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1)
- 2023(7388)
- 2022(6005)
- 2021(5675)
- 2020(4652)
- 2019(10185)
- 2018(9984)
- 2017(18245)
- 2016(10273)
- 2015(11620)
- 2014(11838)
- 2013(11372)
- 2012(10578)
- 2011(9365)
- 2010(9775)
- 2009(9508)
- 2008(10395)
- 2007(9386)
- 2006(8298)
- 2005(7862)
- 学科
- 管理(39670)
- 济(36146)
- 经济(36067)
- 业(32884)
- 企(30061)
- 企业(30061)
- 财(17617)
- 制(14373)
- 方法(12630)
- 务(12272)
- 财务(12246)
- 财务管理(12214)
- 企业财务(11457)
- 中国(10947)
- 业经(9996)
- 体(9875)
- 数学(9782)
- 农(9700)
- 数学方法(9578)
- 学(9134)
- 银(8588)
- 银行(8577)
- 体制(8388)
- 行(7851)
- 融(7457)
- 金融(7455)
- 理论(7421)
- 划(6637)
- 贸(6273)
- 贸易(6265)
- 机构
- 大学(149917)
- 学院(149434)
- 济(57926)
- 经济(56488)
- 管理(53602)
- 研究(49357)
- 理学(44955)
- 理学院(44465)
- 管理学(43667)
- 管理学院(43389)
- 中国(40396)
- 财(36689)
- 京(31836)
- 科学(28104)
- 财经(26488)
- 所(25252)
- 江(24911)
- 经(23626)
- 中心(22996)
- 研究所(21607)
- 农(21498)
- 北京(20146)
- 财经大学(19200)
- 州(19159)
- 业大(19018)
- 范(18819)
- 师范(18614)
- 院(17888)
- 经济学(17851)
- 农业(16574)
- 基金
- 项目(90089)
- 科学(70920)
- 研究(68682)
- 基金(65316)
- 家(56080)
- 国家(55565)
- 科学基金(47755)
- 社会(44039)
- 社会科(41596)
- 社会科学(41589)
- 省(34435)
- 基金项目(33460)
- 教育(32543)
- 自然(29112)
- 划(28965)
- 自然科(28431)
- 自然科学(28425)
- 编号(28241)
- 自然科学基金(27946)
- 资助(26238)
- 成果(25806)
- 制(23113)
- 部(20808)
- 重点(20736)
- 课题(20185)
- 性(19534)
- 创(18666)
- 国家社会(18507)
- 教育部(18230)
- 发(18184)
共检索到244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玉德 贺恩远
合并会计中控制的概念因涉及独立的主体而拥有独特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基础。权力和利益是控制的基本要素,即要求一个主体有能力直接或间接主导另一个主体资产的使用,并直接或间接从该资产受益(或承担损失)。控制概念的演进过程与企业如何间接控制被投资方资产密切相关。继安然事件后,次贷危机再一次暴露了“表外工具”因未纳入合并报表所造成的风险不透明问题。结构化主体或可变利益实体不仅推动了实质性控制的发展,而且加速了控制内涵由风险报酬观向控制权观转变。现行IASB和FASB的合并模型将不同类型实体的控制标准建立在统一的控制内涵之上,但双方的具体做法和判断标准仍未实现趋同,实践中权力和利益分离的情形也对IASB和FASB基于控制内涵确定报告边界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
资产 控制 合并报表 结构化主体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青 郭雅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论文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关系出发,分析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作用,明确当前我国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仍然存在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内外部发展环境不稳定等严峻挑战,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探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志凡
元宇宙深度融入传媒是必然的趋势。依托多元技术集成及更丰富的人际沟通方式,作为未来媒体集成模式的元宇宙丰富了传播场景,为重构传媒提供了可能性。现有的元宇宙传媒探索创造了更加多元精细媒体场景、拓宽了传统媒体经营业务模式、构建了新型“时空观”,同时也缔造了新型的“传播文化”。但是,现实或可能引致的问题也应重视:元宇宙传媒场景虚实相融带来的监管难题、当前体制下的数据保护问题及可能导致的伦理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规范时,要实施前瞻性、动态性的多维度治理,加强对用户数据隐私和安全的保护,实现有效治理的“大局观”。
关键词:
元宇宙 传媒重构 媒介治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冯海波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发展理念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全面实施预算绩效评价更有利于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同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全面实施预算绩效评价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政策评价、公共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设计领域。克服全面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的难题,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丰富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内容、强化政策效应评价,采用多种方法、根据公共服务异质性进行绩效评价,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设计解决逆向激励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兴
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是影响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问题也是难题。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破解乡村内生发展难题,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是以人才培养为引擎,带动产业振兴以形成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进而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当前教育中所出现的乡村教育资源不足,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需求不匹配,教育人才产出与乡村可持续发展脱节,掣肘了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效,可以通过优化乡村教育资源,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人才产出“亲农”等路径来纾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鹏 张润强 张鹏飞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实现广西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广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主要围绕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系统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及扩展逻辑,从广西工业的总量规模、发展速度、工业贡献率、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工业投资、企业发展等方面,系统检视了广西工业发展的现状,认为广西工业发展存在产业空间布局不优、新旧动能转化不畅、工业产品品质不高等问题。广西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龙头示范企业,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增强创新研发能力,提高工业产品质效。
关键词:
工业高质量 智能制造 动能转化 广西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贺 肖甦
全纳教育既是时下盛行的全球性教育思潮,也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发现,俄罗斯积极开展全纳教育,形成体系化发展路径。俄罗斯全纳教育在价值预设上认同公平和包容的国际主张,以促进共同参与和实现每个人的成功为实践目标;在实践中修改法律政策以维护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权利和学习机会,投入资源创设包容性学习环境,完善教育测评机制并拓宽学生发展渠道以促进其自我实现。俄罗斯已建成涵盖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全流程全纳保障体系,同时也面临入学机制限制、师资系统性培养缺乏等现实挑战。摆脱对旧制度模式的路径依赖,乘数字教育变革之风,探索教育制度和师资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是俄罗斯全纳教育的新机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金建东 徐旭初
