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6)
- 2023(7850)
- 2022(6541)
- 2021(6106)
- 2020(4592)
- 2019(10624)
- 2018(10543)
- 2017(18213)
- 2016(10885)
- 2015(12281)
- 2014(12570)
- 2013(11736)
- 2012(11436)
- 2011(10738)
- 2010(11177)
- 2009(9819)
- 2008(9593)
- 2007(8821)
- 2006(8196)
- 2005(7815)
- 学科
- 济(45458)
- 经济(45419)
- 中国(21615)
- 管理(20967)
- 业(20595)
- 教育(19782)
- 地方(18614)
- 农(14350)
- 企(13811)
- 企业(13811)
- 发(11553)
- 业经(11199)
- 地方经济(10683)
- 农业(10073)
- 学(9906)
- 理论(9312)
- 发展(9179)
- 方法(9067)
- 展(9051)
- 融(8467)
- 金融(8467)
- 技术(8267)
- 银(8203)
- 银行(8192)
- 行(8114)
- 制(7912)
- 数学(7392)
- 贸(7287)
- 贸易(7273)
- 数学方法(7247)
- 机构
- 大学(145614)
- 学院(145199)
- 研究(61259)
- 济(53927)
- 经济(52397)
- 管理(45144)
- 中国(40645)
- 理学(36873)
- 理学院(36243)
- 科学(35921)
- 管理学(35518)
- 管理学院(35213)
- 京(34529)
- 范(31752)
- 师范(31555)
- 所(31463)
- 教育(31409)
- 研究所(28269)
- 中心(25909)
- 江(25902)
- 师范大学(25797)
- 农(24499)
- 财(24106)
- 北京(23351)
- 院(22156)
- 技术(21061)
- 州(20923)
- 职业(18791)
- 业大(18768)
- 农业(18498)
- 基金
- 项目(87094)
- 研究(73607)
- 科学(69306)
- 基金(56425)
- 家(48082)
- 国家(47437)
- 社会(43350)
- 社会科(40760)
- 社会科学(40755)
- 教育(40605)
- 科学基金(39136)
- 省(37482)
- 编号(33202)
- 划(32894)
- 成果(29988)
- 基金项目(28544)
- 课题(27759)
- 发(26674)
- 年(23393)
- 资助(22340)
- 发展(22079)
- 自然(21649)
- 展(21635)
- 重点(21558)
- 自然科(21086)
- 自然科学(21082)
- 自然科学基金(20659)
- 规划(20626)
- 部(19961)
- 性(19106)
共检索到255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眭依凡
长三角地区具备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资源条件优势,其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借鉴欧盟博洛尼亚进程的成功经验,建立"长三角高等教育合作区",以根本打破高等教育体制的区域壁垒,有效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加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引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于当前长三角高等教育势在必行的合作行动,选择路径有:推行长三角高校联考招生制度以推动素质教育;形成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提升精英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水平;出台高等教育政策,缩小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差距;尽快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建立无债务长三角高等教育区。
关键词:
合作 引领发展 长三角 高等教育行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晓昌
近年来,长三角教育合作共识不断拓展和深化,初步建立了长三角教育会商机制,实施了一系列既具前瞻性又具可操作性的教育合作项目,取得初步成效。进一步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联动发展,关键在于构建以项目为载体,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市场主动作为的区域高等教育治理结构,重点是要构建区域高等教育整体规划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品牌提升机制、综合改革机制和合作推进机制。
关键词:
长三角 教育合作 治理结构 协调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宗晓华 冒荣
长三角地区在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协作的过程中,面临着高校之间协作不足的困境。长三角地区高校之间的协作不足主要表现在高校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和无序竞争。根据合作博弈理论,高校之间的联合博弈和协调博弈将能有效增进整体收益。为实现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实力提升,必须将其视为一个生态整体,重构高校之间的博弈规则和结构,创造高校之间合作博弈空间,推进区域集群发展,形成和谐共生的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群落。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高校 合作博弈 集群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晶 张珏
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要求统筹布局区域高等教育学科专业,构建区域层面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和标准,促进教育诸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然而由于目前条块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的缺位,严重阻碍了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在此背景下,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新理念,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在长三角区域打造线上+线下、本部+分校的新型"长三角联合大学"等高等教育新业态,通过线上聚集各类顶尖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创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破除区域分割、资源垄断、人才流动不畅等现实障碍,助推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龚放
《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期曾经刊发一组文章,专门讨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高等教育的整合、互助、合作、联动问题。然而,一年时间过去,与长三角地区金融、贸易、交通、信息服务等领域红红火火的一体化进程相比较,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体化似乎相形见绌,不仅显得冷清、疏淡,而且可以说是迄今并无明显进展,令人心忧。我在《整合与联动:打造长三角高等教育发展极》一文中曾经提及:“欧共体(及后来的欧盟)在教育领域一体化进程中的许多原则和举措,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路。”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与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形成,有诸多不可比性。但是,回顾其艰难推进、不断深入的历史进程,仍然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晶 张珏
