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2)
- 2023(14784)
- 2022(12777)
- 2021(12138)
- 2020(9792)
- 2019(22791)
- 2018(23035)
- 2017(42634)
- 2016(23951)
- 2015(27134)
- 2014(27630)
- 2013(26783)
- 2012(25019)
- 2011(22805)
- 2010(23063)
- 2009(20735)
- 2008(20083)
- 2007(17798)
- 2006(15939)
- 2005(14337)
- 学科
- 济(97092)
- 经济(97001)
- 管理(61941)
- 业(59360)
- 企(47613)
- 企业(47613)
- 方法(37714)
- 中国(32049)
- 数学(31983)
- 数学方法(31578)
- 地方(27179)
- 农(27072)
- 教育(23313)
- 业经(22439)
- 学(21995)
- 财(19743)
- 农业(18553)
- 理论(18325)
- 贸(16911)
- 贸易(16893)
- 制(16479)
- 技术(16381)
- 易(16248)
- 发(15689)
- 和(15485)
- 环境(15358)
- 银(14886)
- 地方经济(14859)
- 银行(14845)
- 融(14654)
- 机构
- 大学(334709)
- 学院(331600)
- 管理(126752)
- 济(125996)
- 经济(122904)
- 研究(118638)
- 理学(108929)
- 理学院(107561)
- 管理学(105672)
- 管理学院(105058)
- 中国(83716)
- 京(74232)
- 科学(73630)
- 所(60245)
- 财(55974)
- 研究所(54869)
- 范(53961)
- 师范(53551)
- 农(53252)
- 中心(52214)
- 江(50682)
- 业大(48286)
- 北京(48112)
- 财经(44137)
- 师范大学(43678)
- 院(43079)
- 州(41595)
- 农业(41116)
- 教育(41106)
- 经(39996)
- 基金
- 项目(222929)
- 科学(175704)
- 研究(169822)
- 基金(156909)
- 家(135923)
- 国家(134628)
- 科学基金(114606)
- 社会(103373)
- 社会科(97658)
- 社会科学(97636)
- 省(89120)
- 基金项目(83316)
- 教育(82947)
- 划(76379)
- 自然(73094)
- 编号(72134)
- 自然科(71352)
- 自然科学(71337)
- 自然科学基金(70003)
- 资助(64111)
- 成果(60747)
- 课题(52433)
- 发(51982)
- 重点(51036)
- 部(49676)
- 创(46508)
- 项目编号(43679)
- 创新(43111)
- 教育部(42812)
- 年(42477)
- 期刊
- 济(145316)
- 经济(145316)
- 研究(107369)
- 中国(75687)
- 教育(66251)
- 学报(50215)
- 农(49477)
- 科学(47334)
- 管理(46950)
- 财(39656)
- 大学(38650)
- 学学(34736)
- 农业(34701)
- 技术(32554)
- 融(28515)
- 金融(28515)
- 业经(24955)
- 经济研究(21876)
- 财经(20659)
- 图书(19515)
- 问题(18677)
- 业(17875)
- 经(17633)
- 职业(16478)
- 科技(16260)
- 坛(16067)
- 论坛(16067)
- 理论(15496)
- 发(15384)
- 技术经济(15362)
共检索到509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宗晓华 冒荣
长三角地区在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协作的过程中,面临着高校之间协作不足的困境。长三角地区高校之间的协作不足主要表现在高校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和无序竞争。根据合作博弈理论,高校之间的联合博弈和协调博弈将能有效增进整体收益。为实现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实力提升,必须将其视为一个生态整体,重构高校之间的博弈规则和结构,创造高校之间合作博弈空间,推进区域集群发展,形成和谐共生的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群落。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高校 合作博弈 集群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峰
由合理竞争导致的分工有利于效率提高,而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文章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各门类的非均衡发展状况,对文化产业的分工与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寻求更好的区域内分工合作途径,为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出谋划策,从而促进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更趋繁荣。
关键词:
长三角 文化 分工 合作 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丽芹
本文在对泛长三角地区范围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空间竞合基础分析,从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客源市场三方面对泛长三角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泛长三角地区旅游协同发展的意义进行了剖析,同时在旅游协同发展思路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邱风 朱勋
所谓的长三角地区产业重复投资以致引起结构趋同与过度竞争问题不断为学界和有关部门关注,而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因重复投资引起结构趋同与过度竞争问题并不突出,正是区域内产业的有效竞争使得该地区表现出领先于全国的经济活力和强大的产业竞争力。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竞争以及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长三角地区有必要防止过度竞争,加强区域产业的一体化融合,并尽可能通过投资政策的协调来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
长三角 重复投资 过度竞争 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玉芳 刘曙华 张婧 王能洲
随着各类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集群以及在地域上竞争与合作的不断推进,协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的发展状况及其协同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长三角在推进三大群体协同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根据以上结论并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提出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产业群 城市群 港口群 协同发展 长三角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刘骅
随着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范式逐步向需求、市场、产业和竞争为导向转变,科技金融已不仅仅被视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工具,而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本文在对科技金融概念与特性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投入—产出"两个维度三个方面构建科技金融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尝试利用引力熵模型,通过对"科技金融区域发展指数"和"经济距离"内涵的界定,建立一个基于空间区域视角下的"科技金融引力"模型;同时,运用该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代表性城市的科技金融"引力值"进行测度,为该区域科技金融非均衡发展现象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也为我国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谭倩
