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6)
- 2023(11751)
- 2022(9743)
- 2021(8713)
- 2020(7054)
- 2019(15821)
- 2018(15278)
- 2017(28280)
- 2016(15628)
- 2015(17034)
- 2014(16660)
- 2013(16443)
- 2012(15737)
- 2011(14413)
- 2010(14507)
- 2009(13071)
- 2008(12841)
- 2007(11487)
- 2006(10347)
- 2005(9552)
- 学科
- 济(67086)
- 经济(67018)
- 业(40479)
- 管理(39841)
- 企(29264)
- 企业(29264)
- 方法(22929)
- 中国(21816)
- 农(21174)
- 地方(20097)
- 数学(19973)
- 数学方法(19769)
- 学(16859)
- 业经(15983)
- 财(15139)
- 农业(14937)
- 贸(13608)
- 贸易(13597)
- 易(13141)
- 制(11973)
- 银(11631)
- 融(11570)
- 金融(11569)
- 银行(11559)
- 环境(11445)
- 发(11364)
- 地方经济(11256)
- 行(11218)
- 技术(11049)
- 和(9388)
- 机构
- 学院(225948)
- 大学(224537)
- 济(91356)
- 研究(90517)
- 经济(89502)
- 管理(78750)
- 理学(67295)
- 理学院(66403)
- 中国(66268)
- 管理学(65068)
- 管理学院(64700)
- 科学(60767)
- 农(56810)
- 京(50043)
- 所(49737)
- 研究所(45702)
- 农业(45204)
- 业大(43171)
- 中心(39441)
- 财(39237)
- 江(35663)
- 院(33035)
- 北京(31958)
- 省(31706)
- 财经(30722)
- 范(30140)
- 师范(29594)
- 科学院(29061)
- 农业大学(28652)
- 州(28109)
- 基金
- 项目(156746)
- 科学(120806)
- 基金(111885)
- 研究(104282)
- 家(103913)
- 国家(103024)
- 科学基金(84472)
- 社会(65814)
- 省(63221)
- 社会科(62336)
- 社会科学(62319)
- 基金项目(59027)
- 自然(57504)
- 自然科(56156)
- 自然科学(56136)
- 自然科学基金(55168)
- 划(54310)
- 教育(46164)
- 资助(45310)
- 发(39992)
- 编号(39027)
- 重点(36787)
- 计划(33154)
- 创(32792)
- 部(32716)
- 创新(30785)
- 科研(30740)
- 科技(30585)
- 成果(30459)
- 发展(30300)
- 期刊
- 济(104785)
- 经济(104785)
- 研究(65614)
- 农(52651)
- 中国(51107)
- 学报(50664)
- 科学(42313)
- 大学(36376)
- 农业(35993)
- 学学(34932)
- 管理(29635)
- 财(27999)
- 教育(23282)
- 融(22174)
- 金融(22174)
- 业(19544)
- 业经(18952)
- 经济研究(17466)
- 技术(17429)
- 财经(15182)
- 业大(14753)
- 问题(13944)
- 经(13121)
- 科技(12858)
- 版(12821)
- 农业大学(12194)
- 林业(11337)
- 贸(10944)
- 资源(10821)
- 世界(10781)
共检索到348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永萍 张海娜 师树新 燕建召 孙辉 田海燕 崔瑞敏
为筛选合理密植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的适宜株行距配置模式,为黄河流域机采棉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试验筛选了3个冀中南地区主栽品种:冀棉958、石抗126和冀863,设置了75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4个不同的株行距配置,行距分别为80(Ⅰ),75(Ⅱ),70(Ⅲ),(100+50) cm(Ⅳ),同时设置常规种植密度45 000株/hm2为对照(CK,行距80 cm),研究了合理密植条件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植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不同品种的株高、茎粗和果枝台数等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尽相同;冀棉958和石抗126不同株行距配置的单株成铃数之间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低密度下的CK,单株成铃率则均为处理Ⅱ与处理Ⅳ显著高于处理Ⅰ与处理Ⅲ;冀863的单株成铃数以处理Ⅳ最高,其次为处理Ⅱ;冀棉958籽棉产量以处理Ⅳ最高,石抗126籽棉产量为处理Ⅱ与处理Ⅳ显著高于处理Ⅰ与处理Ⅲ,冀863的籽棉产量则为处理Ⅱ与处理Ⅳ略高于处理Ⅲ,处理Ⅲ又略高于处理Ⅰ。推荐3个棉花品种适宜的株行距配置为75 cm行距与(100+50) cm 2种种植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汉民 刘松涛 曹雯梅 马丽 房卫平
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主要研究保水剂对土壤和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的保水剂含量在0.030%~0.100%内,土壤表面蒸发明显降低,pH值趋于酸化;保水剂的用量在30~45 kg/hm2,能够明显提高棉花的产量,增产幅度达10%以上,对纤维品质没有影响,株高增加3.8~10.2 cm,铃数增加5.7万~9.4万个/hm2,铃重增加0.1~0.19 g;并且以穴施最经济有效。
