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46)
2023(5073)
2022(4162)
2021(3643)
2020(2897)
2019(6345)
2018(6171)
2017(12001)
2016(6125)
2015(6937)
2014(7285)
2013(7345)
2012(7215)
2011(6966)
2010(7390)
2009(6926)
2008(6662)
2007(6019)
2006(5786)
2005(5443)
作者
(19462)
(16531)
(16486)
(15810)
(10716)
(7728)
(7358)
(6400)
(6231)
(5970)
(5935)
(5439)
(5358)
(5287)
(5220)
(5198)
(4781)
(4754)
(4725)
(4364)
(4258)
(3970)
(3926)
(3862)
(3776)
(3728)
(3526)
(3450)
(3287)
(3187)
学科
(55634)
经济(55601)
管理(18865)
方法(16075)
地方(14840)
(14409)
数学(13397)
数学方法(13321)
(12599)
企业(12599)
地方经济(11701)
中国(10129)
(10094)
业经(9259)
(7175)
经济学(7039)
(6972)
理论(6672)
(6541)
金融(6541)
(6511)
(6443)
环境(6040)
(5772)
(5582)
银行(5578)
(5436)
(5395)
产业(5345)
(5038)
机构
大学(108054)
学院(106630)
(58022)
经济(57070)
研究(40454)
管理(38264)
理学(32423)
理学院(32033)
管理学(31629)
管理学院(31414)
中国(30015)
(25059)
(22087)
科学(21235)
(20281)
经济学(20070)
财经(19922)
研究所(18010)
(17916)
经济学院(17637)
中心(16754)
(16080)
财经大学(14623)
北京(14146)
(13901)
(13588)
师范(13509)
(12528)
(12476)
科学院(12310)
基金
项目(61875)
科学(49500)
基金(46341)
研究(46209)
(39338)
国家(39036)
科学基金(33685)
社会(32887)
社会科(31279)
社会科学(31272)
基金项目(23469)
(22838)
教育(20466)
资助(19239)
自然(19213)
自然科(18756)
自然科学(18751)
(18744)
自然科学基金(18448)
编号(17145)
成果(14782)
(14769)
国家社会(14362)
(14218)
重点(14133)
(13594)
经济(13477)
教育部(12816)
人文(12491)
发展(12455)
期刊
(73618)
经济(73618)
研究(38806)
(19697)
中国(19254)
管理(16498)
学报(13580)
科学(13276)
经济研究(13099)
财经(11690)
(11649)
大学(10831)
(10505)
金融(10505)
学学(10354)
(10335)
问题(9308)
技术(9251)
业经(8527)
教育(7789)
农业(7506)
技术经济(7377)
(6873)
世界(6807)
统计(6392)
国际(6141)
经济学(5993)
经济问题(5948)
经济管理(5528)
(5405)
共检索到172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傅宏宇  崔婧  杜凯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誉的计量采用的是依据母公司理论的部分商誉法,这不仅与整体合并会计处理依据实体理论的逻辑不一致,而且与国际主流会计规范采用或倾向采用的方法不一致。对比采用依据实体理论的全部商誉法,我国上市公司采用部分商誉法计量对合并商誉具有明显的压低作用,使披露的合并商誉更加稳健。稳健性原则与如实反映原则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建议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研究少数股东权益的合理估值方法,适时采用依据实体理论的全部商誉法计量合并商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晓苏  黄殿英  
廓清商誉的本质,有利于最终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利用已有的企业合并的实证研究成果可以证明,各国会计准则中的"合并商誉"与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的商誉相距甚远,实质上只是合并价差。会计政策应有利于、至少不能有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会计准则制定的一条重要原则。而且这一原则应该是企业并购购买法核算的真正理论基础。"合并商誉"集中了并购各方股东长期、短期利益,以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必须遵守这一原则。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建波  张海晴  
基于商誉本质及商誉减值方法的应用现状,探讨商誉减值乱象的经济后果与成因。现行的减值测试主要倚重管理层预期,而商誉价值的预期又缺乏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导致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巨额商誉和商誉减值沉珂积弊,抑或成为管理层驾驭商誉减值进行财务"洗大澡"的操纵工具。商誉中隐匿的泡沫危如累卵,此时若重新将摊销方法与减值测试相结合,则更能反映商誉的资产本质,减少商誉后续计量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压缩商誉体量并切实挤出商誉泡沫,因而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商誉后续计量变革的实施难度不容小觑,商誉摊销的具体方法有待会计准则的规范和指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虹雁  刘强  
本文在考察了新准则下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政策的基本执行情况后,从商誉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及时性两方面对商誉减值会计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准则时期披露商誉减值的公司数较旧准则时期出现了明显的增幅且新准则时期的商誉减值较旧准则时期的商誉摊销具有显著的增量价值相关性,商誉后续计量的会计政策变更有效地鼓励了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其私有信息,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但是新准则时期上市公司每年计提的商誉减值额波动率非常高,通过处置子公司注销商誉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且商誉减值的计提时点要显著滞后于股票收益率降低的时点,延期计提的时点可能为两期。因此,建议准则应强化披露商誉减值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王琳  张爱红  徐文钦  
