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81)
- 2023(6460)
- 2022(5683)
- 2021(5155)
- 2020(4664)
- 2019(10859)
- 2018(10931)
- 2017(21032)
- 2016(11998)
- 2015(13981)
- 2014(14400)
- 2013(14548)
- 2012(14042)
- 2011(12530)
- 2010(12893)
- 2009(12255)
- 2008(12613)
- 2007(11822)
- 2006(10094)
- 2005(9162)
- 学科
- 济(50803)
- 经济(50743)
- 管理(31876)
- 业(31875)
- 方法(25914)
- 企(25446)
- 企业(25446)
- 数学(22892)
- 数学方法(22600)
- 农(14657)
- 学(13459)
- 财(13221)
- 中国(12472)
- 制(11216)
- 贸(10052)
- 贸易(10048)
- 易(9752)
- 地方(9745)
- 业经(9661)
- 农业(9482)
- 理论(8116)
- 和(7998)
- 务(7904)
- 财务(7882)
- 财务管理(7852)
- 银(7797)
- 银行(7758)
- 融(7389)
- 金融(7387)
- 企业财务(7357)
- 机构
- 大学(185026)
- 学院(182465)
- 济(71275)
- 经济(69406)
- 管理(65790)
- 研究(64243)
- 理学(56058)
- 理学院(55350)
- 管理学(54130)
- 管理学院(53787)
- 中国(48250)
- 科学(42856)
- 京(40113)
- 农(38303)
- 所(35206)
- 财(32911)
- 研究所(32100)
- 业大(30960)
- 农业(30645)
- 中心(30132)
- 江(29463)
- 财经(26025)
- 北京(25344)
- 范(24665)
- 师范(24331)
- 经(23456)
- 州(22880)
- 院(22523)
- 经济学(22199)
- 省(21444)
- 基金
- 项目(117272)
- 科学(89421)
- 基金(82963)
- 研究(81585)
- 家(73802)
- 国家(73172)
- 科学基金(60412)
- 社会(49259)
- 社会科(46445)
- 省(46442)
- 社会科学(46425)
- 基金项目(43847)
- 自然(40267)
- 划(39446)
- 自然科(39303)
- 自然科学(39284)
- 自然科学基金(38568)
- 教育(38116)
- 资助(35331)
- 编号(33782)
- 成果(28519)
- 重点(26835)
- 部(25822)
- 发(25094)
- 课题(23524)
- 创(23263)
- 科研(23142)
- 计划(23013)
- 大学(21836)
- 创新(21825)
共检索到273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颉晓勇 李思发 蔡完其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选育新品种新吉富罗非鱼(F8-9)群体、基础群体(F0)、以及选育中群体(F6-7)在选育过程中出现的遗传变异进行观察与分析。19个微卫星位点扩增后的等位基因数为3~11个,随引物不同而异,合计得到115个等位基因,大小在70~270bp之间。五群体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F0:(0.3083±0.1834)、F6:(0.2982±0.1889)、F7:(0.2923±0.1898)、F8:(0.2572±0.1923)、F9:(0.2743±0.1597),表明随着选育的进展,群体呈现出纯化趋势。AMOVA分析表明,在总遗传变异中,93.24%来自选育群体内,仅6.67...
关键词:
新吉富罗非鱼 选育 遗传变异 微卫星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腾云 李思发
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其正反杂交鱼的正反回交子代共6种遗传型(genotype)罗非鱼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探讨回交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6对引物均有较好的多态性,可用于这6种罗非鱼的遗传变异分析;(2)6个微卫星位点在6种鱼中的平均杂合度为0.562~0.731,其中正回交鱼萨尼×尼罗最高(0.731),原始亲本尼罗最低(0.562);多态信息含量为0.510~0.685,也是萨尼×尼罗最高(0.685),尼罗(0.510)最低;有效等位基因范围是2.71~3.85,也是萨尼×尼罗(3.85)最高,原始亲本尼罗最低(2.71)。(3)两种反回交子代的Ne i’s遗传距...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于爱清 李思发 蔡完其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的F10、F11、F12、F13 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异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微卫星位点扩增后,共得到78个等位基因,扩增片段长度大小在100~295bp之间,4个选育世代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84~3.2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27 1~0.676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CPI)为0.567 6~0.622 9,3个遗传参数都一致呈现随着选育世代数累进而稳定下降的趋势,表明"新吉富"罗非鱼在长期选育过程里越来越趋于纯化之中。另一方面,4个选育世代两两间遗传分化FST值为0.019 07~0.133 54,世代...
