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70)
2023(15832)
2022(13520)
2021(12925)
2020(10768)
2019(24475)
2018(24489)
2017(46562)
2016(25771)
2015(28826)
2014(29253)
2013(28878)
2012(26764)
2011(23828)
2010(23923)
2009(21887)
2008(21475)
2007(18914)
2006(16604)
2005(14488)
作者
(74382)
(62602)
(61403)
(59030)
(39104)
(29945)
(27899)
(24456)
(23534)
(22354)
(21118)
(21028)
(19763)
(19661)
(19494)
(18858)
(18671)
(18197)
(17710)
(17615)
(15666)
(15427)
(15065)
(14469)
(14108)
(13916)
(13793)
(13760)
(12623)
(12591)
学科
(100046)
经济(99921)
(76869)
管理(71794)
(54596)
企业(54596)
(51718)
方法(41717)
(37476)
数学(36160)
数学方法(35763)
农业(34290)
中国(27646)
业经(26268)
(23996)
(22689)
地方(22064)
(19079)
财务(19005)
财务管理(18948)
企业财务(18074)
(17134)
理论(16563)
(15963)
银行(15916)
(15512)
(15264)
贸易(15259)
技术(15254)
(15073)
机构
学院(358902)
大学(357092)
管理(140206)
(138904)
经济(135766)
研究(121976)
理学(121447)
理学院(120094)
管理学(117999)
管理学院(117363)
中国(92383)
(78923)
科学(77882)
(76300)
(70053)
(62546)
业大(61345)
农业(60783)
中心(56684)
研究所(56646)
(54265)
财经(52544)
(47860)
(47787)
北京(47645)
师范(47309)
(43641)
(43117)
(40764)
经济学(40093)
基金
项目(247171)
科学(192864)
研究(181518)
基金(177911)
(155737)
国家(154342)
科学基金(131344)
社会(112800)
社会科(106384)
社会科学(106352)
(97540)
基金项目(94990)
自然(85281)
自然科(83227)
自然科学(83205)
教育(82200)
自然科学基金(81682)
(81487)
编号(75711)
资助(72264)
成果(61994)
重点(54910)
(54548)
(52636)
课题(51474)
(50792)
创新(47324)
科研(47320)
国家社会(46038)
教育部(45865)
期刊
(157137)
经济(157137)
研究(104898)
(79428)
中国(76165)
学报(62830)
(56609)
科学(56129)
农业(53783)
大学(47586)
管理(46393)
学学(45179)
教育(40208)
(33004)
金融(33004)
业经(30421)
技术(29121)
财经(25267)
(25264)
经济研究(22715)
问题(21611)
(21456)
(20647)
图书(17698)
业大(17669)
科技(17533)
理论(16544)
资源(16120)
技术经济(16116)
现代(15767)
共检索到533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综合课题组  李力行  
建立在完整财产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是提高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之一,而合法转让权则是财产权的核心。通过对近年来成都市农村土地在确权后进行合法流转的大量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建立在合法转让权基础上的土地流转,可以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而农民收益的高低与其获得的财产权利强弱紧密相关。政府应该在界定和保护产权的同时,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逐渐从直接参与土地交易中抽身而出,完成向"公共服务提供者"角色的转变。在农地确权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体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庆媛  杨人豪  曾黎  陈伊多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采用市场机制配置农村建设用地,实现其权益价值的重要途径,对于农民增加土地财产性收入起积极作用。文章基于成都市郫都区实践,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以及入市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效果及机制。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经济价值得以显化并增值,在此过程中,政府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的方式获得收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凭借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获得土地收益,并以2∶8的比例在农民个人和集体之间分配,成为农民个人及集体的土地财产性收益;(2)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农民获得"租金(现金分红)、股金、薪金和公益金",即农民获得土地财产性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入市当年农民人均直接获取土地财产性收益2 086元;(3)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助推农民增收存在存量土地资源不够多、制度不够全等制约因素,需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供给,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庆媛  杨人豪  曾黎  陈伊多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采用市场机制配置农村建设用地,实现其权益价值的重要途径,对于农民增加土地财产性收入起积极作用。文章基于成都市郫都区实践,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以及入市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效果及机制。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经济价值得以显化并增值,在此过程中,政府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的方式获得收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凭借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获得土地收益,并以2∶8的比例在农民个人和集体之间分配,成为农民个人及集体的土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高翔  陈斌  陈光贵  朱明  朱巍  
本文以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推进农村改革实验区建设为抓手,结合成都市崇州市、大邑县、青白江区的改革试点情况探索财政投入形成资产转化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模式。通过此模式赋予入社农民对财政投资形成资产的持股权和收益权,可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绩效,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有效带动产业发展。下一步,建议在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上加大探索力度、消除监管盲区、理顺资产权责关系,切实做好农业实验区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高翔  陈斌  陈光贵  朱明  朱巍  
