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64)
- 2023(18993)
- 2022(16117)
- 2021(14957)
- 2020(12670)
- 2019(28688)
- 2018(28556)
- 2017(54916)
- 2016(29949)
- 2015(32962)
- 2014(32371)
- 2013(32374)
- 2012(29673)
- 2011(26380)
- 2010(26317)
- 2009(24265)
- 2008(24088)
- 2007(21347)
- 2006(18604)
- 2005(16407)
- 学科
- 济(123080)
- 经济(122952)
- 业(105615)
- 管理(96337)
- 企(94030)
- 企业(94030)
- 方法(53171)
- 数学(42793)
- 数学方法(42370)
- 业经(36895)
- 农(36462)
- 财(35002)
- 中国(29717)
- 农业(25582)
- 务(24946)
- 财务(24878)
- 财务管理(24852)
- 学(24747)
- 地方(24737)
- 技术(24473)
- 制(23685)
- 企业财务(23575)
- 贸(21750)
- 贸易(21734)
- 理论(21698)
- 和(21203)
- 易(21049)
- 划(19604)
- 环境(18198)
- 体(18132)
- 机构
- 学院(421609)
- 大学(418533)
- 管理(169259)
- 济(168028)
- 经济(164546)
- 理学(146285)
- 理学院(144681)
- 管理学(142363)
- 管理学院(141608)
- 研究(139335)
- 中国(105008)
- 京(89581)
- 科学(88921)
- 农(76863)
- 财(75998)
- 所(70286)
- 业大(67401)
- 研究所(64317)
- 中心(63338)
- 江(63174)
- 财经(60810)
- 农业(60573)
- 北京(55823)
- 经(55314)
- 范(52845)
- 师范(52223)
- 院(51110)
- 州(50689)
- 经济学(49318)
- 商学(45126)
- 基金
- 项目(290132)
- 科学(228032)
- 基金(210197)
- 研究(208186)
- 家(185114)
- 国家(183530)
- 科学基金(157732)
- 社会(131092)
- 社会科(124248)
- 社会科学(124217)
- 省(115299)
- 基金项目(112658)
- 自然(104610)
- 自然科(102197)
- 自然科学(102170)
- 自然科学基金(100401)
- 划(96065)
- 教育(93711)
- 资助(85172)
- 编号(83828)
- 成果(65845)
- 重点(65205)
- 创(63735)
- 发(62866)
- 部(62357)
- 创新(58969)
- 课题(57256)
- 科研(55536)
- 业(54737)
- 国家社会(53645)
- 期刊
- 济(186182)
- 经济(186182)
- 研究(118545)
- 中国(79654)
- 学报(70239)
- 农(69808)
- 管理(65581)
- 科学(64246)
- 财(60268)
- 大学(52475)
- 学学(49813)
- 农业(47888)
- 教育(41754)
- 技术(36970)
- 融(33791)
- 金融(33791)
- 业经(33394)
- 财经(29453)
- 经济研究(28808)
- 业(27806)
- 经(25397)
- 问题(24472)
- 科技(22438)
- 技术经济(22213)
- 版(20562)
- 图书(20214)
- 现代(20188)
- 商业(19720)
- 资源(19155)
- 理论(18511)
共检索到614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守伟 朱瑶
本文在合作创新和社会网络理论基础上,以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为视角,将节点度、中介中心度和结构洞作为3个维度,提出了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对企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绩效影响的假设,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168份调查问卷结果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合作创新网络的节点度对企业经济和社会创新绩效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中介中心度对企业经济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结构洞对企业经济和生态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实证结果对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玉慧 汪欣彤 郑孟玲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时代的特征,产业集群只有创新才能承受升级的压力,才具有发展的活力;不具备创新能力、无法及时升级的产业集群最终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而这些追根究底就是集群创新机制的构建问题,集中表现为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从优势企业角度出发,探讨厦门汽车产业基于大金龙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发现:虽然以大金龙为核心的厦门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已经具备雏形,并显现出集聚创新资源、自学习、自增强的功能,但是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还不紧密,集群创新网络的其他功能也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改革现有企业制度,加强主体间的合作联系,将有助于集群网络发挥其他功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文鹣 范慧敏 谢刚
利用2015—2019年国家颁布的52条财政政策和89条技术政策,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财政与技术政策之间的协同测度体系,实证分析两类政策之间的协同程度,及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5年间两类政策在制定时比较聚焦于关键目标,两类政策支持范围变动趋势一致;协同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财政政策与技术政策的协同可以显著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创新绩效,但是政策不确定性会抑制这种促进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实现,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财政政策与技术政策之间的协同机制建设,使两类政策在人才建设、电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方面形成合力,同时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留有缓冲空间和过渡时间,并合理引导企业良性预期,减小政策不确定性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政策协同 政策不确定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燕妮 张永安
汽车核心企业的创新是内外创新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汽车核心企业内外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本文认为,汽车核心企业内部创新网络中共享愿景对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对知识整合和创新有着直接推动作用;而共享愿景并不会直接作用于知识的整合和创新。外部创新网络中网络规模有利于核心企业的知识整合,但却对知识创新的作用并不明显;关系强度和网络密度都会积极促进核心企业的知识整合和创新,并且关系强度对核心企业知识整合和创新的影响度要远远大于网络规模和网络密度。内外网络的相互作用中,内部创新网络是核心企业创新的核心,外部创新网络主要通过内部创新网络作...
