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66)
2023(5850)
2022(4916)
2021(4359)
2020(3323)
2019(7566)
2018(7348)
2017(13702)
2016(7391)
2015(8122)
2014(8314)
2013(8327)
2012(8156)
2011(7702)
2010(7928)
2009(7290)
2008(7097)
2007(6486)
2006(6184)
2005(5838)
作者
(22837)
(19130)
(19008)
(17771)
(12150)
(9247)
(8490)
(7302)
(7255)
(6919)
(6529)
(6499)
(6401)
(6149)
(5919)
(5789)
(5711)
(5616)
(5536)
(5511)
(5012)
(4755)
(4617)
(4446)
(4431)
(4380)
(4284)
(4253)
(3919)
(3908)
学科
(40405)
经济(40374)
地方(17326)
(17150)
管理(16210)
中国(14459)
(12304)
(11008)
企业(11008)
业经(10481)
地方经济(9715)
农业(9041)
(8935)
方法(8851)
(7582)
金融(7582)
(7233)
银行(7224)
(7186)
环境(6942)
发展(6697)
(6678)
(6515)
(6300)
贸易(6290)
数学(6208)
数学方法(6159)
(5952)
(5896)
技术(5776)
机构
学院(110930)
大学(105757)
(44662)
研究(44582)
经济(43616)
管理(37987)
中国(33925)
理学(30897)
理学院(30393)
管理学(29896)
管理学院(29667)
科学(27531)
(24508)
(23194)
研究所(20766)
(20213)
中心(19567)
(19446)
(19136)
师范(18951)
(18932)
北京(16424)
(16220)
(15845)
师范大学(15166)
(15009)
财经(14963)
农业(14755)
业大(14338)
科学院(13880)
基金
项目(66696)
科学(52350)
研究(51392)
基金(45311)
(39233)
国家(38819)
科学基金(32645)
社会(32230)
社会科(30546)
社会科学(30542)
(28750)
基金项目(24191)
(23127)
教育(22375)
(22303)
编号(21109)
自然(19201)
资助(18717)
自然科(18663)
自然科学(18660)
自然科学基金(18301)
发展(18272)
(17916)
成果(17128)
课题(16333)
重点(15401)
(13711)
(13333)
(13307)
规划(12852)
期刊
(62804)
经济(62804)
研究(36431)
中国(28221)
(19863)
科学(15745)
教育(15430)
管理(15093)
学报(14709)
农业(13982)
(13449)
金融(13449)
(13152)
业经(12653)
大学(11125)
学学(10347)
技术(9964)
经济研究(9443)
问题(8026)
(7258)
(7041)
财经(6760)
(6578)
旅游(6578)
(6578)
资源(6486)
商业(6439)
(6247)
(5898)
世界(5732)
共检索到188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慰冰  
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探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张慰冰太湖,是我们的母亲湖,孕育了吴越大地的子民。太湖水系,也是华东特别是苏浙皖沪文明发展的发祥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谋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共识。有关环太湖旅游圈(为使旅...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丁季华  
苏、锡、常环太湖旅游带与上海旅游目的地二者间通过资源互补、市场共享,形成无形的结合。构建“上海旅游园”苏锡常与上海在旅游业中“联姻”以求共同可特续发展,塑造环太湖旅游带个性,须重新再定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燕  
[目的]结合农业旅游资源的分析与综合评价,提出构建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设想,并探讨该设想的可行性。[方法]以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为例,集中分析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存在的问题和机会,将环太湖4市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为切入点,确定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各层的影响因子,对综合得分结果展开研究。[结果]对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8.289,属成功的有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旅游地。综合评价得分项目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燕  
[目的]结合农业旅游资源的分析与综合评价,提出构建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设想,并探讨该设想的可行性。[方法]以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为例,集中分析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存在的问题和机会,将环太湖4市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为切入点,确定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评价的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各层的影响因子,对综合得分结果展开研究。[结果]对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8.289,属成功的有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旅游地。综合评价得分项目中突出的影响因子分别为区内旅游需求旺盛、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广阔、区位优越且交通便捷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结论]环太湖4市具有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的构想可行。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锋  王永  
环太湖的苏锡常湖4市是长三角乃至全国有名的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合作组织的建立,旅游一体化发展问题显得突出而重要。在优越的农业旅游资源及条件基础上,生态农业旅游近几年得到了很大发展。为了能够整体上把握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态势,本文分析了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及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各项影响因素,构建层次模型,综合专家意见,利用AHP方法进行计算,评价得分为8.289,属于成功的有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旅游地。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发挥区位及资源优势,增强4市间的产业联合,克服资源同质化带来的影响,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并重,提升特色农业基地的旅游吸引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侯立春  林振山  琚胜利  赖正清  吴连霞  张志荣  