本文以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推进农村改革实验区建设为抓手,结合成都市崇州市、大邑县、青白江区的改革试点情况探索财政投入形成资产转化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模式。通过此模式赋予入社农民对财政投资形成资产的持股权和收益权,可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绩效,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有效带动产业发展。下一步,建议在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上加大探索力度、消除监管盲区、理顺资产权责关系,切实做好农业实验区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灿  
在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农民并没有真正意义或物权意义上的土地财产权利。从成都市改革的实践经验来看,在这场改革中,农民个体表达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权能的完整性及"私有化"的强烈追求,以"还权赋能"为指向的成都市的土地制度改革适应了农民的这一要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指导下进行新的实践探索,改革的方向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制度框架下使物权化的土地产权向农民回归,重新构建农民与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的财产权基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新明  侯泽福  
土地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必然要求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然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在我国却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本文认为,从法律视角研究如何加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制度建设,能有效引导、完善、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丽馥  冉双全  
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土地流转背景下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措施,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波  罗锋  韩华芳  宋楚敏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资源向资本的转化步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从当前农民自主开发经营农村集体土地的实践案例出发,在理论层面、制度体系、操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对深入推进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聚心合力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克俊  高杰  付宗平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呈现出在纯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较大且有扩大、不同地区结构差异明显等特征。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但在现有土地制度的制约下并没有盘活。为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应从明确农民土地财产权、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盘活农村宅基地和房屋财产、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征地制度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修订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这是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霍丽娅  
本文结合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转龙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分析了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增收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因地制宜地将单一的粮食种植业调整为多种经营农业,将会快速地提高农民的个人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带动了中国二十多年的农地制度变迁,各地在农地使用权方面创造了多种制度形态,提高和优化了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但是,因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多,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土地制度的创新,并未完全消除土地在社区和集体内农户之间的重新调整和流动,从而决定了土地调整和土地使用权流转一直是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普遍现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群华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蔡群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及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也以多种形式进入流通。集体土地的流转客观上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流转的可行性(一)集体土地流转符合改革的大方向和总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晓光  
农民,土地作为其根本保障,是农民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财产。农民因为土地的产权主体不清晰,产权内容不明确,土地的市场化功能发挥不充分,未能真正拥有土地的物权权利,因而无法完全享受土地所能带来的财产性收入。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经济发达地区合肥市高新区的调研,依据当地农民在获得土地财产性收入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探讨并提出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方法与对策,即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合理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挖掘土地的市场化功能;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方式;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与监督等,最终有利于保障和提高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鸿渊  陈怡男  
农地流转既是农业生产的土地要素配置方式的改变,也是农村社会利益关系的重新建构。农地流转必将导致农村出现新的利益关系,形成新的利益相关者集合。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去审视农地流转过程中的不同利益关系、利益主体策略行为,以期深化人们对农地流转与农民土地财产收入关系的认识,并有利于农地流转相关公共政策的制订和绩效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