关键词:
保水剂 土壤 棉花 生长发育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文明 李明华 蒋家乐 马学花 李容望 赵文青 崔静 刘扬 马富裕
【目的】明确北疆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对氮磷钾综合运筹的响应特征,为节省氮肥成本提供依据。【方法】以鲁棉研24号为材料,在4种施氮量(506、402.5、299和195.5 kg·hm-2,分别用N1、N2、N3和N4表示)和蕾期、花铃期4种不同磷钾肥运筹方式(100%+0,25%+75%,50%+50%和75%+25%,分别用PK-M1,PK-M2,PK-M3和PK-M4表示)下进行田间试验。试验期间测定棉花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蕾花铃数量及产量等指标。【结果】在相同磷钾运筹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降低,LAI的Logistic模型K’值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N3比N2处理高5.1%—16.5%,快速增长起始期(t1)和快速增长结束期(t2)均为N3处理最晚,且N3处理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最长,N3处理比N2处理多2—12 d;N3处理生长特征值GT最高,N2处理次之,N3比N2处理高5.2%—16.7%;干物质积累量在生长前期表现为N1>N2>N3>N4处理,在生长后期表现为N2>N1>N3>N4处理;蕾花铃数在全生育期表现为N2>N3>N1>N4处理;产量相对值在各施氮处理下表现为N2处理最高,N3处理次之,N2处理比N3处理高3.6%—6.5%。在相同施氮量下,LAI的Logistic模型K’值最高为PK-M3处理,最低为PK-M1处理,PK-M3处理比PK-M1处理高20.5%—27.4%;快速增长起始期t1(2019年除外)和快速增长结束期t2均为PK-M3最晚,且PK-M3处理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T)最长;PK-M3处理生长特征值(GT)最高,PK-M2处理次之,PK-M3处理比PK-M2处理高13.0%—24.5%;干物质积累量在生长前期表现为PK-M2处理>PK-M3处理>PK-M4处理>PK-M1处理,生长后期表现为PK-M3>PK-M2>PK-M4>PK-M1处理;蕾花铃数在生长前期表现PK-M4>PK-M3>PK-M>PK-M2处理,生长后期表现为PK-M3>PK-M2>PK-M4>PK-M1处理;产量相对值表现为PK-M3处理最高,比其他磷钾处理高5.2%—18.2%。所有处理中,N3PK-M3处理下LAI Logistic模型K’值和GT值最大,T最长,在吐絮期干物质积累量、相对产量值和后期蕾花铃数仅次于N2PK-M3处理,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高于其他处理。相关分析表明,LAI在2018年播种后109 d以后和2019年播种后120d以后与生殖器官干物质、干物质总量和相对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全生育期生殖器官个数、总干物质积累量、生殖器官干物质与相对产量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所有处理中N2PK-M3产量最高,N3PK-M3处理次之,N3PK-M3相对产量仅比N2PK-M3处理降低1.5%。【结论】N3PK-M3处理与农户常规施氮量相比,减少25%的氮肥施用量仍能获得较高产量,可能是由于推迟了棉花后期LAI到达峰值的时期,延缓了LAI下降速率,提高棉花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并促使其向生殖器官转运,且降低蕾铃脱落,保证后期铃数,为产量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因此,本研究认为在蕾期和花铃期各分施50%磷钾肥的条件下,氮肥的施用量可以降低至299 kg·hm~(-2),这比农户常规施氮降低25%,以达到减氮稳产、节本增效的目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青华 韩锦锋 刘华山 李巨
研究了液体地膜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地膜能加快棉花前期生长速度、适度抑制后期旺长、调控和优化棉花株型,使棉花早发、早熟。
关键词:
棉花 液体地膜 生长发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洋 董奇琦 贾佩岩 史晓龙 蒋春姬 王晓光 张正 万书波 于海秋 赵新华
为明确玉米花生宽幅带状间作下不同肥料处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设置玉米花生间作不施肥(K0)、间作玉米花生施常规肥(K1)、间作玉米施缓控肥花生减施肥料(K2)、单作玉米施常规肥(SM)、单作花生施常规肥(SP)5个处理,测定形态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氮含量及相关酶活、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间作玉米氮代谢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各器官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K2>K1>K0,且间作玉米边行显著高于中间行。K2和K1处理间作玉米产量比K0和单作分别显著增加21.95%、17.34%(p<0.05)和14.10%、9.78%(pK2>K0,中间行>边行,且单作>间作。K2和K1处理花生中间行净光合速率比K0显著增加67.75%和64.82%(p<0.05),产量比K0处理显著增加30.65%和21.26%(p<0.05),但比单作显著降低6.81%和13.49%(p<0.05)。