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0)
- 2023(15836)
- 2022(13798)
- 2021(13019)
- 2020(10647)
- 2019(24358)
- 2018(24092)
- 2017(45991)
- 2016(24938)
- 2015(27882)
- 2014(27484)
- 2013(26960)
- 2012(24615)
- 2011(22196)
- 2010(21902)
- 2009(20106)
- 2008(18813)
- 2007(16315)
- 2006(14074)
- 2005(12019)
- 学科
- 济(99900)
- 经济(99797)
- 管理(67554)
- 业(63511)
- 企(51306)
- 企业(51306)
- 方法(42658)
- 数学(36901)
- 数学方法(36481)
- 农(30671)
- 中国(25760)
- 地方(25416)
- 业经(23838)
- 财(22639)
- 农业(20962)
- 学(20815)
- 贸(17121)
- 贸易(17112)
- 制(16768)
- 易(16492)
- 理论(16377)
- 环境(15584)
- 和(15348)
- 技术(14819)
- 务(13457)
- 财务(13390)
- 财务管理(13368)
- 银(13345)
- 银行(13297)
- 教育(13233)
- 机构
- 学院(341549)
- 大学(340680)
- 管理(135921)
- 济(130633)
- 经济(127570)
- 理学(118620)
- 理学院(117202)
- 管理学(115077)
- 管理学院(114455)
- 研究(112178)
- 中国(82113)
- 京(72254)
- 科学(71877)
- 财(57151)
- 农(57101)
- 所(55029)
- 业大(52728)
- 中心(52171)
- 研究所(50645)
- 江(49844)
- 范(48326)
- 师范(47925)
- 财经(46488)
- 北京(44935)
- 农业(44140)
- 经(42324)
- 院(41321)
- 州(40832)
- 师范大学(38783)
- 经济学(38365)
- 基金
- 项目(243344)
- 科学(191787)
- 研究(179342)
- 基金(175511)
- 家(152759)
- 国家(151450)
- 科学基金(130558)
- 社会(112438)
- 社会科(106269)
- 社会科学(106244)
- 省(95842)
- 基金项目(94238)
- 自然(84957)
- 自然科(82955)
- 自然科学(82936)
- 教育(82404)
- 自然科学基金(81419)
- 划(80696)
- 编号(74801)
- 资助(70646)
- 成果(59536)
- 重点(54412)
- 部(52644)
- 发(52643)
- 课题(50937)
- 创(50776)
- 创新(47210)
- 科研(46193)
- 国家社会(45662)
- 项目编号(45146)
- 期刊
- 济(143060)
- 经济(143060)
- 研究(95942)
- 中国(65258)
- 学报(54508)
- 农(53055)
- 科学(50471)
- 管理(46225)
- 教育(41973)
- 财(41532)
- 大学(41132)
- 学学(38438)
- 农业(36848)
- 技术(29389)
- 融(27211)
- 金融(27211)
- 业经(26047)
- 经济研究(21803)
- 财经(21030)
- 图书(20606)
- 问题(18680)
- 经(17983)
- 业(17682)
- 科技(17102)
- 资源(16943)
- 版(16552)
- 理论(16148)
- 技术经济(15429)
- 现代(15087)
- 实践(15007)
共检索到488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勇 杨帆 孙卓元 葛国钦
为探究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结构及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文章基于农村合作社资金和人员流动的现实场景,运用复杂网络方法,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构建多时段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模型,计算整体性、稳定性和层级性指标。结果表明:1)渝北区城乡要素流动网络逐步完善,逐步形成了覆盖所有涉农乡镇的城乡要素流动优势区,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明显;2)受我国城乡关系阶段性影响,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网络从早期的“城市主导型”、中期的“城—乡—村等级型”向后期的“城乡均衡型”网络结构演化。最后从优化县域城乡要素流动结构方面提出相关规划建议。
关键词:
城乡要素流动 县域 复杂网络 合作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雨 周宝同 付伟 王蓉
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手段,利用Landsat TM遥感数据和DEM数据,采用景观指数分析、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等计算方法,对渝北区2000、2005、2010和2015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不同地形、坡度下各种景观类型变化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在相似条件下的城市最佳土地利用模式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1)渝北区土地资源以中、高级地形位为主,海拔200 m以下,坡度6°以下的土地资源比较匮乏;(2)渝北区主要的景观类型是耕地和林地,但耕地景观总的趋势是不断减少,林地不断增加,建设用地增长较快,总体上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增加,景观多样性呈上升趋势;(3)研究期内,中低级地形位区间内大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景观面积的分布趋势随着地形位指数成正相关关系,其优势地形位主要集中于高级别地形位区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亚飞 廖和平 李义龙
为探索能够兼顾政策规划与自然发展规律的城市增长边界(UGB)划定方法,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利用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多种空间规划等数据,通过边际土地利用法测算3种产业转型速率情景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需求,基于反规划理念,引入多规合一与FLUS模型模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并划定3种产业转型情景下的渝北区刚性、近远期弹性UGB。结果表明:(1)结合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现状,人为制定模拟初期土地利用图,能够保证边界划定结果满足规划发展需求;(2)产业转型使渝北区兴隆、古路、石船等镇城市扩张减速,远期弹性UGB划定结果适度紧缩;(3)渝北区刚性UGB依三山布局,剩余可开发总面积59 520.72 hm~2,近期与3种情景下远期弹性UGB划定面积分别为35 781.78、48 343.61、44 731.33、41 061.13 hm~2,未纳入弹性UGB的剩余可开发空间主要位于洛碛、古路镇与双凤桥街道机场用地区。该研究方法考虑了UGB的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综合了自上而下的政策因素与自下而上的自然规律因素,是实现生态保障与城市精明增长的有效方法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竞宇 梁靖茹 张仕超 赵浣玎 熊熙
