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1)
- 2023(9653)
- 2022(8747)
- 2021(8428)
- 2020(7118)
- 2019(16746)
- 2018(16912)
- 2017(32963)
- 2016(18045)
- 2015(20440)
- 2014(20477)
- 2013(20377)
- 2012(18687)
- 2011(16513)
- 2010(16634)
- 2009(15065)
- 2008(14705)
- 2007(12829)
- 2006(11331)
- 2005(9976)
- 学科
- 济(68169)
- 经济(68072)
- 管理(54724)
- 业(51417)
- 企(44036)
- 企业(44036)
- 方法(32546)
- 数学(27757)
- 数学方法(27384)
- 财(19389)
- 农(18512)
- 中国(17616)
- 业经(15817)
- 学(15416)
- 制(15357)
- 地方(13844)
- 务(12934)
- 财务(12869)
- 财务管理(12831)
- 银(12693)
- 银行(12661)
- 理论(12330)
- 贸(12247)
- 贸易(12242)
- 企业财务(12197)
- 农业(12182)
- 行(12010)
- 易(11877)
- 和(11753)
- 融(11373)
- 机构
- 大学(252206)
- 学院(250373)
- 管理(104685)
- 济(95289)
- 经济(92942)
- 理学(90336)
- 理学院(89389)
- 管理学(87892)
- 管理学院(87452)
- 研究(80126)
- 中国(61722)
- 京(54239)
- 科学(50519)
- 财(45571)
- 所(40303)
- 农(37765)
- 业大(37199)
- 中心(37038)
- 研究所(36394)
- 江(36360)
- 财经(36284)
- 北京(34738)
- 范(32997)
- 经(32883)
- 师范(32746)
- 州(30154)
- 院(29292)
- 农业(29239)
- 财经大学(27070)
- 经济学(26757)
- 基金
- 项目(171497)
- 科学(134219)
- 研究(126858)
- 基金(123657)
- 家(106742)
- 国家(105829)
- 科学基金(91307)
- 社会(77572)
- 社会科(73340)
- 社会科学(73317)
- 省(66854)
- 基金项目(66760)
- 自然(60557)
- 自然科(59104)
- 自然科学(59091)
- 自然科学基金(58013)
- 教育(57917)
- 划(56218)
- 编号(53038)
- 资助(51281)
- 成果(43296)
- 部(37677)
- 重点(37493)
- 课题(35765)
- 发(35371)
- 创(35271)
- 项目编号(33104)
- 创新(32752)
- 科研(32737)
- 教育部(32361)
- 期刊
- 济(105827)
- 经济(105827)
- 研究(75275)
- 中国(45282)
- 学报(38071)
- 管理(38027)
- 科学(35351)
- 财(34813)
- 农(34470)
- 大学(28737)
- 教育(28453)
- 学学(26809)
- 农业(24109)
- 融(23404)
- 金融(23404)
- 技术(21628)
- 业经(17590)
- 财经(17211)
- 经济研究(15348)
- 图书(14893)
- 经(14390)
- 理论(14228)
- 问题(13886)
- 实践(13221)
- 践(13221)
- 技术经济(12406)
- 科技(12255)
- 业(11825)
- 现代(11457)
- 情报(10915)
共检索到365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国宇 禹薇
通过构建三方博弈模型,研究大股东与高管合谋掏空情况下的持股特点、报酬契约设计与合谋租金分享等问题,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合谋掏空的大股东持股比例处于一定水平,持股水平低无法对高管施加必要影响,合谋难以达成;持股水平高不需高管合谋;为推动合谋的形成,大股东对报酬契约进行了设计,一方面削弱了薪酬业绩的敏感性,另一方面用隐性契约替代显性契约,增加高管的在职消费;股权激励使高管成为股东,为抵制合谋提供了内在动力;政府监管具有法律严肃性,成为防止合谋的重要外部机制,但相关配套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洪 章仁俊
在一个简单的框架下,笔者运用进化博弈理论从监督的角度分析了大股东与监管当局的博弈关系。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分析表明:监管当局的超额收益、正常收益、大股东的掏空金额、租金等初始条对博弈均衡的结果都将产生影响。借鉴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范式得出,不同的掏空金额会导致博弈双方出现多重均衡,但并非所有均衡点都具有安定性。
关键词:
掏空行为 监督 有限理性 进化博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欧建猷 张荣武
本文以2009~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风险投资是否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参与合谋掏空,进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结果表明:风险投资与控股股东掏空显著正相关,表明风险投资为了获得更多收益,参与了控股股东的合谋掏空。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正相关关系在股权集中度中等和高管在职消费较高的企业更显著,表明控股股东和高管的合谋意愿和能力是影响风险投资合谋行为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继辉 沈子琪
本文通过探究财务舞弊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阐述了博弈论在预防财务舞弊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对于财务舞弊的处罚力度应当大于政府选择积极审计所增加的成本与上市公司的舞弊成本之和,且政府对发生审计共谋行为的参与者的处罚应当大于积极审计增加的成本与审计合谋行为的整体收益之和,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审计合谋和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预防财务舞弊需要完善财务违规事件与会计师事务所违规事件的披露途径,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审计共谋行为的调查、打击与惩处,加强对发生过财务舞弊事件的公司与对应审计执行事务所的日常监管。
关键词:
审计监督 财务舞弊 演化博弈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超斌 葛翔宇 易卫民
文章从发行公司、评级机构和监管部门三方的角度出发研究信用评级合谋的行为特征及其监管策略。通过建立某种动态博弈模型对案例和参数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首先发行公司的净收益总是为正,因此具有与评级机构合谋的动力,其信用评级的虚假程度与发行公司和评级机构的贴现因子以及查处概率成反比。其次评级机构一般往往倾向于合谋,其合谋收益分成比例由发行公司和评级机构的贴现因子的比例关系决定。再者监管部门付出的监管成本越大,信用评级的虚假程度就越低。据此给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债券发行 合谋 监管 动态博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亮云 吴林海
