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2)
- 2023(12362)
- 2022(9936)
- 2021(9295)
- 2020(7736)
- 2019(17636)
- 2018(17388)
- 2017(34622)
- 2016(18416)
- 2015(20568)
- 2014(20419)
- 2013(19913)
- 2012(17848)
- 2011(15812)
- 2010(15531)
- 2009(14144)
- 2008(13511)
- 2007(11753)
- 2006(10135)
- 2005(8587)
- 学科
- 济(85164)
- 经济(85082)
- 业(59770)
- 管理(49593)
- 农(46762)
- 方法(40619)
- 企(38675)
- 企业(38675)
- 数学(37399)
- 数学方法(37045)
- 农业(30961)
- 业经(21846)
- 中国(21119)
- 财(19682)
- 地方(15716)
- 制(14632)
- 贸(13955)
- 贸易(13950)
- 易(13621)
- 发(12671)
- 务(12164)
- 财务(12122)
- 财务管理(12093)
- 技术(11918)
- 企业财务(11596)
- 银(11450)
- 银行(11435)
- 融(11366)
- 金融(11365)
- 学(11265)
- 机构
- 学院(255288)
- 大学(250674)
- 济(113032)
- 经济(111200)
- 管理(104721)
- 理学(92493)
- 理学院(91730)
- 管理学(90277)
- 管理学院(89826)
- 研究(77498)
- 中国(61012)
- 农(55408)
- 京(49067)
- 财(48445)
- 科学(44575)
- 农业(42255)
- 业大(41614)
- 财经(39819)
- 中心(38838)
- 经(36736)
- 江(36272)
- 所(36187)
- 经济学(35423)
- 研究所(32868)
- 经济学院(32367)
- 经济管理(30788)
- 范(30409)
- 师范(30130)
- 财经大学(29671)
- 北京(29158)
- 基金
- 项目(180340)
- 科学(145006)
- 基金(134637)
- 研究(134053)
- 家(115491)
- 国家(114509)
- 科学基金(101039)
- 社会(89322)
- 社会科(84582)
- 社会科学(84564)
- 基金项目(71500)
- 省(70633)
- 自然(63713)
- 自然科(62312)
- 自然科学(62301)
- 自然科学基金(61200)
- 教育(61141)
- 划(57872)
- 编号(54247)
- 资助(54195)
- 成果(41692)
- 部(41329)
- 重点(39697)
- 发(39385)
- 创(38088)
- 国家社会(37989)
- 教育部(36035)
- 课题(35694)
- 人文(35621)
- 创新(35620)
- 期刊
- 济(118000)
- 经济(118000)
- 研究(68009)
- 农(58697)
- 中国(43934)
- 农业(39891)
- 财(36161)
- 学报(35631)
- 科学(34488)
- 管理(34204)
- 大学(29467)
- 学学(28312)
- 融(26463)
- 金融(26463)
- 业经(26054)
- 技术(22616)
- 教育(20325)
- 财经(19354)
- 业(18804)
- 问题(17682)
- 经济研究(17485)
- 经(16478)
- 农村(14176)
- 村(14176)
- 农业经济(13938)
- 世界(13695)
- 版(13176)
- 技术经济(12539)
- 统计(12442)
- 经济问题(12339)
共检索到356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必良
不完全合约理论关注于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不完全合约的理论基础,二是剩余控制权的产权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在农地流转租约中,不仅存在着不完全合约与关系合约问题.而且合约短期化与空合约也是普遍现象。本文基于农地租约的经验证据,分析农地租约不断加剧的短期化倾向,进而阐明不完全合约演变为空合约的逻辑机理。笔者指出,空合约依赖于信任与声誉机制而实现自我履约,能够降低合约的治理成本并改善其不完全性,从而形成不完全合约—关系合约—空合约的动态演化过程。
关键词:
合约短期化 空合约 农地租约 不完全合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必良
不完全合约理论关注于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不完全合约的理论基础,二是剩余控制权的产权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在农地流转租约中,不仅存在着不完全合约与关系合约问题.而且合约短期化与空合约也是普遍现象。本文基于农地租约的经验证据,分析农地租约不断加剧的短期化倾向,进而阐明不完全合约演变为空合约的逻辑机理。笔者指出,空合约依赖于信任与声誉机制而实现自我履约,能够降低合约的治理成本并改善其不完全性,从而形成不完全合约—关系合约—空合约的动态演化过程。
关键词:
合约短期化 空合约 农地租约 不完全合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必良 林文声 邱泽元
本文将农户农地转出的租赁合约分为"关系型合约"和"要素型合约",构建了"土地依赖—交易费用—农地流转收益—缔约对象选择"的理论框架,揭示农户租约对象选择的内在机理,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地转出租金和转出面积在"亲友邻居"与"社会主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土地依附性、非专用土地资产、专用性社区资本和交易规模促进农户选择"关系型合约",而合约稳定性和农地流转收益促进农户选择"要素型合约";专用性人力资本、交易规模、非专用地理位置、合约稳定性、农地流转收益和农地市场发育对农地流转缔约主体多元化具有促进作用,而土地依附性、非专用土地资产和地权不稳定性则存在抑制作用。
关键词:
农地租约 土地依赖 合约类型 缔约对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险生 李宁 胡平峰 金晶