可见,间作玉米施用缓控肥提高了玉米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净光合速率,生长速率加快,进而增加产量。施肥增加花生生长前期氮素吸收量,促进氮代谢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增加、加快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K1和K2处理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研究结果对创新优化适宜东北地区种植的玉米花生宽幅带状间作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间作 肥料 光合速率 氮代谢酶活性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杰 马腾飞 郭蕾 古力努尔·艾哈塔尔 郭峰 张鹏忠 帕尔哈提·买买提 娄善伟
【目的】本文进一步明确机采模式下不同棉花品种的生长发育状况,筛选出适宜哈密棉区机采模式下的优良棉花品种。【方法】选用9个棉花品种为试验材,进行2年的对比试验,调查农艺性状、干物质变化动态、叶面积指数、品质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结果】各品种株高介于73.7~94.5 cm之间,第一果节位在5.14~6.80 cm,始节高度新陆中55最高,邯丰668次之。果枝台数邯丰668最多为9.67~10.21。最大单株干物质质量介于118.5~167.7 g,邯丰668增长速率最快,新陆中55次之;叶面积指数呈二次抛物线动态变化,在铃期到达峰值,为4.04~4.89。品质上马克隆值达到A级的有邯丰668和新陆中55号,分别为4.03和4.20;各处理纤维长度为26.73~30.57 mm。实收籽棉量邯丰668最高为538.7~548.0 kg/667m~2,其次为新陆中55,二者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综合考虑各因子,邯丰668和新陆中55号表现最优,适合哈密棉区机采模式下种植。
关键词:
棉花 农艺形状 品质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晓明 张亚如 张娜 张晓军 赵长星 王铭伦 王月福
为明确花生生长过程中是否存在生长冗余,探讨花生高产的适宜生长度,以高产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试材,设长×宽×深分别为40 cm×20 cm×20 cm、40 cm×20 cm×40 cm、40 cm×20 cm×60 cm、40 cm×20 cm×80 cm4种规格不等的根土空间,采用网袋法,研究了根系生长空间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根土空间增大,株高逐渐增高,分枝数逐渐增多,根系干质量和茎叶干质量逐渐增大,其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越来越大。根土空间过小显著影响各时间段花生开花数、下针和结果;根土空间过大则中前期开花数、下针和结果少,中后期开花数、下针和结果多;适当的根土空间(如限根...
关键词:
花生 根土空间 生长发育 产量 冗余生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长星 徐亮 王月福 王铭伦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磷量对花生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花生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花生主茎高度、侧枝长度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当施磷量高于225 kg/hm2时,再增加施磷量对主茎高度、侧枝长度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增施磷肥增加了花生主茎和侧枝的节数,促进了花生分枝的发生,提高了花生叶面积系数。适当增施磷肥可以提高花生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荚果产量,但当磷肥施用量超过225 kg/hm2时,增产效果不显著。
关键词:
花生 磷肥 生长发育 分枝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金虎 赵铭森 冯旭平 孔佳茜 孟晓康 吴昌娟 康红梅
为探索能兼顾麻秆、麻叶和麻皮产量的多用途种植模式,以‘晋麻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等行距M_1(35 cm)和宽窄行M_2(宽行50 cm,窄行20 cm)2种行距,以及30(D_1)、 45(D_2)和60万株/hm~2(D_3)3种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对工业大麻品种‘晋麻1号’的农艺性状、SPAD值、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行距M_1相比,宽窄行M_2种植在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有效株数、SPAD值、光合性能和产量方面更有优势;密度和行距配置对工业大麻麻秆、麻叶和麻皮产量影响显著,在D_1下,M_2分别比M_1增产28.28%、18.65%和13.81%;在D_2下,M_2分别比M_1增产19.37%、27.37%和4.07%;在D_3下,M_2分别比M_1增产21.55%、16.80%和5.68%。不同行距配置下密度对产量影响表现不同,在M_1下,麻叶产量表现为D_1>D_3>D_2,麻秆和麻皮产量都表现为D_2>D_1>D_3;在M_2下,麻叶产量表现为D_2>D_1>D_3,麻秆和麻皮产量都表现为D_1>D_2>D_3。综合分析后推荐宽窄行种植(宽行50 cm,窄行20 cm),密度30万株/hm~2作为工业大麻多功能综合利用种植模式,可兼顾麻秆、麻叶和麻皮产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正雄 张福琐 赵明 毛达如
