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1)
- 2023(7410)
- 2022(6168)
- 2021(5920)
- 2020(4853)
- 2019(10921)
- 2018(10906)
- 2017(20554)
- 2016(11761)
- 2015(12934)
- 2014(13280)
- 2013(13104)
- 2012(12302)
- 2011(11234)
- 2010(11500)
- 2009(10358)
- 2008(10391)
- 2007(9727)
- 2006(8666)
- 2005(7842)
- 学科
- 农(45495)
- 济(44849)
- 经济(44802)
- 业(38499)
- 农业(30325)
- 管理(24337)
- 企(17010)
- 企业(17010)
- 业经(14574)
- 方法(14507)
- 学(12539)
- 数学(12450)
- 数学方法(12295)
- 中国(11490)
- 制(11001)
- 财(10257)
- 地方(10221)
- 农业经济(10163)
- 土地(9754)
- 发(9456)
- 村(9088)
- 农村(9074)
- 体(8071)
- 策(7764)
- 银(7483)
- 及其(7461)
- 银行(7457)
- 贸(7316)
- 贸易(7312)
- 发展(7293)
- 机构
- 学院(168259)
- 大学(159803)
- 济(62781)
- 经济(61223)
- 研究(60324)
- 农(58576)
- 管理(57645)
- 理学(49175)
- 理学院(48546)
- 中国(47704)
- 管理学(47481)
- 管理学院(47207)
- 农业(45221)
- 科学(41649)
- 业大(37115)
- 京(34516)
- 所(33443)
- 研究所(30335)
- 中心(29005)
- 江(28574)
- 财(27961)
- 农业大学(27909)
- 省(25577)
- 业(22703)
- 范(22698)
- 师范(22432)
- 州(22349)
- 财经(21520)
- 科学院(21076)
- 北京(20914)
- 基金
- 项目(111280)
- 科学(84762)
- 研究(79798)
- 基金(77585)
- 家(70366)
- 国家(69650)
- 科学基金(56976)
- 社会(47618)
- 省(46798)
- 社会科(44425)
- 社会科学(44408)
- 基金项目(41814)
- 自然(37932)
- 划(37906)
- 自然科(36917)
- 自然科学(36905)
- 自然科学基金(36223)
- 教育(35311)
- 编号(34509)
- 农(32036)
- 资助(30978)
- 成果(26931)
- 重点(25599)
- 发(25406)
- 部(23839)
- 课题(23684)
- 性(22648)
- 创(22643)
- 业(22063)
- 计划(21850)
共检索到259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光耀
文章阐述了鄱阳湖湿地概况及历史利用情况,湿地种植季节性农作物的8项有利条件,重要意义及主要政策措施,提出实行"三为主",即能手大面积承包、村委会带头组织、农户自筹资金为主,并提出做到"三结合"、坚持"三原则"、防止"三种倾向"。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合理利用 种植季节性农作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霍治国 李茂松 李娜 王丽 黄大鹏 王春艳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时空变化对季节性变暖时空变化响应事实检测的方法,系统分析和汇总季节性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已有观测事实及其变化规律性,提出其影响的最新认知,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已有影响事实检测表明:暖冬可使病虫进入越冬阶段推迟,延长病菌冬前侵染、冬中繁殖时间,降低害虫越冬死亡率,增加冬后菌源和虫源基数;病虫害发生期、迁入期、危害期提前;越冬北界北移、海拔上限高度升高;持续暖冬可使冬后虫源基数显著增加。与常年相比,全国性暖冬年冬中病菌繁殖侵染率可比冬前增加50%以上、冬中害虫存活率可达常年的1—2倍,冬后菌源、虫源基数增加1倍以上;持续暖冬冬后虫源基数可达常年...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季节性变暖 农作物病虫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琴 尧波 朱丽丽 幸瑞新 胡启武
为进一步评估鄱阳湖湿地碳平衡,量化湿地固碳功能,于2009年9月~2011年5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以灰化苔草为建群种的洲滩湿地,采取收获法测定了灰化苔草4个生长季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例变化范围为2.08~17.44,平均值为5.19。2)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NPP均表现为春季高于秋季。3)受洲滩淹水时间影响,苔草生物量、NPP具有显著的年际差异,2010~2011年度苔草N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影 范娜 于秀波 夏少霞 齐述华
鄱阳湖星子站1951年-2008年57年长系列记录的7月份平均水位(该月水位一般为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水位)为17.69m(吴淞高程),选取与该水位最接近的洪水期ETM影像为底图,并结合鄱阳湖的圩堤分布图,确定鄱阳湖天然湿地的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分别对代表逐月状况的12幅TM/E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将鄱阳湖天然湿地分类为:水体、泥滩、草洲和沙滩四类;最后以ArcGIS为技术平台对12幅影像的解译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天然湿地总面积为3635.52km2;除1月份外其余各月份水体面积均大于其它三个类型,且与水位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沙滩面积最小且与水位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草...
