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55)
- 2023(7342)
- 2022(6361)
- 2021(5980)
- 2020(5378)
- 2019(12542)
- 2018(12690)
- 2017(24174)
- 2016(14117)
- 2015(15907)
- 2014(16040)
- 2013(15749)
- 2012(14873)
- 2011(13472)
- 2010(13641)
- 2009(12719)
- 2008(12872)
- 2007(12120)
- 2006(10299)
- 2005(9177)
- 学科
- 济(55754)
- 经济(55711)
- 管理(33286)
- 业(31669)
- 方法(27281)
- 数学(24666)
- 数学方法(24459)
- 企(24380)
- 企业(24380)
- 农(15812)
- 学(14722)
- 财(14177)
- 中国(14045)
- 地方(12879)
- 制(10597)
- 农业(10255)
- 业经(10078)
- 贸(9870)
- 贸易(9867)
- 易(9507)
- 务(8726)
- 财务(8713)
- 财务管理(8687)
- 和(8384)
- 企业财务(8246)
- 理论(7790)
- 银(7715)
- 银行(7683)
- 融(7520)
- 金融(7518)
- 机构
- 大学(201232)
- 学院(197084)
- 济(76758)
- 经济(75002)
- 管理(70677)
- 研究(69613)
- 理学(60489)
- 理学院(59722)
- 管理学(58359)
- 管理学院(58004)
- 中国(51625)
- 科学(46613)
- 京(44134)
- 农(40976)
- 所(37212)
- 业大(35175)
- 财(35148)
- 研究所(34283)
- 中心(32783)
- 农业(32319)
- 江(31607)
- 北京(28154)
- 范(28096)
- 财经(27838)
- 师范(27782)
- 院(25452)
- 经(25184)
- 州(24916)
- 经济学(23868)
- 省(23043)
- 基金
- 项目(132410)
- 科学(101396)
- 研究(93338)
- 基金(92891)
- 家(82936)
- 国家(82286)
- 科学基金(67921)
- 社会(55652)
- 省(52921)
- 社会科(52606)
- 社会科学(52584)
- 基金项目(50149)
- 自然(45647)
- 划(45371)
- 自然科(44479)
- 自然科学(44459)
- 教育(44121)
- 自然科学基金(43649)
- 资助(38561)
- 编号(38351)
- 成果(32210)
- 重点(31054)
- 发(29066)
- 部(29016)
- 课题(27537)
- 创(26680)
- 科研(26581)
- 计划(26225)
- 创新(25041)
- 大学(24987)
共检索到292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红梅 周耘峰 汤庚国
采用群落学调查方法,对合肥市高校森林群落的植物组成、分布、结构特征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肥高校植物群落主要有99科、224属、342种(其中含16个变种,7个变型种,13个栽培变型种).蔷薇科、豆科、木兰科和木犀科等为优势科;水杉、枫杨、女贞、桂花、圆柏、雪松、紫叶李和香樟等为优势种.乔木层树种有98种,少数种占有较大比例,优势种群中常绿树种占有一定比例.树木径阶主要集中于5~26cm.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以乔木层较高,灌木层次之,草本层最低.藤本植物种类少,应用率低.群落类型以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为主.笔者认为合肥市高校森林群落应以地带性落叶阔叶树种为主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泽民 黄成林 白林波 吴文友
用样方调查方法对合肥市区 2 3km2 范围的树木进行调查 ,并采用遥感技术分析合肥土地利用及树木分布的格局。研究区拥有 35× 10 4 株树木 ,树木总生物量为 3174 1t;同时对树木的种类组成、径阶分布、健康状况、叶面积指数等反映城市森林结构特征的各类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0种数量最多的树木占总数的 80 % ;近 5 0 %的树木是小树 (胸径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结构 C平衡 合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晟 赵惠芳 谢玮
专利战略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内外对于城市专利战略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套完善的城市专利战略的理论基础还未建立,本文试图从城市专利战略的特点、含义、作用、层次结构等方面研究城市专利战略,并以合肥市为案例进行研究,提出合肥市专利战略思想及目标和战略阶段、战略模式、战略内容,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城市 专利战略 层次 合肥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雨露 陈彩虹 陈明皋 程勇 魏志恒 张珉 廖德志 庞文胜 吴际友
【目的】对汨罗市城市森林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汨罗市森林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对汨罗市的公园、校园、居住区、道路等四大城市森林类型进行调查研究,计算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四大城市森林类型的物种组成特征、物种多样性以及森林生长总体特征。【结果】1)汨罗市城市森林木本植物总计44科94属120种,以壳斗科Fagaceae、蔷薇科Ros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的物种为主,物种占比分别为36.4%、22.7%和11.2%。2)汨罗市物种多样性不高,且乔木种类总体偏少。在四大城市森林类型中,公园的物种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且树种分布相对较均匀;道路的物种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且差异较大。3)汨罗市城市森林树木树高集中分布在5~10 m区间,树高大于20 m的高大乔木较少。胸径分布总体呈现“两端少,中间多”的趋势,林木的胸径集中分布在10~20 cm区间,胸径大于30 cm的高大乔木比重较小。【结论】汨罗市城市森林植物仍然以少数物种为主导,特别是城乡接合部的道路林带,其乔木种类偏少,规格偏小,物种多样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在选择符合本地特色的乡土树种进行栽植的同时,加强城市森林培育。城市景观多样性总体偏低,且行道树的平均冠幅Ⅳ级(> 6 m)以上的占总数的20%,未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价指标,森林城市建设需注重高大乔木的运用和加强城市森林的培育,同时进行景观化提质,增加色叶、观花、观果类乔木植物的应用,以提高城市森林的质量。