关键词:
“新吉富”罗非鱼 选育世代 遗传变异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传涛 李思发 颉晓勇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连续选育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F6、F7、F8、F9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7条引物在4个世代的88尾个体间共检测到172个位点。(2)F6、F7、F8、F94世代的多态座位比例分别为:23.4%、21.1%、19.4%、18.3%,呈递减状态,U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4世代的Nei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961、0.9084、0.9186、0.9254,呈递增状态,t检验差别不显著(P>0.05);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485、0.1314、0.1178、0.1083,呈递减状态,t检验差别不显著(...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先仁 李思发 唐首杰 蔡完其
利用18对微卫星引物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国内外8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8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3.61~5.1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81~3.76,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861 1~0.925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03 9~0.697 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22 9~0.637 3。表明这8个养殖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2)在对8个群体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进行估算基础上所作聚类分析表明,8个群体分为两大支,3个"吉富"群体明显聚为一支,其他5个群体聚为一支,反映了这8个群...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微卫星 遗传差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沈同 沈玉帮 孟新展 王荣泉 李家乐
为探究经过2个选育世代后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变化,实验采用多重PCR技术对4个野生草鱼群体(邗江、九江、石首、吴江)和2个选育群体(F1和F2)进行了微卫星序列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6个草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2个选育群体除了平均等位基因数外,其他遗传多样性参数均小于4个野生群体。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检测显示,在120个群体—位点组合中有62个位点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62个群体—位点组合中只有11个组合其近交系数值为负值,其余的51个组合的Fis均为正值。6个草鱼群体AMOVA分析结果显示,3.75%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96.25%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整体的遗传分化指数值为0.038。进一步分析各个群体间Fst,只有石首群体与F1、F2群体之间的Fst大于0.05,处于中等分化,其余群体间分化程度较低,且F2群体与4个野生群体之间Fst比F1群体与4个野生群体之间的Fst大。奈氏标准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2个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大于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基于Dn建立的UPGMA系统发育树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即2个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比4个野生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要远。研究表明,经过2个世代选育后,相比4个野生群体,2个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虽有部分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2个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已发生变化,但其遗传分化程度尚不明显。本研究结果为制定出更加完善有效的选育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余成晨 张伟 徐晓雁 王荣泉 李家乐 沈玉帮
为了分析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选育群体不同世代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本研究利用了已建立的一套标准微卫星标记对草鱼长江选育群体F0、F3、F4进行了遗传变异的评估,并与黑龙江选育群体和珠江选育群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长江选育群体的各世代均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PIC>0.05),且长江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于黑龙江和珠江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更高(P<0.05)。遗传分化指数(Fst)分析结果表明,长江选育群体F0、F3、F4之间遗传分化的水平较低(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谭杰 孙慧玲 刘萍 杨爱国 燕敬平 刘志鸿 周丽青
运用微卫星DNA技术对仿刺参烟台群体、威海群体、大连群体的3个野生群各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对9个基因位点进行了扩增,共获得了59个等位基因。评估了9对微卫星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在0.5129~0.8794之间。结果表明:3个野生群体的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0.6416、0.6595、0.5824,平均杂合度期望值分别为0.7641、0.7161、0.7364;在Hardy-Weinberg平衡条件下,进行了P检验,发现3个群体均有位点发生了显著偏离;对3个群体进行了配对Fst值计算,发现3个群体之间遗传分化较弱。从变异贡献率来看,95.68%的变异来自个体之间,4.32%的...
关键词:
仿刺参 地理群体 遗传变异 微卫星DN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玉时 钱勇 屠云洁 陈国宏 李慧芳 陈宽维 顾荣
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和6对AFLP引物组合对19个地方鸡种进行了遗传检测,并根据两种标记 分析的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9个地方鸡种在20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平均杂合度为0.582 4- 0.743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23 8-0.702 3;6对AFLP引物组合在19个地方鸡种中共检测到294条多态性 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49条,同时在每个品种群体中还检测到了数量不等的特异性条带;19个地方鸡种两 种标记分析的聚类结果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并与所保存地方鸡种的地理分布、现实状况相吻合。这表明同时应用微 卫星和AFLP指纹分析我国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态性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其结...
