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33)
- 2023(19557)
- 2022(16799)
- 2021(15691)
- 2020(13133)
- 2019(30088)
- 2018(30209)
- 2017(58119)
- 2016(31593)
- 2015(35436)
- 2014(35550)
- 2013(35010)
- 2012(31796)
- 2011(28527)
- 2010(28778)
- 2009(26365)
- 2008(25708)
- 2007(22887)
- 2006(20380)
- 2005(18010)
- 学科
- 济(124351)
- 经济(124184)
- 业(93094)
- 管理(91803)
- 企(69265)
- 企业(69265)
- 农(52889)
- 方法(52712)
- 数学(45699)
- 数学方法(45065)
- 农业(35065)
- 财(34187)
- 中国(33561)
- 业经(31945)
- 制(28175)
- 地方(26927)
- 学(25381)
- 贸(21902)
- 贸易(21886)
- 易(21261)
- 环境(21238)
- 务(20305)
- 理论(20285)
- 财务(20219)
- 财务管理(20160)
- 技术(19690)
- 体(19378)
- 银(19350)
- 银行(19306)
- 企业财务(19046)
- 机构
- 学院(439044)
- 大学(435817)
- 济(174144)
- 管理(172578)
- 经济(170050)
- 理学(148923)
- 理学院(147328)
- 管理学(144691)
- 管理学院(143885)
- 研究(143351)
- 中国(109297)
- 京(91993)
- 科学(88278)
- 农(82365)
- 财(81763)
- 所(71201)
- 业大(68286)
- 中心(67875)
- 江(67443)
- 研究所(64164)
- 财经(63986)
- 农业(63042)
- 范(58294)
- 经(58159)
- 师范(57774)
- 北京(57299)
- 州(54283)
- 院(51960)
- 经济学(51552)
- 财经大学(47220)
- 基金
- 项目(298206)
- 科学(234157)
- 研究(222087)
- 基金(214554)
- 家(185725)
- 国家(184087)
- 科学基金(158680)
- 社会(139541)
- 社会科(131901)
- 社会科学(131867)
- 省(118623)
- 基金项目(113714)
- 教育(101819)
- 自然(101608)
- 自然科(99155)
- 自然科学(99132)
- 划(97488)
- 自然科学基金(97305)
- 编号(92991)
- 资助(87447)
- 成果(75222)
- 重点(66449)
- 部(65429)
- 发(63848)
- 课题(63307)
- 创(61569)
- 创新(57481)
- 国家社会(57081)
- 制(56850)
- 科研(56613)
- 期刊
- 济(197614)
- 经济(197614)
- 研究(126989)
- 中国(91088)
- 农(80995)
- 学报(68462)
- 财(63775)
- 科学(62398)
- 管理(60939)
- 农业(54937)
- 大学(53302)
- 教育(50886)
- 学学(49966)
- 技术(39972)
- 融(39960)
- 金融(39960)
- 业经(36730)
- 财经(30584)
- 经济研究(28608)
- 问题(26712)
- 图书(26706)
- 业(26644)
- 经(26153)
- 版(22773)
- 理论(20799)
- 技术经济(20658)
- 科技(20616)
- 资源(19960)
- 现代(19751)
- 实践(19105)
共检索到655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宝家 唐银彬
农村环境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推进共同富裕进程的基础。实践中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着“国家悖论”下可及性短缺、内生性微弱、持续性不足等多重有效性困境,亟需“国家-社会”共同在场的机制创新以应对。通过对D镇实践的个案分析,发现作为赋能型供给工具的合作生产成功实现了对巷道环境的“良善治理”。其机制展现为:利用合作决议构建基于共识的供给价值场域,在推动纵向与横向价值关系整合与责任关联的基础上,激活主体参与供给的内生性动力;通过合作交付对服务资源开展结构化、捆绑利用和信息共享,实现资源有序编排格局,从而提升服务供给的可及性;通过合作管理创设“治理剧场”,将合作供给行为延伸至日常生活,实现服务供给成果的可持续性治理。研究启发实践应强化组织引导和行为助推,加强资源赋能与协作交付,推动制度嵌入与惯习塑造,从而实现农村环境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宝家 唐银彬
农村环境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推进共同富裕进程的基础。实践中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着“国家悖论”下可及性短缺、内生性微弱、持续性不足等多重有效性困境,亟需“国家-社会”共同在场的机制创新以应对。通过对D镇实践的个案分析,发现作为赋能型供给工具的合作生产成功实现了对巷道环境的“良善治理”。其机制展现为:利用合作决议构建基于共识的供给价值场域,在推动纵向与横向价值关系整合与责任关联的基础上,激活主体参与供给的内生性动力;通过合作交付对服务资源开展结构化、捆绑利用和信息共享,实现资源有序编排格局,从而提升服务供给的可及性;通过合作管理创设“治理剧场”,将合作供给行为延伸至日常生活,实现服务供给成果的可持续性治理。研究启发实践应强化组织引导和行为助推,加强资源赋能与协作交付,推动制度嵌入与惯习塑造,从而实现农村环境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朝兵 赵阳光
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是影响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满足农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变量。学界围绕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提出了供给模式、质量管理和数字工具三种解释进路,但对数字赋能具体如何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问题仍然研究甚少。本文基于服务质量差距理论和数字治理理论,构建了数字赋能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理论分析框架,继而通过邛崃市陶坝村“为村”平台的案例研究,深入阐释数字赋能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因果机制。研究发现,数字赋能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机制在于,数字化技术基于数字的交互性、共享性、整合性、敏捷性、去中介性等特性,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形成表达赋能、决策赋能、匹配赋能和评价赋能,针对性地消解了导致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不高的参与路径闭锁、政绩显示过度、单中心治理格局、信息化水平滞后等不利因素,促使村民的公共服务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高度贴合,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达到高质量效果。数字赋能的解释视角丰富和拓展了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研究的理论范畴,同时对实务部门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冉瑞平 李娟 魏晋
利用清单分析法,对四川丘陵区农村环境污染各影响因素的差异、特征和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丘陵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畜禽养殖,随后依次为种植业生产、农村生活以及乡镇企业生产;(2)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在各污染源中均处于首位,尤其是在农村生活源污染物中的比例最大,其次为总氮(TN)和总磷(TP);(3)各项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绝对实物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增长速度较快的分别是畜禽养殖源和农村生活源,乡镇企业生产排污量则呈稳步上升趋势,而种植业生产排污实物量却呈持续下降的态势。因此,今后的污染防控应该首先从畜禽养殖污染入手,同时,也要兼顾农村生活和乡镇企业生产对农村环境污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新文 冯林林
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依托政府兜底式的封闭式环境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农村日益复杂的环境治理需求。消解农村环境治理困境的核心在于,一方面通过协商沟通、塑造共识、内外激励,构建主体信任、合作认同与集体行动的农村环境治理机制,提升政社环境合作治理能力;另一方面以党组织、制度、资源要素嵌入农村环境治理场域,为农村环境治理参与主体提供行动基础、行动规范与行动条件。本文运用“政社合作—结构嵌入”的分析框架,基于D县H镇的环境治理案例考察认为,农村环境善治需构建政府有限引导、社会良性参与的环境合作治理格局,重构农村环境治理的嵌入结构,建构“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的农村环境治理体系。
