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
2023(1433)
2022(1274)
2021(1081)
2020(980)
2019(2346)
2018(2355)
2017(4347)
2016(2206)
2015(2377)
2014(2197)
2013(2239)
2012(1994)
2011(1925)
2010(1876)
2009(1687)
2008(1626)
2007(1430)
2006(1276)
2005(1166)
作者
(6315)
(5296)
(5217)
(4891)
(3224)
(2473)
(2372)
(2006)
(1947)
(1799)
(1798)
(1725)
(1627)
(1607)
(1588)
(1546)
(1536)
(1528)
(1483)
(1475)
(1312)
(1304)
(1163)
(1158)
(1143)
(1132)
(1128)
(1109)
(1071)
(1010)
学科
(11350)
经济(11342)
管理(9697)
(8790)
(8605)
企业(8605)
方法(6576)
数学(5587)
数学方法(5543)
技术(3806)
(2931)
技术管理(2912)
(2893)
业经(2671)
(2353)
(2255)
(2088)
财务(2088)
财务管理(2088)
(2072)
企业财务(2023)
(1939)
理论(1912)
中国(1891)
科学(1875)
(1764)
(1753)
环境(1653)
经营(1608)
体制(1502)
机构
大学(35203)
学院(33717)
管理(16285)
(15574)
经济(15338)
理学(14450)
理学院(14357)
管理学(14146)
管理学院(14093)
研究(9700)
中国(6690)
(6583)
(6478)
财经(5532)
科学(5511)
(5070)
业大(4928)
经济学(4903)
中心(4604)
(4572)
(4426)
经济学院(4394)
(4383)
经济管理(4312)
商学(4228)
商学院(4180)
(4180)
财经大学(4179)
师范(4149)
研究所(4051)
基金
项目(24582)
科学(20658)
基金(19398)
研究(17926)
(16538)
国家(16446)
科学基金(14976)
社会(12880)
社会科(12427)
社会科学(12424)
基金项目(10796)
(9432)
自然(9426)
自然科(9239)
自然科学(9237)
自然科学基金(9110)
教育(7912)
(7601)
资助(7175)
编号(7032)
成果(5768)
国家社会(5767)
(5757)
(5668)
创新(5425)
人文(5279)
重点(5169)
教育部(5134)
项目编号(4928)
科研(4765)
期刊
(14363)
经济(14363)
研究(8809)
管理(5629)
中国(5101)
科学(4960)
(4923)
学报(4532)
大学(3513)
(3365)
学学(3255)
图书(3046)
财经(3037)
技术(2831)
情报(2748)
(2604)
经济研究(2374)
技术经济(2360)
业经(2315)
教育(2306)
科技(2256)
农业(2241)
(2239)
理论(2160)
统计(2117)
实践(1994)
(1994)
问题(1883)
(1876)
金融(1876)
共检索到45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志康  
合约的形式决定了权利各方面的关系及其权利归属的性质,因而不同的合约对知识产权的归属具有不同的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志康  
公共物品知识产权包括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知识产权和公共投入形成的知识产权,本文讨论了两者的性质及其归属问题,并对有关案例进行了剖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旷毓君  纪建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恒  
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是产学研结合创新成败的关键。本文试从国家主管部门和产学研结合创新组织体之间的知识产权归属、产学研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产权归属以及产学研各创新主体与内部科技人员之间的知识产权归属三个方面探讨产学研结合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彦涛  蒋悟真  
作为承载知识和科研创新的载体,学位论文需要"公开发表"是由其公共属性决定的。但必须明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的"公开发表"仅仅指纸质版学位论文在学位授予单位的图书馆等特定场所公开,并不包括学位论文在公开网络上传播。进入数字化时代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允许学位授予单位以数字化形式将学位论文保存在图书馆,但仅对本馆内的读者开放,图书馆以外的人群无权在开放网络中获得数字化的学位论文。学位授予单位与学位论文作者之间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学位论文不是委托作品和职务作品,因此,学位授予单位不享有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长峰  刘燕  
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已成为我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归属与分享方面,确实存在权益不清晰和责任不明确的问题。通过梳理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尽快建立能够有效平衡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归属、利用与分享的新机制,有利于增加我国军民两用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总量,提高我国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郭励弘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指出没有全民资本 ,只有政府资本是我国国有资产的实质性问题 ,因此 ,认为改革的选择就是要废止统一所有 ,确立分级所有 ,实行一级政府、一级产权、一级信用的监管体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锴  余明江  