商誉可以划分为正商誉和负商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当子公司几乎已全部为母公司所拥有(通常为97%),且没有大量流通在外的债券或优先股时,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报送的报表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志昊   钱红光  
近年来,随着商誉规模不断扩大,商誉减值问题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其问题在上市公司中以传媒行业板块尤为严重。本文选用传媒公司华谊兄弟并购东阳美拉事件为例,分析其商誉及商誉减值成因,进一步探讨商誉减值导致的严重经济后果。研究表明:华谊兄弟捆绑明星艺人,选择不合理的估值与并购方法形成巨额商誉,后因东阳美拉业绩承诺未完成、宏观环境变化被迫计提商誉减值,导致华谊兄弟企业价值下降,经营严重亏损,根据这种现状文末为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形成及减值问题提出了相关风险防范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术魁  齐睿  张红霞  
研究目的:构建征地冲突后果评价和预警的指标体系,利用BP神经网络检验征地冲突后果评价和预警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文献法,神经网络。研究结果:征地冲突后果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较高,预警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也较为乐观。研究结论:征地冲突后果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基本合理,BP神经网络适合在这一领域应用。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汤湘希  唐文强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疯狂地吞噬着华尔街,而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曾被奉为"代表未来会计计量方向"的公允价值,一夜之间亦成为众矢之的。与之相伴随的是,会计上确认的合并商誉这种虚拟资产到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有何影响,进而对资本市场有何影响等问题值得冷静思考。本文以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国沪、深两市1331家(剔除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详细描述了样本上市公司确认商誉的状况,分析了会计上确认商誉的经济后果。指出在商誉确认方面,样本上市公司中确认商誉的达38%,且具有增大的趋势。会计上确认商誉,的确可以改善企业的资产结构,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上市公司再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黄世忠   陈箭深   张象至   王肖健  
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指出购买法和权益法的选择不仅具有明显的会计后果 ,而且在企业特定因素和我国特殊融资和监管环境的作用下可能转化为严重的经济后果。本文最后勾勒出我国企业合并会计的逻辑框架并对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计量属性的整合提出初步见解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胡师奂  
文章从经济后果的角度对企业合并会计方法进行阐述,在比较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两种合并会计方法产生的不同经济后果,并指出企业管理层基于不同的经济后果所做出的会计方法选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毕茜  彭珏  
本文在归纳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购买法及权益结合法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从会计经济后果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孙聪  
企业合并中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历来备受争议,国内外相关的政策准则也在不断变迁。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悄然兴起,我们更应对国内外企业合并方法具备充分和清醒的认识。本文从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会计处理出发,分析不同合并方法造成的不同经济后果,并尝试在相关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小荣  刘丽娟  
本文以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两种企业合并分类方式下会计处理方法异同的同时,分析了不同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并指出这两类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在现实中并存的原因。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玉心  
不同的会计方法选择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信息使用者作出不同的决策,从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对合并会计方法作出更明确的规范非常迫切,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根本质量特征。我们认为,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出发,应鼓励企业采用购买法。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池巧珠  陈斌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是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两者的选择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一直是会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了经济后果的含义,分析了在合并业务中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不同选择产生的不同经济后果,并对我国当前允许"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并存的二元格局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