地权交易能够提升地权价值,从而能进一步增强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因此,土地租出与土地养老其实并不冲突,新农保能通过替代土地养老而促进土地租出的命题也就难以成立。同时,农民早期缴费档次低,使得早期参加新农保有较高的收益率,这可能促成早期参保对农地租出有促进作用和对土地养老有替代效果。为此,本文利用2010—2018年5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以2012年处于缴费期的中老年人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农户参保对土地租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农户参保后土地租出率平均下降了2.4个百分点。参保收益率和贴现率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使参保对土地租出的影响呈现异质性,体现为老年人口参保收益率较高和低收入群体贴现率较高,导致参保后土地租出率的下降主要发生在无老年人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男性参保收益率更低导致家庭男性参保更会使土地租出率下降。机制分析显示参保降低了家庭的闲暇消费,促进了农户从事自家农业,尤其提高了家庭女性的劳动供给。结果表明新农保对土地养老的替代关系并不存在。
关键词:
新农保 土地租出 劳动供给 土地养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文勇 张悦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与二元log 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地租出者和租入者租赁期限长短偏好的因素。研究发现:①当地权不稳定时,租出者倾向于长期租约,租入者倾向于短期租约。②农地交易中,交易费用较高时,二者都倾向于长期租约,交易费用较低时反之。③当种地预期收益与种地机会成本的差值较大时,二者都倾向于长期租约,差值较小时反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必良 邹宝玲 何一鸣
全国9省份农户问卷数据表明,在农户的农地转出租约中,相对于当期租约期限而言,后期租约的意愿期限有缩短的趋势,即存在租约期限的"逆向选择",并导致契约的"柠檬市场"。本文基于农地流转市场的特殊性,对租约期限短期化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计量结果表明,土壤肥力、转出对象、实际流转期限、对承租方事中行为的介意程度等是决定租约期限短期化的重要因素。培育和扶持生产大户与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具有重要的契约化意义。
关键词:
农地租约 租约期限 逆向选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必良 邹宝玲 何一鸣
全国9省份农户问卷数据表明,在农户的农地转出租约中,相对于当期租约期限而言,后期租约的意愿期限有缩短的趋势,即存在租约期限的"逆向选择",并导致契约的"柠檬市场"。本文基于农地流转市场的特殊性,对租约期限短期化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计量结果表明,土壤肥力、转出对象、实际流转期限、对承租方事中行为的介意程度等是决定租约期限短期化的重要因素。培育和扶持生产大户与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具有重要的契约化意义。
关键词:
农地租约 租约期限 逆向选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卢二坡 王泽填
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的效应如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旨在从一般的意义上对我国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的效应进行经验分析。使用1953—2004年我国27个省级地区经济波动和增长的面板数据及两种数据形式和计量方法,我们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各地区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具有相同的负面效应,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地区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的效应具有异质性,有的地区该效应为正,有的地区为负。
关键词:
短期波动 长期增长 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如桢
治理理念下的柔性监管是一种与命令控制色彩浓厚的传统监管相对应的新型监管,体现了治理理念中的权力中心多元、重协调与互动、重过程的基本特点。本文以2015~2018年A股主板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上市公司短期业绩角度探究了交易所问询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交易所问询后企业短期业绩显著下降;年报问询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和高管变更对企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交易所问询对盈余质量更差、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以及管理层能力较弱的企业财务业绩负面影响更大。研究丰富了监管问询经济后果相关文献,对监管机构创新监管方式、缓解监管问询的处罚效应以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也具有增量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文勇 孟庆国 张悦
