备宜建设用地在不同高度、坡度及坡向空间上分布差异性较大,主要集中于海拔500 M以下、坡度6°~15°地区及阴坡面.
关键词:
GIS技术 后备宜建设用地 福州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小任 徐勇
随着中央政府将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到国家区域战略的新高度,其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作为客观反映地区剩余或潜在建设用地对未来人口集聚、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承载能力的指标,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成为决定研究区域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根据后备适宜建设用地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技术流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85 672.35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8%,总体潜力不大,空间上呈现出长江北部高于南部,中游、下游、上游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趋势;人均后备适宜建设用地0.22亩/人,下、中、上游地区呈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汤青 安祥生 徐勇
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后备建设用地潜力评价研究成为指导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优化、重点开发区土地利用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山西省1∶250 000 DEM数据、1∶250 000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国土资源部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以及分县行政区划矢量数据,基于后备建设用地提取规则和计算公式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山西省后备建设用地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未来可用于建设用地的后备建设用地面积合计为7 482.90 km2,约占全省陆地国土总面积的4.78%,略高于全国后备建设用地丰度(全国为3.28%);人均后备建设用地面积的平均值为0.337亩/人,略低于全国0.377亩/人的水平;全省后备建设用地潜力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南北部大于中部,地势平坦地区大于地势高的地区;从全省人均后备建设用地潜力来看,全省人均后备建设用地潜力空间分布的总体趋势是西北部地区和东南部太岳山地区较丰富,而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集聚和国土开发强度较高的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以及晋中地区较为缺乏,同时吕梁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忻州东部五台山地区以及晋城、长治东南部地区也较缺乏。未来太原盆地、临汾盆地以及运城盆地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方向应该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开展建设用地整理和挖潜为主要方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H.Dobesch 陈沈斌 H.V.Tran 刘吉平
近两年我国电力突然短缺,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我国风电发展的紧迫性和风电发展的潜力,特别是国际上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发风电的情景,中国- 奥地利政府间双边合作计划将风电评估列入2001~2003 年度合作计划,论文是该计划的成果之一。以我国吉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广泛使用的风机选址算法和空间分布诊断程序( WAsP和ZAWIMOD2),运用数字地形图和遥感资料获得的土地利用图,进而得到数字化的表面粗糙度,再对吉林省的风能潜力进行估算。完成了近1km2 分辨率的距地面60m高度的风速和风能密度计算,并制作了它们的分布图。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较大区域上估算距地面60m 高度的风速和风能密度,其方法对我...
关键词:
风能潜力 风速 风能密度 诊断模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广春 孟维韧 全东兴 金成海 南钟浩
分析了近年来吉林省水稻生产的现状,稻作科技不断进步,水稻产量逐年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总产56.9万t、单产4005kg·hm-2,到2011年总产623.5万t、单产9019kg·hm-2,但同时水稻生产面临现实单产不同程度的下降、自然灾害严重、技术集成度不高和互补性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水稻产量提高和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从单产、品种、区域优势等方面挖掘增产潜力的措施,并讨论提高水稻产量的策略。
关键词:
水稻生产 吉林省 增产潜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付晓 曹霖 王雪军 张璐
依据一类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编制立地形表,用地形和土壤因子拟合立地形估测模型。以此,基于吉林省二类调查数据库,估测全省小班立地形,得到立地质量等级及分布。同时根据全省现实林分状况,综合确定各立地质量等级林地的生产潜力,由此对比分析现实与潜在生产力。结果表明:1)基于清查资料构建的立地形估测模型,经检验,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可用于立地质量的评价;2)吉林省林地质量较好,林地质量等级为好和中等的分别占31.03%和66.00%,合计高达97.03%;3)全省现实生产力为潜在生产力的56.65%,仅7.20%的森林达到林地生产潜力水平,森林生产力仍有较大可提高性;4)基于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数据库的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潜力测算的方法可靠,具有可推广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李平 王建军
本文在回顾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引进经过修正的重力模式和断裂点计算方法,对吉林省城市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吉林省9个地市(州)及2个样本市的人口经济规模排序及相互间的横向引力矩阵与纵向引力矩阵,分析了吉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现状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结构优化对策。
关键词:
吉林省 城镇体系 空间结构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洋洋 游振波 陈美球 袁梁 鲁燕飞 洪土林
[目的]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其开发组合序列是有效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重要前提。文章利用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以县为分级单元对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潜力分级,对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序列进行研究,从而为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顺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图形分析法、DPS数据处理系统两维图论聚类等方法确定开发潜力等级以及开发序列。[结果]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从高到底依次分为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Ⅲ级潜力区和Ⅳ级潜力区,面积分别为2.726 672万hm~2、2.306 897万hm~2、2.873 594万hm~2、1.378 88万hm~2。[结论]根据两维图论聚类法分析结果得知,江西省各县地域相似程度较高可优先开发的组合有进贤县-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彭泽县;袁州区-分宜县-上高县-渝水区-樟树市;进贤县-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都昌县和樟树市-渝水区-上高县-高安市-奉新县-安义县-永修县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洋洋 游振波 陈美球 袁梁 鲁燕飞 洪土林
[目的]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其开发组合序列是有效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重要前提。文章利用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以县为分级单元对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潜力分级,对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序列进行研究,从而为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顺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图形分析法、DPS数据处理系统两维图论聚类等方法确定开发潜力等级以及开发序列。[结果]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从高到底依次分为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Ⅲ级潜力区和Ⅳ级潜力区,面积分别为2.726 672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冉澎铼 胡守庚 瞿诗进 童陆亿
中小尺度地区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评价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促进中小城镇有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基于后备建设用地数量、质量以及空间分布等多维要素,构建县域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并以长江经济带中游武汉城市圈团风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维度下的后备建设用地状况差异显著,多维综合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衡量县域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综合状况。具体而言,现有土地开发强度下,团风县后备建设用地数量状况较好,总面积达94.75 km~2,人均约278 m~2;但质量状况总体较差,高、中等后备建设用地数量少,分别仅占总量的14.81%与31.95%;空间分布上,部分后备建设用地距离集镇较远且分布相对零散不便于后期规模开发。镇域尺度综合评价显示,镇域间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差异明显,在全县大体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平原地区高、丘陵山地低的分布态势。总体上看,团风镇、回龙山镇与总路咀镇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较大,可作为后期重点开发建设区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洋美娜 杨青山 刘鉴 江孝君
基于吉林省2015年陆路交通网络,以8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为研究单元,从可达性和经济联系两方面对比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对吉林省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并提出空间优化对策。研究表明:高速铁路有明显的道路指向性,对沿线城市影响大,高速公路使城市得到均衡提高和发展,城市间差异减小,边缘化趋势逐步扭转。空间格局优化可以构建"十字"型点轴系统;以长春市为中心建设1h经济圈;加快构建省域城镇组团。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速公路 空间格局优化 吉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