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64)
- 2023(2236)
- 2022(2018)
- 2021(1896)
- 2020(1760)
- 2019(4057)
- 2018(3902)
- 2017(6892)
- 2016(4363)
- 2015(4738)
- 2014(4636)
- 2013(4795)
- 2012(4882)
- 2011(4412)
- 2010(4291)
- 2009(3835)
- 2008(3796)
- 2007(3329)
- 2006(2896)
- 2005(2371)
- 学科
- 济(13096)
- 经济(13089)
- 学(8730)
- 农(7054)
- 业(6597)
- 地方(6359)
- 管理(5274)
- 方法(5162)
- 农业(5063)
- 数学(4806)
- 数学方法(4749)
- 生态(3625)
- 森(3615)
- 森林(3615)
- 林(3572)
- 环境(3320)
- 企(2996)
- 企业(2996)
- 地方经济(2697)
- 业经(2638)
- 物(2559)
- 中国(2442)
- 壤(2407)
- 资源(2405)
- 土壤(2404)
- 植(2367)
- 生态学(2365)
- 植物(2323)
- 土地(2218)
- 生物(2083)
- 机构
- 学院(61519)
- 大学(59778)
- 研究(31004)
- 农(30000)
- 科学(27433)
- 农业(23868)
- 业大(21781)
- 所(20249)
- 中国(20059)
- 研究所(19360)
- 济(17285)
- 省(17085)
- 经济(16774)
- 管理(16443)
- 农业大学(15713)
- 京(14950)
- 理学(14073)
- 室(13894)
- 理学院(13781)
- 实验(13299)
- 中心(13262)
- 管理学(13252)
- 管理学院(13172)
- 实验室(12744)
- 科学院(12307)
- 业(12303)
- 重点(12091)
- 江(11669)
- 院(11454)
- 林业(10941)
- 基金
- 项目(51020)
- 科学(35818)
- 家(34927)
- 国家(34684)
- 基金(33325)
- 研究(26863)
- 科学基金(25486)
- 省(25136)
- 自然(21217)
- 自然科(20571)
- 自然科学(20557)
- 自然科学基金(20147)
- 划(19931)
- 基金项目(18478)
- 科技(16545)
- 计划(15323)
- 资助(14065)
- 农(13263)
- 重点(13134)
- 社会(12869)
- 发(12131)
- 社会科(11934)
- 社会科学(11926)
- 专项(11762)
- 科研(10932)
- 教育(10852)
- 业(10322)
- 创(9886)
- 创新(9519)
- 编号(9396)
共检索到89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仲伟 徐克章 张治安 李大勇 孙苗苗
为了解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植株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的变化及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以吉林省1923—2004年间育成的20个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植株地上部分器官茎、叶片、叶柄及荚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使籽粒产量和结荚期(R4)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收获指数增加不显著。籽粒产量的提高是生物量增加的结果,生物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在R4期,茎、叶片、叶柄和荚的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9.7%、36.1%、43.0%和23.0%,以叶片和叶柄生物量的增加最为显著。植株上层、中层和下层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4.4%、55.1%和18.9%,以植株...
关键词:
大豆 遗传改良 产量 生物量 叶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洪祥 徐克章 李大勇 王晓慧 郑洪兵 张治安 杨光宇 杨春明 陆静梅
对吉林省1923至1999年育成的16个主要栽培大豆品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比较研究表明: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第四节期(V4)较低,盛花期(R2)最大,此后又迅速下降;盛花期硝酸还原酶活性随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而增加,76年来增加了32.47%,平均每年增加0.43%;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其中盛花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关系最密切(P<0.05),可作为高产品种的选择指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菁菁 邸玉婷 徐克章 张治安 肖金川 李鑫
【目的】了解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NRA)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Pn)和产量的关系,为吉林省水稻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林省1958至2005年育成并在生产上推广的1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水稻植株剑叶NRA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关系。【结果】水稻叶片NRA在孕穗期较低,抽穗期最大,此后呈下降变化;NRA随品种的育成年代推进而降低。不同生育期水稻剑叶Pn在抽穗期达到最大,此后不断下降;随着育成年代的推进,Pn逐渐上升。NRA与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水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水稻品种遗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雪丽 谢甫绨 王海英 王智权 谢志涛 STEVEN SK Martin
选用地理纬度相似的中国辽宁省、美国俄亥俄州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种,分别和中国辽宁省20世纪20年代老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进的共有趋势是主茎荚数、单株荚数、3粒和4粒荚率、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粒茎比、收获指数明显增加。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和分枝数显著降低。美国新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同期的中国新品种。而中国新品种的百粒重显著高于美国新品种。施肥水平对不同年代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也有一定影响,且美国新品种在高肥条件下比中国新品种表现出更高的增产潜力。
关键词:
大豆 农艺性状 遗传改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叶 董青松 陈亮 侯云龙 刘德泉 王跃强 张君 王新风 张玲 于维 邱红梅
为明确吉林省2003—2022年育成的大豆品种(系)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选取2003—2022年育成的299份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覆盖大豆基因组的SNP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3 240个SNP标记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出A/A、A/G、A/T等16种基因型,分子标记多态信息量(PIC)范围为0.009 9~0.556 1,平均值0.318 4;使用Powermarker vision 3.25软件,得到样本群体等位基因频率为0.688 3、平均PIC为0.318 5。2)参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在44.86%~95.46%,平均为63.40%;其中,遗传相似系数在60%~70%的材料最多,样本数为170份,占参试材料的56.86%。3)根据遗传距离将参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Ⅰ、Ⅱ、Ⅲ、Ⅳ类群分别含有8、3、115、173份品种(系);来源于同一育种单位的品种(系)一般划分到同一类群。4)进一步利用STRUCTURE进行遗传结构预测,结果显示K=4,表明参试的299份品种(系)可被划分成4组独立的遗传结构类群;第1、2、3、4遗传结构类群分别含有24、18、105、152份品种(系),第1遗传结构类群含祖先遗传物质最多,第2、3、4遗传结构类群中外引遗传物质占比逐渐增多,第4遗传结构类群中外引遗传物质占比为46.80%。综上,参试大豆品种群体总的遗传背景相对狭窄,但随着外引遗传物质的引入,第4遗传结构类群(152份)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总体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滕菲 李盛有 饶德民 姚兴东 张惠君 敖雪 王海英 Steven St.Martin 谢甫绨
