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5)
- 2023(13611)
- 2022(11327)
- 2021(10407)
- 2020(8473)
- 2019(18958)
- 2018(18324)
- 2017(35925)
- 2016(19134)
- 2015(21323)
- 2014(21032)
- 2013(20873)
- 2012(19256)
- 2011(17436)
- 2010(18108)
- 2009(17318)
- 2008(16374)
- 2007(15195)
- 2006(13951)
- 2005(12706)
- 学科
- 济(82448)
- 经济(82345)
- 业(66896)
- 管理(56096)
- 农(50984)
- 企(44497)
- 企业(44497)
- 农业(34060)
- 中国(28679)
- 融(27547)
- 金融(27545)
- 银(26306)
- 银行(26296)
- 业经(25973)
- 方法(25532)
- 行(25481)
- 制(24242)
- 财(23371)
- 数学(22309)
- 数学方法(22036)
- 地方(21534)
- 体(16447)
- 策(15094)
- 贸(14808)
- 贸易(14794)
- 易(14450)
- 技术(13881)
- 务(13695)
- 财务(13656)
- 财务管理(13627)
- 机构
- 学院(272596)
- 大学(264330)
- 济(123286)
- 经济(120747)
- 管理(105273)
- 研究(92798)
- 理学(89683)
- 理学院(88865)
- 管理学(87644)
- 管理学院(87126)
- 中国(78781)
- 财(58869)
- 农(57474)
- 京(53893)
- 科学(50134)
- 中心(45640)
- 所(45079)
- 财经(44594)
- 江(43698)
- 农业(43246)
- 业大(41100)
- 经(40340)
- 研究所(39854)
- 经济学(37375)
- 州(34384)
- 经济学院(33700)
- 北京(33514)
- 范(33133)
- 师范(32884)
- 院(32712)
- 基金
- 项目(174090)
- 科学(138881)
- 研究(136303)
- 基金(126015)
- 家(106838)
- 国家(105806)
- 科学基金(91891)
- 社会(89462)
- 社会科(84761)
- 社会科学(84744)
- 省(70369)
- 基金项目(65972)
- 教育(60108)
- 编号(56647)
- 划(56335)
- 自然(54240)
- 自然科(52928)
- 自然科学(52918)
- 自然科学基金(51991)
- 资助(50112)
- 成果(46351)
- 发(40673)
- 制(39847)
- 课题(39287)
- 部(39167)
- 重点(38718)
- 创(37386)
- 国家社会(37268)
- 性(36108)
- 创新(34931)
- 期刊
- 济(148304)
- 经济(148304)
- 研究(84439)
- 农(62646)
- 中国(62102)
- 融(45470)
- 金融(45470)
- 财(44616)
- 农业(41849)
- 管理(37836)
- 科学(35258)
- 学报(34723)
- 业经(29428)
- 大学(29179)
- 学学(27955)
- 教育(26415)
- 技术(23942)
- 财经(22331)
- 经济研究(20944)
- 问题(20138)
- 经(19276)
- 业(19135)
- 农村(16562)
- 村(16562)
- 农业经济(15698)
- 世界(15314)
- 经济问题(14168)
- 版(13975)
- 技术经济(13834)
- 贸(13802)
共检索到433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俏 贾春帅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而探讨以合作社为载体的农村内生性产业融合模式,对于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合作社带动产业融合相关政策的梳理发现,合作社依次经历了初期起步及产业破壁阶段、快速发展与农业产业化阶段、发展壮大与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阶段。在具体实践中,农业多功能开发、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经济良性循环、跨界经营等需求都对合作社带动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现实动力,合作社也展现出了资源整合、社会服务和公信力增强等优势,并探索形成了农业内部技术融合、纵向一体化经营融合、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针对目前合作社所面临的规模小、资金少、创意不足等问题,建议从鼓励合作社向综合和联合方向发展、改善合作社融资渠道、挖掘当地特色文化等方面着手构建合作社带动农村产业融合的实现机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产业融合 合作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晓哲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探索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的农村产业融合,对于激发小农组织化潜能、提升农业产出效率、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支撑作用。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针对合作社带动产业融合的政策调整可以看出,农民合作社经历了初期起步、产业破壁、快速发展与带动农村三产融合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合作社展现出了资源整合、乡村治理和农民增收的独特优势。然而,当前合作社还面临着规模较小、配套机制不完善、利益关系松散等问题,必须从壮大合作社规模、优化各项制度保障体系以及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等方面着手,构建农民合作社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机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合作社 产业融合 机制构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莉 景普秋
基于城乡互动的视角,从提升农村主体地位和打通城乡互动渠道两方面出发,认为农村产业链延伸融合、农业功能拓展融合、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城乡产业转移融合与优势产业空间集聚融合共同组成了农村网络式产业融合。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制度放松、市场需求多样化、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位与资源优势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动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郑建明 秘泽钰
通过对上海市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产业融合意愿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个体特征与资源禀赋、政策认知与收益风险预期和相关补贴与支持。结果表明:年龄、政策了解、收益预期、风险预期、政府补贴与培训指导对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产业融合意愿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加大农村产业融合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收益、降低经营者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风险、提供税收优惠与资金补贴和加强产业融合技术培训指导的建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郑建明 秘泽钰
通过对上海市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产业融合意愿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个体特征与资源禀赋、政策认知与收益风险预期、相关补贴与支持。结果表明:年龄、政策了解、收益预期、风险预期、政府补贴与培训指导对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产业融合意愿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加大农村产业融合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收益、降低经营者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风险、提供税收优惠与资金补贴和加强产业融合技术培训指导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柳晓阳
