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6)
- 2023(11672)
- 2022(9619)
- 2021(8923)
- 2020(7055)
- 2019(16266)
- 2018(15761)
- 2017(29619)
- 2016(15592)
- 2015(17859)
- 2014(17400)
- 2013(17332)
- 2012(16790)
- 2011(15380)
- 2010(15853)
- 2009(14602)
- 2008(13736)
- 2007(11988)
- 2006(10964)
- 2005(10573)
- 学科
- 济(73720)
- 经济(73649)
- 业(38101)
- 管理(36896)
- 中国(31946)
- 企(28052)
- 企业(28052)
- 融(27773)
- 金融(27773)
- 银(25381)
- 银行(25371)
- 行(24792)
- 方法(22908)
- 地方(22079)
- 农(20458)
- 数学(20053)
- 数学方法(19937)
- 贸(17756)
- 贸易(17735)
- 易(17279)
- 制(16796)
- 业经(16421)
- 财(15606)
- 农业(14100)
- 发(12686)
- 体(11550)
- 中国金融(11405)
- 地方经济(11348)
- 环境(11027)
- 理论(10553)
- 机构
- 学院(217229)
- 大学(215628)
- 济(103604)
- 经济(101649)
- 研究(85867)
- 管理(75860)
- 中国(73488)
- 理学(62737)
- 理学院(61972)
- 管理学(61284)
- 管理学院(60868)
- 京(47707)
- 财(46816)
- 科学(45756)
- 所(42816)
- 中心(39829)
- 研究所(38374)
- 财经(35997)
- 经济学(33925)
- 农(33546)
- 江(32994)
- 经(32887)
- 北京(31921)
- 院(30665)
- 经济学院(30539)
- 范(29924)
- 师范(29652)
- 州(27694)
- 财经大学(26797)
- 业大(25730)
- 基金
- 项目(134789)
- 科学(106373)
- 研究(106165)
- 基金(96767)
- 家(83083)
- 国家(82363)
- 科学基金(69601)
- 社会(68878)
- 社会科(65555)
- 社会科学(65546)
- 省(50845)
- 基金项目(49313)
- 教育(48461)
- 划(43090)
- 编号(42871)
- 资助(40258)
- 自然(39450)
- 自然科(38547)
- 自然科学(38540)
- 自然科学基金(37875)
- 成果(36438)
- 发(35880)
- 课题(31559)
- 重点(31194)
- 部(31152)
- 发展(30175)
- 国家社会(29776)
- 展(29681)
- 创(28813)
- 中国(28495)
- 期刊
- 济(121269)
- 经济(121269)
- 研究(77212)
- 中国(54422)
- 融(40310)
- 金融(40310)
- 财(33357)
- 农(33104)
- 管理(30696)
- 教育(29921)
- 科学(27997)
- 学报(27451)
- 农业(22421)
- 大学(22114)
- 经济研究(20672)
- 学学(20366)
- 技术(20080)
- 业经(18508)
- 财经(18364)
- 国际(17702)
- 贸(16859)
- 问题(16154)
- 经(16035)
- 世界(14860)
- 业(12699)
- 坛(11218)
- 论坛(11218)
- 技术经济(10353)
- 经济问题(10044)
- 理论(9949)
共检索到367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金宝翔 杨伟坤 蒲斯纬 张永升
本文首先介绍了合作金融在国际上的发展历程,对合作金融得到相关理论与基本特点进行了梳理,并就合作社在中国的发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了介绍,国内农村对合作金融组织需求迫切,然而,通过笔者对中国唐山迁西县进行的实地调研发现,合作金融目前在发展中面临诸多的障碍和困难。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描述对合作金融在国内的发展进行一个初步的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资金互助社 合作经济组织 无风险信用融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吴庆跃 纪盛
创新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历史使命,文化产业正迎来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而这也为文化金融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我国银行业设立文化专营机构,下沉服务方式,创新文化金融的热情日益高涨;资本市场日趋完善,国家不断出台支持政策,直接融资市场广阔。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文化金融发展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并对国内文化金融发展实践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
知识产权证券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波 郑联盛 郭安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程度不断加深,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结构性、高龄化特点突出“,未富先老”的老龄化危机加速到来。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发展养老金融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建立了以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为主体的养老金融体系。但受实践经验不足、供需不平衡等因素影响,我国养老金融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借鉴英国、日本、美国在发展养老金融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实际,提出了发展我国养老金融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燕 李康
最近,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合作金融研究会在承德市召开讨论会。与会者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信用社的性质及新形势下深化信用社改革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一些使信用社改革走出困境的思路及对策。这里把部分代表的文章择其要刊登于下,基本上反映了这次讨论会的主要观点,希望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以加强深化信用社改革的理论研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娄飞鹏
美国、日本、德国养老金融发展的历史比较长,经过不断的探索改革,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养老金融发展体制,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全球有多个国家建立养老金三支柱框架,美国养老金融发展的特色产品创新、日本农村养老金融发展的支持政策、德国通过李斯特改革建立的养老金三支柱框架,分别对应了我国养老金融发展中针对性产品缺乏、农村养老金融发展薄弱以及对基本养老金依赖过重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美国、日本、德国养老金三支柱框架、养老金融发展的产品创新、农村养老金融发展情况,分析其具体做法和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贺力平
