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31)
- 2023(6316)
- 2022(5777)
- 2021(5341)
- 2020(4798)
- 2019(11474)
- 2018(11198)
- 2017(21979)
- 2016(12291)
- 2015(13925)
- 2014(14237)
- 2013(14349)
- 2012(13588)
- 2011(12364)
- 2010(12517)
- 2009(11818)
- 2008(11868)
- 2007(10951)
- 2006(9390)
- 2005(8216)
- 学科
- 济(57104)
- 经济(57057)
- 业(31629)
- 管理(31512)
- 方法(28296)
- 数学(25593)
- 数学方法(25379)
- 企(24216)
- 企业(24216)
- 农(15387)
- 地方(15052)
- 中国(13149)
- 学(12948)
- 财(12927)
- 农业(10428)
- 贸(10399)
- 贸易(10398)
- 易(9943)
- 业经(9931)
- 制(8766)
- 和(8190)
- 地方经济(8089)
- 环境(7885)
- 务(7691)
- 财务(7675)
- 财务管理(7651)
- 融(7576)
- 金融(7573)
- 企业财务(7218)
- 银(7129)
- 机构
- 大学(184925)
- 学院(182709)
- 济(74884)
- 经济(73217)
- 管理(68469)
- 研究(64468)
- 理学(59357)
- 理学院(58525)
- 管理学(57379)
- 管理学院(57052)
- 中国(47056)
- 科学(42331)
- 京(40005)
- 农(35265)
- 所(34278)
- 财(32629)
- 研究所(31511)
- 业大(30834)
- 中心(29842)
- 江(27722)
- 农业(27636)
- 财经(26548)
- 范(25519)
- 北京(25364)
- 师范(25287)
- 经(23949)
- 院(23514)
- 经济学(23275)
- 州(22119)
- 经济学院(21281)
- 基金
- 项目(123796)
- 科学(96184)
- 基金(89409)
- 研究(86456)
- 家(79652)
- 国家(79046)
- 科学基金(65941)
- 社会(53874)
- 社会科(50998)
- 社会科学(50977)
- 基金项目(48840)
- 省(48110)
- 自然(44135)
- 自然科(43060)
- 自然科学(43046)
- 自然科学基金(42257)
- 划(41350)
- 教育(39716)
- 资助(36699)
- 编号(34510)
- 重点(28347)
- 成果(27885)
- 部(27324)
- 发(27127)
- 创(24713)
- 科研(24444)
- 课题(24097)
- 计划(23761)
- 创新(23173)
- 教育部(22873)
共检索到262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士君 王永超 冯章献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回旋半径法分别对吉林省中部地区4个级别的中心地进行分维测算和分析,得到不同级别中心地的不同结构特征:一级中心地长春市功能和地位明确、稳定,二级中心地等级模糊且功能缺失,三级中心地结构紧致合理,四级中心地量大但联系松散。进一步通过空间构图的方式,以城镇居民点矢量化数据为基础,构建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原始空间图景,通过对原始图景的修补和模型抽象化处理,得出结构相对完整的中心地六边形网络体系。进而将其与传统中心地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修补之后的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属于克里斯塔勒K=3体系。但是从现实发展来看,吉林省中部地区形成合理的中心地体系,需要加快部分三级中心地的发展,并促其部分升级为二级中心地,解决区内二级中心地空间缺失问题;同时,还须解决四级中心地结构松散问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志威 王冬艳 李红 石勇
后备城镇建设用地潜力及空间分布研究是科学制定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和优化城镇发展格局的基础。以吉林省中部地区为例,主要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地形、土地利用类型、基本农田分布、土地利用规划、人口及城镇发展等因素,对区域后备城镇建设用地极限潜力和有效潜力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吉林省中部地区后备城镇建设用地极限潜力规模为14 913.32 km~2,丰富程度由北向南呈降低趋势,主要受行政区规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特征的影响;(2)极限潜力利用优势度指数为0.467 8,偏北区域利用优势度整体高于偏南区域,空间分布格局与地形和城镇密集程度密切相关;(3)有效潜力规模为2 214.91 km~2,丰富程度为中间区域高,西北和西南区域低,东部边缘区域为中等水平,空间分布格局与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密集程度联系紧密;(4)人均有效潜力规模为106.65 m~2/人,丰富程度整体为中间区域高,西部边缘区域低,北部、东部及南部3个地区的边缘区域为中等水平,空间分布格局除受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密集程度的影响外,与人口分布特征也有一定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继斌 杨青山 张春丽
吉林省中部城镇群是吉林省解决城市化水平虚高和转移大量农村人口的重点地区。在对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进程现状特征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城镇群区域发展态势和格局,提出了促进城市化推进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空间战略,构建了"一主、一副、多心"的中心等级体系、"T型"轴带为主的三级轴带体系和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镇经济区体系城市化空间组织系统,以引导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
城镇群 城市化 空间组织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朱邦耀 宋玉祥 李汝资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分析是城市群建设中需要认清的首要问题。分析了城市群发展生命周期和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对城市群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四阶段划分,并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的发展阶段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处于成长阶段的中期,城市群内城市化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是基础设施水平、城镇体系结构、城市群内部联系水平与外部联系水平尚处于城市群发展阶段中的萌芽期与成长期,需要通过市场与政府的共同作用,来推进城市群的发展和演变,为吉林省内产业与人口的集聚提供支撑载体。
关键词:
吉林省中部 城市群 发展阶段 演进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朱邦耀 宋玉祥 李汝资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分析是城市群建设中需要认清的首要问题。分析了城市群发展生命周期和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对城市群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四阶段划分,并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的发展阶段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处于成长阶段的中期,城市群内城市化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是基础设施水平、城镇体系结构、城市群内部联系水平与外部联系水平尚处于城市群发展阶段中的萌芽期与成长期,需要通过市场与政府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
吉林省中部 城市群 发展阶段 演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淑杰 宋丹 刘兆顺 窦森
