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58)
- 2023(9995)
- 2022(8084)
- 2021(7324)
- 2020(6177)
- 2019(13814)
- 2018(13086)
- 2017(25395)
- 2016(13092)
- 2015(13673)
- 2014(13160)
- 2013(12915)
- 2012(11859)
- 2011(10627)
- 2010(10710)
- 2009(10328)
- 2008(9314)
- 2007(8227)
- 2006(7376)
- 2005(6879)
- 学科
- 济(48605)
- 经济(48537)
- 业(38494)
- 管理(36550)
- 企(31756)
- 企业(31756)
- 银(27776)
- 银行(27735)
- 融(27106)
- 金融(27106)
- 行(26579)
- 方法(21584)
- 中国(20493)
- 数学(19328)
- 数学方法(19199)
- 制(17645)
- 财(17011)
- 农(13673)
- 业经(12277)
- 贸(11812)
- 贸易(11798)
- 务(11781)
- 财务(11767)
- 财务管理(11749)
- 易(11356)
- 企业财务(11321)
- 中国金融(11294)
- 地方(10322)
- 学(10113)
- 农业(9750)
- 机构
- 大学(177235)
- 学院(176172)
- 济(77357)
- 经济(75924)
- 管理(66075)
- 研究(62141)
- 中国(58092)
- 理学(57340)
- 理学院(56747)
- 管理学(55825)
- 管理学院(55556)
- 农(38888)
- 科学(37901)
- 财(36971)
- 京(36736)
- 所(31766)
- 中心(31304)
- 农业(30916)
- 业大(30096)
- 财经(29686)
- 研究所(29124)
- 经(27234)
- 江(26006)
- 经济学(25443)
- 银(25352)
- 银行(24447)
- 融(23429)
- 经济学院(23230)
- 金融(23034)
- 行(22965)
- 基金
- 项目(122730)
- 科学(96601)
- 基金(92211)
- 家(83407)
- 国家(82714)
- 研究(82305)
- 科学基金(70449)
- 社会(55428)
- 社会科(52834)
- 社会科学(52821)
- 基金项目(48897)
- 自然(47355)
- 省(47193)
- 自然科(46336)
- 自然科学(46320)
- 自然科学基金(45583)
- 划(40538)
- 资助(37404)
- 教育(36295)
- 编号(29977)
- 重点(28088)
- 创(27004)
- 部(26921)
- 发(26303)
- 创新(25358)
- 科研(24636)
- 计划(24414)
- 国家社会(24111)
- 业(23505)
- 教育部(22872)
共检索到270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建强 哈文静
基于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合并商誉对商业信用供给和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合并商誉越多,其商业信用供给和商业信用融资越少,且合并商誉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负向作用具有持续性。考虑产权性质的影响后发现:国有企业的合并商誉越多,商业信用供给越多,商业信用融资越少,合并商誉与商业信用融资的负相关关系比民营企业更为显著;民营企业的合并商誉越多,商业信用供给越少,商业信用融资也越少,与总体样本回归结果一致。进一步讨论合并商誉与净商业信用的关系后发现,合并商誉越多,净商业信用越少,商业信用融资和商业信用供给同时减少且趋于接近,企业使用商业信用的规模缩小。总体而言,在商誉的影响下,商业信用的替代性融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蔚 汤湘希
近年来A股市场并购活跃,合并商誉总体价值及其减值均出现跨越式增长,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但现有文献鲜有对于合并商誉与企业融资约束关系的研究。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数据为样本,对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合并商誉账面价值与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合并商誉账面价值与企业的融资约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国有企业产权性质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能够对这种关系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相对"四大"审计更为长远。根据研究结论本文认为现行会计准则下的合并商誉账面价值的大小对企业的融资活动具有负面影响,对于合并商誉的确认、计量及后续计量应遵循稳健性原则。
关键词:
合并商誉 融资约束 上市公司 公司并购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楚萱 陶宝山 吴晨
本文基于"客户-供应商"视角,以2008-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对外担保对商业信用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市场环境对这种影响的作用。结果表明,对外担保的存在会使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减少;对外担保规模越大,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越少;当企业存在高风险担保时,会获得更少的商业信用融资;高风险担保规模越大,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越少。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环境的改善可以缓解对外担保和高风险担保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负向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叶炜
本文选取2001年至2012年在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了高质量独立审计以及良好声誉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审计和企业声誉两种机制均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机制之间呈现相互替代的关系,本文研究同时考察独立审计和企业声誉两者对企业商业信用的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独立审计 企业声誉 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芳 姜道平
在我国金融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商业信用融资。作用渠道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供应商集中度、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和增加信息透明度吸引商业信用融资。此外,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和处于制度环境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商业信用融资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本文结论探索了数字化转型缓解融资约束的具体表现,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结果因素的研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滕莉莉 苏杭 邓炜彬
根据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20年的披露数据,用OLS方法检验并购商誉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商誉越高的企业融资约束越大,其主要作用渠道是高并购商誉增加了企业完成业绩承诺的难度,加大了债务违约风险,导致企业获得的投资减少;高并购商誉存在虚假信息,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企业股权融资成本增大。在更换不同的融资约束测量指标、进行PSM匹配和加入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有效。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外部治理水平低和高管高度自信的企业融资能力更弱。本研究深化了高并购商誉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分析,为并购及投资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并购商誉 商誉减值 融资约束 信息披露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生年 张佩
