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36)
2023(4928)
2022(3961)
2021(3807)
2020(2905)
2019(6591)
2018(6500)
2017(12466)
2016(6948)
2015(7598)
2014(7384)
2013(7547)
2012(7063)
2011(6571)
2010(6662)
2009(6312)
2008(6115)
2007(5776)
2006(5346)
2005(4695)
作者
(19965)
(17642)
(17051)
(16231)
(10351)
(8480)
(7453)
(6996)
(6644)
(6031)
(5939)
(5761)
(5421)
(5340)
(5195)
(5158)
(5023)
(4950)
(4881)
(4711)
(4415)
(4279)
(4213)
(4199)
(3982)
(3970)
(3966)
(3677)
(3668)
(3583)
学科
(48110)
(33295)
经济(33258)
农业(32237)
(27789)
业经(15165)
农业经济(12290)
管理(11993)
(9384)
农村(9364)
(9217)
(9180)
劳动(9163)
中国(9110)
土地(8382)
方法(8320)
地方(8237)
发展(7990)
(7989)
(7574)
企业(7574)
(7146)
建设(6968)
数学(6914)
数学方法(6878)
收入(6686)
(6646)
人口(6587)
农业劳动(6449)
(6353)
机构
学院(103180)
大学(96868)
(44244)
(43791)
经济(43478)
管理(40805)
理学(35784)
研究(35720)
理学院(35464)
管理学(35011)
管理学院(34845)
农业(32901)
中国(29085)
业大(24809)
科学(22415)
农业大学(20146)
(19687)
(18479)
中心(17643)
研究所(16782)
(16395)
(15947)
(15483)
经济管理(14827)
(14429)
(13761)
师范(13646)
(13484)
科学院(12901)
财经(12566)
基金
项目(70503)
科学(56039)
研究(53786)
基金(51444)
(44991)
国家(44475)
科学基金(37833)
社会(35563)
社会科(33088)
社会科学(33081)
(29079)
基金项目(28254)
(27137)
编号(23545)
自然(23039)
(22825)
自然科(22425)
自然科学(22422)
教育(22009)
自然科学基金(22006)
资助(18882)
成果(17969)
(16911)
(15789)
(15137)
重点(15086)
国家社会(14798)
课题(14567)
(14533)
(14386)
期刊
(58993)
经济(58993)
(52849)
农业(36051)
中国(26941)
研究(25071)
科学(18572)
业经(18133)
学报(18129)
(15574)
大学(14835)
学学(14555)
农业经济(14319)
农村(13479)
(13479)
(10949)
金融(10949)
管理(9670)
(9401)
问题(9329)
农村经济(9119)
(8772)
资源(8149)
世界(8088)
社会(7727)
经济问题(7693)
业大(7354)
社会科(7242)
社会科学(7242)
技术(7173)
共检索到155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荣生,马大强,余信明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核心问题。有效地实现农业内部种植业劳动力向林、牧、副、渔业流动、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流动、农村劳动力向中、小城市、小城镇流动,将对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以及探索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刚  
运用湖南省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 ,探讨了耕地、收入和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主要结论是 ,没有证实耕地、收入和外出打工行为间的倒“U”关系以及没有证实在耕地和收入居中的家庭里农民更愿意外出打工的假说 ;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教育对农民外出打工行动具有促进作用 ;年龄和外出打工行动间具有反向关系 ;人口多的家庭中人员外出打工的较多 ;儿童和老人的人数越少、劳动力人数越多家庭的农民越发愿意外出打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倩  
目前,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是"三农"问题,而在"三农"问题中,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化转移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一般是走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从而伴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进行转移。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之上,对国内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机理、动因以及障碍等因素进行全方面分析,为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方向和主要途径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曾福生  
基于中国5省25个贫困村1218户农户3年的跟踪调研数据,定量研究了农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减贫之间的关系,探析了农地流转促进农民减贫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地流转通过能力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双重作用促进农民减贫,目前收入效应占相对主导地位。农地流转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了当下农民在新环境中的能力贫困状况,并能进一步促进收入效应,让农民脱贫的速度更快、可能性更大、返贫概率更低。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农地调整是村庄地权界定的重要方式,却具有体现集体成员权公平和破坏经营权稳定的双重性。已有研究大多从其体现的经营权不稳定出发,认为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本文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响应能够使农地调整的作用机制发生重要转变:一方面,农户改变农作物种植类型能够弱化经营权的不稳定,并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另一方面,家庭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则降低了农户对农地经营的依赖性,从而使得经营权不稳定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作用趋弱。基于全国9省(区)2704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力流动性增强的背景下,农地调整会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其中,种植结构的"趋粮化"强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正向激励,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普遍化则弱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约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曾福生  