浙江省即将赋予合作社以法人的地位,使之具有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特征。本文就如何转型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以转行后的公司型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将参与合作社的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合作社 治理机制 职能 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凡钊 董彦佼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因此农村产业融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体现,更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保障,为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供新思路、新见解、新模式,对催化新的科技成果和优化产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现阶段,农村产业融合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阻碍,比较突出的就是缺乏科技基础、专业人才和资金保障等问题,因此如何借助乡村振兴背景优势,有效解决发展难题成为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 现实意义 实现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晓峰 韩庆龄
本文旨在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5年增3倍"蓬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阶层分化引发的阶层流动压力,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量,而政策诱导则大大加快了合作社发展的速度,构成最大的外在驱动力量。未来一段时间里,国家应该更加重视提升合作社的发展质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走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政策扶持 阶层分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立华
农村地区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现阶段我国重要经济战略之一,是正确认识、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体现。农村地区三次产业融合具有新技术、新业态、新要素和新模式等基本特点,目前面临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不强、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层次偏低、农业生产要素流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降低贸易成本,是农村地区三次产业融合最核心的动力;创新驱动,是农村地区三次产业融合的关键;贸易成本降低和创新驱动共同作用,为农村地区三次产业融合带来双重动力。农村地区三次产业融合的主要模式有交叉性融合模式和重构性融合模式。推动农村地区三次产业融
关键词:
农村 三次产业融合 动力机制 模式 策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宏生
本文依据有关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对信阳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研情况,分析了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试图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更充分的金融服务。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农民专业合作社 金融服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平
都市圈内较高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强大的城市消费能力、要素集散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城乡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条件。从产业生态圈的角度,都市圈城乡产业融合的机理是要素链、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的融合。分工与专业化、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技术进步对产业融合的深化和对融合形态的创新为都市圈城乡产业融合提供了内部动力,市场需求牵引力和政府政策及引导是都市圈城乡产业融合的外部动力。从融合类型看,都市圈城乡融合有链条延伸型、功能拓展型、技术渗透型、集聚复合型四种类型。推动都市圈城乡融合,需要在城乡产业统一规划、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渠道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经营模式创新、产业融合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关键词:
都市圈 城乡产业融合 实现机制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凌江 夏杰长
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问题对于"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路径和政策选择进行系统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旅游产业融合 动力机制 路径 政策选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康孟珍 王秀娟 王浩宇 华净 董永亮 徐振强 李冬 王飞跃
产销信息不对称,缺乏资金、知识和经验是小规模农户发展的障碍。作为互助性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的经营受气候、市场和农户水平等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如何贯通产销信息,并基于需求精细核算成本和组织生产,是合作社经营的重要内容。本文借鉴工业领域数字双胞胎的思想,基于平行智能系统的描述、预测和引导,提出合作社数字四胞胎(数字合作社)的构想,服务合作社规划、准备、生产和评估的各个环节。同时对数字合作社的整体方案、系统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等进行了描述,并对数字合作社的用户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数字合作社系统框架包括数据感知、决策支持和决策实施,其核心智能技术包括作物建模、动态规划、区块链技术、机器学习等。以有机水稻种植为例,简述了合作社成本分析、种植规划、远程种植可视化等过程,模拟水稻定制种植的场景,以此说明数字合作社的部分功能。数字合作社的概念可为面向合作社的信息系统开发提供方向。鉴于目前以小农经济为主、合作社为主要经营主体的现状,数字合作社系统有助于提升从业者的经营能力,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提升农业物理社会经济系统的整体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勇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产生,是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结果,其制度基础在于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村土地合作社的治理机制关系到方方面面,涵盖股东组建与决策机制、合理设置股权的治理机制、社会风险防范机制、成员退出机制等等。各地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一种形式,有利于改变农业经营方式,实施科技型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其发展态势良好,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各地推行农村土地合作社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结构,需要在保持农村土地产权完整性的同时不断提升农村土地产权的完全性,从而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走科技型农业发展模式之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曹哲 邵旭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演进脉络,以“创造力—驱动力—牵引力—支撑力—聚合力”为分析框架,论证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并总结了荷兰和韩国的模式及主要做法,以资借鉴。现阶段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融合主体间的创造力差异较大,制约了合作稳定性;技术和制度创新应用存在堵点,驱动作用发挥不充分;高品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影响了需求端的牵引作用;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不完善,融合发展的支撑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聚合力作用有待提升。因此,要聚焦提升融合发展动力,强化经营主体共同参与性,打通技术和制度创新应用的堵点,加强供给高品质农产品,优化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