关键词:
政社合作 结构嵌入 环境治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沙治慧 辛迪妍
如何在增加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的同时,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新农村建设中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数学规划方法,对农村公共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公共投资不足、布局不合理以及效率低下是制约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主要障碍。因此,优化公共投资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投资布局效率评价体系,是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条件与配置结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村 公共服务建设 公共投资布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旭熙 苏春江 彭立 徐定德 陈田田
[目的]科学评估和测算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为实行农村空心化整治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四川省县域为基本单元,构建四川省县域农村空心化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判了农村空心化程度,并定量评价了空心村综合整治的自然适宜性,社会接受性与经济可行性;将获取的农村空心化指数与现实潜力系数作为综合修正系数,测算出四川省各县域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并揭示其分布规律。[结果]四川省县域尺度的农村空心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农村空心化呈现显著的"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SPSS17. 0软件并结合Acr GIS空间表达功能对2010年的增加耕地潜力进行聚类,将四川省各县域划分为Ⅰ类潜力区、Ⅱ类潜力区、Ⅲ类潜力区等3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土地整治对策。[结论]在未来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中,政府应根据各区域整治潜力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土地整治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蓉 施国庆
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已成为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发现S村环境合作治理先后经历萌芽期、发展期、深化期和完善期等阶段并呈现出不断深化发展的特征。其生成机理折射出以政治激励为主导力量、以农民认同为主体基础、以产业发展为内在动力、以社会力量为市场助力、以互惠情理为价值保障等特点。为此,可从相关方面推动农村环境合作治理的升级发展。
关键词:
农村环境治理 合作治理 生成机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陆迁 华春林
文章分析了农村环境共享和环境产权界定条件下的农户博弈行为,认为虽然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难以变更,但在环境产权界定条件下可以设计出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由此探讨农村环境产权分割重构和产权交易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 环境产权 博弈 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沙治慧 罗静
农村公共投资不足与布局不合理是导致城乡矛盾与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规划方法研究四川公共投资的空间布局效率,结果表明:公共投资布局效率低下,区域相差悬殊,严重制约着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需要在综合权衡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贫困人口减少多重目标的前提下,以公共投资空间布局的效率评价为着力点,优化公共投资的空间布局。
关键词:
农村公共服务 公共投资 空间布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锡良 王磊
农村金融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已严重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及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构建一个功能完善、高效的农村金融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都对重新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是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检验标准。农村金融需求的满足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农村金融改革 金融需求 政策研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锡良 王磊
农村金融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已严重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及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构建一个功能完善、高效的农村金融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都对重新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是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检验标准。农村金融需求的满足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农村金融改革 金融需求 政策研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肖良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指引下,我国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决定性飞跃,明显推动了农业的历史跨越,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本文通过对四川农村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要素市场化的实证研究,论证了两个飞跃理论的前瞻性与科学性,并为发展新的集体经济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借鉴。
关键词:
农村现代化 土地经营 市场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磊 申秀清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是对农民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途径,基于经典合作社理论,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具有教育、培训和宣传以及关心社区的集中优势,在多元主体利益协同基础上提出合作社支持社区教育发展的创新模式,同时探究并厘清合作社开展社区教育的机理、机制与作用路径;从宏观、中观、微观的逻辑层面提出了搭建以合作社为单元、以社区为载体、以农民群众为培训主体、以共同利益为链条的新型农村教育培训模式。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村社区教育 人力资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思妤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攻坚阶段,怎样处理好三农问题,怎样缩小水库移民的收入差距,怎样让广大库区移民广泛享受工程建设福利,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库区移民,进一步促进库区和谐稳定,怎样将移民的生产生活风险降到最低已愈显迫切。本文根据库区现状并结合发展需要,结合四川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基本现实,从纳入范围及具体举措等方面来探讨构建四川省水电工程农村移民专项社会保障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