生态市场是一种兼具经济合理性和生态保护性的市场模式。农村生态市场协同发展是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虽然长三角地区已有众多农村生态新模式出现,但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农村生态市场协同发展还未有实质性进展。产品同质化竞争问题严重,相关服务及配套设施并未形成联动效应,城乡协调共建体制尚未建成。建议健全长三角农村生态市场协同发展机制,优化农村生态市场支持政策体系,并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并培育农村生态品牌等,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性发展的区域农村生态市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红莉 谭辉平
伴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长三角地区的高职教育高度重视协同发展,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导向,主要采取了制度化保障、均衡化发展、集群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等策略。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广东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应密切服务产业结构转型需求,以创新为动力,以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为平台,以良性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为保障,并进行布局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优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葛月凤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会展业迅猛发展,但各城市严重存在各自为展,缺乏合作,竞争无序的现象。因此,开展长三角地区会展业联动发展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供长三角相关部门决策,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各城市会展业相关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形成长三角各城市会展的合理布局、错位经营、有序发展,共同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及参与配合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关键词:
长三角 会展业 联动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仰炬
近年长三角地区持续物流热和各地"以港兴市"战略造成区域间物流产业发展相对封闭、各自为政、低价无序竞争,针对区域内物流企业规模较小、服务水平较低、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本文在明确广义物流联盟概念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建立合作博弈模型,导出博弈后的分配方案(Shapley值)的计算公式,提出基于合作博弈的广义物流联盟是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必然选择,最后就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中间层面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薛明扬 沈健 刘希平 黄士力 王奇 杨湘宁 夏建勇 徐钦福 陈国良 张珏 严正广 茹惠祥 严新乔 何鹏程 王秀军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教育联动发展,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牵头,江苏、浙江两省教育行政部门及研究机构组成的"长三角地区教育联动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通过跨区域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等实证研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本刊特选登主报告及分报告的核心内容,以飨读者。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蒋廉雄 陈广汉
研究者们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两地经济和产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很少关注其自主品牌发展问题。该文利用多来源数据,通过建立品牌化评价的系统指标,从多个角度和水平上对两地自主品牌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两地在品牌化相对水平、行业分布和市场优势方面存在差异,且珠三角地区的品牌成长、行业占据和市场优势均弱于长三角地区。该文还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讨论了研究结果对两地自主品牌建立的战略性启示。
关键词:
品牌 自主品牌 品牌战略 自主创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晓龙 李军 杨晶晶
在过去40多年中,长三角区域的空间范围从1982—1984年最初的“上海经济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变化,1984—1988年其范围扩大到除山东以外的整个华东地区;1992年,随着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长三角区域重新规划,到2008年形成了以江浙沪16城市为主体的长三角城市群;2010年,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将长三角区域范围界定为苏浙沪全境内25个地级市;2016年,再次调整为包含安徽在内的三省一市共26城市;直到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确定了三省一市全域作为规划发展中心区,沪苏浙皖协同合作,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峰
本文从共生视角出发,对长三角地区的数字零售与商贸流通进行了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长三角城市的数字零售与商贸流通综合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商贸流通发展水平较高,数字零售发展波动较大。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和合肥的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第二,长三角城市的数字零售与商贸流通耦合协调度呈积极上升趋势,彼此相互作用和影响不断优化,但城市之间发展存在差异较大,部分城市仍需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以推动协调发展。第三,城市数字零售与商贸流通耦合协调度在省内和省际呈现差异缩小的趋势。浙江省的省内差异最小,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省市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第四,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应加强协作合作,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新和技术应用,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并激发消费需求,从而实现数字零售和商贸流通的共同发展,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繁荣和数字经济崛起。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崔玉平 夏焰
高等教育联动改革与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新世纪以来,在政府主导、社会推动、高校参与下,长三角地区通过举办教育论坛、开展校对校交流、签订教育合作协议等,进行联动改革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高等教育联动改革和协调发展有利于教育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人才、教育等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推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