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56)
2023(7122)
2022(5826)
2021(5279)
2020(3883)
2019(9093)
2018(8914)
2017(16196)
2016(8867)
2015(9925)
2014(9931)
2013(9751)
2012(9645)
2011(8876)
2010(9263)
2009(8143)
2008(8032)
2007(7303)
2006(6705)
2005(6464)
作者
(26059)
(21682)
(21546)
(20275)
(13810)
(10471)
(9783)
(8483)
(8310)
(7921)
(7463)
(7185)
(7124)
(7026)
(6894)
(6776)
(6501)
(6328)
(6298)
(6246)
(5711)
(5410)
(5315)
(5103)
(5069)
(4991)
(4857)
(4833)
(4482)
(4393)
学科
(42737)
经济(42676)
(19788)
管理(19279)
地方(17429)
中国(16483)
(14134)
(13022)
企业(13022)
业经(10875)
地方经济(9848)
农业(9630)
(9308)
(8535)
金融(8535)
(8299)
银行(8286)
(8188)
方法(7939)
(7797)
(7051)
发展(6988)
(6965)
技术(6862)
(6807)
贸易(6792)
环境(6791)
理论(6461)
(6425)
数学(6293)
机构
学院(123263)
大学(118926)
(49982)
研究(49766)
经济(48690)
管理(41273)
中国(38434)
理学(33388)
理学院(32912)
管理学(32384)
管理学院(32141)
科学(29354)
(27030)
(25609)
(23416)
研究所(22819)
(22693)
中心(22605)
(21887)
(19508)
师范(19286)
(18170)
(18115)
北京(18079)
农业(17482)
(17164)
业大(16937)
技术(16583)
财经(16508)
师范大学(15249)
基金
项目(75162)
研究(60354)
科学(57929)
基金(49476)
(42493)
国家(41984)
社会(36388)
科学基金(34908)
社会科(34220)
社会科学(34217)
(32229)
教育(28121)
编号(26317)
(26189)
基金项目(25387)
(23458)
成果(22391)
课题(20186)
资助(19787)
自然(19595)
发展(19256)
自然科(19054)
自然科学(19050)
(18904)
自然科学基金(18676)
重点(17675)
(17027)
(16064)
(15694)
(15286)
期刊
(69533)
经济(69533)
研究(42841)
中国(36654)
(24214)
教育(23794)
管理(17613)
(17232)
金融(17232)
学报(17124)
科学(16700)
农业(16559)
(15758)
技术(13872)
大学(13380)
业经(13220)
学学(12172)
经济研究(10436)
问题(8763)
(8457)
职业(8182)
财经(7859)
(7629)
论坛(7629)
图书(7511)
(6870)
(6816)
世界(6808)
国际(6721)
(6582)
共检索到216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俏  孙泽南  
合作社不仅是一个互助经济组织,也是一个社会服务组织,当前已通过土地置换、文化创新、资金互助和劳动自养等方式融入农村养老供给的具体实践,并在提高经济收益、推动农村社区营造和增进老人福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应。土地改革的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推广以及互助养老运营补助的激励,为合作社养老的运行提供了制度条件,而合作社养老所具有的自主吸纳和灵活适应特点也助推其成为“接地气”的互助养老形式。然而,合作社养老在实践中还存在受益覆盖面较窄、服务水平不高、可持续动力不强等瓶颈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抓住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在城乡融合、产业融合、服务融合、市场融合四个方面进行突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伟娟  李忠旭  
近年来,土地流转合作社作为一种新的土地流转形式出现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及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大力支持和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土地流转合作社的继续发展带来政策性支持。本文结合沈阳市法库长岗子辣椒合作社的成功案例,对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的实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进行了理论探讨,从而得出了相应的实践启示,以期促进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义媛  
基于对五个合作社的案例分析,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考察了大户/农业资本如何,以及为何采取不同的形式将普通社员整合进合作社,从而服务于其自身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研究发现,由大户主导的合作社可能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来整合小户,但小户无论以什么形式加入合作社,其收益都仅相当于所投入劳动力的报酬,所得农业剩余极少。由于农产品市场结构的差异,大户/农业资本对小户的整合程度不一,但小户即便在生产上具有更高的自主性,依然无法通过加入合作社而形成积累,从而改变在合作社中的边缘地位。文章最后讨论了合作社的运作逻辑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义媛  
基于对五个合作社的案例分析,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考察了大户/农业资本如何,以及为何采取不同的形式将普通社员整合进合作社,从而服务于其自身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研究发现,由大户主导的合作社可能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来整合小户,但小户无论以什么形式加入合作社,其收益都仅相当于所投入劳动力的报酬,所得农业剩余极少。由于农产品市场结构的差异,大户/农业资本对小户的整合程度不一,但小户即便在生产上具有更高的自主性,依然无法通过加入合作社而形成积累,从而改变在合作社中的边缘地位。文章最后讨论了合作社的运作逻辑并没有内在地包含"去异化"的机制,如果村庄分化不能被抑制,合作社被大户控制的问题不仅仅存在合作社发展的初级阶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红梅  
合作社法颁布至今已有两年的历史了,两年过去之后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如何,十分令人关心。文章以西部的陕西为视角,通过对陕西果业合作社的调查研究,看到陕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所呈现的欣喜成绩,以及从中暴露出来的令人不安问题。籍着对诸多发展问题的实地调查及研究分析,从中探寻推进陕西及未来几年中国合作社发展的路径,获得指导合作社发展的宝贵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赵晓峰  王艺璇  
