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5)
- 2023(12314)
- 2022(9779)
- 2021(8812)
- 2020(7463)
- 2019(16309)
- 2018(16510)
- 2017(32111)
- 2016(17424)
- 2015(19560)
- 2014(19771)
- 2013(19265)
- 2012(17192)
- 2011(15232)
- 2010(15706)
- 2009(15170)
- 2008(15331)
- 2007(14321)
- 2006(13065)
- 2005(12244)
- 学科
- 业(89253)
- 济(75817)
- 经济(75678)
- 企(72422)
- 企业(72422)
- 管理(67229)
- 农(45916)
- 业经(30776)
- 农业(30517)
- 财(27516)
- 方法(26557)
- 制(21809)
- 中国(21230)
- 务(19749)
- 财务(19720)
- 财务管理(19695)
- 企业财务(18668)
- 数学(18601)
- 数学方法(18483)
- 体(17243)
- 技术(17168)
- 策(15827)
- 划(14418)
- 理论(13415)
- 体制(13387)
- 和(13245)
- 地方(13021)
- 贸(12691)
- 贸易(12682)
- 银(12409)
- 机构
- 学院(255751)
- 大学(246861)
- 济(111942)
- 经济(109791)
- 管理(103252)
- 理学(88023)
- 理学院(87308)
- 管理学(86300)
- 管理学院(85856)
- 研究(80340)
- 中国(66031)
- 财(54374)
- 农(53582)
- 京(50697)
- 科学(44019)
- 江(41850)
- 财经(41771)
- 农业(40397)
- 所(39412)
- 业大(38806)
- 中心(37873)
- 经(37708)
- 研究所(34686)
- 经济学(32822)
- 州(32192)
- 北京(31135)
- 财经大学(30099)
- 经济管理(30009)
- 经济学院(29607)
- 范(29214)
- 基金
- 项目(160023)
- 科学(128721)
- 研究(124120)
- 基金(117090)
- 家(98993)
- 国家(97919)
- 科学基金(86502)
- 社会(82328)
- 社会科(77689)
- 社会科学(77672)
- 省(64766)
- 基金项目(62289)
- 教育(55545)
- 自然(52528)
- 编号(51822)
- 自然科(51325)
- 自然科学(51314)
- 划(51302)
- 自然科学基金(50461)
- 资助(45442)
- 成果(41518)
- 制(37699)
- 业(37290)
- 创(36416)
- 部(36239)
- 发(35436)
- 重点(34936)
- 课题(34721)
- 国家社会(33976)
- 创新(33199)
- 期刊
- 济(139828)
- 经济(139828)
- 研究(75994)
- 农(57845)
- 中国(55337)
- 财(45661)
- 管理(41681)
- 农业(38587)
- 科学(33825)
- 学报(32770)
- 业经(29432)
- 融(28961)
- 金融(28961)
- 大学(27370)
- 学学(26187)
- 技术(24084)
- 教育(23818)
- 财经(21245)
- 业(19948)
- 经济研究(19488)
- 问题(18922)
- 经(18272)
- 农村(15079)
- 村(15079)
- 世界(14847)
- 技术经济(14509)
- 农业经济(14368)
- 现代(13362)
- 版(13304)
- 经济问题(12906)
共检索到398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杜受祜
本文分析了德国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指出:德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合作社制度在扩大农业生产分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及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重组等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成为德国现代化农业的推进器和经营形式。文章认为,德国合作制之所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许锦英
从基本国情和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出发,分析阐述了股份合作制的产权制度特性和由此产生的效果,对于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迅速提高农业生产力,从而根本解决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矛盾;对于改造传统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农业的管理方式;对于加速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创造现代化农业的良好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以论证股份合作制是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
股份合作制 农业现代化 产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秦庆武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都是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继我国实行家庭承包制以来出现的又一次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和经济体制创新。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结合问题,对于指导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榕
闽台农业合作有长期、良好的基础,加入 WTO后,将有利于闽台农业合作规模的进 一步扩大和合作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在贸易、农产品加工业、高新 技术等领域加强合作,以推进福建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闽台 合作 农业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鹰
本文在阐明农业现代化核心要义的基础上,试图分析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约束和中国农业领域的重要阶段性变化,并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进策略。研究表明,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着两方面的约束:一是微观主体方面农户属于典型的东亚小农类型;二是资源禀赋方面"人多地少水更少"。不过,中国农业领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性变革发生、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非农产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明显缩小等重要阶段性变化,这些从积极方面昭示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可能前景。要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应重视统筹安排好国内农业的供给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积极稳妥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优化农业技术体系,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
关键词:
小农户 农业现代化 阶段性变化 推进策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曹俊杰 王学真
农业国际化不仅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而且也是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国际化的重要前提,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有利于提高农业国际化水平。农业国际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这种互动机制也决定了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国际化的同步性。
关键词:
农业国际化 农业现代化 互动机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布权
本文在界定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西部农业发展的“制度缺陷”,提出通过管理制度创新、产业制度创新以及科技制度创新,推动和促进具有我国西部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制度创新 西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华楠 李晓春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驱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条件下依然成立;面板门槛效应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效应存在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农村非农就业为门槛变量的递增型非线性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有利于形成区域间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驱动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赋能作用尚不明显;驱动路径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业三个子体系现代化的驱动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产业体系现代化、经营体系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体制,确保了粮食生产能力的现代化,这突出地表现于国有农场的农业现代化实践过程中。基于东北建三江垦区国有农场的经验研究表明,该地区历史形成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持续发挥作用,满足了寒地水稻大规模经营所需要的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及资金密集等条件。其内在机制是:在土地租赁制基础上,国有农场作为利益攸关方,有义务、有动力为家庭农场提供发达的社会化服务;同时由于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收益的密切关联特征,从事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有自觉服从的内生动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体制,确保了粮食生产能力的现代化,这突出地表现于国有农场的农业现代化实践过程中。基于东北建三江垦区国有农场的经验研究表明,该地区历史形成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持续发挥作用,满足了寒地水稻大规模经营所需要的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及资金密集等条件。其内在机制是:在土地租赁制基础上,国有农场作为利益攸关方,有义务、有动力为家庭农场提供发达的社会化服务;同时由于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收益的密切关联特征,从事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有自觉服从的内生动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锋
当前,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着农业占GDP的份额下降、从业人数减少及人地矛盾凸显等严峻挑战,而单纯依靠化肥、农药、农业机构等农业技术进步对土地单产的增长十分有限,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农业生产关系的创新。以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为重心、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大力培育专业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土地流转并构建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土地制度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制度变迁 世界经验 中国道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玉春 郑英宁 冯静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尽管我国地域辽阔,陆海兼备,多种农业资源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农业资源极为稀缺。我国农业始终承担着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双重任务。中国要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13亿多人民衣食无忧,奔向小康,农业必须实现现代化。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加、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农业现代化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文化 钱友山 王超铁 袁士畴
本文论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应优先考虑土地产出率,同时具有高产出、高效益,高效率,持续、稳定及协调,资源节约,农村经济结构多元,模式种类丰富等特点。并提出:①产出与投入均具有三维结构和品种的三元结构,及其高产出、高投入的含义。②农业综合发展反馈环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机制,它由六个子环组成,现代化生产要素是其枢纽。③“接口工程”的概念,它既是系统的组成又是系统的调节器。最后,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凌启鸿 张晓铃
1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为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农业必须相应地加快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