[目的]以重庆市为例, 基于2001-201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面板数据,探究丘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时空分异与演变特征,以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最近邻指数、Ripley’s L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时空分异和演变特征展开研究。[结果](1)从时间序列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变化呈现三个增长阶段:2001—2006年低速增长,2007—2010年快速增长,2011—2018年缓慢增长。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类型由少变多并逐步趋向综合类发展;(2)在空间扩展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先从渝西、渝中地区向渝东北扩展,再扩展至三峡库区带,但不同产业类型各阶段空间分布特征相异且变化明显;(3)在空间格局上,农民专业合作社除渝东南地区分布较少外其余地区均分布较广,除牲畜、家禽、花木、果蔬产业呈随机分布外,其余产业及合作社整体呈显著聚集分布;(4)不同产业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空间尺度的依赖性不同。牲畜、家禽、花木、果蔬、食用菌、粮油六类合作社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集聚强度先增强后减弱;(5)空间集聚分布呈现差异化,各产业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形成单个或多个集聚中心,主要聚集中心为奉节县、渝西地区。[结论]自2001年以来,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重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改变了原本主要以规模分散生产经营的家庭作业模式。因此,今后应依托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不断增强的消费需求,利用信息技术、科学管理办法,培育出更高效、更能凸显当地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也要扎实推进渝东南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养工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研究"课题组 李雄
新时代是国家治理与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新理念、新举措。重庆市渝北区在全面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工作,在基层调研、源头预防、监督协调、分类治理、矛盾调处、多元参与等方面积极作为,探索出一条既具有时代特色与示范意义,又符合渝北区地方客观实际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机制与发展模式。
关键词:
新时代 和谐劳动关系 渝北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成银
国学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与深远的教育力量,在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强化民族认同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重庆市江北区采取设置小学国学课程并进行区域推进的策略,坚持"质量第一"原则、"统一性"原则、"差异化"原则,在课程定位、教材编写、师资与课时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江北区还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教师成长,研究国学教育教法、学法问题,深化国学教育的区域化发展。
关键词:
国学教育 课程管理 区域推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文仙 陈龙
随着公共事务的日益复杂化,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自上而下"的传统治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如何将"多元共治"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公共问题的解决中,不仅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而且还关系到公共部门的合法性。由治理与政策网络理论衍生而来的网络治理方式,是新时代背景下公共事务治理的有效方式之一。我国县域统筹城乡发展实践需要政府治理方式的创新,网络治理为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首先对治理、网络治理理论进行阐释,其次对我国的县域统筹城乡发展与地方治理进行分析,再次从网络治理的视角对K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进行分析,最
关键词:
治理 网络治理 统筹城乡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东德
农民职业教育对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民职业教育应当以农民为本位,以促进农民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改善农民可行能力为目标。在解决当前农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时,理应以上述理念为基本指导精神。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农民 职业教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志强 曹蕾 邱道持
以重庆市渝北区35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建立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诊断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按其分值将35个乡镇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四个级别,并以ARCGIS9.0为技术平台,分析区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区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趋向在西南——东北方向上为最大,与之相反的方向为变化最平缓的方向;重心位于渝北区西南方;MoranI为0.13,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趋向聚集,但聚集程度不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孟禹 杨芳