【目的】研究以超高产大豆品种为砧木嫁接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旨在明确嫁接超高产品种的根系对接穗品种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从而揭示根系改良在大豆育种中的作用。【方法】以来自相同的祖先亲本(Williams和amsoy)且地理纬度相同的美国俄亥俄州和中国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11个代表性大豆品种为接穗,采用劈接法,于子叶期分别与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和中黄35的砧木进行嫁接,其中,以11个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自身嫁接处理与不嫁接处理作为对照。在盆栽条件下,于R1、R2、R4、R5、R6期测定植株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色值,于成熟期收获后对植株进行考种,测定植株的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强 石一鸣 闫晓艳 高淑芹 唐晓博 董岭超
通过对专用大豆在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品质及产量的试验研究,确定吉林省中部平原区和东部盆地区为高脂肪大豆生产区,中东部低山区和东南部山区为高蛋白大豆生产区,西部干旱区为高产大豆生产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靳英华 周道玮
论文旨在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平原地区和林区的低、中、高海拔地区生长季水热变化规律,并据此提出各地区作物种植调整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平原地区生长季积温增加和生长季长度延长及初日提前、终日延后的变化最大,种植策略的调整空间最大;林区中、高海拔地区的生长季长度和积温变化大于低海拔地区,三个海拔地区生长季长度的变化主要是生长季终日延后贡献的。以玉米种植为例,平原地区可提前播种时间,延后收获时间,改种晚熟品种代替中晚熟品种;为躲避严重的春旱,其西部地区可延后播种时间,仍然种植中晚熟品种。林区低海拔地区玉米种植以中晚熟品种代替中熟品种,林区中海拔地区用中早熟、中熟品种代替早熟、中早熟品种,林区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琦 张世煌 李新海 孟昭东 慈晓科 张德贵 郝转芳 翁建峰 白丽 李明顺
【目的】以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时期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主要推广品种为材料,研究中国玉米主推品种籽粒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以期为未来的优质玉米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50—2000年代各时期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共35个,种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顺义试验基地,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种植5行,3次重复,选中间2行收获,收获后考察每小区籽粒产量、容重,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籽粒中淀粉、蛋白质与脂肪的含量。对所有品种的品质性状、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同时对品质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每个年代的各品质性状、产量的平均值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品质性状与产量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
关键词:
玉米 主推品种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莹
对在华北地区推广的冬小麦不同品种旗叶的解剖结构及光合速率日变化作了研究。新老品种相比 ,旗叶叶肉细胞环数增多 ,叶肉厚度逐渐增大 ,细胞层数增多 ;新品种光合作用的“午睡”现象较轻 ,且利用弱光能力增强。研究表明 ,现品种抵抗光伤害的能力较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洁 陈功磊 王绍华 丁艳锋
以江苏省近50年来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10个代表性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年代水稻产量形成、干物质生产、源库关系和株型的差异。结果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水稻单产显著提高,之后提高的幅度趋于平缓。在品种演进过程中,结实率、千粒重的遗传改良效果不显著,但每穗粒数显著增加,这是产量提高的关键。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水稻的干物质量和收获指数同时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收获指数略有下降,但干物质生产能力继续增加。品种演进使株型得到改良,顶3叶的叶长、叶角明显减小,穗部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增加,粒叶比也得到提高。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的品种株高明显增加,基部节间长度逐渐减小,直径...
关键词:
粳稻 演进 产量 株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栾立明
吉林省大豆产业无论是与竞争性作物相比,还是与其他大豆主产区相比都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吉林省应充分利用大豆非转基因优势,打造绿色盾牌;实行大豆产业化生产和订单农业;发展大豆深加工技术和龙头企业;建立大豆产品市场质量标准和自主品牌;加强政府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建立健全适应大豆产业化经营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大豆产业发展,使大豆成为吉林省农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关键词:
吉林省 大豆产业 比较优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大豆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2005—2007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承担了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大豆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通过对大豆超高产品种筛选、高产种植模式、超高产品种源库关系、高产土壤环境条件、超高产施肥技术等进行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从加强顶层设计,协调统筹推进,明确类型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育人模式改革等方面发力,为吉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职教力量。亮点2021年12月,教育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吉林省 中职学校 高职院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