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7)
2023(12333)
2022(10578)
2021(10042)
2020(8715)
2019(20253)
2018(20110)
2017(39167)
2016(21202)
2015(24190)
2014(24186)
2013(23606)
2012(21694)
2011(19365)
2010(19368)
2009(17471)
2008(17334)
2007(15392)
2006(12823)
2005(11308)
作者
(59753)
(50240)
(49798)
(47766)
(31644)
(24232)
(23022)
(19803)
(18891)
(17713)
(16931)
(16795)
(15759)
(15718)
(15671)
(15639)
(15463)
(15077)
(14542)
(14282)
(12377)
(12350)
(12254)
(11455)
(11404)
(11163)
(11147)
(11094)
(10113)
(10004)
学科
(87139)
经济(87056)
管理(58092)
(57056)
(46589)
企业(46589)
方法(43689)
数学(39031)
数学方法(38407)
(23112)
(22672)
中国(20487)
业经(17535)
(17423)
(15998)
贸易(15990)
地方(15941)
(15678)
(15530)
理论(15344)
农业(15271)
(14624)
财务(14582)
财务管理(14544)
企业财务(13789)
(12890)
教学(12770)
技术(12726)
(11998)
(11964)
机构
大学(299686)
学院(299016)
(121387)
经济(118932)
管理(115805)
理学(101147)
理学院(100016)
管理学(98004)
管理学院(97451)
研究(96016)
中国(70149)
(61705)
科学(59795)
(53952)
(50195)
(47716)
中心(45944)
业大(45760)
财经(43962)
(43910)
研究所(43729)
(40596)
师范(40089)
(40011)
农业(39554)
北京(38191)
经济学(37724)
(34778)
(34524)
经济学院(34286)
基金
项目(205500)
科学(161650)
研究(149537)
基金(148835)
(129980)
国家(128934)
科学基金(111051)
社会(93283)
社会科(88441)
社会科学(88418)
(81157)
基金项目(79009)
自然(73069)
教育(72209)
自然科(71441)
自然科学(71422)
自然科学基金(70141)
(68459)
资助(61764)
编号(61054)
成果(49153)
重点(46814)
(46382)
(43793)
(42939)
课题(42226)
科研(40344)
创新(40176)
教育部(40074)
大学(39571)
期刊
(123766)
经济(123766)
研究(81608)
中国(55421)
学报(46750)
(44038)
(42986)
科学(42394)
管理(40939)
教育(39581)
大学(36032)
学学(33749)
农业(29883)
技术(29427)
(22905)
金融(22905)
财经(21393)
业经(20624)
经济研究(20046)
(18464)
问题(16873)
(16175)
统计(15278)
技术经济(14878)
(14426)
(13835)
(13508)
理论(13276)
商业(13213)
科技(13203)
共检索到423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龚伯韬  程天君  
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但却多存弊病,这与依赖西方"系统-要素"理论而缺少本土理论指导实践不无关联。以"过程-结构"视角重审本土情境中的合作学习实践,或可破解此困境。研究表明,照顾情面以维护关系"和合"的主体行动逻辑贯穿合作学习始终,在行动主体与时空、制度及文化结构的相互作用下,"合作的学习"被异化为"合作的和合",并再生产了和合的人际关系与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秩序。推动合作学习有效实施,需转变合作学习研究范式,加强本土理论发展与现实情境实践的关联,优化相关制度结构,增强师生合作水平,融洽"和合"与"合作"的关系,实现合作学习由"合作的和合"走向"和合的合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熊和平  刘志超  
课堂声音系统是教学秩序的一种表征。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与制度背景下,作为儿童的学生通常被假设为被动发展的实验物种,操作性行为主义是课堂教学主要的教育心理学依据。作为一条悖论性的声学纪律,"保持安静"只针对学生而不是教师。这种"师讲生听"的课堂定律,其声学理论是建立在"听音"与"记音"基础上的传统语音学。应试课堂只能培养患有失语症,且不善言辞、缺乏幽默感、唯声是从的知识奴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克玲  
农民合作是农村社会秩序研究的重要内容。理解农民合作与村庄秩序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合作背后的实践规则。研究以豫南白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化雇工为例,探究家庭理性规则何以影响村庄秩序再生产。通过对雇工过程与合作关系的考察,发现雇工组织以经济理性为合作目标,维持个体家庭的发展秩序。合作过程是雇工组织的工具化过程,即基于家庭理性形成的雇工组织成为家庭理性向村庄秩序延伸的媒介。研究认为家庭理性扩张消解村庄公共秩序再生产的社会基础,内在隐含家庭理性对村社理性的规则替代。虽然两种理性均具有整体主义和伦理内核,并非西方经济话语体系中的个体理性,但不同之处在于家庭理性是农民基于发展压力而作出的自主性调适,其实践主体和支配结果有清晰的利益边界。作为一种公共规范,村社理性服务于村庄利益共同体是维系村社稳定的秩序机制。因此,要加强基层村社组织建设和培育文明乡风,建立以村社理性为规则的公共秩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克玲  
农民合作是农村社会秩序研究的重要内容。理解农民合作与村庄秩序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合作背后的实践规则。研究以豫南白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化雇工为例,探究家庭理性规则何以影响村庄秩序再生产。通过对雇工过程与合作关系的考察,发现雇工组织以经济理性为合作目标,维持个体家庭的发展秩序。合作过程是雇工组织的工具化过程,即基于家庭理性形成的雇工组织成为家庭理性向村庄秩序延伸的媒介。研究认为家庭理性扩张消解村庄公共秩序再生产的社会基础,内在隐含家庭理性对村社理性的规则替代。虽然两种理性均具有整体主义和伦理内核,并非西方经济话语体系中的个体理性,但不同之处在于家庭理性是农民基于发展压力而作出的自主性调适,其实践主体和支配结果有清晰的利益边界。作为一种公共规范,村社理性服务于村庄利益共同体是维系村社稳定的秩序机制。因此,要加强基层村社组织建设和培育文明乡风,建立以村社理性为规则的公共秩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在村庄熟人社会中,能力、人品和人缘是"面子"的基本要素,并赋予"面子"以实体性。日常性人情的互动是"面子"生成的基础,家庭则构成"面子"运行的基本动力。"面子"因而与主体内在属性紧密相关,呈现出较强的伦理性、社会性和较弱的策略性、表演性。"面子"的分化形成了村庄社会分层和村庄权威结构,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层次不同、形态各异的权力运作机制,表现为"统合——孤立"机制、"转化——平衡"机制和"渗透——规训"机制,从而促进了村庄公共秩序、社会交往秩序和家庭生活秩序的再生产。然而,市场化逐渐导致"面子"的物化,"面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闫小斌  范红  闫毅  