面向农村的合作金融在世界各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90年代以来也取得了快速增长的突出成就。从国际经验来看 ,合作金融事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体现了合作金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强大生命力;另一方面 ,各国合作金融起源和成长于互不相同的具体经济环境和历史传统的背景下 ,各国的合作金融不存在完全一致的具体模式 ,合作金融机构本身也随时间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当前中国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事业可以借鉴国际经验。本文以下首先综合考察合作金融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历程并概括主要发展经验 ,然后结合中国情况探讨近期内应当着重考虑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为传统金融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也滋生出垄断、个人信息泄露或滥用、金融风险加大等多重隐患。中国从反垄断、数据保护、金融稳定三方面出发,出台了针对金融科技,尤其是从事金融业务的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的多项监管措施。未来,我国在继续加强监管,推动金融科技良性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舆论引导和公众沟通。
关键词:
反垄断调查 金融科技 平台公司 监管措施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蒋剑平 姜浩 朱旭
近年来,在政策引领和政府推动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普惠金融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服务质效、夯实发展基础,奋力开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许英杰 石颖
本研究将我国普惠金融实践分为公益性小额信贷阶段、发展性微型金融阶段、综合性普惠金融阶段和创新性互联网金融四个发展阶段。本研究认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迅猛,但是普惠程度依然不高;金融产品和服务日趋丰富,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潜在风险不断提高;技术进步突飞猛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亟需提高。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小额信贷 微型金融 互联网金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战
<正>深刻领会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必须清醒认识到,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征程上,存在公共社会服务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势必要攻克的难关。而普惠金融恰恰是立足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将广大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作为服务重点,以可负担的金融成本,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茶宏旺
本文通过对金融深化理论及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实践的分析评介 ,总结了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本文强调指出 ,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实践所经历的挫折和危机的根本原因 ,在于它们选择了过于激进、超前的金融深化战略 ,而不应就此推论出金融深化与金融危机二者之间有某种必然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
金融深化 金融抑制 金融监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凌霄 李成 郭帅
衍生金融市场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其独特的风险性,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提出了难题。事实上,关于衍生金融市场的监管思想和理念由来已久,相关理论也在近二十年中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欧美发达国家对衍生金融市场的监管实践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这对我国通过立法、制度创新和广泛合作构建多层次的衍生金融市场联合监管体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衍生金融市场 金融创新 联合监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宇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广泛兴起、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新态势,中国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顺应全球科技革命新趋势、前沿科技创新潮流,也是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逐步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经济增长。新质生产力聚焦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主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本文认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科技金融体系和科技投融资服务。围绕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的科技金融建设明显加快,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及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发挥着愈加突出的作用。本文从广义范畴出发,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背景,阐释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兼论科技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归纳总结中国科技金融的创新探索。同时,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和科技金融发展的高标准,提出中国需要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长远战略考量,深化科技金融创新,构建兼具政策引领和市场化配置的科技金融体系,着眼于建立健全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到配套投融资服务,再到科技产业市场化和规模化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生态,发挥各类金融主体功能作用,增强金融服务科技产业、科技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以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山东银监局课题组
近年来,在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有力推动下,山东省普惠金融总体发展势头较好,机构体系不断丰富,产品服务稳步提升,但在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深度、高度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正向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普惠金融已成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和新旧动能转换"强弱项"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金融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智敏
近年来,在多方合力推动下,天水市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薄弱领域金融可得性有效提升,服务质效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消费者金融素养进一步增强。但普惠金融发展可得性、可持续性方面仍面临困境,组织体系作用发挥不均衡,普惠金融领域数字化程度不高,本文提出从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环境、加强薄弱领域金融培育、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降低单一金融服务成本、加大普惠金融保障力度等方面推动普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