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6)
- 2023(8369)
- 2022(6875)
- 2021(6445)
- 2020(4961)
- 2019(11637)
- 2018(11614)
- 2017(20224)
- 2016(12167)
- 2015(13749)
- 2014(13963)
- 2013(13207)
- 2012(12925)
- 2011(12255)
- 2010(12951)
- 2009(11503)
- 2008(11401)
- 2007(10448)
- 2006(9648)
- 2005(9097)
- 学科
- 济(49531)
- 经济(49481)
- 管理(23281)
- 业(23050)
- 中国(22077)
- 教育(19956)
- 地方(18039)
- 企(15709)
- 企业(15709)
- 农(15407)
- 学(12227)
- 发(11834)
- 业经(11759)
- 方法(11445)
- 农业(10759)
- 地方经济(10318)
- 理论(10314)
- 融(9675)
- 金融(9674)
- 发展(9346)
- 展(9218)
- 数学(9218)
- 银(9082)
- 银行(9062)
- 数学方法(9033)
- 行(8955)
- 技术(8679)
- 制(8595)
- 贸(8395)
- 贸易(8383)
- 机构
- 大学(171336)
- 学院(168852)
- 研究(71554)
- 济(62560)
- 经济(60893)
- 管理(52495)
- 中国(47742)
- 理学(43270)
- 科学(42989)
- 理学院(42508)
- 管理学(41558)
- 管理学院(41213)
- 京(40345)
- 所(37701)
- 范(35915)
- 师范(35672)
- 研究所(34094)
- 教育(33828)
- 农(30135)
- 中心(29784)
- 江(29360)
- 师范大学(29255)
- 财(28505)
- 北京(27172)
- 院(25488)
- 州(23471)
- 农业(23154)
- 业大(22919)
- 技术(22844)
- 财经(21389)
- 基金
- 项目(102183)
- 研究(83126)
- 科学(80880)
- 基金(68116)
- 家(59048)
- 国家(58333)
- 社会(49116)
- 科学基金(47571)
- 社会科(46157)
- 社会科学(46149)
- 教育(44874)
- 省(42506)
- 划(37845)
- 编号(36720)
- 基金项目(34677)
- 成果(33854)
- 课题(30003)
- 发(29524)
- 自然(27648)
- 资助(27232)
- 自然科(26949)
- 自然科学(26938)
- 自然科学基金(26431)
- 重点(25235)
- 年(25022)
- 发展(24091)
- 展(23619)
- 部(23521)
- 规划(22411)
- 性(21705)
共检索到289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维利 李英华
1994年,笔者赴美国专门进行有关合作教育的考察和研究,有幸会见了美国教育领域中颇具盛名的美国安提亚克大学校长爱伦·卡斯肯(Alan E.Guskin)博士和辛辛那提大学专司合作教育事宜的副校长助理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国平 李龙会 辛悦
国外对经济与环境相协调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F.A.Beams,J.T.Marlin),而西方会计学者开展环境会计研究的热潮却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虽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最初是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葛家澍于1992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芳 曹恒萍
一、公允价值会计提出及发展历程(一)公允价值会计起源在近代会计产生之后的几百年间,历史成本会计一直是一种最基本的会计模式,并长期处于主要地位。然而,随着银行利率、汇率以及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裴宏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以19世纪的土地为研究对象,具有十分典型的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特征和时代特征。在当代资本主义中,资产市场的发展和土地的资产化导致绝对地租以新的"金融租金"形式表现出来。在质上,仍然如马克思所主张的,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对社会总剩余价值的一种再分配和占有;在量上,绝对地租不再表现为超额利润形式,而是表现为一般性的金融资本收益形式。这一收益将与其它资本收益服从相同的规律。
关键词:
绝对地租 马克思经济学 金融租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茂兴 叶琪 陈洪昭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面考察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对竞争的产生、竞争的过程和竞争的结果进行系统而深入的阐述,列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所出现的新特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竞争理论。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对我国在发展商品经济、市场化资源配置、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同时也推动了该理论本身的发展和创新。当前,中国在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为引领,加强与西方竞争思想的融合交流,不断创新竞争方式和手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竞争战略,持续提高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竞争理论 市场竞争 竞争战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元璋 游泳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由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危机的产物,它将随着经济危机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当代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生产过剩 经济周期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阎小龙
现代公司的发展,突破了建立在股东主权基础上的单边治理,职工、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形成了公司的共同治理模式。而机构投资者所持股份的增加,迫使其关注所投资公司的治理,纠正了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带来的对股东权益的漠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与平衡,表现为公司机关中立性的逐步加强。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最新发展 利益相关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雪辉 彭希哲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中国人口变迁凸显出种种独特的文化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许多传统人口学的概念、指标、理论都难以精准地分析和诠释中国人口发展的现实。传统人口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部分指标的时代性明显不足以及尚未有效本土化,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流动和家庭研究领域的指标均为此类局限性的典型代表。中国式现代化和快速的人口转变为人口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场景,当代中国人口学未来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在继承传统人口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新特征以延续人口学的长期发展轨迹,同时遵循时代性、本土化、拓展性和国际化的理念,对传统人口学指标体系和理论框架进行改良或创新,不断推动中国人口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为世界人口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关键词:
人口学 人口学指标 时代性 本土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崇仪
不平衡发展规律在当代西南财经大学刘崇仪国际经济系1915年,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这篇著名论文中,深刻地论证了“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时隔近80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生活国际化、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潘捷军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当前,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本质特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大局、从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和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看,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院校 发展取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乃基
发展职业教育,在当下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一是职业教育能分流高考的"负担"。对于广大农村子弟来说,在全国范围内,相对公正和大面积地改变身份的渠道,主要就是高考。所以在当代中国,高考不仅具有教育功能,而且还承担着层际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英
对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文本的解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直持续不断。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后期阶段,当前新的科技革命伴随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传播,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重读恩格斯经典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思想的发展脉络,在理论上有益于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释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性的认识,深化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历史意境;在实践中有助于从世界历史角度阐释社会变革的动力,理解马克思关于"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的科学论断,从而加深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英
对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文本的解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直持续不断。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后期阶段,当前新的科技革命伴随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传播,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重读恩格斯经典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思想的发展脉络,在理论上有益于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释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性的认识,深化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历史意境;在实践中有助于从世界历史角度阐释社会变革的动力,理解马克思关于“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的科学论断,从而加深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理解,推进我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盼倩
对教劳结合思想的重申,是新时代背景下重新认识生产劳动与教育关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再一次肯定。从马克思主义为了防止生产劳动与教育中的人出现异化而提出教劳结合思想开始,教劳结合思想传入我国后得以不断实践与发展。从教劳结合中的劳为主、教为辅到在当代教育学视野中教为主、劳为辅的发展变化,体现出了教劳结合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教育意义,也即对教育本真的恢复,对人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发展的作用。同时,在具体教育实践中,以期通过初等教育中劳动技术教育的渗透,中等教育中综合技术教育的学习以及职业教育中职业技术教育倡导的方式,实现教劳结合思想在当代中国的价值。
关键词:
教劳结合 生产劳动 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