关键词:
核心企业 内外创新网络 创新绩效 机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伟 周文 郎益夫
网络风险破坏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集群创新网络的抗风险能力。为实现有效的网络风险管理,以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为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和仿真方法模拟外生性风险和内生性风险在网络的传染过程中集聚结构、中介性对集群创新网络抗风险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提高集群创新网络抗风险能力的可行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内生性风险的破坏性大于外生性风险;在网络风险的冲击下,集聚结构和中介性通过网络的自组织行为分别从破坏速度和破坏烈度两方面对网络结构和功能的抗风险能力产生显著影响;集聚结构、中介性内部的变异程度以及二者的一致性程度影响网络的抗风险能力;培养和扶持中等规模企业群体是提高网络抗风险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玲 李淑芬 马鸿佳
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从中观角度研究网络结构与知识创新过程的关系。首先分别对网络结构和知识创新过程进行二级变量分解,依此提出16条理论假设;并以长春汽车产业集群为例验证所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企业知识创新与其所处的社会网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网络结构是提高集群内信息流动速度和知识扩散水平的先决条件,而集群网络结构的形成受历史环境及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网络结构 知识创新 竞争优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助型、单核心复合型、多核心实验室型、多核心产业链型、多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复合型。同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单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辅助型之外,其它6种模式均存在,并进一步对其创新网络的分类模式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助型、单核心复合型、多核心实验室型、多核心产业链型、多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复合型。同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单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辅助型之外,其它6种模式均存在,并进一步对其创新网络的分类模式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健 余悦
本文基于结构洞理论和知识基础观,利用我国汽车产业366家企业在2002-201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外部合作研发网络结构洞与内部知识网络凝聚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占据组织间合作研发网络中的结构洞有利于企业开展探索式创新活动;组织内部知识网络全局凝聚性将阻碍企业探索式创新,但结构洞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会随着知识网络全局凝聚性的提高而增强;与全局凝聚性不同,知识网络局部凝聚性有助于企业探索式创新,但局部凝聚性的提升会削弱结构洞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不仅为解决结构洞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争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证依据,同时有助于管理者理解组织知识基础结构性特征在企业创新活动中所发挥的复杂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何地 郭燕青
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网络(整体网、个体网)特征和关系(产业链关系、知识链关系、地理邻近关系)嵌入两个维度出发,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学研创新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网络密度低、中心势较高,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凝聚力较差;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创新网络中的核心组织均为区域内整车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且各自占据着重要的结构洞位置;产业链关系、知识链关系和地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谷林洲 邵云飞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构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网络模型,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其网络特征和网络中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结果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网络具有复杂网络特征,整体网络密度较低,存在派系结构,网络中知识和信息的流动存在失真现象。最后,从合作广度、合作深度和合作效率三个方面提出该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优化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妮 张永安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知识转移理论,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汽车核心企业内部网络共同愿景在内部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作用于创新绩效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推动作用,但不会直接作用于知识共享与整合;知识异质性在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作用于知识共享与整合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起着负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汽车 内部创新网络 创新绩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凯煌 千庆兰 陈清怡
创新活动与创新网络的多尺度空间模式是创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论文选择在知识分类上兼具隐性和显性知识特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专利数据,分析了2001—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独立创新活动和合作创新网络在"区域—省域—市域"的多尺度空间特征,并对其进行空间分类。结果显示:(1)创新活动在城市层面最具解释力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市域尺度上的创新活动存在较大差异;(2)内部创新网络和外部创新网络在区域层面最具解释力度,创新网络集中在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市域尺度上的创新网络变异明显;(3)在不同尺度上,创新网络与创新活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地方创新环境与创新主体性质是造成上述格局差异的重要原因。仅停留在空间上的分析很难深入解释创新网络格局,应从更微观的创新主体层面探究创新结网的过程和机理。此外,创新活动和创新网络分别具有"多尺度结构性嵌套"和"多尺度能动性交换"特征,未来研究应对两者之间的差别给予更多关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樊霞 朱桂龙
随着对区域创新理论研究的深入,目前有关区域创新网络的组织结构和空间网络结构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领域。研究区域创新网络结点的交互作用和联结所引致的区域创新网络创新机制,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结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之间交互作用的概念模型,分析区域创新网络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微观机理,揭示区域创新网络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网络结构 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建华 马瑞俊迪 姜照华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专利的知识网络结构特征演变分析: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
政策补贴、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视角
基于专利数据的产业链视角下企业合作目标预测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企业研发国际化及网络位置对创新绩效影响研究——基于中国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协作研发网络结构、企业知识吐纳能力与创新——基于71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考察
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中企业—大学关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企业创新网络中组织声誉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知识合作的中介作用与网络特征的调节作用
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政府补助的调节效应分析
企业创新网络关系特征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
技术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类型配适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