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4)
2023(5946)
2022(5241)
2021(4893)
2020(4294)
2019(10366)
2018(10267)
2017(19943)
2016(11255)
2015(13122)
2014(13414)
2013(13754)
2012(12999)
2011(11948)
2010(12068)
2009(11455)
2008(11690)
2007(10803)
2006(9269)
2005(8280)
作者
(35716)
(30003)
(29980)
(28679)
(18914)
(14454)
(13837)
(11919)
(11237)
(10629)
(10131)
(10115)
(9728)
(9641)
(9596)
(9422)
(9302)
(8798)
(8693)
(8684)
(7573)
(7405)
(7380)
(6875)
(6794)
(6767)
(6729)
(6566)
(6155)
(6146)
学科
(50026)
经济(49985)
管理(32220)
(30433)
方法(25460)
(23542)
企业(23542)
数学(22542)
数学方法(22363)
(15104)
中国(11826)
(11592)
(11301)
地方(10708)
(9968)
贸易(9963)
农业(9878)
(9676)
业经(9567)
(9374)
(8578)
环境(7596)
资源(7464)
理论(7180)
(6981)
财务(6960)
财务管理(6938)
(6617)
银行(6594)
企业财务(6515)
机构
大学(173173)
学院(172206)
(71066)
经济(69550)
管理(66153)
研究(59356)
理学(56915)
理学院(56261)
管理学(55278)
管理学院(54953)
中国(45319)
科学(38971)
(37263)
(36231)
(31891)
(30872)
研究所(29227)
业大(29032)
农业(28943)
中心(27820)
(26817)
财经(24842)
北京(23382)
(22806)
师范(22570)
(22495)
经济学(21636)
(20987)
(20641)
经济学院(19755)
基金
项目(113625)
科学(87667)
基金(81029)
研究(80752)
(71583)
国家(70990)
科学基金(59150)
社会(49674)
社会科(47026)
社会科学(47004)
(44965)
基金项目(43335)
自然(38915)
(37970)
自然科(37813)
自然科学(37795)
自然科学基金(37111)
教育(36904)
编号(33837)
资助(33653)
成果(27367)
重点(25919)
(25526)
(24937)
(22739)
课题(22606)
科研(22255)
计划(21596)
创新(21300)
教育部(21081)
期刊
(77164)
经济(77164)
研究(45332)
中国(33406)
(32109)
学报(30771)
科学(26834)
(24299)
农业(21879)
大学(21661)
管理(21486)
学学(20269)
教育(15509)
技术(14850)
(13081)
金融(13081)
业经(13027)
(12587)
财经(12208)
经济研究(11445)
问题(11065)
资源(10845)
(10501)
图书(10199)
技术经济(9555)
(9094)
统计(8694)
理论(8632)
(8198)
商业(8145)
共检索到251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约翰  张平宇  
本研究采用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对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1989-2008年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变化态势,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发展农业经济提供支持。研究结果显示:1989-2000年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双重富余,经济发展不足;2001-2008年人口承载力富余,经济发展较好;水土资源对于相对承载力贡献较大,经济资源对相对承载力贡献逐渐上升;相对于山东、河南、两湖地区等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经济富余,相比黑龙江,粮食主产区人口承载力相对富余;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相对承载力呈现出波动变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海平  朱勤勤  罗逸伦  黄晓玲  
我国粮食主产区面临耕地面积缩减、耕地压力增强、耕地质量破坏加剧等现实问题和严峻形势,进而耕地安全问题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瓶颈。文章以2007-201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现状及问题,构建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实证测算粮食主产区13个省(区)粮食安全保障的耕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并选取3个时间节点对各地区耕地生态盈亏状况从时间和空间进行动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耕地生态足迹省际差异显著,2007-2016年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保障的耕地EFI值呈赤字倒U扩大趋势,2016年达到(-3.79%),粮食安全保障处于耕地弱不可持续状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叶青  邓吉祥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城乡系统耦合的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和模型,探讨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系统耦合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格局。研究表明:①城乡系统耦合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城市非农产业效益、城市就业与投资对乡村具有较强的作用;农村的居民生活水平、农业效益与城市子系统的关联性较强。②吉林省中部地区城乡耦合度总体上呈现东、中、西的空间分异特征。耦合度高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丘陵区和西部平原区;耦合度较低的县域集中成片分布在研究区中部的哈大沿线和5个地级市辖区。③依据城乡系统耦合度与人均GDP的关系,将吉林省中部24个县域划分为协调型、磨合型、拮抗型和低水平协调4种空间类型,其中拮抗型县域数占全部县域总量的54%,是今后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协调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建成  刘觉民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分别以湖南省、长沙市5区为参照区域,对芙蓉区2003─2007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芙蓉区综合承载力大于实际人口,呈富余状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明显低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婧  李红军  
通过在湖北省的区域内建立一个包含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综合系统相对承载力模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到湖北省在1985~2008年期间其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最后,分别选定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作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参照区,将湖北省与所选参照区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未来湖北省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焦士兴  李勇  李静  