关键词:
湿地 遥感 GIS 鄱阳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心桐 何彬方 霍彦峰 张宏群 刘惠敏 荀尚培
安徽省升金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鸟越冬栖息地,作为浅水通江湖泊其景观格局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化,并影响越冬水鸟栖息。基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共9期Landsat和GF6号卫星影像以及升金湖水位和气象数据,探究升金湖水鸟越冬期季节性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位是影响湿地季节性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越冬前期,升金湖水位低于11 m,湖区草滩、泥滩出露面积较大,最大值分别为51.6和14.4 km~2,为水鸟提供充足的觅食地;越冬中期,随水位升高,水域面积扩大,草滩和泥滩出露面积迅速减少,最小值分别为5.6和8.5 km~2;越冬末期,水位高于13 m,湖区被水域覆盖,草滩和泥滩斑块零碎分布在湖岸边缘,总面积均小于5 km~2。黄湓闸泄水引发的水位变化是导致3月初草滩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景观尺度下,水位与最大斑块指数和蔓延度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与斑块密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显著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气象因素中累计降水量是影响升金湖水位的主要因素(p<0.05),越冬中期和后期,降水通过影响升金湖水位进而影响湿地景观格局。保护区可依据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结合水鸟习性,合理调控升金湖水位,满足水鸟越冬需求。
关键词:
湿地 越冬水鸟 景观格局 水位 气象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昌智 李新建
【目的】研究快速渗滤和生物湿地综合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季节性运行效果,为推广适宜农村地区的新型污水治理技术和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试区建立快速渗滤和人工生物湿地相连接的系统,分别按不同季节开展水质净化试验,将农村污水放入系统中,经由渗滤池和生物塘进行逐级处理,同时采集各环节的水样,测其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并与试验前的水质相比较,计算污染物的去除率,分析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季节性去除效果。【结果】快速渗滤和生物湿地综合系统在试验期间对农村生活污水各种污染物均有较大的去除作用,在季节上其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权方 李家永
选择位于红壤丘陵区的鄱阳湖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 km×1 km分辨率的时序SPOT4-VEGETATION数据,对流域内典型土地覆被——常绿覆被的绿度值、峰值、谷值、年均NDVI(NDVI-I)和NDVI年内极差(NDVI-MM)等特征值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常绿覆被类型的NDVI指数年内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时序NDVI指数基本上能够较好地刻画不同常绿覆被类型之间的差异性,植被指数NDVI特征值随覆被的类型及其生长状态有规律地变化,即NDVI年均值和最小值基本上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叶—落叶混交林"的顺序变化;典型常绿阔叶林的NDVI指数年内变...