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因源于政府宏观层面调控的国家战略布局需求,市场中观层面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微观层面的更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需求。其本质是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是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和标准的全新探索,是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新变化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走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合理的行政干预功效,建立一体化发展规划与引领的统筹机制;调动社会系统化参与的积极性,构建一体化发展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完善法律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构建一体化发展的协调和激励保障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保奎 郭叶波 张舰 王子惠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3年来已取得重大成果,特别是在产业和科技创新策源、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协同疫情防控等方面展现出强大活力。一方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重大平台高起点扎实推进;另一方面,长三角在新征程中承担的现代化引领、共同富裕示范等新使命日益凸显。新形势下,面向服务引领新发展格局,长三角的部分优势和劣势发生"结构性"变化,总体上可概括为四对"强化"和"弱化"关系。基于此,建议下一步长三角地区围绕"国家所需、地方所能"做文章,重点在消费引领、创新策源、要素配置、区域合作、交通支撑、制度供给六大方面增强实力,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做好示范,打造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核心引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新发展格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在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2012年12月19日,"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上海市教科院召开。研讨会邀请教育部与长三角地区教育部门有关领导、专家,深入交流近年来教育联动发展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前虎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职业高等教育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然而,长三角区域内三省一市职业高等教育发展并不均衡、差距明显,安徽省职业高等教育呈现出失衡性、输出性、依附性等显著特征,处于弱势发展地位,面临着基础薄弱、资源不足、人才外流等发展问题。安徽省应遵循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等三重发展逻辑要求,按照接续—内生、移植—他生、嫁接—共生的三重发展思路,深度融入长三角职业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力争实现优质化、特色化、对等化发展,高质量服务安徽省经济转型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崔玉平 夏焰
高等教育联动改革与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新世纪以来,在政府主导、社会推动、高校参与下,长三角地区通过举办教育论坛、开展校对校交流、签订教育合作协议等,进行联动改革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高等教育联动改革和协调发展有利于教育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人才、教育等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推动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卓泽林
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发展重点。高等教育以其人力资本、科学研究、文化服务、国际化发展等资源优势赋能三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但在资源赋能区域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面临着多重挑战,主要表现为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需求不平衡、创新资源投入与创新成果转化不匹配、基础文化设施与区域公共服务不对等、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与扩大开放步伐不协调。为此,高等教育应优化人才结构,支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高校科技研发效率,加强区域产学研融合创新;探索高校文化共享共建,增强两馆区域服务能力;推进在地国际化发展,做强"留学区域"品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衎 段进军 陆彩兰
“十四五”时期,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当前,在长三角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资源配置空间不均衡、顶层设计与组织保障缺乏、合作模式单一、多个堵点阻碍要素跨区流动等问题。因此,要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好一体化基石的同时,让市场配置教育资源的作用充分体现,通过加强制度、标准建设,打造长三角特色高职教育品牌。
关键词:
长三角 高等职业教育 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秀锦
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核心特征是各种教育资源的"跨界"流动,其目的在于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综合竞争力。长三角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经历了基于人脉推动的市场孕育、基于政府主导的多元参与阶段,并会逐步进入基于观念认同的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阶段。目前,政府和市场已成为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主导力量,对政府而言,解决其促进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动力机制问题应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
长三角 职业教育 合作发展 机制 进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晓龙 李军 杨晶晶
在过去40多年中,长三角区域的空间范围从1982—1984年最初的“上海经济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变化,1984—1988年其范围扩大到除山东以外的整个华东地区;1992年,随着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长三角区域重新规划,到2008年形成了以江浙沪16城市为主体的长三角城市群;2010年,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将长三角区域范围界定为苏浙沪全境内25个地级市;2016年,再次调整为包含安徽在内的三省一市共26城市;直到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确定了三省一市全域作为规划发展中心区,沪苏浙皖协同合作,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杨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长江经济带的引领发展区。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推动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辐射中西部地区,带动全国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