基于中国5省25个贫困村1218户农户3年的跟踪调研数据,定量研究了农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减贫之间的关系,探析了农地流转促进农民减贫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地流转通过能力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双重作用促进农民减贫,目前收入效应占相对主导地位。农地流转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了当下农民在新环境中的能力贫困状况,并能进一步促进收入效应,让农民脱贫的速度更快、可能性更大、返贫概率更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江华  罗明忠  洪炜杰  
基于2016年江西省7个地区13个县(区)1 402份农户调查数据,以农地细碎化为中介变量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转移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提升农地产权强度、增强农地产权稳定性预期、提高农地产权排他性能力直接促进,而且通过固化农地细碎化格局间接产生正向影响。为此,要继续推进并完善农地确权工作,充分发挥确权的积极效应,防止传统确权方式固化农地细碎化格局,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汝良  贾仁安  董秋仙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农村劳动力向小城市或县城转移,是大多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途径。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农村人口在从农民变成农民工,再变成城镇人口的过程中,是在拉力和推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以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为目的的农地流转能否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让人顾虑。本文以中国30个省份为数据分析对象,通过线性回归模型、SLM、SEM选择,对6个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现阶段农地流转不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离地失业或者滞留在农地是农民流转农地后可能的劳动力走向。在寻找农地流转中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依赖的中间变量时发现:农地流转依赖于工业化解决农地流转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地区差异;农村工业化存在单独的以及与农地流转互补的作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占有禀赋的改善与降低不是实践可行的农地流转转移劳动力依赖条件;农地流转受农户户均耕地经营面积大小影响依赖于农业机械投入的增加推进(或阻滞)农村...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明忠  刘恺  
基于广东省广州、东莞、河源及惠州四个市的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调研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中的职业价值、职业行为、交际技能、工作技能、社会资本广度以及社会资本深度对农地流转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职业情感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因而,强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增强其对非农就业岗位的职业价值认识,强化其非农就业岗位的职业行为,提高其非农就业技能,弱化其对农地的禀赋效应认识,丰富其在城镇的社会资本,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实施农地流转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甘玲  耿永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新视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能忽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背景,农村建设也不能脱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实际情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车伟  
本文通过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分析,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转变的快速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正成为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城镇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开始快速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抓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好时机,通过实施优先向人投资的战略,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琦  罗明忠  唐超  
理性的农村劳动力会对非农转移与农业内部转移的收益进行比较,并结合其对转移成本的支付能力做出转移选择,而转移成本深受劳动力家庭资源禀赋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选择与家庭资源禀赋密切相关,相较于非农转移,农内转移虽然是农户最大化家庭收益的次优选择,却也是控制转移风险和费用的最优选择。因此,要结合现阶段产业发展的实际,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藕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以及传统体制所形成的"制度性障碍"的制约下,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管理滞后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需求,致使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未能达到其理论的预期目标,而且还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转移的成本收益分析,发现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组织化管理,不仅可以解决因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和现有制度的不足而产生的问题,而且对转移的劳动力个体而言,还可以节约转移成本,增加个人收益;对转移的劳动力群体而言,获得的社会福利远远大于政府支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