企业ESG表现是评估企业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和治理水平的综合性非财务指标,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替代性融资理论”,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企业ESG表现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降低了商业信用融资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在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政府补助较高的企业以及供应商集中度较低的企业中,企业ESG表现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世杰 谢恩
大股东的短视套利减持行为,给企业和资本市场带来负面冲击。本文选取2008-2020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信号理论研究大股东减持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具有负面信息效应,降低了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且信任是潜在中介机制。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在市场地位较低的企业、非国有企业中,大股东减持对商业信用融资抑制作用会更明显;无论内部控制水平高低,大股东减持都会显著降低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研究为企业管理者和市场监管者重视和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提供了实证论据,对建立供应商与客户间信任、缓解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约束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杰
以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财务战略定位上的异质性特征对公司商业信用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偏离行业平均水平的异质性财务战略显著降低了公司商业信用融资能力;收益波动程度增加和通过操纵性应计项目实施的盈余管理程度增强所引发的盈余质量降低,是偏离行业平均水平的异质性财务战略影响公司商业信用融资能力的中介路径,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考虑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后发现,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加剧了财务战略定位上的异质性特征对公司商业信用融资能力的负面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冠平 黄志媛
尽管避税行为能够增加企业留存资源,但也会造成信息成本和声誉风险的增加。为探讨企业避税行为与商业信用融资的关系,本文以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避税行为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理解企业避税行为对商业信用融资影响的内在机理提供微观证据。研究发现:企业避税行为动机越强,其能够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就越少;管理层代理成本在企业避税行为影响商业信用融资的过程中扮演正向强化作用;企业避税行为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行业性质和生命周期中存在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尽管企业避税行为能够给予企业一定的会计调整空间,但也会导致企业声誉下降,商业信用融资减少,因此企业需要权衡考虑实施避税行为带来的利弊。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秉祥 孙悦 张涛涛 陶瑞
为探究超额商誉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本文基于风险承担与融资约束双视角,选取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超额商誉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超额商誉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风险承担在超额商誉与过度投资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即超额商誉会加剧企业风险承担进而加剧其过度投资;融资约束在超额商誉与投资不足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超额商誉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进而加剧其投资不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抑制超额商誉与过度投资间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超额商誉的经济后果、传导路径和治理措施,也为企业优化投资效率提供了靶向指导。
关键词:
超额商誉 非效率投资 风险承担 融资约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姚海鑫 林炜珈
以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并购商誉净额对于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并从企业未来经营风险与信息不对称这两个维度,分析并购商誉净额影响股权融资成本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并购商誉净额对于股权融资成本有显著负向影响,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并购商誉通过降低企业未来经营风险、缓解信息不对称来减少股权融资成本。研究还发现,只有当期并购商誉增加时才会减少股权融资成本,而当期并购商誉减值会显著增加股权融资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琳娜
本文选取2012-2015年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以信息披露质量为中介变量,分析事务所声誉与商业信用融资规模的关系。研究表明:事务所声誉、信息披露质量和商业信用融资规模之间具有传导关系,上市企业选择高声誉事务所对企业扩大商业信用融资规模更有利;对具有独立性的事务所而言,事务所声誉决定了其治理功能,监管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行为对提升企业整体信息披露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对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规模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琳娜
本文选取2012-2015年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以信息披露质量为中介变量,分析事务所声誉与商业信用融资规模的关系。研究表明:事务所声誉、信息披露质量和商业信用融资规模之间具有传导关系,上市企业选择高声誉事务所对企业扩大商业信用融资规模更有利;对具有独立性的事务所而言,事务所声誉决定了其治理功能,监管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行为对提升企业整体信息披露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对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规模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珍义 徐雪霞 肖皓
文章采用2011—2013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CEO声誉、内部控制与商业信用融资的关系。结果发现,CEO声誉越高,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越强,即良好的CEO声誉有利于企业获得商业信用融资;进一步检验发现,相比非发达地区,发达地区CEO声誉更有利于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越高,CEO声誉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越小,即内部控制质量在CEO声誉影响商业信用融资中起着负向调节效应。但随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与完善,CEO声誉的信号传递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会被内部控制有效性替代。
关键词:
商业信用融资 CEO声誉 内部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