关键词:
NDVI 季节变化 常绿覆被 鄱阳湖流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春 刘元波 赵晓松 吴桂平
针对鄱阳湖水情变化如何影响湖区湿地植被生长过程的问题,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蚌湖—吴城生态断面上,选取3个梯度分布MODIS像元样点,基于2001~2010年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时间序列,分析了近10a来退水期植被生长动态变化过程;结合星子站水位资料,探讨了鄱阳湖退水期水位变化对湿地植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样点EVI年内均值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特征,多年平均值在10月份最大,高程越高的样点其EVI达到年最大值的时间越早;不同水位持续长短及其起讫时期影响植被的生长变化,EVI均值与生长期的拟合优度(0.75)高于最大值与生长期的拟合优度(0.49);样点每提前出露1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细英
三峡水库的运行改变了(长)江(鄱阳)湖关系,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建立了湖区农业生产的新格局。文章从分析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出发,针对鄱阳湖区农村经济特点,探讨湖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提出湿地生态保护是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农业工业化是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繁荣现代服务业是湖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资源 开发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春雷 张超 张文宗 康西言
该文介绍了利用GIS平台的叠加分析和统计分析等功能所建立的农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估系统的设计思路、特点和功能,系统通过分析气候资源、土壤资源和地形条件对农作物种植适宜性的影响,建立评价和区划指标,提高了农作物引种栽培气候适宜性评估和农业气候区划的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
农作物 适宜性评估 系统设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振鹏 葛刚 刘成林 陈伏生 李述
通过对鄱阳湖水文过程和湖盆地形特点的分析,利用3S技术对鄱阳湖湿地进行了分类,研究了各种类型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生境、主要植物群落结构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湿地植物是以根茎为主要繁殖器官的克隆繁殖植物,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点。在宏观尺度上受地形高程、湖水位和洲滩出露时间制约,不同植物群落沿水分梯度分布;在景观尺度上受到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深和土壤结构影响,形成水平镶嵌结构;微观尺度上还与微地形和土壤养分密切相关,部分区域表现为复合体结构。湿地植被对水分梯度的敏感性,导致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易变性和脆弱性。近年来,鄱阳湖水位过低且持续时间长,使生态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亚琼 李法虎 杨玉林
以2007年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为参考,将设定的减量施肥目标、灌溉用水总量和土地资源等作为约束条件,对北京市农业种植结构方案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的农业种植结构模式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当化肥施用量比现状年(2007年)减少3%~9%时,农作物种植的年净收益最大(37.27×108元);随着施肥减量比例的进一步提高,年净收益逐渐减少;但在施肥减量比例小于15%的条件下,其年净收益均高于现状年。在测试的施肥减量比例范围内,灌溉需水量随施肥减量比例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当施肥量比现状年减少11%时,灌溉需水量达其最小值8.43×108m3,而年净收益值则达其最大值的99.5%。比现状年施肥量减少9...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全军 于秀波 胡斌华
湿地植物群落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生产者,维持和承载着湿地生态系统各种各样的物理过程和生物功能,其结构、功能和生态特征能综合反映湿地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功能特性。湖泊湿地水位波动及其带来的环境梯度变化对湿地植物群落的影响是生态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2010年10月到2012年2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设置57个固定样方开展植物群落的高度、植物种类、数量,优势种高度及植物的物候学特征逐月观测,研究了鄱阳湖南矶湿地植物群落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并且对这些特征的可能形成原因以及其和鄱阳湖水位波动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受鄱阳湖水位周期性波动和湿地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振鹏 葛刚 刘成林
2003年以来,鄱阳湖长期处于低枯水位状态,湖盆植被面积减少600km2;洲滩土壤含水量降低,旱生植物物种入侵,占据高程15m以上洲滩,湿地植被演变成中生性草甸,使物种大幅度增加;湿生和水生植物向湖中心下移,生长空间缩减;对水深、污染物敏感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生物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退化;对水深适应性强和耐污染的植物迅速扩张。无序采砂、防火烧荒、牲畜放牧加剧了这一局面。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鄱阳湖湿地植被正在逐步退化。为了遏制这一退化现象,正在建立鄱阳湖健康评价体系与标准,加强植物群落固定断面和针对稀有物种、对水深和污染物敏感物种、危害湖泊健康物种进行专项监测,针对发现的问题,用遥感影像辨识...
关键词:
湿地 植被 退化 防治对策 预警 鄱阳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克宝 刘述彬 陆忠军 宋茜 刘艳霞 张冬梅 吴文斌
农作物种植结构是掌握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重要前提,也是进行作物结构调整与优化的依据。该研究以黑龙江肇东市为研究区域,以高空间分辨率RapidEye影像为遥感数据,基于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提取了肇东市2011年农作物种植结构空间分布,利用地面样方调查数据进行了线状及细小地物扣除系数计算,实现遥感提取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的精细提取,然后从面积数量和空间位置两个方面对遥感提取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了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利用RapidEye数据提取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总体精度为97.00%,位置精度为96.15%,高空间分辨率数据在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中具有重要潜力,线状及细小地物扣除系数可以有效减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