关键词:
汨罗市 城市森林 结构特征 物种多样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非 袁甲 黄薇薇 查良松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借助ArcGIS平台,采用空间形态分析、等扇分析、等距分析及分形分析等方法,以城市扩展强度、紧凑度、分形维数、重心坐标、扩展弹性系数等为指标,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分析了1987~2011年合肥市城市扩展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合肥市在经历了轴向放射状扩展、双核组团扩展及轴间填充后,城市形态由不规则团块状向星楔形、连体双星形转变;24a间,城市用地面积增长了224.15km2,城市规模扩大了4.55倍;2000年以前基本保持中、低速扩展,进入21世纪后,开始高速扩展;城市空间主要沿交通线向西南、东南、东、东北等方向非均衡延展,城市扩展最强烈的区域约在距城区中心8km处,城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燕燕 曹卫东 黄琪 张宇 刘金郝 李颖
以合肥市111个专业大市场、852家物流企业、38个物流节点为样本,结合合肥市2014年交通网络、工业园要素地图,采用GIS技术,探讨合肥市物流空间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陆路交通网络对物流空间区位选择影响显著,而内河港口、机场对其影响不显著;(2)城区物流空间呈单中心等级扩散格局,中心城区与近郊区为物流企业、专业大市场布局热点,远郊区主要布局规模(大中型)物流节点,且无明显物流节点体系分层现象;(3)物流空间与工业布局不协同,区域差异明显,瑶海区、庐阳区物流空间集聚,而包河区与蜀山区无明显集聚现象。
关键词:
陆路运输 物流空间 机理 合肥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美红 苏建国 张显东
产业结构优化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主要原因。合肥市作为一个经济后发城市,如何优化产业结构直接关系到合肥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文章将通过分析合肥市自身的产业结构以及与它周边城市的比较,来寻找一条好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 路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洋 慎佳泓 张方钢
以西湖风景名胜区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在样方法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组平均聚类,划分出8个群落类型,分别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马尾松-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林、朴树Celtis sinensis-珊瑚朴C.julianae林、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木荷Schima superba-苦槠林、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毛竹-槲栎Quercus aliena林。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优势种群的年龄结...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丹
农村开发沼气技术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和净化环境,并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当稳步推广小型农用沼气池,扶持和发展沼气应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扬 马静 陈刚 张玉璐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文运用所建立的城市现代化模型对合肥市现代化进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评价和预测。
关键词:
现代化 城市现代化度 偏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恒 赵德先 吕志坤 刘慧 王嘉楠
[目的]为优化城市森林结构,提高城市森林斑块生态服务功能,以鸟类为指标,阐述以城市森林结构为基础的城市鸟类栖息响应机制。[方法]以安徽省合肥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1处面积在0.5~2.5 hm~2的城市森林斑块为样地,采用样方法进行植物群落及结构特征调查,以固定样线和样点结合的形式在秋季观测记录选取的样地鸟类群落组成。结合ArcGIS与卫星影像图,量化城市森林树种组成、空间、基础设施、景观结构相关指标,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明确与城市鸟类丰富度、多度、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标间的潜在关系。[结果](1)研究记录样地植被90种,隶属51科76属;鸟类8目22科38种,占合肥市记录鸟种的10.08%,最大值保留法计1 213只;城市鸟类优势种为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灰喜鹊Cyanopica cyana、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各斑块之间的鸟类组成有着较高的相似度,相似度均值为0.588。(2)非参数秩和检验表明在有无水域条件上,鸟类群落差异不明显,城市森林树种组成、空间、基础设施、景观结构对鸟类指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3)利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阐述影响因素,可将影响鸟类丰富度的因素归为城市森林斑块所拥有的资源量和潜在可获取的资源、乔木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单位面积下斑块的资源富集程度3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得到关于鸟类丰富度与鸟类多度的方程。[结论]城市森林对城市鸟类的吸引力取决于多个结构层次,能反映城市森林拥有的资源量和潜在可获取的资源、乔木丰富度和多样性、单位面积资源富集程度的指标是影响鸟类栖息的重要因素。图3表3参26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昌雪 汪德根 陈浩 杨兴柱