旅游圈是推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对区域内各地区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以资源主导型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根据该区域旅游经济现状,以该研究区5个地级市所属的国家3A级及以上67个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景区景观质量引力指数、旅游规模和交通可达性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3~2015年各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其演变情况,揭示环鄱阳湖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呈现出快速增长且联系紧密、区域差异较明显、交通作用逐渐增强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以及圈内各地旅游经济联系的思路,形成多极核的网络化结构旅游圈层格局,并演进为区域旅游圈的一般结构模式,为推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玉  
文章把江苏环太湖旅游带作为一个整体旅游区域,分析了其开发的背景、资源赋存与组合状况以及旅游流空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区域旅游开发方向的形象导向、功能导向和市场导向等核心问题,总结了文化精品战略、环境优化战略、区域协作战略、结构效益战略等4项江苏环太湖旅游带旅游开发的针对性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松柏  
首先,从旅游业绩、旅游资源、旅游支撑3个方面选取了28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环太湖4个城市的旅游分项竞争力和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苏州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最强,无锡次之,常州位居第三,湖州居于末位。接着,对环太湖区域旅游合作进行SWOT分析,结果表明,环太湖区域旅游合作具有旅游资源、产业基础、经济实力、区位、交通等多方面的优势,并且可以借助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旺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加速的机遇,采取增长型发展战略。研究认为,环太湖各市应加强合作,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环境保护,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和创新,统一营销,强化环太湖旅游品牌形象,共同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潘顺安  刘继生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由中国云南省、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组成。次区域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并有一条天然大通道———湄公河将次区域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具有合作发展旅游的优越条件。本文在分析了次区域各方面的条件后认为,将投资少、见效快的旅游合作开发置于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先地位是最佳选择;同时对次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佳,梁洁  
湖泊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但是作为湖泊旅游重要内容的濒湖旅游区开发往往存在没有整体规划、缺乏统一形象、低水平重复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针对这种现实,提出了整体开发、多样化、集团化、可持续发展等濒湖旅游区开发原则,并以环太湖旅游区为例,在创立“太湖旅游”品牌的前提下,探讨了其定位、形象、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为濒湖旅游区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考范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清霞  秦张平  马勇  
鄂西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伴随着构建"两型社会"和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机遇的出现,利用突出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社区生态旅游就成为寻求鄂西跨越发展的突破口。总结了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实践的基本模式,对鄂西圈导入发展社区生态旅游做了相关分析,提出了鄂西圈社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杨  
旅游产业面临新的市场环境,旅游目的地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已开始探索新的战略。本文分析了新兴的旅游圈资源整合的理论意义及其与市场开发之间的互惠式依赖关系,并重点对旅游圈内各个分区依托旅游圈进行协同开发的三种模式进行了研究;最后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一个案例应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震方,丁正山,李想  
本文分析了环太湖旅游带旅游业联合发展的三大优势,提出了区域联合、整体协进、统筹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战略思想,明确了战略重点,并提出了旅游业联合发展的主要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明义  
中国与南亚区域既是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当今世界潜力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因此,本文在分析中国与南亚国家旅游合作条件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南亚旅游圈,多层面、全方位、多渠道地加强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旅游合作与发展,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之间的旅游服务贸易,推动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合作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丹  吴杨伟  
增长极理论的提出由来已久,将增长极理论应用于区域旅游发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界定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业增长极的内涵,对构建环鄱阳湖旅游圈旅游业增长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结合该区域具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区位优势、市场竞争力优势、政策经济环境优势和后发优势,提出应通过政府的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的方式来建立环鄱阳湖旅游圈增长极,应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的、以旅游企业为主体的、以行业协会引导的复合协作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