村域合作社是当前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形式。本文从村庄社会基础的角度,引入阶层分化和派系竞争两个变量来分析村域合作社发展的底层逻辑。研究发现,农村社会阶层分化是农民合作社制度异化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当前合作社发展中出现的兼业小农利益被剥削的现象是农民自发合作的必然结果,具有阶段的合理性,而派系竞争则是制约村域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内生性关键变量。政府应从增进各派系村民的共同利益、提高合作社骨干社员同质化程度等方面着手,做好合作社的政策扶持与规范发展工作。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俏  贾春帅  
从合作社的内涵与社会责任角度,阐述了合作社提供养老服务的可能性与重要性,解释了合作社发展与农村养老演化之间的理论自洽性,并结合典型案例,总结归纳了当下合作社养老实践中的经验及不足。研究发现:合作社在理论上是可以发挥养老服务功能的,并在具体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服务模式,但在制度规范、服务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可从完善政府监督管理体制与法规体系、贴近农民的养老生活进行底层设计、不断创新养老供给机制、强化合作社养老的理论研究等方面来加以解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史超书  
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供销合作社改革史超书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种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闯荡大市场的新兴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正在广大农村悄然兴起,显示了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本文试图就专业合作社产生和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方敏  罗忆宁  仇保兴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房价超出普通大众承受能力、保障房供给与需求脱节造成大量积压、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难等问题亟待解决。而住房合作社作为具有民间自发主导、建房成本低、住房质量高、选择多样性等优点。由于中国合作建房历史较短、法规缺失、支持乏力、产权不清等原因,导致合作建房在我国一直无法形成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体系。而英国、德国、荷兰、瑞典、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合作建房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成熟的运行体系。这些国家在立法保护、金融支持、财税优惠等方面为住房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这些国家的成熟模式和我国的初步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将为我国近期保障型合作建房提供借鉴意义,使住房合作社成为保障房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峰  邢成举  
农民合作社的制度安排具有益贫性的显著特征,这使其能够成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理想载体。农民合作社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通农户无股权,使合作社与普通农户之间难以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国家财政扶贫资源与合作社进行对接,再吸纳贫困农户的自有资源,一方面有助于依托合作社推动建立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合作金融扶贫与农业科技扶贫相结合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贫困农户在合作社中的股权份额,改善合作社的产权构成,使贫困农户能够更好地参与合作组织并逐步提升合作自治能力,推动合作社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走上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颖娴  
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正式施行以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了依法发展的新时期,"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从横向合作向纵向合作深化,从单一功能向多种功能拓展,从传统合作向新型合作演变,从农户间合作向社际协作迈进。在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合作社年",也即《合作社法》施行5周年之际,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浙江省农业厅、嘉兴学院于2012年5月20日~22日在浙江嘉兴联合召开了"2012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开文  
本文分阶段考察了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印度农村合作社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可以概括为:法律的导向作用、政府支持合作社发展的良性模式、合作社的一体化经营和健全的组织体系。这些都对中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谷俊青  
我国住宅合作社的发展天津财经学院谷俊青一、实现居住小康,应大力发展住宅合作社。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3.6平方米,上升为1992年的7.2平方米,住宅成套率也超过了38%。1986年至1992年,解决住房困难户达596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远向  刘巍  
列宁在晚年期间提出了很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合作社思想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列宁在其口述的《论合作社》中,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合作化思想,提出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通过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建设社会主义。列宁的合作社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及其农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农业集体化和改革开放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其实现形式。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30多年后,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种新的农村生产形式逐渐推广开来。借鉴列宁《论合作社》中的社会主义合作化思想,并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我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迪  郭红东  
本文通过全国部分合作社社员的调查,重点分析了参与合作社社员的基本情况、社员参与合作社情况、社员对合作社期望与得到服务、社员对合作社发展的看法等方面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