企业会计信息本质上是企业的一项经济资源 ,能够为特定的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并且 ,只有企业法人才是天然的会计信息产权所有者 ,无论是财务会计信息还是管理会计信息 ,其产权都应归属于企业法人。会计信息产权归属的企业法人观并不妨碍会计信息的商品化 ,相反 ,它还奠定了财务会计信息非商品化 ,管理会计信息商品化的基础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全伦  
本文从企业存在的两种形态———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出发 ,将跨国公司的产权划分为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 ,二者都有物质与价值之分。直接产权的主体是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或公司的投资者 ;公司的间接产权包括个体间接产权和国家间接产权 ,其主体分别是公司内部或公司投资组织内部的职工、公司所在地或投资者所在的国家 ;跨国公司的不同产权之间是一种既统一又分离的关系 ,公司直接物质产权与直接价值产权完全分离为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子公司的个体间接物质产权与个体间接价值产权、子公司的国家间接物质产权与国家间接价值产权同时分离是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超出国界的产权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边玉龙  
1.问题的提出改革以来,我国国营企业通过利润分成和税后留利等方式拥有了一定的自留资金,国家也在政策上明确了企业对这部分自留资金拥有支配权和使用权。但对由这部分资金形成的资产的产权归属问题,却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鸡是国家的,生出来的蛋也应该归国家。还有的人担心承认了企业拥有这部分产权,久而久之必然导致企业所有制,从而会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全伦  
本文从企业存在的两种形态———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出发 ,将跨国公司的产权划分为直接产权与间接产权 ,二者都有物质与价值之分。直接产权的主体是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或公司的投资者 ;公司的间接产权包括个体间接产权和国家间接产权 ,其主体分别是公司内部或公司投资组织内部的职工、公司所在地或投资者所在的国家 ;跨国公司的不同产权之间是一种既统一又分离的关系 ,公司直接物质产权与直接价值产权完全分离为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子公司的个体间接物质产权与个体间接价值产权、子公司的国家间接物质产权与国家间接价值产权同时分离是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超出国界的产权原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吕炜  任星宇  王伟同  
在社会保险费征收事权全面划归税务部门负责的大背景下,税务部门对社保法规的响应效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响应效率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征管水平的提升,使其偏离预期中的最佳水平。文章基于《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利用2007-2013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比较了社保全责模式与税务代征模式响应效率的差异。文章研究发现,社保全责模式对《社会保险法》的响应效率显著优于税务代征模式,社保部门响应效率的提升主要表现在私营企业、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反映了法律的扩围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保部门与税务部门的信息化交流,可以有效弥补税务代征模式的响应效率。文章的研究表明,在税务部门负责社会保险征收事权的背景下,应提升税务部门在征收事权上的主体责任,加强社保部门与税务部门间信息化交流水平的建设,文章的研究也为推进社保费征收事权划转改革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蔼堂  
立足于契约经济和福利经济 ,兼顾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必具条件 ,从企业新概念的产生、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企业业绩评价分析 ,将企业财务目标归属于效率与公平是创新财务管理目标和必然要求 ,从改革开放的宗旨出发 ,兼顾公平也是加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的大势所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蔼堂  雷光勇  
经济管理的目标是效率与公平,而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目标就应当和企业管理目标保持一致。单纯强调利润最大化存在很多弊端,将效率与公平作为企业财务目标,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权益人的效率目标的衔接,而且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理财行为,进一步促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将效率与公平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丽娟  
知识产权的制度经济学派从不同角度论证了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知识产权应该保护毋庸置疑,但是知识财产本身的特性决定了知识产权保护具有两面性。知识产权保护必须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寻求平衡,否则,会在二元经济、阶级差别、技术进步、国际贸易和诉讼、人的自由、大学公司化等方面产生负面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