文章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合肥市城市游憩者旅游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合肥市外地旅游者客源地空间分布规律,阐述了旅游者社会经济背景和旅游偏好特征。最后提出了合肥市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祥谓 谢锦忠 朱春玲 孙海菁 王锐
以上海市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的群落学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应用群落相似性和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对该区域的主要森林群落类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演替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由白栎林、毛竹林、香樟林、朴树-榉树林、朴树-刺槐林、梧桐林和枫香-刺槐林等7种森林类型组成;现有森林植被的植物多样性明显低于邻近的浙江地区,其树种组成也明显偏重于落叶树种,以榆科植物、壳斗科栎类树种为主,而常绿树种则只有香樟、苦槠、毛竹、女贞等少数几个建群种;从森林演替趋势看,未来上海佘山地区的森林主要为三大类:以白栎为主的地带性森林群落,毛竹林和以樟科、榆科、木犀科等科树种组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红梅 周耘峰 孙崇波 汤庚国 李飞
在对合肥环城公园绿地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绿地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及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肥环城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有145种,属于64科114属.乔木层树种有62种,木犀科、豆科、杉科、木兰科和松科等为优势科,刺槐、女贞、构树、枫杨、棕榈、水杉、黄山栾和广玉兰等为优势种.少数种占有较大比例,优势种群中常绿树种占有一定比例.群落类型中,常绿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占群落总数的87.04%.乔木层、灌木层优势种中,引种栽培植物占有相当比例,与城郊次生植被以地带性树种形成的森林群落有一定区别.应以地带性树种为主体,在遵从植物生态位的基础上,合理配置灌木和宿根地被植物,逐步形成稳定的复合植物群落.
关键词:
合肥环城公园 绿地 群落结构 群落类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金磊 方晰 辜翔 李雷达 刘兆丹 王留芳 张仕吉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演替阶段相邻的2种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区系特征,旨在丰富亚热带地区森林动态资料,为加快该地区森林生态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结合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在湘中丘陵区选取林龄为45~50年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柯(又名石栎)+檵木针阔混交林(PLL)和林龄为80~90年处于演替亚顶极阶段的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LAG),分别设置3块30 m×30 m固定样地,对胸径≥1 cm的林木进行调查,计算群落多样性指数、特征值和相似系数等指标。【结果】PLL、LAG树种丰富,具有占绝对优势的优势种,且在群落内空间分布比较均匀,LAG树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PLL,且双子叶植物明显增加; PLL、LAG树种组成的差异主要源于乔木树种,特别是常绿阔叶乔木树种,PLL以松科、壳斗科为主,呈现针阔混交林特征,LAG以壳斗科、樟科、漆树科、金缕梅科和八角枫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呈现常绿阔叶林特征; PLL、LAG的种数和株数垂直结构层次分化明显,LAG各层次树种比PLL更丰富,特别是林下1~5 m层和林冠≥15 m层; PLL、LAG的种数和株数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分布,主要集中在1~8 cm径级; LAG中大径级的种数和株数多于PLL; PLL中,马尾松林下更新失去优势,为衰退型,柯、檵木为增长型,表现出PLL向LAG演替; LAG中,马尾松衰退明显,柯、青冈为增长型,杉木为稳定型; PLL、LAG植物区系以泛热带分布型为主,具有较强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LAG热带成分科、属、种多于PLL。【结论】PLL、LAG树种组成、空间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地带性植被恢复应遵循群落演替动态规律,对已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可采用封山育林让其自然演替,或通过人工干预(如补植常绿阔叶树种)缩短恢复时间,搭配合理的树种组成,提高林分质量;次生林改造或"针改阔"过程中,应加强泛热带分布型植物的利用,选择起源和演化具有相似性的阔叶树种作为建群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