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鲜明"自组织"特性的乡村文化"再生产"过程。然而在社会大变革、文化大变迁以及城市化、现代化的多重"挤压"下,乡村文化"再生产"秩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自组织"能力也日渐式微。"安康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就是要通过主动干预,建构起乡村文化"再生产"的新秩序,推动乡村文化繁荣与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无疑是介入乡村文化"再生产"秩序的重要"他组织"力量,为乡村特别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重构乡村文化"再生产"秩序提供了路径探索和经验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友霄  
我们的语文课堂正承受着来自传统的固有重力和外部要求蜕变的超强作用力的双重挤压,这两股完全相反的力量使课堂教学形态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变异:真知识的缺席,旧的东西以最现代的姿态出现,许多疏离语文的教学行为正以新课程的名义在施行。我们有必要整饬当前的混乱局面,重建课堂教学秩序:一方面,吸纳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并重构语文知识新体系;另一方面,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形态(诸如诵读、评点、整体熏陶等)要善于积极的传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通  
国际体系单元间的实力变化以及互动关系不仅影响着体系结构转变的进程与方向,还间接推动着地区秩序的形成、维系、转型与重塑。受"制衡中国"的共同战略考量以及美日拉拢的影响,美日印澳四国在"印太"地区围绕安全、经济和价值观议题的战略互动明显加强。这不仅加剧了四国与中国的紧张关系,还日益冲击着地区的原有权力、制度、观念结构,促动地区秩序的整合与重塑。但同时,四国在"印太"合作中的利益考量、立场选择与目标设定并不完全一致,四国内部也存在着张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制约了美日印澳战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了"印太"地区秩序重组的不确定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梦博  李世斌  
需求侧管理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目前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结构问题日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适逢其时,但传统供给学派大规模减税的主张并不适合中国的经济现实。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两大部类均衡原理已经充分阐明了在社会生产中,结构均衡和优化的重要性。因此,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着眼于长期经济发展,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杜连森  
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职业教育通过参与产业工人阶层的生产,从而对社会阶层结构产生影响。历史地来看,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产业工人队伍的构成主体经历了由城镇户口居民到农村户口居民转变的过程,换言之,即是传统产业工人向新产业工人的转变。基于再生产理论的视角,职业教育以地位教育的逻辑服务于传统产业工人阶层的生产,而以生存教育的逻辑促进了新产业工人阶层的生产。结论认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是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取向,在阶层视角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应然方向是由阶层再生产转变为促进社会弱势阶层的向上流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丙存  
行政调解在当前乡村实践中,所调处纠纷的数量整体趋增,类型日益多样,且由新型城镇化引致的纠纷开始凸显;党政领导包保、司法所参与、村干部帮衬的责任机制逐渐形成;以行政权力为内核的行政权威是其内在的合法性基础,信访维稳是其外在制度性压力,恢复人际关系、重建乡村秩序则是其潜在功能。行政调解的乡村实践逻辑表明,每一起纠纷的行政调解就是由乡村干部、纠纷当事人等共同完成的一项权益性成就,而随着行政调解在时空向度上的持续延伸,农民的日常生活、乡镇政权的行政权威、乡村的社会秩序也得以共同再生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玉贤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迅速增加,使得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在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普遍存在教材内容脱离实际、缺乏有效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严重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质量。为此,在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理念,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以整体提升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宾哲   段敏   谭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共同体建构体现了对城乡对称互惠共生关系的追求,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助力。当前,城乡中心-边缘结构与要素非等值交换阻碍了城乡共同体建构。为此,结合共生理论内涵,基于空间-秩序分析框架,通过聚类算法与指标评估方法,对不同区域城乡共同体的空间结构与生产秩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匀质、中心-边缘、互嵌三种空间结构和抗衡、虹吸、同化、融合四种生产秩序。其中,去中心化结构与融合发展秩序能够极大地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因此,建构城乡共同体应摒弃城市中心主义思想,构建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形成融合发展秩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宾哲   段敏   谭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共同体建构体现了对城乡对称互惠共生关系的追求,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助力。当前,城乡中心-边缘结构与要素非等值交换阻碍了城乡共同体建构。为此,结合共生理论内涵,基于空间-秩序分析框架,通过聚类算法与指标评估方法,对不同区域城乡共同体的空间结构与生产秩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匀质、中心-边缘、互嵌三种空间结构和抗衡、虹吸、同化、融合四种生产秩序。其中,去中心化结构与融合发展秩序能够极大地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因此,建构城乡共同体应摒弃城市中心主义思想,构建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形成融合发展秩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卢伟  李德强  
高职、高专院校影视编导专业非线编软件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恰当融合,可使学生在掌握软件基本使用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影视创作的原创性、积极性,有利于非线编人才的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