本文基于黑龙江和四川的调查数据,通过由地权稳定性、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构成的制度分析框架,分别对租入农地农户和租出农地农户农地流转中的租约形式决策(即以书面或口头形式签订租约)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对于租入农地的农户来说,交易成本对其是否签订书面租约有显著正向影响,机会成本和地权稳定性影响不显著;对于租出农地的农户来说,交易成本对其是否签订书面租约有显著正向影响;机会成本对是否签订书面租约有显著正向影响,地权稳定性影响不显著。在黑龙江和四川两地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农地流转中租约形式的决定因素并解释现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立群 邓宏图
本文考察了塞飞亚公司与农户签约的“历史” ,分析了从“公司加农户合约”转化为“公司+农户 +基地”的“准一体化合约”的各种现实约束条件 ,解释了公司和农户各自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 ,却并未缔结成经典企业理论所定义的一体化科层组织结构的原因。通过引进历史主义分析 ,本文论证了“公司 +农户 +基地合约”兼有市场高能激励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双重优势 ,因而是给定条件下的最优合约。
关键词:
合约选择 准一体化 基地合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侯胜 王朗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能否破除企业融资困境值得深究。基于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逐笔贷款合约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考察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贷款资金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优化企业贷款合约制定,表现为贷款规模增加、期限延长、利差降低及信用升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降低风险承担和缓解信息不对称优化企业贷款合约制定。进一步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优化效应在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更加明显。因此,数字化转型不仅丰富了商业银行的微观经济效益,也为商业银行缓解企业融资困境、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甲 徐静文 张红霄
流转租金的市场化是农地要素市场发育的重要表征,当前我国农地市场中租金的价格形成机制并不完善。以转出方面临的流转事后交易费用为理论分析起点,基于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收集的1648个农地流转样本,采用OLS、2SLS和CMP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关系治理对流转租金的影响以及县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等第三方介入对关系治理格局的改变和租金决定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流转双方的关系越紧密,信任和声誉机制约束发挥作用的强关系治理能够减少事后交易费用,双方就这部分交易费用进行博弈使得流转租金低于市场价格;县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等第三方介入流转,替代了关系治理在减少交易费用方面的作用,改变了熟人社会的关系治理格局,流转租金接近于市场价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甲 徐静文 张红霄
流转租金的市场化是农地要素市场发育的重要表征,当前我国农地市场中租金的价格形成机制并不完善。以转出方面临的流转事后交易费用为理论分析起点,基于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收集的1648个农地流转样本,采用OLS、2SLS和CMP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关系治理对流转租金的影响以及县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等第三方介入对关系治理格局的改变和租金决定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流转双方的关系越紧密,信任和声誉机制约束发挥作用的强关系治理能够减少事后交易费用,双方就这部分交易费用进行博弈使得流转租金低于市场价格;县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等第三方介入流转,替代了关系治理在减少交易费用方面的作用,改变了熟人社会的关系治理格局,流转租金接近于市场价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房小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投资建设的热潮高涨,在建筑行业中由企业短期借款水平引发的存款、贷款双高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采用1996—2013年深、沪两市建筑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通过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了企业的代表性原则偏误对其短期借款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代表性原则偏误影响短期借款决策,偏误程度越大则短期借款水平越高,并且这种关系因企业上市年龄的增长而得到强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够弱化代表性原则偏误对短期借款水平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上市年龄对代表性原则偏误与短期借款水平之间的关系的强化程度。
关键词:
行为金融 代表性原则偏误 企业短期借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