在对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改进创新的基础上,建立了承载力指数研究模型,并探索性地提出了社会发展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以河南省为参照区,计算分析了18个城市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指数、综合资源承载力指数。研究表明:①不同城市的自然资源承载力指数和经济资源承载力指数存在明显差异;②区域资源积累量较好、不足和严重不足的城市分别占7个、8个和3个;③城市的发展分为剧烈变化型、起伏和缓型、发展稳定型、良性发展型四个类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泽红  董锁成  汤尚颖  
对比区域相对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理论值与实际人口和经济量,有助于了解案例区相对于参照区的发展状态,并能为合理调控案例区人口和经济规模以及确定其未来开发策略提供指导性认识。相对资源承载力测算普遍采用加权线性和模型,其弊端主要在于过多的权重选择和对不同类型资源之间匹配关系的忽视影响了测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基于此对传统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并利用新模型,以全国为参照区,对湖北省1978年~2006年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目前湖北省正处于人口超载,经济发展不足的阶段,经济发展不足制约了对人口的容纳能力,未来应成为国家重点开发的省份和经济活动集聚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常锋  何伦志  
本文首先分析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不足,对其进行了四点改进:①在原模型基础上加入水和能源承载力;②为克服原模型中权重任意取值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优势资源牵引效应和劣势资源束缚效应原则下的相对综合承载力模型;③给出了新的承载状态划分标准;④进一步给出各状态下承载状态度标准。其次本文应用改进后的模型横向实证分析了2008年全国31个省及直辖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以及从纵向上对新疆2000年-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本文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更一般化的理论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楠  李云超  
[目的] 文章以吉林省为研究区域,对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水平、协调性与趋势作出综合评价与分析。[方法] 从畜禽养殖、资源供给、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4个维度构建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4—2021年吉林省统计数据,分别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评估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水平及各子系统协调程度,并使用灰色预测模型分析2022—2026年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发展趋势。[结果] 2014—2021年间吉林省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大幅增长(0.239 0~0.742 3)。其中,畜禽养殖系统持续上升,资源供给系统在较低水平波动,生态环境系统逐步改善,社会发展系统先升后降;4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持续上涨,逐步接近协调发展水平(0.225 2~0.418 1);2022—2026年承载力保持稳定的同时缓慢下降(0.774 0~0.718 9)。综上,吉林省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目前处于稳定阶段,并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应通过优化主体结构、培育绿色生产模式、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等措施,促进吉林省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利会  王雅鹏  
文章利用湖北7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势类型对农户储粮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平原农户人均储粮量低于丘陵农户,但与山区农户无差异;距最近县城距离对农户储粮行为影响很大,距离远的农户人均储量粮更多;家庭年龄结构与经济条件对农户储粮行为无显著影响;农户粮食产出规模与农户储粮行为正相关,而粮食商品化率则与其负相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颖明  
本文通过计算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和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发现,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的压力普遍偏大,而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偏低与资源利用浪费的现象同时存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得出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与农业水资源压力指数呈反向变化。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将为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大的空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宁生,匡耀求  
本文提出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计算了 1978— 1995年广东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经济资源是广东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 ;② 1989年以后 ,广东省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 ,进入相对富余状态 ;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广东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常锋  何伦志  刘凌  
首先分析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存在的不足,即未考虑各类资源间的匹配以及权重取值过于主观,并对其进行了改进。然后应用改进后的模型对新疆1978—2008年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1978—2008年,新疆相对耕地资源承载力最大,其次是耕地和经济资源均衡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最弱;②新疆的相对综合承载力和过剩人口1978—2000年呈递增趋势,而2001—2008年处于逐渐恢复和扩张的态势;③新疆人口目前仍处于过剩状态。同时比较分析了模型改进前后的实证结果,并对新疆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慧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分析了1978—2006年29年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土地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90年以后,新疆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又超过经济资源承载力;③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实际人口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是新疆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丹  雷鸣  
文章选取资源承载力作为研究对象,在回顾资源承载力研究起源与发展历程,对自然资源(土地、水、森林)、经济资源研究的基本内容、评价方法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以全国为参照区,对湖北省1985~2004年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再通过对比,分析湖北省在相对自然资源和相对经济资源方面的不足,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