同期播种条件下 ,前期地膜覆盖直播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地早于育苗移栽玉米。植株的干物质累积直播玉米在前期高于育苗移栽玉米 ,后期以方式 1和方式 2育苗移栽的玉米赶上、甚至超过直播玉米 ,而以方式 3育苗移栽的玉米则仍低于直播玉米 ;从根系来看 ,育苗移栽玉米的次生根系的发育明显优于直播玉米。籽粒产量以方式 1、方式 2育苗移栽的玉米为最高 ,其次是前期覆膜的直播玉米 ,而以方式 3育苗移栽种植的玉米显著最低
关键词:
种植方式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思敏 马新明 赵献章
为了考察砷毒害对烤烟生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砷与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砷抑制了烤烟的生长发育,导致其生育期延迟,叶片数和叶面积减少,株高和产量降低。同时,砷造成了烤烟产值、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降低,使其经济性状变差,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含量提高,烟碱和K+、Ca2+、Mg2+、Cl-含量降低,糖氮比、糖碱比、氮碱比等比例失调,因而降低了烤烟的商品价值和化学品质。当土壤中的砷含量达到100 mg/kg时,烤烟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丧失了生产价值;当砷含量达到200 mg/kg以上时,烤烟不能移栽成活;使烤烟减产10%的土壤砷含量阈值为16.89 mg/kg。砷在...
关键词:
砷毒害 烤烟生长发育 烤烟产量 烤烟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文燕 梁银丽 白彩虹 朱艳丽 林兴军 彭强 陈晨
【目的】研究不同前茬作物对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辣椒选择适宜前茬以及合理的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莴笋、大蒜和小麦为前茬作物,测定了3种前茬作物处理下的土壤养分、辣椒根系形态、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产量及品质。【结果】与莴笋茬和小麦茬相比,大蒜茬极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大蒜茬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较莴笋茬和小麦茬高8.79%和7.64%;辣椒根长、根粗、根干质量、净光合速率和结果数均为大蒜茬>莴笋茬>小麦茬,差异显著;大蒜茬辣椒总产量分别为莴笋茬和小麦茬的1.22和2.55倍,总经济效益分别为莴笋茬和小麦茬的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艳敏 欧阳竹 王淑芬
在两年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棉花整枝打顶和简化栽培措施下生长发育的区别。供试的两个棉花品种为中晚熟品种冀668和中早熟品种中棉30。结果表明,整枝打顶处理下的棉株的株高、主茎茎节、叶面积指数和蕾数都低于对照。然而脱落果节数的减少使得整枝打顶处理的有效铃数却增加了。整枝打顶处理总干物质量减少,但是生殖器官干物质量的比例却增加了。产量组成分析表明,整枝打顶处理的总铃数增加,单铃质量和衣分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别。两个品种在不同处理间的表现趋势一致,但是中熟品种比中早熟品种的趋势更明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永鹏 南丽丽 于闯 付双军
以甘肃省主栽品种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Gannong No.3)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甘肃荒漠灌区播种量(12,16,20和24kg·hm-2)和行距配置[3种等行距10、15和20cm,2种宽窄行距6行×10cm(窄)+40cm(宽)和6行×10cm(窄)+30cm(宽)]对其干草产量、茎叶比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行距处理中,20cm行距的苜蓿干草产量显著高于15、10cm和两种宽窄行距(P<0.05);不同的播种量处理中,播种量为16kg·hm-2的苜蓿年总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栋 涂美艳 李靖 孙淑霞 宋海岩 刘春阳 江国良
【目的】为探究"聚土起垄+宽行窄株"栽培模式在四川地区应用效果,并为今后科学指导四川盆地及南方浅丘区标准化桃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桃品种‘霞晖6号’为试材,比较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其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苗木定植39个月后,"聚土起垄+宽行窄株"栽培的桃植株主干、主枝及侧枝直径,更新枝长度,≤0.50 cm根系数量,叶片叶绿素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及固酸比,单株产值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同栽培模式下桃果实外观品质和单位面积产值差异不显著。【结论】"聚土起垄+宽行窄株"并结合树体结构培养,能够有效延伸树冠,改善植株光照条件,增强桃树植株生长量,提高果实风味品质,是一种实用高效的南方桃园栽培模式。
关键词:
聚土起垄 宽行窄株 桃 品质 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