数字农业是我国数字中国战略、数字乡村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正确选择。基于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典型案例阐释数字农业特有的实践逻辑,分析直面国情农情带来的现实挑战,探讨我国数字农业的推进策略。研究发现,数字农业的实践逻辑包括技术逻辑和应用逻辑。技术逻辑源于数字农业的技术特性,表现为由信息感知、算法赋能和精准执行三个方面各自具有且相互衔接构成的内在机制和技术体系;应用逻辑指数字技术在农业的生产、物流、营销、金融等环节和领域的各个场景的融合机制。然而,在我国的国情农情下更好更快实现数字农业发展,必须直面土地分散经营、小农排斥、效应陷阱、应用开发滞后和数据烟囱等带来的现实挑战。因此,应从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小农参与数字农业能力、注重数字农业建设成本的控制、加快数字农业软件应用的开发推广、加强数字农业建设统筹规划等方面进行着力进而加快我国数字农业建设发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赵建辉
数据资产作为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是企业的核心资产。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有序推进企业数据资产审计已成为审计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迫切需要。本文从企业数据资产审计的逻辑机理出发,论述了企业数据资产审计的内涵要求,剖析了企业数据资产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而基于此提出企业数据资产审计的实践路径。对推进企业数据资产审计,促进审计实践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相关部门制定与企业数据资产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邱刚
我国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企业合并》准则,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合并应根据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选用购买法或权益结合法,不同方法的选择具有明显的会计和经济后果。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并购会计方法的选择,为我国《企业合并》准则的完善提供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翁贞林 唐文苏 谌洁
改革开放以来四次修订了《土地管理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经历了从禁止入市、试点入市到全面入市的转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交互影响的结果,政策目标导向是“还权于民”“让利于民”。但目前仍然存在产权制度不完整、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和改革协同性不够等制度障碍。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的改革目标,仍需正确处理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益性”与“经营性”关系的基础上,破解制度障碍、拓展改革空间。由此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四点建议:(1)基于乡村振兴导向的目标兼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服从国土空间规划;(2)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服从强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的管控;(3)基于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拓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模;(4)基于构建利益主体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机制,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的分配方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翁贞林 唐文苏 谌洁
改革开放以来四次修订了《土地管理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经历了从禁止入市、试点入市到全面入市的转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交互影响的结果,政策目标导向是“还权于民”“让利于民”。但目前仍然存在产权制度不完整、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和改革协同性不够等制度障碍。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的改革目标,仍需正确处理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益性”与“经营性”关系的基础上,破解制度障碍、拓展改革空间。由此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四点建议:(1)基于乡村振兴导向的目标兼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服从国土空间规划;(2)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服从强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的管控;(3)基于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拓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模;(4)基于构建利益主体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机制,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的分配方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发林
随着国际体系日趋制度化和大国间制度竞争加剧,国际制度成为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常见工具,国际制度相关权力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目标。国际制度何以能成为国家的政策工具?国家追逐与国际制度相关的何种权力?国家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如何使用国际制度工具?这些问题亟须系统的理论探索。借鉴方略和经济方略的相关研究,制度方略(institutional statecraft)可被用以概括国家运用国际制度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技巧。制度方略包含三大构成要素:制度内涵、权力属性和操作策略。国际制度的内涵通过一个“属性—层级”框架得到梳理,不同概念间的关系被厘清。国际制度存在三重权力属性,即国际制度作为权力的结果、工具或来源。后两种权力属性具体表现为三类权力:操作性(规范塑造权、组织决策权和规则制定权)、工具性(议程设置权)和结果性(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秩序主导权)。这些权力正是国家在国际政治中所使用的工具和争夺的目标。在政策实践中,制度方略的操作策略区分为如下五类:利他、合作、诱陷、强迫和排他。制度内涵、权力属性和操作策略共同构成了制度方略的完整理论框架。制度方略概念有利于更加清晰地理解国际制度的权力属性和国家间的制度竞争,有助于中国国际制度策略的制定。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郭雨鑫
本文从企业会计准则的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总结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运用权益法存在的三方面问题,并分析指出:最终控制人与合并报表编制主体的错位,是我国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应用权益结合法产生一系列会计问题的根本原因。本文还就如何改进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 权益结合法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程长生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将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情况。笔者经过例证得出:如果同一控制人将其独资或享有较大股权的企业合并到其股权相对较少、但具备控制能力的企业,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由于未能顾及商誉问题,就会出现控制人在被合并方的权益更多地向合并方的其他股东转移的情况。
关键词: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合并 权益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