从集约评价的角度研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不仅可以掌握开发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以及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还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土地管理及规划等部门提供有力的决策工具,对推进吉林省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吉林省中部为研究对象,选取12个开发区,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效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长春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效应已达到最优状态,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有效性较好,而吉林市和四平市均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状态;(2)有国家级开发区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叶青 邓吉祥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城乡系统耦合的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和模型,探讨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系统耦合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格局。研究表明:①城乡系统耦合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城市非农产业效益、城市就业与投资对乡村具有较强的作用;农村的居民生活水平、农业效益与城市子系统的关联性较强。②吉林省中部地区城乡耦合度总体上呈现东、中、西的空间分异特征。耦合度高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丘陵区和西部平原区;耦合度较低的县域集中成片分布在研究区中部的哈大沿线和5个地级市辖区。③依据城乡系统耦合度与人均GDP的关系,将吉林省中部24个县域划分为协调型、磨合型、拮抗型和低水平协调4种空间类型,其中拮抗型县域数占全部县域总量的54%,是今后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协调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林山 杨青山 刘贺贺 马延吉
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区位对区域均衡发展产生影响的角度,在构建城市区位测度指标及区域均衡性测度指标的基础上,对2000年以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县级城市区位与县域间发展的均衡状况进行时空演变分析,探讨二者内在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近年来,区域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均逐渐向长春靠近;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区位偏离度总体变小,城市区位趋优;城市群发展尚处于单中心极化阶段,区域经济与人口要素在首位城市集聚明显;广域范围趋于扩散,特别是2005年以后,县域经济、城乡人口数量差距反而减小;影响城市区位与区域均衡发展状况的内在原因是城市能级的此消彼长的变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通过政企校深入联动、产教科全面融合,构建让学习者成人的品德培养体系、让学习者成才的教育教学体系、让学习者成业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三大体系有机熔融,形成“大教育”的新生态、新格局。亮点学院发挥学历教育、职业培训、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迎春 佟连军
基于空间重心的地图演示方法,以吉林省为例,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对比区域功能空间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转移变化轨迹,从空间效率差异视角认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结果显示:①吉林省区域功能空间差异明显,形成了东部生态、中部社会经济、中西(偏西)部农业的功能空间格局;②1995-2007年,吉林省区域空间结构整体稳定,局部优化调整,耕地保护和城市扩张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初步缓解,社会经济功能空间重心向中部城市优势区位地带转移;③1995-2007年,吉林省经济重心趋向第二三产业重心,社会经济功能空间重心和经济重心从相反方向分别向中部城市收敛,东西部空间效率趋向平衡;④空间组织应当更加重视对区域发展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娜
本文主要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以及产业结构的内部协调角度来考察吉林省就业问题。根据1997-2004年统计数据,分别对吉林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就业吸纳弹性、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要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就业吸纳弹性大的行业,以解决吉林省的就业问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延敏 刘德颖
产业结构是税源结构的基础,它决定了税收收入的规模,优化税源结构主要应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来实现,税收也可以通过调整收入规模,以优化的税源结构支持和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针对吉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利用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法研究吉林省产业结构与税收收入的关系表明:吉林省应加快以金融、服务等行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所得税优惠,鼓励第三产业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硕 李普伶 邢永亮 蔡银平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吉林省中心城市经济的稳定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以展现近年来吉林省中心城市房地产行业的运行特征和与全国水平及一线城市的发展差异,总结了近年来国家在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最后提出可供政府选择的针对吉林省中心城市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心城市 房地产行业 调控政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田艳芬 于春荣 邵志高
本文依据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采用相应的代理变量,实证分析了吉林省的资本投入效率及资本投向与产业产出的均衡性。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的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相关;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73.3%,居要素投入的贡献率之首;但是资本投向的均衡性有待改进。
关键词:
资本投入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麻彦春 满慧 刘艺欣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吉林省地方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台湾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和台湾地方商业银行推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借鉴台湾和江浙地区的经验,通过比较研究,时吉林省地方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进行探索,旨在尽快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吉林省中小企业迅速发展。
关键词:
吉林省 中小企业 金融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