基于前景理论,考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食品生产者的心理特征,构建三方受益感知矩阵,并进行合谋监管的博弈分析,得出了合谋监管的均衡条件。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和食品生产者的心理因素是影响合谋策略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央政府要紧紧围绕改变合谋双方的主观感知来防范合谋,通过制度设计,实施差异监管,加强信息曝光,完善声誉机制,形成心理威慑效应,改变地方政府和食品生产者对合谋的成本收益的主观感知,以抑制合谋行为。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政府监管 企业声誉 政企合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玉珑 王恒炎 刘贞
环境监管是政府参与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在环境监管的执法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人员和企业之间存在合谋行为。文章运用博弈论原理,通过对政府、监管人员和企业三方博弈行为的分析,得出加大核查力度、降低核查成本和合谋收益是防范合谋的有效方法。借助Laffont和Tirole等人发展起来的三层代理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委托—监管—代理"模型来考察防范合谋机制,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环境监管 合谋 博弈 机制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王恩创 任玉珑 杨菲菲
在电力环境监管过程中,由于利益的驱动及信息不对称,监管者和发电企业之间存在合谋行为。运用博弈论原理,通过对政府、监管者和发电企业三方博弈行为的分析,发现政府加大核查力度、降低核查成本和减少合谋收益是防范合谋的有效措施。基于三层代理分析框架,构建一个电力环境监管的"委托-监管-代理"模型来探讨合谋防范与激励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发电企业 环境监管 合谋防范 激励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敏兰 罗建兵
文章通过区分所有者为知情和不知情两种类型,分析了转型经济中知情的控股股东与管理层合谋与监管问题。研究表明:在所有者都不知情的条件下,所有者监管的概率取决于监管成本、监管收益以及管理者可能进行合谋的概率;而管理者合谋的概率取决于合谋收益、所有者监管概率以及合谋失败后所带来的损失和惩罚;在所有者分为知情的内部大股东和不知情的、分散的外部小股东的时候,知情的监管者因为有合谋带来的收益,将会降低其监管的主动性,使合谋的概率上升。
关键词:
监管 合谋 知情 不知情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董志强 蒲勇健
本文建立了一个“全体股东/独立董事/大股东”三层代理模型,考察独立董事与试图掏空企业资产的大股东之间潜在的合谋对独立董事报酬合约的影响。基本结论是:大股东的掏空动机依赖于其实现控制企业的股权水平,越小的股权控制企业掏空动机越强烈;当独立董事合谋概率较小(比如有完善的独立董事市场激励和约束)或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较高的时候,可以对独立董事支付固定报酬;而独立董事合谋概率较大且法律对投资者保护水平较低的时候,为了尽可能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就有必要对独立董事支付激励报酬。
关键词:
公司治理 独立董事报酬 大股东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赵国宇
通过并购获取公司的控制权、随后变更CEO并与之合谋是大股东掏空行为得逞的重要途径。利用2007~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结论有:公司控制权转移一般同时会引起CEO变更,但控制权转移并不必然导致掏空;如果并购方以劣质企业为并购目标,并且实施的是跨行业并购,掏空是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的主要动机。进一步,若控制权转移的同时发生CEO变更,其目的是实施掏空动机下大股东与高管的合谋行为。为此,本文建议针对那些动机难以合理解释的并购行为,提前识别掏空与合谋行为,并加强监管。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CEO变更 并购 掏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赵国宇
通过并购获取公司的控制权、随后变更CEO并与之合谋是大股东掏空行为得逞的重要途径。利用2007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结论有:公司控制权转移一般同时会引起CEO变更,但控制权转移并不必然导致掏空;如果并购方以劣质企业为并购目标,并且实施的是跨行业并购,掏空是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的主要动机。进一步,若控制权转移的同时发生CEO变更,其目的是实施掏空动机下大股东与高管的合谋行为。为此,本文建议针对那些动机难以合理解释的并购行为,提前识别掏空与合谋行为,并加强监管。
关键词:
控制权转移 CEO变更 并购 掏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锦芳
在Kofman和Lawarree(1996)提出的防范合谋的囚徒困境模型基础上,笔者分析了不同生产率经营者的合谋行为,得出:以ε∈(0,1)的概率派出第二个审计师、强化刚性法律的"硬约束"和完善审计师的激励机制,可以阻止审计合谋。同时还得出:委托人对经营者类型的判断对防范合谋的效果起决定作用,对审计师的奖励必须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才能保证审计师和经营者的行为向预期方向发展,否则将无法阻止合谋;审计师的道德约束、风险厌恶有助于防止审计合谋,而国有企业监管者在阻止审计合谋中,可以发挥同企业真实所有者一样的作用,这为国资部门对国有企业实行审计公开招标和抽查复审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翁健英 章永奎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公司治理生态中外部治理的重要环节。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存在是产生审计合谋现象的原因。市场中常见的审计合谋的特殊形式是购买审计意见。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制度环境下,审计合谋有其特殊的诱因。鉴于此,本文提出了治理审计合谋的初步建议。
关键词:
审计合谋 需求与供给分析 购买审计意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智
公司股权的集中导致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大、小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享有共同利益,这促使大股东合理地使用手中的控制权扩大公司的价值,产生对公司的"支撑"行为;另一方面,控制权的集中使大股东通过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获得私利,产生对公司的"掏空"行为。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大股东掏空现象愈演愈烈的实际,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动机、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大股东 “掏空”行为 监管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