关键词:
地方鸡种 微卫星 AFLP 遗传特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俊伟 筴金华 张艳红 任炳琛 罗明坤 梁从飞 赵岩 赵金良
利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中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回交一代(BC1)和回交二代(BC2)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8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9个在尼萨回交一代和回交二代中存在差异的扩增位点,这些多态性位点可作为尼萨回交一代和回交二代群体遗传鉴别的重要依据。尼萨回交一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70,多态信息含量为0.423;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60,多态信息含量为0.365,回交二代群体的遗传多态性低于回交一代群体。与回交一代相比,尼萨回交二代群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红梅 白俊杰 叶星 刘宇飞
用33对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中能有效扩增的微卫星引物,对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进行PCR扩增,结果有32对引物能获得稳定的特异性条带,占总数的97.0%,其中15个微卫星位点具多态性,表明大部分尼罗罗非鱼的微卫星位点存在于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中。用具多态性的15个微卫星位点,对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30尾个体进行扩增分析,结果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大小在113~232bp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308,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489,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248,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允 李思发 蔡完其 谢中富 殷黎明
以中华鳖黄河群体的选育基础群体(F0)和太湖群体为对照群体,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黄河群体的选育世代F1、F2及F3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从所筛选的10个微卫星位点中,5个测试群体共检测出24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4.60~5.3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24~3.59,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483 3~0.530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94 9~0.645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CPI)为0.534 0~0.568 4,这些遗传参数表明中华鳖存在丰富的可供选育用的遗传多样性基础。(2)F1、F2及F3选育世代的遗传多样性参数Ho...
关键词:
中华鳖 黄河 选育 微卫星 遗传变异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志允 谢中富 李亚根 殷黎明 李思发 蔡完其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黄河群体选育F3世代与其基础群体—黄河野生群体以及淮河、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野生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从所筛选的14个微卫星位点中,6个群体共检测出334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 a)为3.6~4.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 e)为2.53~2.99,平均观察杂合度(H o)为0.4714~0.5821,平均期望杂合度(H e)为0.551 5~0.599 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87 2~0.540 6,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H')为1.001~1.106,表明这6个中华...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缪一恒 沈玉帮 徐晓雁 张猛 张学书 白玉麟 王荣泉 李家乐
为研究本课题组获得的长江、珠江和黑龙江草鱼选育系间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变化情况,本实验采用多重PCR技术对构建的6组杂交组合[珠江♀×黑龙江♂(ZH)、黑龙江♀×珠江♂(HZ)、长江♀×珠江♂(CZ)、长江♀×黑龙江♂(CH)、珠江♀×长江♂(ZC)、黑龙江♀×长江♂(HC)]和3组自交组合[黑龙江♀×黑龙江♂(HH)、长江♀×长江♂(CC)及珠江♀×珠江♂(ZZ)]共9个草鱼组合群体进行了微卫星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9个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5.75~12.3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3.8077~6.3065) ,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7682~0.9036) ,9个草鱼群体均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8385~0.6210),12个草鱼微卫星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892 、0.823 、0.857 、0.894 、0.927 、0.859 、0.850 、0.859 、0.907 、0.929 、0.879 和0.749,均表现为高度多态位点(PIC=0.749~ 0.929)。基于不同群体的Nei’s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发育树显示,9个群体中黑龙江♀×珠江♂(HZ)与长江♀×珠江♂(CZ)首先聚类,表明两个组合亲缘关系更近,珠江♀×黑龙江♂(ZH)与黑龙江♀×长江♂(HC)组合遗传距离最远。本研究结果将为草鱼目前种质退化现象提供解决思路,为草鱼优良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草鱼 完全双列杂交 遗传分析 微卫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少华 桑润滋 师守堃 贾青 李运起 田树军 李雪梅
利用6个微卫星位点分析了8个肉牛杂交亲本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结果表明:8个肉牛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较高.其范围分别为0.57~0.71和0.59~0.73。以海伏特牛和利木赞牛与三个母牛种群(FN,ZH,FU)间遗传距离为最大。由邻结法绘制的系统聚类图能清晰、客观地反映8个肉牛群体的地理分布、遗传分化特点,以及亲缘关系远近程度。这些研究为肉牛的杂交改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肉牛 微卫星 DNA 群体遗传变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