从经济主体行为出发,讨论了城乡收入差距与要素流动的内在关系,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分析范式,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以重庆为例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和STR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口城镇化存在倒“U”关系,要素流动和政府参与度对缩小差距存在时滞性和时变性,城乡差距正向影响经济增长,但作用逐步放缓,且具有非线性转换特征。基于此,应加强区域化分工,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继续深化户籍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整财政支出和农地流转政策,激活农村要素市场,保障农村经济长效增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升 杨伟坤 马九杰 朱乾宇
本文是根据2011年1月份对重庆金刀峡的调研的总结,文章首先介绍了重庆金刀峡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长历程,并对其现在的经营内容、组织模式,以及产业链的实物流进行了描述,本文重点介绍了重庆银行在重庆农业担保公司的担保下对合作社通过抵押品替代方式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和具体做法,分析了抵押品替代机制创新的主体、风险特征,以及化解风险的手段,并重点探讨了以合作社为栽体实现产业链融资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产业链价值提升、产业升级、产业链内部融资等问题,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专业合作社 价值链融资 抵押品替代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蹇洁 张英培 刘雪艳 叶芯彤
通过引入复杂网络理论,对政务微博网络结构进行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研究。以重庆市地区的917个微博账号为研究对象,应用Matlab分析软件对重庆市政务微博账号的关注关系进行分析,从度、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3个维度分析其关注系数情况和网络结构特点。研究表明,政务微博关注关系网络入度符合幂律分布,具有重尾分布的特点,其网络结构具有较好的聚集特性,符合小世界网络基本特征。此外,本文就分析得到的结果对政务微博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林勇刚 张孝成 王锐 莫燕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从县级层面提出并验证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的两种测算方法,得出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不完全取决于耕地地形坡度和田坎系数,农用地整治潜力分级考虑质量潜力更能科学地指导区域农用地整治、特别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为合川区农用地整治安排、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提供依据,也为西南丘陵山区的县域农用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用地整治 潜力 西南丘陵山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春荣 刘春芳 张志英 李鹏杰
基于"流空间"视角从人流、信息、技术3个方面构建城乡要素流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城乡要素在研究区不同行政层级间"节点—方向—强度"3类空间流动特征,提出优化城乡要素流动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整体上乡镇是城乡间人流、信息要素流动的最重要节点,而技术流动的最主要节点是县城;当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虽然存在,但并不显著且高度不平衡;城乡人流要素流动强度整体上处于流动高水平,信息和技术要素则处于中等流动水平,空间格局上呈现以庆阳市区为中心、向外围各县递减的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城乡要素流动空间特征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推动城乡要素自由双向流动、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优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成 梁鑫 豆浩健 黄宇航
文章在解析乡村多元价值内涵和理清其与耕地“非粮化”关联逻辑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为研究区,通过空间特征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探讨了2010—2020年重庆市耕地“非粮化”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进而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1)在乡村价值转型的不同阶段,乡村多元价值实现与耕地“非粮化”存在一定的互馈关系。(2)重庆市耕地“非粮化”率从2010年36.87%上升到2020年42.87%,各区县“非粮化”率空间分布趋于均衡,并呈现“西高东低、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高高集聚区集中在主城都市区并在长时间保持稳定。(3)耕地“非粮化”是在乡村多元价值实现进程中各价值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乡村要素发挥的多元功能引导下,乡村多元主体对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为响应最终驱动耕地利用的“非粮化”或“趋粮化”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就业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西南丘陵山区县域乡村居业协同空间分异机制与优化对策——以重庆市37个区县为例
农地流转中的农民意愿和政府角色——以重庆市江北区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试验区为例
物流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关系分析——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
要素流动何以推动县域城乡融合:经验观察与逻辑诠释——以佛山市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例
共轭视角下重庆市县域乡村“居住——就业”协同发展格局及振兴路径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重庆市城乡数字鸿沟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重庆市县域乡村性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省域空间视角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助推乡村振兴 创新发展模式——以重庆市武隆区沧沟乡供销合作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